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著名粤剧花旦陈韵红:借力湾区建设加速粤剧融合

在粤剧界,人称「 ”咪姐”的陈韵红是个特别的存在。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粤剧鼎盛时期,咪姐红遍粤港澳。1991年,26岁的她拿下首届文华表演奖,三年后,又凭《宝莲灯》拿下中国戏剧界最高奖——梅花奖,成为广东粤剧界第一个拿此双料奖项的女演员,被誉为「 ”连手指都懂演戏”的著名粤剧花旦。 然而,在事业如日中天之时,她却离开舞台十几年,结婚生子并移居香港。2011年,她又接过广州粤剧院的「 ”绣球”,担纲当家花旦,正式回归。 如今,年过半百的陈韵红依然在粤港两地奔波。曾浸润香港与内地粤剧市场的陈韵红,人生经历折射了三地粤剧界的融合和共通。重回内地舞台8年,陈韵红对粤剧艺术、粤剧传承与传播,又有哪些新的思考?今年适逢粤港澳三地联合将粤剧申报为世界遗产十周年,首期「 ”人文湾区大咖说”,记者专访陈韵红,讲述她不平静的戏曲人生以及对三地粤剧交流的思考。 陈韵红和搭档黎骏声合作《大唐胭脂》的剧照。 受访者供图 移居香港15年打响个人品牌 隐匿在桂花岗一片老居民楼的广州粤剧院,是陈韵红在广州排演剧目的大本营。周二一大早,她按时来到剧场,与团队排练《六国大封相》。鼓声一起,咪姐立马进入状态,尽管穿着便服,只化了淡妆,但举手投足间,稳重大气的正印花旦神韵立马呈现。 1995年,刚获得梅花奖一年,陈韵红突然离开舞台,结婚生子并随丈夫移居香港。当家花旦卸下华美戏服,令无数戏迷惋惜。虽然曾经离开舞台,但她始终没有离开粤剧。做家庭主妇的十几年,时常看戏,偶尔客串演出。2009年,她在香港成立「 ”粤韵红梅个人戏剧工作室”。「 ”当时还没决定百分百回归舞台,就是子女大了,自己想做一点事情”。 陈韵红办工作室,从策划、定场地,到请演员,都是自己一手一脚操持。每一场演出,她都坚持请专业演员,不计成本。陈韵红笑言,请专业演员成本不低,但她全部自己扛,宁可自己不要报酬, 内地老搭档丁凡,包括后起之秀曾小敏、彭庆华等,都曾被她邀请到港演出,有时还是慈善公益活动,每一场都为香港戏迷带来美的享受。 「 ”粤韵红梅”的品牌逐渐在香港戏迷圈产生了影响力。原本她计划一直在香港做自己的粤剧事业,不料2011年广州粤剧院的一通 ... 又改变了她的生活轨迹。当时,广州粤剧院需要经验丰富的前辈带领年轻演员,找到了陈韵红。「 ”人家记得我,我还挺开心,反正我是一个演员,在哪里演都一样”。 回归内地舞台跳出固有戏路 2011年,回归阔别10多年的内地舞台,要找回原来的感觉,陈韵红下了一番苦功夫。她坦言,刚开始两三年很辛苦,重新练功,慢慢恢复,粤剧多了很多新元素,都需要她重新适应。 陈韵红的膝盖关节因年轻时训练受伤,落下了惯性移位的病根,至今每次演出都要绑纱布固定。有次演出时「 ”甩臼”,她急中生智立即跪下,自行把关节忍痛移正。 陈韵红不甘于固有戏路,勇于自我挑战,尝试了不少新角色。2013年,她与搭档、梅花奖得主黎骏声担纲出演新编粤剧《碉楼》,这是陈韵红第一次尝试现代戏。剧中,她演绎了清末民初一位金山客妻子对亲情的守望。「 ”我的角色主要通过唱腔去表现人物,感染观众。我收获很大,唱功也得到提升。”《碉楼》首演以来,场场爆满,还获得了第十四届文华剧目奖。 前不久,在广州粤剧院新编现代粤剧轻喜剧《清水河畔》中,陈韵红首次出演一位雷厉风行的女企业家,令人眼前一亮。《清水河畔》的排演,又让陈韵红收获颇多。经过时间与阅历的磨练,陈韵红认为自己到了演青衣最为成熟的时候。2016年,她举办从艺38年来的首个个人艺术专场,首次出演《金莲戏叔》《宇宙锋》和《窦娥冤之「 ”生祭”》《活捉王魁》等剧目,表现了人物性格和演出风格迥异的青衣行当。当晚,爱徒陈韵玲、莫伟英、李钰琪分别与陈健超、陈骏旻、毕海荣搭档上演她的代表作,通过徒弟表演,表达粤剧「 ”传承”之美意。专场没有「 ”惊天动地”的亮点,但正如陈韵红的戏曲人生,如水到渠成,安静绽放。 ■大咖说 融合粤港特色 坚守粤剧教学 「 ”当保持一定距离,原来看自己会更清楚”,在离开的10多年,陈韵红观察香港粤剧特色,又保持内地特长,吸取各家所长。两地不尽相同的粤剧文化和观念,让她对于粤剧呈现有了更多想法,并在当下的表演工作中,不断实践过去的思考。 南方日报:在粤剧艺术上,粤港两地有何特色,对你的表演有何影响? 陈韵红:粤港澳三地粤剧各有特色,要愿意接受别人好的东西。香港粤剧在艺术创新上,相对保守,但在舞台表演上,比较自由,口白生活化。比如同一句对白,他们的音调没那么高,听起来比较舒服平实。我最大的收获,就是下意识改变舞台的口白,使其更自然,但是又不会自由散漫,保持内地「 ”学院派”的规矩,收到了不错的效果。 南方日报:在粤剧传承、传播上,粤港澳三地有哪些可以互相借鉴的地方? 陈韵红:香港 ... 对粤剧教育的重视,让我感触颇深。女儿上初中时,有一天放学回家突然问:「 ”妈妈,滚花怎么唱?”我高兴了半天。原来,当时粤剧早就走进香港校园,成为学校的一门功课。当时我很有感触,国内有很多戏剧资源,为什么不能像香港一样,将这些资源融入校园? 回到广州,只要有机会发言,我就四处呼吁,希望 ... 、教育部门重视粤剧教育。不是说学粤剧就要做演员,而是点亮星星之火,让年轻人了解粤剧,产生兴趣,争取多些年轻观众。 这几年,各类粤剧进校园、培训班的火热开展,我十分开心。我的5个徒弟经常被邀请到各个学校演出、讲座,看得出 ... 是真正扶持粤剧,请专业老师来教。 南方日报:粤港澳三地如何互相促进,活化粤剧遗产? 陈韵红: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加速,三地文化交流越来越深入,粤剧演出也越频繁,无论从艺术传承、艺术创新等方面来看,都是大好事。 内地的团体,在追求艺术创新上力度会更大些,对各种艺术元素的吸收不保守,并大胆实践。而香港的团体,在艺术创新上,则显得保守一些。然而,随着演出交流不断增多,香港观众对新的东西逐渐开始有了新的认识。曾有一段时间,香港观众更热衷于追看来自内地的粤剧团体,近年来,香港也出现了《李广王》《德龄与慈禧》等创新力度很大的粤剧,同样受到观众欢迎,也引起了热议。 传统与创新是一个永远不变的话题。大湾区粤剧应该有更多交流机会,取长补短,促进发展。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著名粤剧花旦陈韵红:借力湾区建设加速粤剧融合的更多相关文章

  1. 第一次蒋桂战争期间,新桂系分崩离析,反倒彻底净化了内部力量

    桂系历史上曾两次打先锋逼迫蒋介石下野,但在历次...较量中屡屡败北,尤其是第一次蒋桂战争期间,总兵力超过20万的桂军土崩瓦解,李宗仁、黄绍竑、白崇禧等桂系首领也被迫逃往香港避难。这是桂系输得最惨的一次,但此战也将桂系内部的异己力量清除,确保了此后桂系集团内部的稳定。湘鄂两系加入桂军集团1926年北伐时,桂系第7军战功赫赫,位居各军之首。

  2. 这是 ... 战争?香港历史博物馆的讲解偏颇到如此地步

    执笔/温新前几天,笔者去香港历史博物馆参观香港故事展,偶遇该馆导赏团讲解《南京条约》,立足细听几分钟后,感到非常震惊。

  3. 「 ”公理对强权的抗争”——伍廷芳的外交点滴

    历数伍廷芳的从政生涯,你很难说清楚他到底是哪个政权的人。毕竟,他既在英国殖民下的香港任过议员等职,又是晚清...的驻美外交大臣。在那段政权不断更迭的民国...中,他既当过孙中山的司法总长,甚至代行大总统之职,也当过段祺瑞...的外交总长。

  4. 他以船业出名,儿子是老年「 ”王思聪”,拍卖的瓷器能买北京的豪宅

    在香港,有个来自江苏无锡的商人,通过这里的不懈奋斗,最终以造船业闻名于世。

  5. 愚蠢落后到港督都看不下去,直呼「 ”光祖宗玄灵,振大汉天声!”

    港督金文泰上个世纪二十年代,英国汉学家、广东通金文泰担任香港第17任港督,曾经在当时的报纸上登过一篇文情并茂的演说词,呼吁在港华人,重视汉文学习。他支持香港兴办大学,并提出了三条理由:第一,华人要顾全自己祖国的学问,香港还是华人占多数的地方,只顾学洋文,轻视老祖宗留下的经典,是一件大憾事。

  6. 英国侵占香港始末:香港殖民历史的开始,竟是英国的退而求其次?

    1840年,北京城依旧处于莺歌燕舞的「”太平盛世”情景之中,尽管十全老人乾隆皇帝留给嘉庆与道光皇帝的清帝国已是问题重重。镇压白莲教的战争持续数年,国库白银已损耗殆尽,...大量进入国内,又使得白银大量外流,尽管处于如此情景之中,清帝国却怎样也无法想到一场「”五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即将到来。时任清帝国皇帝-道光皇帝一、战争乌云笼罩下的清帝国1839年,朝廷钦差林则徐奉命南下广州,在南下之前,清帝道光刚

  7. 他24岁差点葬身鱼腹,大难不死活107岁;被封爵士,为国捐款100亿

    大难不死,必有后福。中国有一奇人,他24岁时乘船遇海难,差点葬身鱼腹,他大难不死,后来活了107岁。他还被封为爵士,成了大富翁,为国捐款100亿!欲知此人如何传奇,且看本期详细分解。

  8. 除了香港和澳门,清朝还割让了一座非常重要的宝岛,至今仍未回归

    当时,作为他们两方的战场,东北地区的人们遭受了前所未有的灾难。他们面临着战争带来的恐惧和伤害,而战争的砝码中,最重要的部分竟然是辽东半岛。但是,也还有一些领地,至今还没有回归,与国人团聚。首先,它与香港、澳门不同,这里除了经济之外,更重要的是一个...重地。而香港、澳门更多的是经济属性。

  9. 清 ... 首位留学生,回国后却成了革命党,被誉为「 ”留学生之父”

    1840年4月英国国会发生了一场激烈的辩论,辩论的中心是「”该不该发动对中国的战争”,辩论的最终结果是271票对262票通过了对华的...行动。1840年6月一场对中国近代百年产生了深远影响的...战争正式爆发,清...的失败使很多人不得不「”睁眼看世界”,把眼光投向国外。第一次...战争赴美留学1928,在广东香山县的一个小村子里容闳出生了,家境贫寒的他在7岁的时候跟随祖父亲前往属于香山县但已被

  10. 民国四大才女里,萧红为什么会命运坎坷(下)

    此时的萧红,和萧军的感情,已出现裂痕。1937年,萧军召回了在日本的萧红。萧红很快获悉萧军和许粤华私情,许粤华是萧红的闺蜜,郁闷耻辱之下,萧红开始与萧军吵架。她试图离家出走,去寄宿画院,却被管理者以萧军不允许为由拒收。

随机推荐

  1. 墨守成规的意思是什么?

    【拼音】mòshǒuchéngguī【解释】墨守:战国时墨翟善于守城;成规:现成的或久已通行的规则、...。指思想保守,守着老规矩不肯改变。【出处】明·黄宗羲《钱退山诗文序》:“如钟嵘之《诗品》,辨体明宗,固未尝墨守一家以为准的也。”【例子】墨守成规,不敢勇于创造也决然是和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不能相容的。(秦牧《辩证规律在艺术创作上的运用》)【近义词】因循守旧,故步自封,抱残守缺【反义词】标新立异【

  2. 带有菲字的成语

    包含有“菲”字的全部成语及解释:妄自菲薄——妄:胡乱的;菲薄:小看,轻视。葑菲之采——不可因葑菲根茎味苦而连叶也不采。后常用作请人有所采取的谦词。菲食薄衣——菲:微薄。躬自菲薄——指亲身实行俭约。恶衣菲食——粗劣的衣食。采葑采菲——比喻不因其所短而舍其所长。卑宫菲食——指宫室简陋,饮食菲薄。旧时用以称美朝廷自奉节俭的功德。采及葑菲——别人征求自己意见时表示谦虚的说法。

  3. 岳飞的师傅是谁?岳飞师傅周侗大起底

      岳飞的师傅是谁?稍微了解点《岳飞传》的人,大概都知道是周侗。传说梁山好汉卢俊义和林冲都是周侗的徒弟,能教出这么几位好徒弟,说明岳飞师傅的本领自然也是很高的。  岳飞的师傅周侗简介  周侗(约1040年—1119年),北宋末年、南宋初年的一位武术大师,人称“陕西大侠铁...

  4. 汉武帝初期时的匈奴形势与汉武帝的战略构想

    公元前141年,年仅16岁的太子刘彻继承汉朝的大统,从而开启一个伟大的时代。

  5. 项羽已分封出大半天下,那些诸侯为何还不满?

    >在当时我们不难发现当年项羽入主咸阳,定鼎华夏划分天下之时,他对于那些跟随反抗秦朝的义军首领并无太多的不公之处。而这些我想那些诸侯绝对也知道,那么他们为何还会对项羽心怀不满呢?而在当时他们之所以会老老实实听从项羽的分封,那是因为他们打不过项羽,他们不敢反对项羽,所以他们只能听项羽的。

  6. 通过实景还原刚建成的样子,美的震撼人心

    提起世界七大奇迹,人们往往想到的就是长城、巨石阵等等,其实这些建筑是世界中古七大奇迹,除此以外还有世界新四大奇迹以及古代世界七大建筑奇迹,它们存在的时间段不同,所以有些得以保存,而有些已经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之中,就拿古代世界七大建筑奇迹来说,如今仅有埃及胡夫金字塔得以保存,其他的都已经消失,为了让更多人看到这些消失建筑的美,人们通过实景还原这些建筑刚建成的样子,每一个都让人感觉到非常震撼。

  7. 哀感中年的意思是什么?

    【拼音】āigǎnzhōngnián【解释】形容人到中年对亲友离别的伤感情绪。【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谢太傅(安)语王右军(王羲之)曰:‘中年伤于哀乐,与亲友别,辄作数是恶。’”【例子】神丹浪说解还童,哀感中年遇谢公。(清·丘逢甲《东北感春诗》)【相关】百度“哀感中年”

  8. 如果不能爱我,那么就请不要给我所谓的温柔-感人的情话

    做什么都要顾及别人的感受,你总顾及别人,那谁来顾及你。左手边,50米处。十六、我们觉得不快乐,是因为我们追求的不是幸福,而是比别人幸福。

  9. 对爱人讲的甜言蜜语,我爱你一生一世

    亲爱的,我想你!★爱上一个人,每天的空气都是甜甜的,每天的饭菜都是可口的,每天的心情都是愉悦的。你问我怎么知道,因为我爱上你了,这都是亲身感受。★我用坚持和执著来证明我爱你一生一世,就算空间距离拉得再大也拉不断我的情,道路有多坎坷我也不会放弃对你的爱。亲爱的,我永远爱你!但我不希望有来世,因为此生我会用尽全心全意爱你。至死不渝的爱,请你笑纳。

  10. 关于情人节说说 2017,我依旧在等待-感人的情话

    16.别把自己说得那么伤感,其实我可以当你所谓的丑人的、17.老婆,做你的情人,比作你的爱人好,至少不会让你心疼,难受。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