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清代的李渔,是我国著名的戏曲理论家和作家。他觉得朱熹的注解不对头:贫...的衣服应短瘦一些,省些布料才是,为何又肥又大呢?他一连走访了十几个村庄,发现当地居民的褐衣果然又肥又大,很不合体。李渔好奇地探问几位白发苍苍的老农民。他痴痴地凝视着老人身上那补丁摞补丁的肥大衣服,悲喜交加……

清代的李渔,是我国著名的戏曲理论家和作家。他的理论著作《闲情偶寄》和传奇戏曲《比目鱼》、《风筝误》等,在我国戏剧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李渔出生在风光旖旎的江南水乡——浙江兰溪。他从小聪明好学,喜欢“钻牛角尖”。有一次,私塾先生教学生读《孟子》,在解释“虽褐宽博” >一词时说:“宋朝朱熹讲,褐,即贫 ... 所穿之衣;宽博,即肥长。”别的孩子听了,都依依呀呀地跟着念起来,唯有李渔紧锁眉头,一声不吭。他觉得朱熹的注解不对头:贫 ... 的衣服应短瘦一些,省些布料才是,为何又肥又大呢?这个疑问,他藏在心中多年,一直百思不得其解。后来,他听说北方山区的穷苦百姓有穿褐色衣服的习惯,就长途跋涉,来到那里。他一连走访了十几个村庄,发现当地居民的褐衣果然又肥又大,很不合体。 >“这是怎么回事呢?”李渔好奇地探问几位白发苍苍的老农民。 >老农民回答说:“没有什么可奇怪的。我们住在深山,生活艰苦,只此一件衣服,白天裹身,晚上当被,如果不肥大些,哪能盖住全身呢?” >“噢,原来如此!”李渔疑窦顿开。他痴痴地凝视着老人身上那补丁摞补丁的肥大衣服,悲喜交加……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本文标签:李渔
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