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谨慎的李豫登基前有多惊险?张皇后指挥武装宦官真刀真枪激烈夺位

大家好,我说猫叔,今天咱聊聊李亨病危后,朝廷格局都发生了哪些不可思议的故事。前面咱说过,本来,李亨与李隆基二人的关系还说得过去,起码表面上还是父慈子孝的模范父子,但是,随着李辅国的搅局,二人的矛盾日益突出。就这样,通过李辅国的一系列手段,李隆基被穿了小鞋,搬出了兴庆宫。 晚年李隆基 之后,李隆基的心腹都被发配到了边鄙之地,一个叱诧风云几十年的天子,到了晚年,居然如此凄凉。没多久,李隆基的身体也就垮了下来。令人没想到的是,一向以憋屈著称的李亨居然也一病不起,年仅五十一岁的他,也走到了自己生命的终点。 这时候,朝廷的格局一下子就微妙了起来。中国古代的帝制就是如此,一旦老皇帝病倒,掌握力下降,各种朝廷势力就开始涌动,朝局也会跟着动荡。此时,安史叛军虽然没了当初的锐气,可实力依旧不容小觑,如果朝局再动荡不安,恐怕大唐帝国真的会提前结束。那么,这里所说的动荡到底源自何方呢? 大乱未平 太子命苦,并非嫡出 李亨的太子名叫李豫,是李亨的长子,可惜的是,李豫并非张皇后所生,按照礼法,他不是嫡子。封建王朝,在继承人的选择方面一般按照周礼实行,嫡长子的身份说最尊贵的,属于天子的合法继承人,如果没有嫡长子,那么首选嫡子。这么一来,李豫的处境也就比较微妙了,因为,后宫里还有个皇后,视他为眼中钉。 说到这里,也得介绍一下张皇后的来历。安史之乱爆发时,李亨还是太子,他的太子良娣张氏甚得他的敬重。为什么用「 ”敬重”一词呢?因为,她当时所做之事还真是可以用贤良淑德来形容,如果不发生后面的政变,估计张皇后也会被尊为皇后中的劳动模范。 李豫 马嵬坡事变之后,李亨决定带着仅有的人马前往灵武重整旗鼓,张良娣也是随从人员。在此期间,她的表现确实有可圈可点之处。每次住驿站,身怀六甲的她总是冲在前面,主动睡在榻的外侧,把比较安全的内侧留给李亨。李亨不解,问她缘故,她说:如今乱世,意外较多,如果一旦发生危险,妾身可以抵挡盗匪,殿下就能趁机脱离危险。娶妻如此,哪个男人还会有抵抗力呢?除此之外,张良娣在灵武期间,不顾自己身体,多次带头为将士缝制衣服,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肯定。所以,作为回报,李亨继承皇位后,就将张氏立为皇后。 马嵬坡事变 这么一来,矛盾就来了,李豫作为长子,多次挂帅出征,威望较高,而张皇后作为后宫之主,她的儿子自然成为了嫡子,也就成了法理上的皇位继承人。对于立太子这个事,李亨也不是没有犹豫过,他屡次征求群臣的意见,得到的答复都是赞成李豫为太子。毕竟张皇后的孩子太年幼,如今时逢乱世,国有长君,社稷之福嘛。经过权衡,李亨最终还是立了李豫为太子,可是,这并不能保证张皇后心里能够平衡。 贤淑的妇女,不安分的心 如果张氏不当皇后,或许她的人生会比较平淡。可是,上天偏偏让她当上了皇后,这就赋予了她更多的野心和地位。有些朋友总说,假如自己能够手握大权,一定不会为自己争取利益,以拯救天下为己任。事实上,得到权力之后,人都会变。张皇后也不过是个凡人罢了,所以,她也难以逃脱这个魔咒。 李辅国 李豫当上太子之前,张皇后确实四处张罗,收买朝臣,为自己的儿子铺路。要说此时朝中谁最得意,当然要属李辅国了,所以,张皇后和李辅国还是有过一段非凡的交往的。李辅国也确实帮了她一些忙,不过,在太子选择这件事上,但李豫的地位逐渐稳定后,李辅国变卦了,她转而投到了李豫的麾下。 这也怪不的李辅国,和李豫的势力比起来,张皇后无论是韬略还是人才队伍都差了不少。李辅国是贫寒出身,好不容易才有了今天的高位,他自然会非常珍惜,为了自保,他选择站在李豫一边,也是人之常情。 李亨 可是,随着李隆基和李亨身体一天不如一天,张皇后并没有安分起来,反而好像是看到了丁点希望似的,四处奔波,为自己的儿子唱赞歌。如此一来,她事实上就是在做一件事:找死。 李隆基驾崩,李亨病危,亲人们却兵戎相见 公元762年四月五日,大唐王朝的标志性皇帝李隆基驾崩于神龙殿,享年七十七岁。而此时,李亨却只能躺在被窝里哭,因为他的生命也已经接近了终点。 就在李亨哭泣之时,他那贤淑的媳妇儿可没闲着。由于自己的儿子年幼,张皇后找到了李亨的另一个儿子:越王李系。然后对他说:「 ”太子仁懦,不能诛 ... 乱臣贼子,你敢吗?李系倒是个愣头青,上去就把这差事给应承了下来。张皇后口中的乱臣贼子,正是大名鼎鼎的李辅国,因为她觉得李辅国出卖了她。 禁卫军示意图 女人毕竟是女人,格局还真是够呛,此时此刻,居然还想着为自己那点小脾气找出气口。为了能够一举消灭李辅国,她还挑选了二百多个勇武的宦官,埋伏在长生殿后,发放了武器和铠甲,准备干掉李豫和李辅国。可是,她忘了,二百多个宦官,事情必然不密,太多人参加的事情是做不到保密的,更何况李辅国在宫中眼线众多,所以,这场较量,从一开始,她就输了。 随后,「 ”李亨「 ”的诏书下来了,宣太子李豫进殿。这个诏书是张皇后伪造的,目的是想把李豫骗进宫,只要他能够进入埋伏圈,只需要一声令下,李豫定然有去无回。不出所料,这件事早早就被李辅国全盘掌握,掌握着北衙禁军的他,怎么可能把这些拿着刀枪的宦官放在眼里。他迅速调集禁军埋伏在凌霄门外,保护太子李豫的安全。当李豫抵达凌霄门时,李辅国拦住了他,然后把他架到了马厩附近保护了起来。 李辅国 当天晚上,李辅国带兵闯进了麟德殿,逮捕了越王李系及参加事变的一百多个宦官。而此刻,张皇后正在长生殿陪伴李亨,按理说,李辅国也得等她出来才动手吧,毕竟,皇帝还在病床上躺着。按照这种套路出牌,恐怕就不是李辅国了。他直接带兵冲进了长生殿,当着李亨的面,就像提一只小鸡一样把张皇后拖了出去,然后,李辅国领着士兵大摇大摆地离开了现场,甚至懒得多看李亨一眼。也许是受到了惊吓,李亨身边的宦官和宫女顿时作鸟兽散,把已经病入膏肓的李亨扔在了病床上。作为天子,李亨曾经富有四海,掌握着天下的生 ... 大权,可是,临死,他却成了名副其实的孤家寡人。两天后,这位憋屈了半辈子的天子走完了自己的路,享年五十一岁。 兵变示意图 至于张皇后,李辅国自然不可能让她活着,手起刀落,生命就是如此脆弱。 李豫登基称帝,唐朝进入了新纪元 四月二十日,三十六岁的李豫登基称帝,也就是史书上说的那位唐代宗。他登基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为自己的爷爷和父亲处理后事,然而,新掌大权,最得意的却不是他,而是大宦官李辅国,因为他又有了一次再造之功,李豫居然亲切地称呼他为「 ”尚父「 ”,对于一个宦官来说,这简直是破天荒,更加离谱的是,宦官也能够位列三公,李豫居然把中书令的位置都给了李辅国。 可是,物极必反,人人恐怕都难逃这个宿命。李辅国不会想到,这是他最后的辉煌,也是他最后的疯狂,一场针对他的阴谋也在悄然进行,这个,咱后面细说。 好了,今天的故事咱就聊到这里,欢迎留言讨论。 我是猫叔,坚持原创,欢迎关注。

谨慎的李豫登基前有多惊险?张皇后指挥武装宦官真刀真枪激烈夺位的更多相关文章

  1. 为什么古代的皇帝要等到驾崩才传位?分析当中遗留的历史因素

    大家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没有?不管在现有古装剧还是古代历史长河中,我们经常能看到或作妖或慈祥的皇太后、太皇太后,但就是没怎么见到过太上皇的身影。大家应该清楚,中国历史上的皇位都是世袭制,父亲把皇位传给儿子,儿子即位后,退位的父亲就成了太上皇。

  2. 他在安史之乱中挽救唐朝立下大功却被赐死,皇帝追封其为承天皇帝

    今天我们要说的这个历史人物,有点特别,说他特别,是因为历史上对他记载不多,虽然贵为皇子;再者,皇帝听了他的建议之后安史之乱迅速平叛,后来却被皇帝赐死;三者是因为继任的皇帝是他的哥哥,对他封了又封,表达一种心情。众所周知,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而衰的一个转折点,而李倓在安史之乱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大历三年追封李倓为承天皇帝,又赐了冥婚。

  3. 皇上请吃饭,李亨和周亚夫两种做法,一荣升君王一家破人亡

    周亚夫是西汉名将,历史上公认的忠臣。见到文帝,周亚夫手持兵器,不下马,不卸甲,不行大礼。当即升任周亚夫为中尉,掌管京城的兵权。周亚夫属于那种只琢磨事,不琢磨人的人。有人说,如果周亚夫忍一时,用手抓肉躲过去,也不会家破人亡。老太子李亨40岁已满头白发,李隆基防儿子如同防贼。李隆基逃到成都,李亨逃到朔方,并即帝位,即唐肃宗。

  4. 安史之乱唐肃宗上位,为何平定战乱后,父亲唐玄宗却不敢回京城?

    唐肃宗干得也确实不错,终于平定了安史之乱,夺回了两京。李泌马上跟唐肃宗说,您要把这封信送出去,唐玄宗绝对不敢回来!所以李泌建议唐肃宗马上发出第二封信,由李泌亲自执笔。这两封信当时先后到达了唐玄宗的面前,据后来有人讲,唐玄宗看了第一封信之后浑身都有点哆嗦,心里是既恐惧又无奈。而当他看了李泌写的第二封信之后,言辞恳切,从来没有提什么权位之争,唐玄宗才决定起驾回到京城。

  5. 马嵬坡兵变后,唐玄宗为挽回权力做了哪些努力?又为何败给李亨?

    天宝十五载六月十四日,喧闹了一天的马嵬坡,终于在傍晚时分安静了下来。突然开始又迅速结束的马嵬坡兵变看似落下了帷幕,但其实,后续的影响也在持续发酵。第二天,接连发生的两件事,让唐玄宗愈加难受。

  6. 李隆基发动政变如何诛 ... 韦皇后?韦后怎么死的

    就在此时,原本默默无闻的李隆基秘密策划了一场宫廷政变,决定彻底粉碎韦皇后的称帝阴谋。为了挽救李唐王朝,原本身份不高、默默无闻的李隆基挺身而出,调动自身势力,联合相王势力和太平公主势力,准备和韦皇后拼一场。就在李隆基悄悄谋划着政变的时候,本来属于韦皇后派系的大臣崔日用反水,提醒李隆基,形势紧张,政变随时都有暴露的危险,如果再拖下去,很可能功亏一篑。

  7. 看内忧外患的清廷如何收复被沙俄武装侵占的东北三省

    1.沙俄「”黄俄罗斯”计划与武装占领东三省1894年,新任沙皇尼古拉二世即位,他和他的前辈相比有着更为「”远大的理想”,他要「”一步步夺取满洲、兼并...,甚至拿下...”,他还梦想着「”兼任中国的皇帝、日本的天皇”。而完成这一「”宏伟计划”的第一步就是侵占中国新疆、蒙古、东北等北方省份的「”黄俄罗斯”计划。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以中国的惨败告终,日本企图割占辽东半岛的举动极大...了沙皇,日本

  8. 姚崇、宋璟、张九龄只能任相两三年,李林甫为何能坐稳十九年相位

    康玄宗一生可谓是大功大过大喜大悲,既一手把唐朝推向了巅峰盛世,也一手为唐朝埋下了灭亡的种子。唐玄宗前半生是个意气风发的斗士,陪着父亲李旦在奶奶武则天、武氏家族、伯伯李显及婶婶韦后还有姑姑太平公主之间斗来斗去,最后斗败了所有人,把父亲李旦扶上了皇位,自己也顺利即位成为睥睨天下的唐明皇。甫登大位的唐玄宗精力旺盛,超越先祖成为他的进取目标,他励精图治、镜意改革、知人善用,唐朝也迎来了开元盛世。

  9. 《长安十二时辰》之后,这些角色在历史上又干了什么大事

    《长安十二时辰》的故事发生在天保三载的上元夜,实际对应的就是天宝三载的正月十五,剧中人物在十二时辰之内密集登场,演绎出精彩的故事,而我们在这里说的就是这些角色历史原型未来的轨迹与最终的结局。

  10. 王忠嗣、高仙芝、哥舒翰三名将的家国情怀与现实利益的困境

    盛唐第一名将王忠嗣,初上战场,曾是一员莽撞冲动、无所畏惧的玩命悍将。但当他一步步成为封疆大吏后,整个人发生了巨大变化。他开始变得保守持重、追求平稳。因为,地位和权力,看似给了他任性的资本,实际上给了他更大的压力和更重的责任……

随机推荐

  1. 订婚祝福语短信_求婚订婚

    住亲爱的朋友订婚快乐。22、相亲相爱幸福永,同德同心幸福长。

  2. 元朝为何不到一百年就亡了?只因没学习南宋的这条政策

    由于李则芬、萧启庆等一干学者对于元王朝的过度...,很多过度偏爱大元人士就坚信,元朝重视商业,海贸发达,财政一定非常好,不存在财政危机。

  3. 唐太宗为何怀疑尉迟恭谋反?尉迟恭有哪些功绩?

    唐太宗为何怀疑尉迟恭谋反?尉迟恭有哪些功绩?  唐初名将尉迟恭,也就是“门神”的历史原型,他是唐太宗李世民身边最器重的武将之一,与太宗君臣之情十分深厚。但是,最初尉迟恭其实是太宗的敌人。  尉迟恭年少时以打铁为生,他力气大,人又勇敢,隋朝末期在高阳参军,以勇猛善战而闻名...

  4. 梦见大便后用纸擦

    周公解梦梦见大便后用纸擦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大便后用纸擦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5. 梦见拾钉子梦到拾钉子是什么意思_做梦梦见拾钉子好不好

    梦见拾钉子有现实的影响和反应,也有梦者的主观想象,请看下面由小编帮你整理的梦见拾钉子的详细解说吧。病人梦见拾钉子,病情短时间内不会好转。工作人员梦见拾钉子,可能被辞退。梦见坐火车梦到坐火车是什么意思_做梦梦见坐火车好不好心理学解梦梦境解说:梦见钉子使两块木板结合在一起,表示你具有综合考虑问题的能力。此外,钉子在梦中的承载能力也显得非常重要。在基督教教义中,钉子象征痛苦和崇高的牺牲。

  6. 改名字需要什么手续–宝宝起名

    公安派出所在接到上级公安机关核准或不核准的决定后,2日内将结果通知申请人。16周岁以后,须由本人提出书面申请并持有效证明材料报公安机关审批。公民依法变更姓名后,原姓名作为“曾用名”备查。投档案后大约15或7个工作日后可以正式更改,户口簿里面会写你曾用名是什么,现名是什么。

  7. 两只红鞋

    两只红鞋有位留美女士逛美国的一家百货公司,在进口处有一堆鞋子,旁边的牌子上写道:“超级特价,只付一折即可穿回”。她拿起鞋子一看,原价70美元的漂亮大红鞋只要7美元,这简直让人不可相信。那位服务小姐赶紧安慰说:“不!不!别担心,我只是要看一下是不是那两只鞋。嗯,确实是!”“什么叫两只鞋,明明是一双啊!”她心里愈想愈得意,除了下定决心买那“两只”外,不知不觉又多拿了“两双”鞋。

  8. 六十、锅漏匠的故事

    六十、锅漏匠的故事早年我们在香港常常听倓虚老法师说,谛闲法师有个徒弟叫锅漏匠,跟谛闲法师是小时候的玩伴,年龄差不多,住在一个村庄。锅漏匠感到人生太苦,看到儿时同伴出家了,就找到谛老,说他也想出家,要拜他做师父。倓虚法师跟锅漏匠算是同学,都是谛闲法师的学生,他常讲这个故事勉励念佛人。

  9. 史上最有「 ” ... 气”的菊花诗,诗人屡次落第,心有不甘写下千古名作

    文/张强强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文化点心铺「”:写文人,读诗词,讲故事,这里只讲跟文学有关的事情秦朝末年,陈胜吴广振臂高呼「”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自此,中国历史便埋下了「”普通人也可以改变历史”的种子。此后几千年,又有无数的底层小人物不屈服于命运,勇于改变,最后为自己闯出一片新天地,成为彪炳史册的英雄人物在这些人中,唐末农民起义的领导者黄巢便是最杰出的一个。关于黄巢,史书上的说法纷纭不一。《旧唐书》

  10. 陈名夏是怎么死的 为什么顺治帝会他下手

    陈名夏,就是后者的代表之一。陈名夏见势不妙,中途止步,撤回北京。多尔衮任命陈名夏回翰林院任职。>陈名夏在清朝的官运颇为亨通。陈名夏能够以一名明朝降臣的身份,位极人臣,殊为难得。宁完我又是陈名夏的政敌。如果陈名夏像以往那么,老老实实承认了,再一把鼻涕一把泪地悔罪,多半顺治皇帝就放过他一马,权当给一个深刻的教训。顺治皇帝改为绞刑。据称,顺治皇帝得知陈名夏伏法的消息后,“悯恻为之堕泪”。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