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五代第一明君:计划用30年平天下,可老天只给5年半

宋朝写历史的史官,很牛掰。 宋太祖赵匡胤,曾经因为顶不住一名侍御史的「 ”正面刚”,当场打掉了他两颗牙齿。这名侍御史忍痛趴在地上,把牙齿捡起来。 赵匡胤嘲讽说,什么情况,你还要拿牙齿当证据,告朕的状不成? 侍御史不慌不忙地答道,我告不了您,但自有史官把此事记下来。 赵匡胤一听,慌了,赶紧向侍御史赔礼道歉,赐金帛慰问。 这件事告诉我们,宋朝的史官确实牛掰,是一个小官员敢当面怼皇帝的靠山。这些史官对历任皇帝的要求都很高,即便是宋仁宗这样难得一遇的仁君,也经常被他们在史书里纠小辫子。 但是,有一位皇帝,宋朝的历任史官均给予了极高的评价,简直是他们眼中的完美帝王: 薛居正《旧五代史》,说他「 ”乃一代之英主”;欧阳修《新五代史》,称赞他是「 ”雄杰”「 ”贤主”;司马光《资治通鉴》,说他是仁君+明君。 这可不是政治压力下的歌功颂德,因为,这名完美帝王是前朝皇帝。 他叫柴荣。 后周世宗柴荣 1 历史上有派出所所长当上皇帝的,有做手工当上皇帝的,有和尚当皇帝的,柴荣(921—959)的皇帝生涯起点,则是一个商人。 柴荣出身家道中落的富家。他有个姑姑,曾被选入后唐庄宗的后宫,后被遣散回家途中,一眼相中了郭威(904—954),带着嫁妆跟着郭威跑了。当时,郭威只是一个落魄的军卒。 柴荣后来投奔姑父郭威,并成为郭威的养子。此时,郭威处在事业的上升期,柴荣帮助他做生意,累积资本,一度到江陵贩茶。 经商的同时,只要有空,柴荣就坚持习文练武,不仅通读史书,而且精通武艺。绝对是个聪明、上进的年轻人。 公元947年,刘知远称帝,建立后汉。郭威是刘知远的心腹,辅佐有功,一路晋升,成为统帅大军的将相。柴荣跟随养父,进入军界。 后汉继位的皇帝刘承祐(即后汉隐帝),十分忌惮拥兵在外的郭威,意欲诛 ... 他。事泄,郭威起兵「 ”清君侧”。刘承祐将留在京城的郭威家人 ... 得一干二净,史书说「 ”婴孺无免者”,连尚在襁褓中的郭威儿子,也 ... 了。 郭威于是在澶州发动兵变,黄袍加身,建立后周(951—960)。10年后,赵匡胤如法炮制,建立大宋,终结了后周的历史。这是后话。 后周太祖郭威 郭威做了3年皇帝,就因病去世,年仅51岁。因为他的家人已被后汉隐帝 ... 光,使他成了真正的「 ”孤家寡人”,在考虑皇位继承人时,养子柴荣就是第一人选。 郭威称帝后,有意让柴荣掌管军队,以立军功,树威望,但在后周开国功勋、枢密使王峻等人的阻挠下,此事只能搁置下来。 后周立国的第二年,慕容彦超在兖州造反,柴荣请求带兵平叛,郭威也公开表示支持,说:「 ”如朕不可行,当使澶州儿子(指柴荣)击贼,方办吾事。”王峻不愿柴荣带兵,最终只得由郭威率军亲征。 在逝世前一年,郭威察觉到王峻的野心,将他软禁起来。当天退朝后,郭威向太师冯道等人哭诉,王峻欺人太甚,欲尽逐大臣,翦除朕的羽翼。朕只有一子(指养子柴荣),他也要从中离间我们。 通气工作做完,第二天直接贬王峻为商州司马。然后,升任柴荣为开封尹、晋王。这样,柴荣继承皇位的局势,已经很明朗。 不过,时任禁军系统高级将领的李重进,是郭威的外甥,有可能成为柴荣顺利继位的障碍。郭威对此了然于胸,故在后周权力交接的关键时期,召李重进进宫,交代后事,命李重进当着他的面跪拜柴荣,「 ”以定君臣之分”。 954年,郭威驾崩,34岁的柴荣继位,是为后周世宗。 2 柴荣继位,并不意味着万事大吉。恰恰相反,真正的考验才到来。 如果你略懂五代史,肯定会对那个时代流水线般生产皇帝的流程印象深刻。整个五代时期,共54年,换了8个姓,出了14个皇帝,平均不到4年就换一个皇帝。 皇帝上位的方式,也很多样化。其中,父子(包括养父子)传位的形式,仅有5个,约占三分之一。最关键的是,通过父亲(包括养父)传位的继承者,政权寿命大多不长。 在柴荣之前,后唐李从厚从父亲李嗣源那里继位,不到一年即被夺;后汉刘承祐继承父亲刘知远的皇位,两年即亡;后晋石重贵时间稍长一点,从养父石敬瑭那儿继位,但不到四年就被契丹人掳走了。 刚上位的柴荣,一想到这些离自己很近的历史,估计肝儿都颤了。 事实也是如此。柴荣继位不到10天,北汉开国君主刘崇听说郭威死了,立马联合契丹,发兵五万,进攻后周,想趁着新君立身未稳,灭掉后周。 柴荣决定御驾亲征。 但他的决定,却换来了朝廷上的群嘲。以太师冯道为首的群臣,一个个站出来竭力反对。当时的对话是这样的: 柴荣:刘崇趁我国丧,闻我新立,自以为是吞并天下的时机到了,用心险恶,我不可不亲征。想当年唐太宗创业,无不亲征,我又何惧?冯道:陛下不能和唐太宗比。柴荣:我兵强马壮,破刘崇必如泰山压卵。冯道:陛下你不是泰山。 柴荣被怼得一脸黑线。这个冯道,是五代时期的不倒翁,历仕四朝十帝,始终担任将相、三公、三师之位。乱世中,没有什么忠君观念,只忠于实力派,谁赢了就听谁的。整个时代的风气,都是如此。 军队更是如此。五代时期,兵骄将悍,战胜则擅兵挟主,战败则倒戈投敌。 柴荣的困境,外有强敌临境,内有准投降派在观望站队。这逼迫他更加必须亲征,在前线应对任何突发事变。 两军战于高平(今属山西晋城市)。 刚开打,后周右路军就崩了。大将樊爱能、何徽望贼而遁,千余人投降了北汉,南逃的数千人则沿途劫掠粮草。柴荣下令禁止劫掠,樊爱能、何徽均不听。 设想一下,如果柴荣没有御驾亲征,樊、何极有可能倒戈一击,打回开封,将毫无威望的新皇帝干掉。要知道,将领前线战败后,掉头灭掉故主,拥立新君,几乎是五代权力更替的一项「 ”传统”。 关键时刻,柴荣亲率军队,冒着弓箭,督促诸将奋战,直到斩 ... 北汉骁将张元徽。 后周打赢了。柴荣的皇位,稳了。 明清之际大思想家王夫之说,经过高平之战,「 ”主乃成乎其为主,臣乃成乎其为臣”。他还说,柴荣坐稳天下,不是依靠养父郭威,而是靠自己「 ”以死生为生民 ... ”,拼了自己一条命,打赢高平之战的回报。 五代十国时期地图 3 高平之战后,终于树立了威信的柴荣,开始整肃军队,并拉开了被后世称为「 ”周世宗改革”的序幕。 第一件事,是斩 ... 望敌而退的降将。当时,樊爱能是侍卫马军都指挥使,何徽是侍卫步军都指挥使,二人位高权重。但鉴于二人在高平之战中的表现,柴荣毫不手软,果断处死,同时处死的还有二人所部军将70余人。 经过这次大规模的 ... 伐立威,「 ”骄将惰卒,始知所惧”。 柴荣经常对身边的人说,高平之战是检验我们军队战斗力的一战,可惜临敌不堪一战,差点丧败,「 ”兵在精不在众,宜令一一点选”。由此,后周开始挑选精锐士兵留充禁军,裁汰老弱之兵。当时,全国的勇士猛人,基本都在地方节镇,柴荣于是公开招募武艺高强的人充当殿前军,设殿前都点检统一指挥禁军。 在柴荣的强力整顿下,初步扭转了兵力外强内弱的局面,中央禁军已经比地方节镇强大。后周的军队战斗力因此大大提高,史书说是「 ”士卒精强,近代无比,征伐四方,所向皆捷”。 柴荣死后,赵匡胤以殿前都点检为资本,演出了黄袍加身的戏码。上台后,担心历史重演,于是改变了柴荣强化禁军战斗力的做法,反其道而行,通过剥夺将帅兵权、推行更戍法等措施,严重削弱了宋代军队的战斗力。这是后话。 除了 ... ,在经济、人事、法律等诸多方面,柴荣都有相应的重磅改革措施。 中国出了几个以「 ”毁佛”闻名的皇帝,柴荣是其中一个。清代摊丁入亩以前,很长的历史时段内, ... 都按人头征税,这导致很多人以遁入空门的方式,不事生产,躲避赋税。当僧尼的人数超过正常的比例,一个国家(尤其是非大一统的朝代,比如南朝、五代)的正常运转就会因劳动力严重不足而被拖垮。 柴荣改革之前,后周境内平均每个县有20多家寺院。佛教兴盛到这种程度:寺院销铜钱造佛像,造成了流通钱币严重短缺。 柴荣继位第二年,下令大废国中佛寺,规定有国家许可的寺院才能保留,其他一律废除。因为佛教信仰关乎因果报应,很多官员对毁佛心有忌惮,柴荣亲自带头,砸毁了一尊别人不敢冒犯的观音铜像。他说: 卿辈勿以毁佛为疑。夫佛以善道化人,苟志于善,斯奉佛矣。吾闻佛说以身世为妄,而以利人为急,使其真身尚在,苟利于世,犹欲割截,况此铜像,岂有所惜哉? 拜佛不一定是真心奉佛,行善才是真心奉佛。佛祖愿以真身救世人,如今牺牲铜像,造福天下,肯定更加在所不惜。柴荣的说辞,放在今天,仍然很有道理。 在他的推动下,最终废除寺院3万余所,6万多名僧尼还籍。佛像被销毁后,重新用于铸造钱币,恢复经济。 柴荣的另一项改革措施,是恢复五代以来沦为形式的科举制度,注重人才选拔。有一年,礼部草率录取了16名进士,他知道后,亲自组织重考,最后仅录取4人。他还多次以「 ”失于选士”为由,处分主考官。 难得的是,他不是一个机械的规则主义者,而是强调制度与破格相结合。 柴荣想任用小吏出身的魏仁浦为枢密使,有人反对,理由不是魏仁浦能力不行,是说他非由科举出身。柴荣当场反驳说: 自古以来,明君都是用有文才武略的人辅佐自己,这些人难道都是科举出身吗? 最终还是破格任用魏仁浦为相。 赵匡胤极为敬畏的后周名臣王朴,也是柴荣破格提 ... 的。赵匡胤建立大宋后,曾指着自己的黄袍对近臣感慨说:「 ”王朴如果还活着,我穿不了这黄袍。” 柴荣虚心纳谏,在历史上也很出名。他说过:「 ”言之不入,罪实在予。”意思是,你们尽管讲,讲错了算我的。 在位期间,他从未因言论问题 ... 害过一个大臣。 柴荣作为「 ”五代第一明君”,最爱君最欣赏他的地方,其实是他的权力观。儒家虽然一直讲「 ”民贵君轻”,但历史上的皇帝没几个真心认同,他们讲得最多的是两点:第一,百姓愚昧,要朝廷来开导;第二,百姓狡诈,要好好管理。 柴荣的认识,完全不同。以下是他与近臣的两次对话: 臣子:现在的老百姓,坏得很。柴荣:这样看不对,这是因为当地的官员没选好,让百姓遭殃了,他们才会去做坏事。臣子:淮南闹饥荒,您下诏要求贷米给饥民赈灾,但是百姓穷困,我怕他们偿还不了啊。柴荣:百姓是朕的子民,天底下哪有儿子饿肚子,而父亲不管的?谁又要求他们一定要偿还呢? 这样的权力观,不要说在古代,就是放现在,也值得很多官员琢磨和学习。 柴荣曾问王朴,你看朕能当几年皇帝? 王朴懂玄学,答道,以我所学预测,可以当30年;30年后,我就不知道了。 柴荣听了很高兴,向王朴吐露了他的理想: 若如卿所言,朕当以十年开拓天下,十年养百姓,十年致太平,足矣! 后周疆域(来源:中国历史地图集) 4 从柴荣继位的第一天起,他就笃定地按照他的第一个十年计划在推进工作。 他的改革,强国富民,最终目的是为了「 ”开拓天下”。用历史教科书的话说,统一中国是当时的历史趋势,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后周位处中原,北有辽国和北汉,南有南唐、后蜀、南汉等政权。如何推进统一进程,这里涉及到中国历史的一个重要战略问题:「 ”先南后北”,还是「 ”先北后南”? 枢密使王朴为柴荣献上《平边策》,按照王朴的设计,后周应该先灭南唐、南汉,次取巴蜀,再次而幽、云,最后攻取北汉。这是典型的「 ”先南后北”而且「 ”先东后西”战略。 后来北宋的统一进程,大体上与此类似,但略有不同。北宋赵匡胤、赵光义两任皇帝,采取「 ”先南后北”,但又「 ”先西后东”的策略,最终实现了相对的大一统。但正因为北宋太过强调先易后难,以致在灭掉五代十国之后,国力消退,始终都无法从辽国手中夺回幽云十六州,成为宋人永远的痛。 柴荣的做法,其实跟王朴的策略,以及后来北宋的操作,都不一样。 他有自己一套谋略。 他先派大将西征,不到半年,攻取了后蜀的秦、凤、成、阶四州。随后,开始南征。他三次御驾南征,最终拿下南唐的江北十四州。 就在所有人认为柴荣要灭掉南唐,连南唐都自认国祚不保、遣使求和的时候,柴荣却对南唐使者说,划江而治就好了,我在位时,绝对不会灭你的国,至于后世我就不打包票了。 这个时候,柴荣已经将他的目标锁定在最强大的敌人——辽国。 我们可以复盘一下柴荣的整个计划:他先攻打并不强大的后蜀,取了4个州,但未灭人国,可见是出于练手和震慑的目的;接着攻打南方最强大的南唐,取了江北之地,仍未灭人国,目的仍然是震慑,让所有南方的政权都老老实实别动,奉我为正朔。 他应该是一个民族意识很强的国君,心目中真正的敌人,是干掉辽国,夺回幽云十六州。所以针对北方,他也没有先打北汉,而是直奔幽云而去。这一点,与王朴倒是意见相同,一定要先夺幽云,再打北汉。 为什么要先幽燕后北汉呢?王朴分析得很有道理,他说,幽燕既下,则北汉「 ”不足以为边患,可为后图。候其便,则一削以平之”;如果先北汉而后幽燕,虽北汉可灭,然已师老兵疲,幽燕难下。 后来的北宋则反过来,先打了北汉,再去夺幽云,结果真的错失窗口期,怎么都夺不回来。这是后话。 柴荣在震慑了南方政权之后,按计划出兵辽国,还基于一个现实的考虑。当时的契丹,国力虽强,但矛盾激烈。时任皇帝辽穆宗,晚上喝酒,白天睡觉,被国人称为「 ”睡王”。以契丹的国力,来一个昏君,中原政权收复幽燕还有胜算,若是来一个明君,基本就没戏了。柴荣攻打辽国,正是想抓住契丹内乱的政治窗口期。 959年,柴荣在位的第六个年头。农历三月,他率军北上伐辽,势如破竹,接连收复瀛、莫、易三州,以及瓦桥、益津、淤口三关,仅用了42天。这对契丹的震慑很大,史书说,契丹「 ”凡蕃部之在幽州者,亦连宵遁去”。 五月,柴荣正要乘胜进取幽州,却突然患病。传说他行至一地,询问当地人地名,对之「 ”病龙台”,他听完默然。病情加重。 回到开封,六月病逝。年仅39岁。 后来,宋真宗赵恒曾无限惋惜地说:「 ”(柴荣)非遇疾班师,则克复幽蓟矣。” 王夫之复盘并对比了柴荣、王朴和赵匡胤三人的统一战略,推柴荣为第一,王朴第二,赵匡胤第三。他深有感触地说: 其有疾而竟不克者,天也;其略则实足以一天下,而绍汉唐者也。天假之年,中原其底定乎! 历史无法假设,而老天如果再给柴荣一些时间,历史会往哪里走?这成为古今无数读史者,心中无解的谜团,永远的遗憾。 5 柴荣希望用30年致太平,可惜老天只给了他5年半时间,这对于一个想要有大作为的统治者而言,实在太吝啬了。 考察历史上一些公认的治世,它们的创造者,在位时间通常在10年至25年之间: 文景之治的缔造者:汉文帝在位23年,汉景帝在位16年;孝宣中兴的缔造者:汉宣帝在位26年;开皇之治的缔造者:隋文帝在位24年;贞观之治的缔造者:唐太宗在位23年;大中之治的缔造者:唐宣宗在位13年,人称「 ”小太宗”;仁宣之治的实际缔造者:明宣宗在位10年(他老爸明仁宗在位10个月,儿子拉他沾光)。 当然,一个统治者在位时间太长,往往也不是好事。一般来说,在位时间超过40年的皇帝,后期容易昏聩怠政,酿成政治恶果。比如,历史上「 ”晚节不保”的著名皇帝: 汉武帝,在位54年;梁武帝,在位48年;唐玄宗,在位44年;嘉靖、万历这两个皇帝,在位都超过40年;乾隆帝,在位60年…… 从两方面来看,柴荣30年的预期,确实是一个相当理性的判断。在乱世末期,缔造一个治世,会比大一统朝代长一些。历史上的治世,与柴荣的情况最具可比性的,应该是隋朝开国皇帝杨坚的开皇之治。杨坚在位24年,可见柴荣自我预期30年,很实在、合理。再长了,可能会堕入老人政治的陷阱,这也是柴荣极力想避免的。 可惜,如今这一切,只能是我们的事后推论而已。 而柴荣真正厉害的地方则在于,哪怕他只有5年半的时间,他仍然赢得了历史的至高评价。他在位5年半获得的口碑,不亚于治世明君的十年二十年。 欧阳修对柴荣佩服得五体投地,他在《新五代史》里赞道: 世宗(柴荣)区区五六年间,取秦陇,平淮右,复三关,威武之声震慑夷夏。而方内延儒学文章之士,考制度,修《通礼》,定《正乐》,议《刑统》,其 ... 之法皆可施于后世。其为人明达英果,论议伟然……其英武之材可谓雄杰,及其虚心听纳,用人不疑,岂非所谓贤主哉? 司马光写史,对历代皇帝持论颇为苛刻,但他同样对柴荣不吝赞誉: 若周世宗,可谓仁矣,不爱其身而爱民。若周世宗,可谓明矣,不以无益废有益。 当代史学家,亦公认柴荣是中国历史上继唐太宗之后,又一个取得治国治军突出成就的统治者。史学界认为,柴荣在他的历史时代,做出了三个重要成就: 第一,五代时期数十年分崩离析的残局,到柴荣统治时期,才有了统一的端绪;第二,唐末五代以来,军阀混战中遭受严重破坏的社会经济,到柴荣统治时期,才有了复苏的转机;第三,由于统一的端绪和经济复苏的转机的出现,以及对内的全面改革,对外的 ... 行动都卓有成效,使人们在分裂动乱的局势下,在存亡未卜的命运中看到了光明,看到了希望。 我读历史,理性多于感性,但有时读到历史中的大小人物,读到扼腕痛惜处,仍不免感性盖过理性。不过,就算是感性代入历史,我也很少去做假设历史。 常读最爱君文章的读者,应该都知道,我写过历史上不少悲情人物,要么壮志未酬,要么雄心未已,要么死于战场,要么死于站队……总之,牛逼的人都是一样的,但悲剧的人各有各的悲剧。 然而,我最常用的句式是「 ”某某死了,怎样怎样”(比如「 ”张苍水死了,大明才算完了”),用以陈述一个历史事实;我极少用「 ”某某若不死,怎样怎样”的句式,因为这意味着历史可以假设,而我认为假设历史,意义并不大。 可是,就在写作本文的时候,我的脑海里却一直在想着,柴荣若不死,中国历史会怎样呢? 也许这就是柴荣的魅力,他可以穿透历史事实与虚拟历史的壁垒,让人在无限的惋惜中,去探索中国历史的另一种可能性。尽管,这种可能性终究只是一团无解的迷思。 天意难测,历史亦然。 参考文献: 薛居正:《旧五代史》,中华书局,2015年 欧阳修:《新五代史》,中华书局,2015年 吕思勉:《隋唐五代史》,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 张其凡:《五代政权递嬗之考察——兼评周世宗的整军》,《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5年第1期 李晓:《王朴、周世宗、宋太祖统一战略比较》,《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年第1期

五代第一明君:计划用30年平天下,可老天只给5年半的更多相关文章

  1. 宋朝偷偷地「 ”使坏”,使契丹和西夏打起来,这就是「 ”以夷制夷”

    以夷制夷,利用强者和强者之间的矛盾,使其相互冲突,削弱其力量。用敌人来制服敌人,以期望坐享其成的思想。宋仁宗时期,在外交上就成功运用过这一策略,使得辽夏开战,两败俱伤。不过,这一切还得先从西夏建国说起。

  2. 征宋伐明,女真人为何这么能打?你肯定想不到

    二是在明朝末年,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再次崛起,这次闹得动静更大,一举颠覆了大明王朝。他们真的很"能打"吗?完颜是女真各部的王姓,起初女真分为数十个部落,结构是较为松散的。辽宋自澶渊之盟起,已维持了百年和平,这种状况直接造成两国武备废弛。辽朝以天祚帝被俘宣告灭亡。女真各部也完成了统一,羽翼逐渐丰满。此时的明朝可说是内有党争民乱,外有女真觊觎,可谓内忧外患。

  3. 赵匡胤攻打南唐之前,曾给过李煜3次体面投降的机会,都被拒绝

    961年,南唐国主李璟去世,太子李煜即位,史称南唐后主。赵匡胤的下一个目标只能是南唐,这一点南唐后主李煜,即使再无能也看的很明白。于是,他与赵匡胤之间,玩了一次猫捉老鼠的游戏,这段历史细讲起来,颇有意思。其目的很明显,这就是给李煜准备的居所。赵匡胤让李从善给李煜写信,让李煜来汴京做礼贤斋的主人,并许诺了高官厚禄、荣华富贵。太祖虑其难制,令从善谕旨于煜,使来朝,煜但奉方物为贡。

  4. 南宋.开禧通宝背「 ”利”折十铁母(极罕见)

    直径:40.5mm,美品南宋宁宗赵扩开禧年间所铸。开禧改元后,宁宗任用韩侂胄为平章军国事兼国用使,集军、政、财大权于一身,权位之高在左右丞相之上。

  5. 杨延平的妻子儿女是谁?如何评价杨延平?他厉害吗?

    但杨延平作为长子,所承担的责任,所担负的家族重任远远比作为六子的杨延昭多的多。在小说演义中,大郎杨延平有两位妻子。杨延平正妻,名为花解语,花家之女。而因为杨延平为杨家长子,所以花解语实际山也是下一代杨门女将的首领。上文所说周氏,是杨延平的次妻,原为北汉降将汾阳铁旗令公周审义之女。关于杨延平的儿子,在《金枪传》有个人物,为杨宗显。杨延平是杨家将中的人物,具备杨家将的典型特征。有人问大郎厉害吗?

  6. 以儒为帅 以文制武 北宋一朝文武地位的转换

    中央集权政归皇宋宋代重文轻武,可谓老生常谈。960年,后周殿前都点检赵匡胤马背之上夺天下,取代了后周恭帝柴宗训自称皇帝。宋朝虽然建立,但是宋太祖赵匡胤却并不放心,他是军人出身,兵变起家,亲眼目睹了军人干政、武将乱权的局面。因此,一上台后,赵匡胤就开始考虑加强中央集权统治,以保赵宋天下。这里的集权就是改变五代时期武人权重的不正常现象,收回分散于各股势力中的军权、财权、事权于己一身,维护皇权地位不动摇。

  7. 岳家军二号人物,一生只服岳飞,生擒杨再兴,因拒绝陷害岳飞而死

    岳飞是中国历史上站在武将顶峰的一颗将星,其一生不仅光彩夺目,更令人惋惜的是岳飞悲惨的结局。岳家军的二号人物张宪,虽然无法与岳飞相比,但放在任何一个时代,绝对算得上顶级名将。然而杨再兴却不是张宪的对手,一番对阵杨再兴不仅败给张宪,还被张宪生擒。岳家军北伐之前,张宪由于战功赫赫,已经正式成为岳飞帐下头号武将,岳家军中公认的二号人物。

  8. 从赵普的三策入手,来看看宋太祖是如何在制度上根除藩镇割据隐患

    在漫长的中国历史上每个朝代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标签,诸如汉朝的「”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因此汉朝有着强汉之称。还有明朝的「”义武奋扬,跳梁者,虽强必戮”,加之明朝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所以有着刚明之称。而每个朝代也着自己的尴尬的一面,诸如汉之和亲、宋之岁币、唐之藩镇割据、明之太监乱政等等。在这些朝代之中,唐朝应该是最憋屈的一个朝代,安史之乱以后藩镇割据日益严重,中央朝廷对于地方的统治已经开始崩溃,而皇

  9. 她是「 ”狸猫换太子”中恶毒皇后,可多少人知道她的真实故事?

    在民间,不少的地方都流传着「”狸猫换太子”的经典戏剧版本,有小说,有戏曲等不同的形式。不过,这里面的内容却相差不大。但历史的真实记载并非如此,可真是冤枉了刘皇后。狸猫换太子历史还原根据历史记载,一代贤君宋仁宗确实非刘后所生,而是宫人李氏所生。而这位李氏是跟随刘娥入宫,并为刘娥侍女。当时真宗非常宠爱美貌大方又懂得礼数的刘娥,想立她为皇后,可毕竟刘娥出身卑微,也无子嗣,就想出了「”借腹生子”的...,

  10. 争夺河西地区——夏州党项的立国之本

    唐末五代以来,由于吐蕃政权的崩溃以及漠北回鹘汗国的灭亡、回鹘部族西迁,在宋初河西地区形成了几个大的割据政权,即以凉州为中心的吐蕃六谷联盟,以甘州为中心的甘州回鹘政权,占据瓜、沙州的原归义军曹氏政权。河西地区,水草丰美,土地肥沃,且处于中西交通要道上。因此,自李继迁开始,夏州党项势力向西扩展的主要目的,是与甘州回鹘、凉州吐蕃争夺对河西地区的控制权,奠定疆域基础,为西夏立国准备条件。

随机推荐

  1. 出人望外的意思是什么?

    【拼音】chūrénwàngwài【解释】犹出人意表。超出人们的意料。【出处】宋·叶適《高夫人墓志铭》:“每族里计较家事,极为退懦卑约,示若无有,人或颇忽易,逮其一旦张丰大,出人望外数等,人皆惊不意,以为何术能然,直以为勉强然尔;至其久无不然。”【例子】无【相关】百度“出人望外”

  2. 巴西总统卢拉小时候的故事

    2002年10月27日,卢拉当选为巴西第四十任总统。许多传记作家都想揭开卢拉的成功之谜。前不久,卢拉总统前往一个名叫卡巴的小镇视察。该镇的小学请他带领学生上一节早读课,卢拉总统欣然同意。卢拉总统领读的是一篇题为《我的第一任老师》的课文。卢拉总统深思了片刻,在课堂上简短地讲了这么一个故事也是像你们这么大的时候,我放学回家,在准备开门的时候,钥匙找不到了。卢拉总统和同学们告别了,这个故事从此也就传开了。

  3. 床垫降临时装周,时髦得很不一样!

    10月14日,上海时装周里不同的秀场演绎了一场场美得惊心动魄T台秀,不同的模特穿着一件件不同的时装把不同的时尚传播给了每一位观众。本次时装周最引人注目的T台莫过于一场别开生面的“床垫秀”了。时装周难道不是时装秀?回归时装周上的“床垫秀”,不走寻常路的国际品牌—美国丝涟床垫把床垫穿在了模特身上,把时尚和健康紧紧的联系在了一起。

  4. 【氯化钡】的意思是什么?【氯化钡】是什么意思?

    失去结晶水时变成白色粉末。由重晶石、煤、氯化钙煅烧而得。为鉴别硫酸根离子的常用试剂,可制颜料、玻璃、杀虫剂等,还用于皮革、橡胶、织物等方面。用氯化钡造句1.GB/T1617-1989工业氯化钡2.硫酸盐的测定–使用氯化钡的重量分析法3.氯化钡测硫试验4.土壤质量–ph值为8–1时利用氯化钡缓冲溶液对可交换阳离子和阳离子交换能力的测定>词条推荐

  5. 改朝换代造句_改朝换代中英文解释和造句

    改朝换代gǎicháohuàndài改朝换代的意思和解释:旧的朝代为新的朝代所代替。改朝换代的出处改朝换代的例子改朝换代造句改朝换代造句相关在理解词义的基础上加以说明。如用“瞻仰”造句,可以这样造:“我站在广场上瞻仰革命烈士纪念碑。”因为“瞻仰”是怀着敬意抬头向上看。

  6. 佛陀故事会:佛陀法化迦叶——参禅何须山水地灭却心头火亦凉

    一日黄昏,天色渐晚,佛陀传道,来到摩揭陀国,向信奉婆罗门教、修持火祭的迦叶师徒借宿。果然,七日法会期间,佛陀没有现身。佛陀便为迦叶及其五百名弟子讲道说法,剃发授戒,接纳他们。迦叶师徒则把他们的火祭用具抛弃于尼连禅河之中。问明所以,也都皈依了佛陀门下,成了佛陀的弟子。

  7. 祖宗留下的宝贝

    祖宗留下的宝贝清末,富州城里有户姓钱的人家,钱家三代前也算是富裕人家,可是到了钱大有这辈就没落了。回到家里,钱大有跪倒在祖宗牌位前,指天盟誓:“托老祖宗的福,我钱大有终于能度过难关了,等日后家业振兴,我一定赎回玉虎。”钱大有辛苦赚下的家业和满铺子茶叶就这样被一群如狼似虎的官兵“借”走了。钱贵大惊,钱大有说:“祖宗的话没错,你敲碎就是了。”媳妇的话点醒了钱贵,说不定这血玉螳螂里面还有更值钱的宝贝呢!

  8. 有关过去的名言

    ——法国5、未来走到我们中间,为了能在它发生之前很久就先行改变我们。——卢·普拉特8、人们不必为过去的错误而羞惭,换言之,即不必为今天比昨天聪明而羞惭。——鲁迅10、没有...能使时钟为我敲已过去了的钟点。——拜伦11、回忆过去和展望将来的作法,会使过去成为伤感的同义语,使将来成为审慎的代名词。——法国27、如今逗乐我们的一切都曾是某种危急关头。

  9. 梦见找人梦到找人是什么意思_做梦梦见找人好不好

    做梦梦见找人好不好?梦见找人有现实的影响和反应,也有梦者的主观想象,请看下面由小编帮你整理的梦见找人的详细解说吧。梦见找人,说明被找的人在你心里有很重要的位置。梦见找小孩,意味着自己非常想念自己的小孩。梦见买手机梦到买手机是什么意思_做梦梦见买手机好不好梦见找人的案例分析梦境描述:昨晚做梦梦见我在找我很喜欢的一个人,可是我和他是永远不会有结果的哦,昨晚的梦好像感觉怎么也追补上他一样。

  10. 梦见女人之间暧昧关系

    周公解梦梦见女人之间暧昧关系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女人之间暧昧关系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