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1866年是同治五年,清廷重臣左宗棠、沈葆桢等开始为清廷谋求造兵舰、办学堂的富国强兵之道。同年底,清廷批准左宗棠所奏设立“求是堂艺局”,1867年1月份更名为“福州船政学堂”。北洋水师的舰艇管带几乎全出于此。

  据记载,北洋舰队12艘主要兵轮的管带,除广甲号管带吴敬荣外,其余全是福州船政学堂毕业生。黄海一战中,邓世昌的同班同学、“经远”舰林永升、“超勇”管带黄建勋等均以身殉职。

  如果不是学堂因生源不足而扩招,邓世昌可能与北洋水师擦身而过。1867年,福州船政学堂开局招生,由于当时科举依然盛行,报考海军生源不足,招生扩招到广东一带,18岁的邓世昌、叶富、李田、李和、张成、林国祥等10名粤童被招募。

  福州船政学堂作为官办免费教育学堂,生源主要是资质职颖家境贫寒子弟,通英法文字者优先,一旦进入学堂就不准参加科举。从创办起,福州船政学堂便立志引进西方教育模式建立海军军事院校,教育中采取严格的随时淘汰随时补充新生制度,规定学生年考三次列三等,就会被退学。

  邓世昌主候驾驶堂课,授课老师是英国海军教官,教材均采用英文原版,专业课有航海天文学、航海理论、气象学、地理等。学生除上5年文化课外,还要进行两年航海实习。1871年,邓世昌堂课毕业后登上“建威”舰航海实习,1873年舰课实习结束后,邓世昌等学员又进行海区更广大的远洋训练,返往于新加坡等海域。

  实习归来,邓世昌被沈葆桢称为“最伶俐的青年”,受到嘉奖。四年后的1878年,邓世昌晋升舰长,1879年调赴北洋水师,不久任镇南舰舰长。

  1894年与邓世昌一共沉海殉国的“致远”舰,曾是邓世昌一手从英国开回中国。1886年,北洋水师向英国订购“致远”、“靖远”和德国订购“经远”、“来远”舰船时,邓世昌、邱宝仁、叶祖珪、林永升等前往接收回国。1887年,邓世昌调任“致远”舰管带。

  遗训:做人要正直 要卫国爱民

  据资料记载,学堂学员还要兼习策论,以明义理。在对学员的教育中,船政历史人物的榜样作用不可忽视,而林则徐便是其中一个榜样。林则徐一生以“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为座右铭。福州船政学堂的两位创办者更受林则徐人格感染,左宗棠立志要继林则徐未竟事业,而沈葆桢作为林则徐的外甥、女婿,亦具民族气节。在福州船政学堂学习期间,邓世昌也受到林则徐爱国精神影响,当上管带之后的邓世昌也极具气节。

  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院副院长王记华认为,邓世昌不管在殉国前后,都在北洋海军里树起了标杆,他治军严厉,与士卒同甘苦,遵守军纪,是官兵学习的典范。

  在83岁高龄的邓立英眼中,曾祖父邓世昌是一位民族英雄,在17日纪念活动采访中,邓立英还略带感慨地说:“我一直认为,曾祖父当时有生还的可能,可是他用牺牲来唤起全国人民的觉醒。”在公祭致辞中,邓立英再次说道,曾祖父留下的遗训是做人要正直,要卫国爱民,她常常以此教育孩子们:先祖忠贞为国酬,何曾怕断头?后裔自当承遗志,为国再奋斗。

  牺牲:推开救生圈 血洒海疆

  “先祖忠贞为国酬,何曾怕断头”是邓世昌弃生冲击敌舰的写照。

  1894年的中日甲午战争导火索是朝鲜东学党起义。当年9月16日,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率领“定远”、“镇远”等14艘战舰和4艘鱼雷舰护送提督刘盛休铭字军4000人和辎重武器赶赴平壤增援。

  专注近代中日甲午战争史研究的作家宗泽亚在《清日战争》一书中这样描述:9月17日清晨,海面宁静,日本联合舰队抵达海洋岛附近搜索北洋水师舰队踪迹。中、日舰队在鸭绿江口外的黄海海面相遇,战争在12时50分正式打响。

  北洋舰队采用英国海军军官琅威理指导的“鳞次横队”队形,这是奥地利舰队在得萨海战中使用的著名阵法。日本联合舰队则摆出“单纵阵”队形,这个队形由英国海军军官尹古鲁斯指导,仅在沙盘上推演过。

  当两舰队相距5700米时,“定远”舰30厘米巨炮向日舰第一游击队发炮,炮弹落在日舰“吉朝”左舷数百米处爆炸,水面腾起巨大水柱。日本舰队装备的速射炮存在射程短的弱点,日舰提升航速屏息急进,忍耐着清舰单方炮火的攻击。当两舰队间距离缩小至3000米左右时,日舰急不可待,向清舰发起猛烈炮击,持续5个多小时的黄海鏖战开始。

  鏖战伊始,“定远”舰舵机室被击中,指挥舰队作战的旗语信号装置受到破坏,“定远”舰丧失指挥功能,诸舰只能各自为战寻找可攻击的目标。13时前,北洋舰队占据上风,多艘日舰被击中,死伤多人。但是日舰很快稳定了攻击态势。13时10分,“超勇”、“扬威”两舰中弹起火,稍后“超勇”沉没,“扬威”向大鹿岛遁退,触礁搁浅。“经远”、“来远”、“平远”舰先后中弹发生火灾,被迫退出战斗。

  15时10分,“定远”舰首被炮弹击穿,舱内涌入海水。危急情势之中,“致远”舰迅速赶来救援,驶至“定远”舰前与乱舰炮战对抗,但“致远”舰右舷水线下中弹大量入水,舰体出现30度倾斜。生死的最后关头里,邓世昌带领舰队与敌舰“吉野”冲撞,途中舰体中部爆炸沉没,240余名官兵阵亡。

  邓世昌带领“致远”舰冲撞“吉野”中途爆沉,曾有声音认为此举过于鲁莽。中国海军史研究会会长、近代海军史专家陈悦则认为这不是鲁莽,这跟邓世昌时刻做好作战准备的作风有关系。

  “邓世昌这样的人遇到生死抉择的时候,他会选择往前,他从一开始就做好了为国家拼杀的准备,”陈悦认为,“在致远舰舰伤而弹绝的情况下,邓世昌只有两个选择,一是驾舰逃到近海抢救,二是冲上去与敌舰同归于尽。我觉得他的心态是,我这条船已经不行了,我要选择一个对我、对海军、对战局、对国家最有利的方式实现他的愿望,他选择了冲向日本军舰。”

  据从“致远”舰死里逃生的官兵回忆,邓世昌在船身倾斜后对全舰官兵说:“吾辈从军卫国,早置生死于度外,今日之事,有死而已。”邓世昌坠落海中后,随从以救生圈相救,被他拒绝,并说:“我立志杀敌报国,今死于海,义也,何求生也!”邓世昌誓与军舰共存亡,最后淹没于波涛之中壮烈殉国。

  背景资料

  邓世昌(1849年—1894年),原名永昌,字正卿,广府人,原籍广东番禺县龙导尾乡(现海珠区),清末海军杰出爱国将领、民族英雄。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时为“致远号”巡洋舰管带,在黄海海战中壮烈牺牲。

邓世昌曾孙女:曾祖父有生还可能 甘愿牺牲唤醒人民的更多相关文章

  1. 家族兴衰非是靠权利和财富来维系,家道必须合乎天道

    一座宅子,折射出一个家族的兴衰。时代变迁,家族兴衰,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也不是靠权力和财富所能维系的,家道必须合乎天道。在中国历史上,曾经出现过许多名门望族,显赫一时。第一类属于文官,清朝的李鸿章和曾国藩,李家与曾家都是当时的大家族,李鸿章和曾国藩也都是清朝重臣,权倾朝野。李鸿章不但为官有道,还非常善于积攒家财,他留给子孙的财产数量惊人。

  2. 最无畏的勇士才最浪漫——中途岛之战中的SBD「 ”无畏”俯冲轰炸机

    深度摘要:本年度最佳战争片《决战中途岛》正在火热上映,片中美军俯冲轰炸机冒着日军战舰密集防空炮火进程俯冲轰炸的场面令人震撼。

  3. 党内怪人!他是国共和谈密使,曾收养主席三个孩子,陈赓请他出山

    南京那边证实,此人是南京...的秘使,派往延安联络...中央,请他给予方便。在宋子文的帮助下,孔祥熙为他签署了委任状这一"官身"。同意我兄即返南京,以便迅速磋商大计。董健吾受到毛主席的回电后,离开了瓦窑堡,回南京向蒋介石通报了毛主席的意见。"后来陈赓会见了董健吾,并请他出山任职。

  4. 西安事变后,蒋介石如何「 ”收拾”东北军的?难怪无人能救张学良!

    众所周知,西安事变是爱国将领杨虎城与张学良发动的兵谏,他们二人背后分别代表着西北军与东北军,是当时中国实力强大的两个势力。他们两人非常痛恨蒋介石打内战的政策,在劝告无果的情况下,果断囚禁蒋介石。西安事变可谓是震惊世界,日本巴不得蒋介石死在战乱中,好进一步瓜分中国。好在西安事变圆满解决,一切朝着有利的方向发展。因此,当时蒋介石选择将张学良囚禁起来,谁求情都没用。

  5. 开国元帅揭秘:毛主席为何能做到用兵如神?

    一位是三国时期的诸葛亮,一位就是一代伟人...。笔者认为,诸葛亮是被《三国演义》高度神话了的历史人物,历史上真实的诸葛亮是当时最杰出的政治家,治理蜀国很有一套,但其并无过人的...才能。

  6. 毛主席身上的十大神秘「 ”气场”,震古烁今!

    在毛主席的身上,充盈着一种令人极其震撼、并且无法消除、无法躲避的神秘「”气场”。不管你是拥戴者,还是仇视者,都不由自主地受到这股「”气场”的吸引、感染和影响。对拥戴者而言,这「”气场”正如春暖催花开,令其志存高远;对仇视者而言,这「”气场”恰似秋肃扫叶败,令其闻风丧胆!毛主席到底有哪些神秘「”气场”呢?至少表现在如下十个方面:一是令人震撼的「”挥斥方遒”之霸气毛主席少年时,曾豪迈地宣称:「”春来我

  7. 1955年蒋介石以何罪名软禁孙立人 至今未彻底 ...

    1955年遭蒋介石认定叛变被软禁,随着孙案的爆发,孙立人的一切事迹,遭到......的历史删除。1988年台监察院认定孙立人无叛乱意图,2014年7月,台湾省监察机构承认1955年郭廷亮"假藉长官名义为匪工作"间接为其...。1947年11月,孙立人被蒋介石派往编训新兵,1948年10月,孙立人选定台湾省凤山为新军练兵基地,开始他一生最后一次练兵。

  8. 他被父皇写进传位诏书,为何最后却没能当上大清皇帝?

    道光皇帝在择储的问题上,确实费了不少脑筋。在道光看来,皇四子奕詝和皇六子奕,两人各有所长,都具备继承和治理大清江山的资格和能力。但皇位只有一个,道光最终必须面临抉择,舍其一而取其一。关于道光最终敲定奕詝为皇太子的原因,有很多种说法。

  9. 第一次蒋桂战争期间,新桂系分崩离析,反倒彻底净化了内部力量

    桂系历史上曾两次打先锋逼迫蒋介石下野,但在历次...较量中屡屡败北,尤其是第一次蒋桂战争期间,总兵力超过20万的桂军土崩瓦解,李宗仁、黄绍竑、白崇禧等桂系首领也被迫逃往香港避难。这是桂系输得最惨的一次,但此战也将桂系内部的异己力量清除,确保了此后桂系集团内部的稳定。湘鄂两系加入桂军集团1926年北伐时,桂系第7军战功赫赫,位居各军之首。

  10. 东北「 ”易帜”—北洋军阀终结的标志

    1926年12月1日张作霖就任「”安国军”总司令,「”安国军”以奉军为主,意图统一中国。却在北伐军、晋军、冯玉祥军的联合打击下,屡战屡败。面对...的不利形势,张作霖自认大势已去,无力挽回。于6月2日发表「”出关通电”,次日即乘专列离京,前往奉天,以期能够卷土重来。可没想到,专列行进至皇姑屯时,被日本关东军提前布置好的炸弹炸毁,张作霖重伤殒命。张作霖为什么日本人想要炸死张作霖呢?要知道当时日本为了

随机推荐

  1. 成吉思汗屠城,除了女人,还有两种人不 ... ,就是这点才让敌人害怕

    中国拥有非常悠久的历史,在此之间诞生了很多著名的君王,他们凭借过人的胆识、极强的政治能力或者在战场上威震四方的本事被世人铭记。

  2. 中国传统漆器赏析

    中国传统漆器赏析中国是世界上最早认识漆或使用漆,并用漆...器物的国家。中国漆器工艺具有悠久的历史,并获得了极高的艺术成就。几千年来,充满魅力并独具中国气派的漆器作品,是我国艺术史中辉煌的一页,同时也是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传统漆工艺到了宋元时期,...技术体系已基本形成。作为一种传统,漆器艺术曾经是中国人观照自然,器以载道的载体。

  3. 广府美食老字号上线啦!首批十家能点外卖了

    以后躺在家里也能吃到藏匿在广州大街小巷的老字号美食了!

  4. 危机四伏的鸿门宴,为何刘邦能全身而退而项羽不能?

    尽管项羽的亚父范增及部下一直想趁机...掉刘邦,可是在整场鸿门宴上,项羽一直没有同意,以至于放跑了刘邦。>从表面上看,我们大部分人会认为,项羽不...刘邦是因为不忍。首先,在鸿门宴上,在范增的安排下,项羽的部下项庄便以舞剑助兴为名,想趁机...掉刘邦,项羽的叔父见此,公然站出来也已舞剑之名护着刘邦,一直护到刘邦离开。看到如此场景,想必大家都会怀疑刘邦在项羽团队里安插了内鬼吧!

  5. qq伤感心情短语签名-感人的情话

    人生没有捷径,所能赋予自己的,则是原有的本能。人都是矛盾的,渴望被理解,又害怕被看穿。淡然的心态,是人生的成熟。就像最美妙的孤独,是一个人坐在街边长凳不为任何人的等候。

  6. 贞观之治背后真相:隋朝遗产养肥李世民?

     贞观之治背后真相:隋朝遗产养肥李世民?  “贞观之治”,是令中国人永世怀想的一个巨大年代。  在这个年代里,公民休养生息,歌舞升平,皇帝温良慈悲,百官恪尽职守,米缸里装的是吃不完的小米,地步里生长着绿油油的蔬菜…&hel...

  7. 佛陀对罗睺罗的开示:无缘大慈,同体大悲!

    罗侯罗对占去他房间的比丘,自愿让步;在路上被恶汉打破头,他能忍辱;仅仅这样的修养,距离开悟还有一段历程。聪明乖巧的罗侯罗,对于修行非常精进,欢喜和人开玩笑的沙弥,现在一变而成为有庄严仪表的比丘,就在他年满二十岁的那年,佛陀允许他受具足比丘戒。可是,不管罗侯罗怎样用功,他还没有开悟是真的。想到当初罗侯罗向佛陀要遗产,现在他的开悟,就是佛陀给他的无尽法财!

  8. 悟道法师-预知时日安详往生的当代高僧

    悟道法师,俗姓韩,1921年生於浙江省岱山县岱东镇。十四岁於宁波永丰寺礼宏顺法师剃度,法名惟茂,字悟道。同年於宁波七塔寺依溥常法师受戒。1940年往天台山国清讲寺参学,追随天台宗座主静权法师十年,曾任佛学研究社辅讲。2005年11月圆寂于岱山慈云极乐寺。2007年1月遗体火化,得舍利子数百颗。

  9. 梦见血光之灾

    周公解梦梦见血光之灾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血光之灾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10. 旧雨今雨造句_旧雨今雨中英文解释和造句

    旧雨今雨jiùyǔjīnyǔ旧雨今雨的意思和解释:原意是,旧时,每逢下雨宾客也来,而现在一遇雨就不来了。后以“旧雨新雨”代指老友新交。旧雨今雨的出处唐·杜甫《秋述》:“秋,杜子卧病长安旅次,多雨生鱼,青苔及榻。常时车马之客,旧,雨来;今,雨不来。”旧雨今雨的例子旧雨今雨造句旧雨今雨造句相关成语也有谦词和敬词之别,这和人物称谓有谦称和敬称之说是相同的。如果辨析不清,就会犯谦敬色彩混淆的错误。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