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蔡襄,生于北宋真宗大中祥符五年,卒于英宗治平四年。

蔡襄,生于北宋真宗大中祥符五年(公元1012),卒于英宗治平四年(公元1067)。字君谟。兴化仙游 (今福建仙游)人。仁宗天圣八年(公元1030)进士,仕至端明殿学士,卒后赐谥忠惠,后人因称「 ”蔡端明”、「 ”蔡忠惠”。蔡襄诗文清遒粹美、刚柔并济。书法亦一如之,真、行、草皆优入妙品,人称当时第一。书法与苏轼、黄庭坚、米芾,并列为「 ”宋四家”。 一、蔡襄草书尺牍《陶生帖》 (北宋)蔡襄草书尺牍《陶生帖》或称《示及新记帖》,1051年。纸本,纵29.8cm、横50.8cm。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陶生帖》为草书翰札。潇洒劲逸。结体欹正大小,重轻疏密,随心所至,一气呵成。黄庭坚说:「 ”君谟真行简札甚秀丽,能入永兴(虞世南)之室”是很正确的。 释文: 襄:示及新记,当非陶生手,然亦可佳。笔颇精,河南公书非散卓不可为,昔尝惠两管者,大佳物,今尚使之也。耿子纯遂物故,殊可痛怀,人之不可期也如此。仆子直须还,草草奉意疏略。五月十一日,襄顿首。家属并安。楚掾旦夕行。 二、蔡襄《暑热帖》 《暑热帖》(致公谨尺牍)1052 纸本 23cm X29.2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纵23厘米 释文:襄启:暑热,不及通谒,所苦想已平复。日夕风日酷烦,无处可避,人生缰锁如此,可叹可叹!精茶数片,不一一。襄上,公谨左右。牯犀作子一副,可直几何?欲托一观,卖者要百五十千。 三、蔡襄《虹县帖》 蔡襄《虹县帖》尺牍 1051年 纸本 行楷书 31.3 x 42.3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襄启:近曾明仲及陈襄处奉手教两通,伏审动静安康,门中各佳,喜慰喜慰!至虹县,以汴流斗涸,遂寓居。余四十日,今已作陆计,至宿州,然道途劳顿,不可胜言。尚为说者云:渠水当有涯,计亦不出一二日。或有水,即假轻舟径来;即无水,便就驿道,至都乃有期耳。闽吴大屏皆新除,想当磐留少时。久处京尘,无乃有倦游之意耶?路中诚可防虞,民饥鲜食,流移东方,然在处州县,须假卫送,老幼并平善。秋凉,伏惟爱重,不宣。襄顿首。郎中尊兄足下。谨空。八月廿三日,宿州。 四、蔡襄蒙惠帖 释文:蒙惠水林檎花,多感。天气暄和,体履佳安。襄上。公谨太尉左右。 《蒙惠帖》为宋代书法家蔡襄所书,约作于治平(1064年—1067年)中,是其晚岁作品。这是一封致李端愿(公谨)的信札,治平中李已拜武康军节度使。「 ”水林檎花”是林檎的一种,古称「 ”来禽”。二月正是「 ”暄和”之时。文辞如此简略,亦可知是晚年所作。 蒙惠帖局部 他的字写得很美。米芾谓:「 ”蔡襄如少年女子,体态娇娆,行步缓慢多饰繁华”。黄庭坚说:「 ”君谟书如蔡琰胡笳十八拍,虽清壮顿挫,时有闺房态度。”赵孟頫也把他的字比作「 ”周南后妃”。细致读来,似乎是说他的字缺乏阳刚之气。 蒙惠帖局部 其实,唐代张怀瓘也曾批评王羲之:「 ”有女郎才而无丈夫气。”在「 ”尚法”、「 ”尚意”的年代,对追求晋人风韵的书作有这样的看法是不奇怪的。 蒙惠帖局部 近人潘伯鹰评价蔡襄说:「 ”五代以后,他力学褚薛,卓然为宋朝领先的大家。从他的笔画中看出接到唐人的二王法脉,然而他又不像杨(凝式)、李(建中)两家仅仅为结束的五代时书人的尾声,却开启了宋朝书派的主潮。” 蒙惠帖局部 《蒙惠帖》中,与《兰亭序》相同的字很多,而且形神逼似。看出他学习「 ”二王”的努力。这幅字写得流畅圆润、端谨沉稳。结体缜密,展蹙适度,顿挫转折,从容自如,是其书札中的杰作。 五、蔡襄《山堂诗帖》 《山堂诗帖》,1066年,纸本,24.8cmX26.7cm。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丙午三月十二日晚》「 ”欲寻轩槛倒金尊,江上烟云向晚昏。须倩东风吹散雨,明朝却待入花园。”《十三日吉祥院探花》「 ”花未全开月未圆,看花待月思依然。明知花月无情物,若使多情更可怜。”十五日山堂书。 六、蔡襄《扈从帖》(公谨帖) 蔡襄《扈从帖》(又称公谨帖) 纸本23.3X21.3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 释文:襄拜:今日扈从迳归,风寒侵人,偃卧至晡。蒙惠新萌,珍感珍感!带胯数日前见数条,殊不佳。候有好者,即驰去也。襄上公谨太尉阁下。 七、蔡襄《虚堂诗帖》 此帖纸本,纵22.6、横16厘米,藏故宫博物院。帖原被误题为「 ”李西台建中”,是为张冠李戴。据徐邦达先生考证,帖为蔡襄三十五、六岁时书。 「 ”虚堂诗帖”写的比较用心,起笔处常常有小尖锋入笔,逆锋虚抢,如「 ”簟”字最后一横画便是。几乎所有的字点画都很认真,撇捺均送到位,也正因此,多了几分拘谨,略输流畅自然。 蔡襄书曾学颜真卿,从「 ”光”字的最后一笔能清楚地看出颜书味来,欧阳修说:「 ”苏子美兄弟后,君谟书独步当世;笔有师法。”君谟是蔡襄的字。 八、蔡襄《远蒙帖》 尺牍《远蒙帖》,1061,纸本,28.6cmX28.6 cm。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襄再拜。远蒙遣信至都波,奉教约,感戢之至。彦范或闻已过南都,旦夕当见。青社虽号名藩,然交游殊思君侯之还。近丽正之拜,禁林有嫌冯当世独以金华召,亦不须玉堂唯此之望。霜风薄寒,伏惟爱重,不宣。襄上,彦猷侍读阁下。谨空。
本文标签:蔡襄书法蒙惠帖文化台北故宫博物院
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