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李邕李邕出生江苏扬州,担任过括州刺史、北海太守等官职,故而人称其为“李北海”。李邕生平>李邕,即李北海,也称李括州,唐代书法家。李邕为行书碑法大家,书法风格奇伟倜傥,李后主说:“李邕得右将军之气而失于体格。”传世碑刻有《麓山寺碑》、《李思训碑》等。>如何评价李邕>唐·窦蒙:时议云:“论诗则曰王维、崔颢;论笔则王缙、李邕;祖咏、张说不得预焉。”

李邕 李邕出生江苏扬州,担任过括州刺史、北海太守等官职,故而人称其为“李北海”。他能诗善文、工书法,尤其擅长楷书,传世碑刻有《麓山寺碑》、《李思训碑》等。
李邕生平>李邕(678~747),即李北海,也称李括州,唐代书法家。字泰和,汉族,广陵江都(今扬州江都区)人,一说江夏(今湖北武昌)人。 其父李善,为《文选》(梁萧统编选)作注。>李邕少年即成名,后召为左拾遗,曾任户部员外郎、括州刺史、北海太守等职,人称“李北海”。李邕为行书碑法大家,书法风格奇伟倜傥,李后主说:“李邕得右将军之气而失于体格。”《宣和书谱》说:“邕精于翰墨,行草之名由著。初学右将军行法,既得其妙,乃复摆脱旧习,笔力一新。”传世碑刻有《麓山寺碑》、《李思训碑》等。>
如何评价李邕>唐·窦蒙:时议云:“论诗则曰王维、崔颢;论笔则王缙、李邕;祖咏、张说不得预焉。”(《述书赋注》)>宋·欧阳修:余始得李邕书,不甚好之。然疑邕以书自名,必有深趣。及看之久,遂为他书少及者,得之最晚,好之尤笃。譬犹结交,其始也难,则其合也必久。余虽因邕书得笔法,然为字绝不相类,岂得其意而忘其形者邪?因见邕书,追求钟、王以来字法,皆可以通,然邕书未必独然。凡学书者得其一,可以通其馀,余偶从邕书而得之耳。(《试笔》)>宋·米芾:李邕脱子敬体,乏纤浓。(《海岳名言》)早擅才名,尤长碑颂。虽贬职在外,中朝衣冠及天下寺观,多赍持金帛,往求其文。前后所制,凡数百首,受纳馈遗,亦至钜万。……其《张韩公行状》、《洪州放生池碑》、《批韦巨源谥议》,文士推重之。(《旧唐书》本传)>宋·叶梦得:李邕、苏源明诗中极多累句,余尝痛刊去,仅各取其半,方为尽善。(《石林诗话》)>元·刘有定:初行草之书,自魏晋以来,惟用简札,至铭刻必正书之。故钟繇正书谓之铭石,虞、褚诸公,守而勿失。至邕始变右军行法,劲拙起伏,自矜其能,铭石悉以行狎书之,而后世多效尤矣。(《衍极注》)>明·项穆:李邕初师逸少,摆脱旧习,笔力更新,下手挺耸,终失窘迫,律以大成,殊越彀率,此行真之初变也。(《书法雅言》)>清·包世臣:降及唐贤,自知才力不及古人,故行书碑版皆有横格就中。九宫之学,徐会稽、李北海、张郎中三家为尤密,传书俱在,潜精按验,信其不谬也。(《艺舟双楫》)>清·朱履贞:李北海正书笔画遒丽,字形多宽阔不平;其行书横画不平,斯盖英迈超妙,不拘形体耳。(《书学捷要》)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本文标签:李邕书法文化
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