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风鉴有吉凶之妙。皆有益于人者也。余虽不能综稽博考。余以无征不信对之。君自拘泥而不达耳。子焉得厚诬古人哉。是其无故而然哉。况子于部位之间。老人目余者久之。夫丹经不得其传。而遗一己之忧者其害小。而遗众人之患者。以此游历大江甫北。窃以为持身涉世。今将前贤应验各书。麻衣之兼言法理。今朋辈促其付梓。或以指迷之一方也。时民国十一年孟冬月上澣公笃氏自叙于成都寓斋。天生富贵又旺夫的女人面相图解_看相大全
余幼读儒书。好古谈奇。始习丹经。继阅风鉴。丹经有性命之微。风鉴有吉凶之妙。性命之旨。其理深深。非圣贤莫能尽其微。吉凶之说。其理显显。则庸愚皆欲得其妙。二者。皆有益于人者也。余于风鉴。尤乐道焉。盖其为术。源流最为久远。其书益多以繁。余虽不能综稽博考。然亦尝作管虱之窥测焉。既而验之世人。又辄致龃龉。无一少契合者。于是乃弃置不复究。余性嗜远游。偶于嵩岳南麓。遇一老人。邂逅之间。偶谈及此。余以无征不信对之。老人曰。君自拘泥而不达耳。子焉得厚诬古人哉。夫世既有盛衰。运亦当有久暂。子不见今之遇合者耶。忽焉而富贵矣。又忽焉而贫贱矣。是其无故而然哉。盖衰世之人。有如此也。子焉得厚诬古人哉。况子于部位之间。容有不悉其点。气色之变。或有不审其状者耶。子焉得厚诬古人哉。余闻言殊悔顷间之孟浪。乃亟下拜。叩其旨趋。老人目余者久之。始授余以法。示余以诀。虽固一席之谈乎。然胜读十年之书矣。夫丹经不得其传。盲修瞎炼。而遗一己之忧者其害小。风鉴不得其传。谰言诡语。而遗众人之患者。其害尤大也。用是精心刻意。曲解旁通。始稍稍有所得。以此游历大江甫北。当途鉴别。幸无差谬焉。窃以为持身涉世。莫要于此矣。盖上智之人。乐天知命。中智之人。安贫达道。下智之人。迁善悔过。而祸不与焉。然则趋避之力。固未可轻心掉置。而不一究之也。谚曰。君子问灾不问福。茍明乎此。或免罹危难之途也。今将前贤应验各书。而附之以已意。如达摩之言法。希夷之言心。麻衣之兼言法理。今皆纂辑无遗。至于水镜铁关刀袁柳庄之类。其书既驳杂不纯。而应验亦鲜。辄用淘汰焉。非敢固意匪薄前人。余书欲求简明。故从其略焉。今朋辈促其付梓。特记其缘起以为橛子。虽非拯危之要术。或以指迷之一方也。
时民国十一年孟冬月上澣公笃氏自叙于成都寓斋。
分页导航
- 《公笃相法》自序
- 《公笃相法》上篇卷一
- 《公笃相法》上篇卷二
- 《公笃相法》上篇卷三
- 《公笃相法》上篇卷四
- 《公笃相法》上篇卷五
- 《公笃相法》上篇卷六
- 《公笃相法》上篇卷七
- 《公笃相法》下篇卷八
- 《公笃相法》下篇卷九
- 《公笃相法》下篇卷十
- 《公笃相法》下篇卷十一
- 《公笃相法》下篇卷十二
- 《公笃相法》下篇卷十三
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