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1636年,皇太极改国号为大清,1644年,顺治皇帝定都北京,开始大清王朝全面的统治。这两个...就是曾国藩、李鸿章!曾国藩与李鸿章是师生关系,当然还有一点竞争的关系,在聪明才智方面,应该说李鸿章比曾国藩高出一大截。裁军方面,方见手段高低就拿裁军来说,曾国藩靠解散湘军,获得以慈禧为首的满清贵族的信任,但是也丧失与之讨价还价的机会。更有甚者,1900年,在八国联军攻打北京的时候,慈禧吓坏了,要求各地都督,要进京勤王护驾。

1636年,皇太极改国号为大清,1644年,顺治皇帝定都北京,开始大清王朝全面的统治。 无论是皇太极、顺治、还是康熙,做梦都没有想到,满人的江山到后来靠两个 ... 维持近50年。 这两个 ... 就是曾国藩、李鸿章! 曾国藩与李鸿章是师生关系,当然还有一点竞争的关系,在聪明才智方面,应该说李鸿章比曾国藩高出一大截。 为啥这么说呢? 裁军方面,方见手段高低 就拿裁军来说,曾国藩靠解散湘军,获得以慈禧为首的满清贵族的信任,但是也丧失与之讨价还价的机会。 李鸿章很聪明,他是从数量上精简了淮军,但是引进西方武器武装自己的淮军,变的更有战斗力,对捻军和其它起义军,并不是赶尽 ... 绝,这样就有和慈禧讨价还价的资本。 更有甚者,1900年,在八国联军攻打北京的时候,慈禧吓坏了,要求各地都督,要进京勤王护驾。 李鸿章暗中与张之洞、刘坤一联手,以「 ”此乱命也,概不奉诏”名义,在南方按兵不动,还与西方列强签订了《东南互保条约》,坐看慈禧一路往西逃亡。 年少李鸿章,也是义气中人,按现在的话来说,就是愤青一个, 从愤青成为一代名臣,除李鸿章的努力,关键还是曾国藩的教导有方! 今天我们就用《曾国藩家书》中,曾国藩写信给李鸿章三段话,看李鸿章如何走向名臣之路。 信,只不说假话耳 原文如下: 信只不说假话耳,然却极难,吾辈当从此一字下手。今日说定之话,明日勿因小利害而变。 粗看像是老人教育小孩,当时李鸿章已经是负责外交的重臣,曾国藩为啥会给李鸿章说这句话? 大家都知道,外交主要靠两方面:实力、信用!这句话成为李鸿章的座右铭! 弱国更要讲信用,不是你弱你就有理,因为比较讲信用,各国也比较认可李鸿章的为人,甚至很多外国人不知道慈禧太后光绪皇帝,但都知道中国有个李鸿章是有名的外交达人。 风骨者,内足自立、外无所求之谓,非傲慢之谓也。 原文如下: 词气宜和婉,意思宜肫诚,不可误认简傲为风骨。风骨者,内足自立、外无所求之谓,非傲慢之谓也。 什么是风骨,不是端个架子,立个人设,邀个名声,结果用名利一试,人设崩塌! 就是今天人设崩塌的例子还少吗?吴秀波、翟天临在没有出事之前,个个高大上,「 ”好男人”「 ”帅大叔”,人设崩塌,结果都变成渣男! 曾国藩还是谈的外交,就像做人一个样,要表里如一,有正确的三观,有明确的底线,内足自立、外无所求。 年少不懂李鸿章,如今方知真中堂! 在历史洪荒中,一个渺小的人负重奋力前行时需要多大的勇气。 李鸿章签订《马关条约》,用自己挨一枪,给伊藤博文压力,挽回一亿两白银,甚至还以自己回国需要路费,让对方再少要一些! 李鸿章放下了全部的尊严,只是为省下银子。 往往很多人都看见李鸿章卖国,却没有看到当时艰辛! 这才是真正的风骨! 那些看是有「 ”风骨”的主战派,面临战败的结果,慌作一团,又得去求李鸿章! 败书飞到举朝慌,老李回头顾老张;羽檄星驰三百里,讲和还要李中堂。 用兵之道,最重自立,不贵求人。驭将之道,最贵推诚,不贵权术。 年轻的李鸿章很鸡贼,动不动就耍小聪明,甚至在江苏巡抚兼署两江总督时候,又开始在背后讥刺湘军打仗不行。 曾国藩送给他这句话,直接点名李鸿章,告诉他带兵打仗的道理,要做到两点: 1、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就像湘军一样,没有军饷,一样能带兵; 2、与人交往,以诚待人,不贵权术; 到后来,李鸿章特别敬重曾国藩,启口必称「 ”我老师”,满脸都是崇敬佩服之情。 曾国藩去世之后,李鸿章写下挽联: 师事近三十年,薪尽火传,筑室忝为门生长;威名震九万里,内安外攘,旷世难逢天下才。 也算一段佳话!
本文标签:李鸿章曾国藩中国近代史历史洋务运动史记太平天国
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