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沈阳是一座有故事的城市,在盛京皇城,尤为浓缩。故事在辽宁美术出版社的《盛京皇城》里徐徐展开,它由六位专家的真知灼见、40万字的引经据典和300幅难得一见的老照片组成。全书共三卷,上卷本分为清宫神韵和古城交响两大章节,详细介绍皇城的历史由来和盛京城郭。话不多说,让我们先一睹书中对盛京皇城的解密吧。皇城一说,归因于老罕王努尔哈赤。后金天命十年努尔哈赤迁都沈阳。

沈阳是一座有故事的城市,在盛京皇城,尤为浓缩。且不说从清代帝宫、民国帅府里溢出的整部清前史、半部民国卷,那些如珍珠般散落在古街窄巷、寺庙观庵、府衙官署里的奇闻轶事、市井传说,就足以让人听得入迷,心生向往。 故事在辽宁美术出版社的《盛京皇城》里徐徐展开,它由六位专家的真知灼见、40万字的引经据典和300幅难得一见的老照片组成。更有评书艺术家郝赫组织高徒将书中故事改编为评书形式,用沈阳腔韵将其演绎出来。它轻松又严谨,诙谐又郑重,演绎又严正。虽然书中人事大多已经走进历史,但物景却还在当下。酣畅阅读之后,掩卷凝神,似乎,那时那景,近在眼前。 全书共三卷,上卷本分为清宫神韵和古城交响两大章节,详细介绍皇城的历史由来和盛京城郭。中卷本分为帅府史话和中街记忆两大章节,详述帅府文化和老中街作为沈阳民族商业发源地的业态形成和演变。下卷本分为文脉寻源和非遗留痕两大章节,系统梳理方城内的传统文化遗迹和非遗项目。本文开篇的问题,读者在这里一一都会找到答案。 话不多说,让我们先一睹书中对盛京皇城的解密吧。 皇城一说,归因于老罕王努尔哈赤。后金天命十年(1625) 努尔哈赤迁都沈阳。天聪五年 (1631) 清太宗皇太极下诏,改原明代的中卫城四座城门为八门,变原城内「 ”十”字街为「 ”井”字街,并依不同区段,分别赋予怀远、抚近、德盛、地载等 28 个街路名称。天聪八年 (1634) 易名「 ”沈阳中卫”为「 ”盛京”。 从东周时期的堠城(意喻护边之城),到清朝的盛京,直到新中国的沈阳, 2300年的历史弹指一挥间。这期间,几经朝代更迭,几经城市易名,多少风霜雨雪,多少沧桑巨变,令人深思。盛京皇城是沈阳无可替代的历史见证者,亦是沈阳的纪年表。 沈阳故宫虽有「 ”一朝发祥地,两代汗王宫”之称,而且其肇建者确实是大清开基创业的第一代汗王努尔哈赤。但是,这处宫殿里供皇帝居住的地方,即「 ”大内宫阙”早期的建成其实是在清太宗皇太极时期,晚期的则建成于清入关后的乾隆时期。而努尔哈赤定都沈阳之时,汗王宫殿另有其地。本来,人们都以为努尔哈赤以沈阳为新皇城时,就已经在城中心修筑了汗王宫殿,但是后来由于《满文老档》的陆续翻译出版,人们对这个看法开始产生怀疑。因为《满文老档》里明确记载着这样一件事:定都沈阳不久,努尔哈赤发现有人在毁坏汗王宫后面古塔的建筑,于是就命令把那些人抓起来治罪。而沈阳故宫周围却没有古塔存在,距沈阳城最近的一座古塔,是坐落在方城北门外的辽代崇寿寺塔(已于20世纪50年代拆除,现白塔小学址),而汗王宫殿不可能建在城外,那么只能是位于靠近城北门之处,即现在沈河区中街以北的地方。然而,无论是有关清代沈阳城的记载,还是实地访问那一带的老住户,都没有找到关于汗王宫的实际线索。1982年,沈阳故宫博物馆里的研究人员在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的清代档案中,查阅到一张清朝康熙至乾隆初年绘制的《盛京城阙图》,有了令人欣喜的发现。这张图上,城北门内侧位置画着一处建筑,旁边用满文标注「 ”太祖住过的宫”。毫无疑问,这就是当年的努尔哈赤汗王宫。根据图上所示,这座建筑群分内外两进院,外院围墙南侧正中为宫门,内院则建在由地面垒起的高台上,前有中门沿台阶通向外院,正面和两厢各有寝宫一座,应为努尔哈赤与其妻妾居住之处。学者们又在当时明朝人写的书里,发现了关于努尔哈赤迁居沈阳后「 ”自筑宫于沈阳瓮城”的记载,而这座「 ”瓮城”,就应该位于紧邻汗王宫之北的九门(明朝称「 ”安定门”,后改称「 ”镇边门”)。同时,汗王宫所坐落的位置,也与《满文老档》中所述其北面有古塔(即崇寿寺塔)的方位完全吻合。有了史料的确切记录,对努尔哈赤汗王宫的存在已经没有疑问。 一篇文章难以涵盖《盛京皇城》的精彩,只有细细品味全书,才能了解盛京皇城的历史由来。
本文标签:努尔哈赤中国古代史历史清朝满文老档
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