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原子论的科学史,从古希腊到爱因斯坦

古希腊时期原子论的启蒙 谈到科学史,流行的说法是原子的观点可以追溯到古希腊那个创生科学的年代,接下来又会赞扬古代那么早就认识到物质的本质。但是这种说法有些夸大其词。确实,死于公元前370年的德谟克利特(Democritus)曾提出过,如果这个世界是由不同种类的不可分割的原子组成,而每个种类具有各自的形状和大小在不断地运动,这样解释这个复杂的世界就容易多了。他写道:「 ”世界上除原子和真空外就是思想。”后来萨摩斯的伊壁鸠鲁(Epicurius)和罗马的鲁克里提亚斯·卡拉斯(Lucretius Carus)引用了这个观点。 但不是从那个时代理论家中的先驱者才开始解释世界的本质的,亚里士多德提出宇宙中的任何东西是由四种元素火、土、空气和水组成的,这种观点更普及和持久。自公元年代起,原子论基本上被人们遗忘,而2000年来,人们所接受的是亚里士多德的四元素论。 虽然英国人罗伯特·波义耳在17世纪将原子观点用在其化学的研究中,而且牛顿在其物理和光学研究中一直不忘原子观点,但是,只在18世纪的后半叶,法国化学家安东尼·拉瓦锡在研究物质为何能够燃烧时,原子概念才算真正地成为科学的一部分。拉瓦锡判断出许多真元素,它们不能分解为其他的化学物质。他意识到燃烧过程不过是空气中的氧与其他元素的简单的化合过程 在19世纪初,约翰·道尔顿小心地将原子规则引入化学。他宣称物质是由原子组成的,原子本身是不可分的;同一种元素的所有原子是相同的,但不同元素由不同的原子(不同的大小和形状)组成;原子不能产生也不能消失,只会在化学反应中重新组合;化学合成物是由分子构成的,其中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每一种化合物其构成元素的原子数是固定的。这样原子的概念才真正产生,200年后成为写在我们的教科书中的那种形式 19世纪的原子论 即使如此,直到19世纪原子的概念才慢慢地被化学家们接受。约瑟夫·盖·吕萨克通过实验确定了两种气体物质化合时,一种气体的体积总和与另一气体的体积形成一个简单的比例关系。如果生成物也为气体,那么第三种气体同前两种气体也会形成一个简单比例关系。这与每一分子化合物都是由一种气体原子和其他原子组成的观点相吻合。 在1811年,意大利的阿梅德奥·阿伏伽德罗(Amadeo Avogadro)利用这个观点导出了他的著名假设,无论气体分子的化学成分如何,在固定温度和压力下,同样体积的气体具有相同数目的分子。后来的实验确证了阿伏伽德罗假设的正确性;可以证实在一个大气压下,0℃温度下1升气体大约具有27×102个分子。 只是在19世纪50年代,阿伏伽德罗的同乡一斯坦尼斯劳·堪尼沙罗改进了这个说法,才使一些化学家正经对待它。然而直到19世纪90年代,仍有许多化学家不肯接受道尔顿和阿伏伽德罗的观点。但是那时候,物理学的发展进程已超越了道尔顿和阿伏伽德罗的观点。那时,气体的状态已被苏格兰的詹姆斯·克拉克·麦克斯韦及奥地利人路德维格·波尔兹曼用原子的概念做了细致的解释。 19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这些先驱发展出气体是由许多原子或分子组成的观点(阿伏伽德罗的假设可给出它们到底是多少)。这些分子或原子可以想象为小硬球,它们之间相互碰撞,并且与盛它们的容器相碰撞。这直接导致了热是一种形式的运动的观点。当给气体加热时,分子运动加快,增加了对器壁的压力,如果器壁不是固定的,则气体就会发生膨胀。这种新想法的关键所在是气体的状态可以利用力学原理来解释一牛顿力学对大量的原子数或分子数来说是在流计意义上的,在任何时间中一个分子可以向任何方向运动,但许多分子碰撞容器的总效应就形成了对器壁的稳定的压力。 这导致了对气体过程进行数学描述的学科的发展,现在称为统计力学。但仍没有直接的证据证实原子的存在。当时许多领头的物理学家强烈反对原子假设,即使在19世纪90年代,波尔茨曼仍感到只有他自己(也许是误解)在同流行的科学观念做斗争。1898年,他发表了他的详细计算,希望「 ”一旦被重新认识,即使不是在很大程度上的认识,气体理论将获得新生”。1906年,在病痛和压抑的双重折磨下,想到许多顶尖科学家对气体分子运动理论的强烈反对,他 ... 了。没有想到的是,几个月前,一个名叫爱因斯坦的无名物理工作者已发表了文章,确立了无可非议的原子的真实性证明。 爱因斯坦的原子论 这篇文章正是1905年爱因斯坦发表在同一期《物理学年鉴》上的三篇文章之一。这三篇文章,任何一篇都可以确立他在那个时代科学上的地位。一篇是介绍狭义相对论的,内容大都在本书的范围之外;另一篇是关于光与电子相互作用的,后来被认为是关于现在我们称之为量子力学的一流科研工作,因此爱因斯坦获得了1921年的诺贝尔奖;第三篇文章是关于自从1827年就迷惑科学家的现象的理论解释。这个解释证实了原子的真实性,这是任何理论文章都无法做到的。 爱因斯坦后来说当时他的主要目标是「 ”发现具有有限尺寸原子存在的事实”。这个目标也许标志着现在他的工作的重要性。爱因斯坦发表这些文章期间,正在波恩的一个专利事务所做一名专利审查员,当他结束正规的教育时,他那另类的物理 ... 使他无法得到一个学术职务,专利局的工作正适合他。他的逻辑头脑使他有能力从大量专利申请中清理出有价值的新发明,他熟练的工作技巧给他省下了大量的时间,可以考虑物理问题,即使是工作时间也不例外。 他的一些想法是关于80年前的英国植物学家托马斯·布朗的观点。布朗发现当用显微镜观察浮在水面上的花粉时,看到花粉颗粒似乎在做不规则弹跳运动,这种不规则的运动现在称为布朗运动。爱因斯坦证明这种运动虽然是随机的,却遵循一定的统计规律,如果花粉受到如波尔兹曼和麦克斯韦所描述的那种在气体或液体中运动但看不见的微观粒子的不断冲击的话,其运动恰好就是这种形式。现在看看这篇文章带来多么不可思议的冲击吧。 你和我都已习惯了原子观点,可以马上看出花粉被看不见的粒子所冲击,这些粒子一定是运动的分子或原子。但在爱因斯坦指出这点之前,那些受人尊敬的科学家们仍有余地去怀疑原子的真实性。直到这篇文章出现以后,他们才停止了怀疑。就像苹果落地这件事实一样,解释起来很简单,就这么显而易见,可是为什么80年前没有这种解释呢?有讽刺意味的是,这篇论文是在德国发表(发表在《物理学年鉴》上)的。 因为正是主要由于德国领先的科学家如恩斯特马赫(Ernst MachWilhelm Ostwald)对分子运动论的反对才使波尔兹曼感到自己做的一切是在荒野中呐喊。实际上,到20世纪初已有很多事实能够说明原子的真实性,虽然严格说来这些事实都是间接证据。英国和法国的科学家们比起德国的同行更拥护原子论,正是英国人JJ.汤姆逊在1897年发现了电子,现在我们知道它是原子的组成成分之一。

原子论的科学史,从古希腊到爱因斯坦的更多相关文章

  1. 中国最幸运的省会城市,逆袭成省份,还捡了全中国最大一个漏

    中国最幸运的省会城市是哪一座,你可能会想到由小村庄崛起的石家庄,或者沉寂两千年,又重新崛起的郑州。因为合肥不仅仅从一干强有力的城市中突围,后来居上成为了省份,还捡到了全中国最大的一个漏。直到太平天国之时,安庆成为交战的中心,省府被迫迁往了合肥。因为日军的侵略,芜湖、蚌埠这两座原本最有希望取代安庆的城市遭到破坏,反而合肥因为不打眼,反而破坏最少。

  2. 横跨生物学和医学领域的天才化学家晚年又为何沦为被嘲弄的科学家

    20世纪是个大师辈出的时代,世纪之初的量子论、相对论、波粒二象性等物理学革命成果促使化学面貌焕然一新,鲍林这样一位天才化学家生逢其时,研究兴趣横跨化学、生物化学、医学并且成果丰硕,此外他还是一位坚定的和平主义者,积极推动反核事业,赢得「”和平老人”美誉,他的一生精彩无限,值此鲍林逝世25周年之际,谨以本文缅怀一代化学大师。一、人物生平1901年2月18日,鲍林出生于美国西海岸的俄勒冈州波特兰市,他

  3. 胡克:牛顿剽窃他的研究成果,死不承认,在他死后烧毁他的实验室

    如果说17世界最杰出的科学家是谁?那当然是牛顿莫属。

  4. 王大珩:863计划有多逆天?苏联军界:这个计划可抵十个集团军

    1950年,钱三强写信给老同学,当时在大连大学工学院教书的王大珩,请他到北京来一趟,说有要事相商。王大珩知道钱三强很忙,没有特别重要的事情是不会找他的。因此他读完信,就风尘仆仆赶到了北京。

  5. 地球的自转速度,是怎么计算得出的?又是谁算出来的呢?

    答:其实,出处不详,很有可能是古希腊人。

  6. 观天象,是迷信还是科学?请看史书记载事例

    观天象,诸葛亮归天。

  7. 怎么用科学的 ... 来证明人的灵魂是不存在的?

    托梦、濒死体验、灵魂出窍、轮回转世、前世记忆……历史上确实有很多人想证明灵魂是否存在,不过最后都以失败告终,并没有任何证据可以证明灵魂是存在的。科学研究讲的是实验和证据。灵魂这种东西我们既无法感知,又无法通过其他办法间接证明其存在。

  8. 当今时代的历史困境:世界大同中的民族主义和科学的潘多拉魔盒

    几内亚前总统塞古尔·杜尔曾宣称「”「”几内亚宁愿要贫穷中的自由,也不要卑屈中的富裕。”。这一口号清楚地表明,民族主义这一当今时代的矛盾和问题,在一个日益统一的世界里,正在迅速发展。这一问题也可以直接归因于欧洲的影响,因为民族主义起源于欧洲,随着欧洲的扩张而在全世界蔓延。事实上,民族团结和好战在很大程度上解释了为什么欧洲人成功地确立了他们的全球统治地位。征服者的群体性的冷酷无情使他们很容易在美洲大陆

  9. 牛顿犯了一个错误,制造出了大型天文望远镜,我们现在还在用

    牛顿可以说一个天才型的科学家,他的很多研究成果,30岁之前就已经全部奠定了,尤其是在23岁左右他就发现了光学的一个大秘密。这个秘密是如此的惊人以至于牛顿自己都不敢相信,而且犯了一个严重的错误,然而又是因为这个错误,让它造出了大型天文望远镜。

  10. 为何玛雅人的历法如此准确?地球历基本和现代相同,还有外星历法

    玛雅文明自从被发现以来,就和「”神秘”这个词联系到了一起。它带来的很多谜团是现在科学都解释不了的。比如为何它处于新石器时代,但是却在天文、数学、艺术、农业和文字等方面都有非常大的成就;还有它建造的金字塔以及它们壁画上的奇怪图案;它们的出现和消失也好似非常突然,所以很多人猜测它们可能是外星文明到地球上暂时落脚,或者得曾经和外星文明有过接触。除了上面提到的那些令科学家费解的谜团,它们的历法也同样让科学

随机推荐

  1. 历史上的宝藏,得到一个你就富可敌国

    随着朝代的更迭,后来者基本上都会对前朝的财物大加掠夺,从而获得大量的财富。今天笔者就来谈谈中国历史上的三个巨额宝藏传说。

  2. 世上最浪漫的一句话

    只到失去才看到,其实那最熟悉的才是最珍贵的。人生的苦闷有二,一是欲望没有被满足,二是它得到了满足。

  3. 肝不好的人,脸上有这3个特征,你若一个不占,恭喜,肝还算健康

    有的人喝酒容易上脸,还没喝几口酒,脸上就已经变得红彤彤的了,有的人觉得喝酒上脸的人,酒量很大。殊不知,喝酒就脸红的人,是肝脏代谢分解酒精能力差的一种表现。喝酒上脸,就是肝给我们的一种提示,告诫我们不宜多饮酒。其实,除了喝酒上脸之外,肝不好的人,在脸上会有这3个表现,若是你有这几个表现,赶紧养肝护肝,你若一个都不占,恭喜,表明你的肝还算健康。

  4. 梦见屠夫:运气不好,事情不顺

    见屠夫,灾祸临头。屠夫就是...生,他的出现会有很多的动物死亡。梦见熟悉的长者成了屠夫,暗示做梦的人存在潜在的恐惧,可能会遭到权威人士的严惩责罚。梦见一个陌生的屠夫,暗示做梦的人害怕受到冤枉。梦见在肉市的屠夫,暗示做梦的人在签文件时应该小心才好。梦见正在...生或切肉的屠夫,暗示做梦的人身体可能有了问题,应该到医院进行检查。

  5. 聪明的阿凡提

    从前,新疆有个非常非常聪明的人,名字叫做阿凡提。这事儿给皇帝知道了,就派人把阿凡提找来。皇帝非常生气,他就叫人把阿凡提绑起来,拉出去...头。可是阿凡提一点也不害怕,他还哈哈大笑呢。皇帝觉得奇怪,就问阿凡提,为什么快死了还笑。皇帝真的给了阿凡提许多许多金银财宝,阿凡提把这些财宝都送给了穷苦的老百姓。

  6. 吴季子挂剑的故事

      《史记﹒ 吴太伯世家》记载:“季札之初使,北过徐君。徐君好季札剑,口弗敢言。季札心  知之,为使上国,未献。还至徐,徐君已死,于是乃解其宝剑,系之徐君冢树而去。从者曰  :'徐君已死,尚谁予乎?'季札曰:'不然。始吾心已许之,岂以死倍吾心哉!'徐人高  其谊,为筑台...

  7. 海宁发现5000年良渚遗址,占地约10余亩,出土大量珍贵文物

    中国汗青文化积厚流光,有着很多陈旧而有趣的神话和民风故事:“开天辟地”、“女娲补天”、“精卫填海”、“纪昌学箭”等等,对于国人来说都已知晓中华上下五千年文明汗青,然而中华文明的泉源又在哪里呢?有的人说是在陕西,陕西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还有人说是河南、山东……其实这些说法都纰谬,真正中华文明发源地就在浙江!浙江的赞山是镶嵌在海宁城门的一颗灿烂明珠,同时也是著名遐迩的良渚文化要地。大约公元前3000年

  8. 新发现的“星矮蛙”背着银河系,躲在枯叶中

    在印度西部高特山脉的一个孤独的高原上,一个古老的青蛙家族已经在落叶中悄悄地隐藏了数百万年,躲避人类的发现。研究小组将这种新发现的两栖动物命名为“星状矮蛙”,根据研究小组今天发表在《PeerJ》杂志上的最新论文,它是一个从未被描述过的家族中唯一已知的物种,可能已经独自潜伏在它的青蛙家族树的分支上好几个世纪了。

  9. 含辉和尚和悟达国师的因果故事

    含辉和尚的故事从前在浙江某寺,有一法号叫“含辉”的和尚,年约四十多岁,平日守戒律尚称精严。从此,含辉和尚的毒疮,果然暂时停止发作,直到三年后,才复发溃烂而亡。冤深似海恨难平这两个故事,有许多类似的地方,含辉和尚因闻狗肉香味而动心,使得护法神远离,悟达国师则因名利心起,而在德性上有所亏损,两者皆因心性上的疏失,而予久已窥伺在旁的“冤亲债主”,有了合理“讨债”的理由和机会。

  10. 佛经故事:神奇的诵经声

    比丘对佛法真可谓精进持戒,毫不懈怠。在一个黄昏时分,牧童循着诵经声来到比丘的门前,说道:“请问,您读得是什么呀,这么好听!”牧童走到比丘的面前再次追问,然后靠着书桌,眼睛放出智慧而渴求的目光。再也没有牧童经过他的门口了。一天,山中那比丘化缘到了这个长者家门口,远远地就听到长者妻子嘴里的哼哼声,心里不禁欢喜起来。比丘即快步走入长者家门,见长者一脸的愁云,便问道,“请问,贵府是谁在念佛经呀?”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