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关于列宁的十个事实

弗拉基米尔·伊里奇· 列宁(Vladimir Ilyich Lenin)无疑是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人,是他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政权国家。作为中产阶级的 列宁,还借助了一战带来的政治动乱,在不稳定的时代潮流中领导了无产阶级政权。 人们通常认为,与他的接班人斯大林(Stalin)相比,列宁是一个更乐观、更公正的领导者。然而,列宁却也是一个冷酷无情的极权主义独裁者。是不是让你大跌眼镜?以下是关于这个核心人物的10件令人惊叹的事实。 >10.列宁深受兄长亚历山大·乌里扬诺(Alexander Ulyanov)的影响 >列宁成长在一个很普通的中产阶级家庭中。虽然他的父母都很平凡,但他的哥哥和姐姐都热衷于支持日益兴起的反沙皇潮流。那时,革命团体如雨后春笋般的不断涌现在俄罗斯帝国的各个角落。他的姐姐安娜(Anna)在一次可疑活动中引起了俄罗斯当局的注意,随后被软禁在家族的庄园里。列宁的长兄亚历山大·乌里扬诺(Alexander Ulyanov)不顾一切地投身参与到改变俄罗斯帝国现状以及废除沙皇统治的活动中。他心怀“刺 ... 沙皇亚历山大三世(Tsar Alexander III)”的目的,加入了民意恐怖主义社团。然而,由于恐怖小组的领导和组织不完善,他们在刺 ... 行动之前就被警方逮捕归案。尽管亚历山大的家人苦苦向沙皇请求宽恕,但他还是在1887年因“参与反叛行动”罪被施以绞刑。哥哥的死对年幼的列宁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他的家人受到排挤,因为他们的朋友不想与一个革命家庭打交道。而列宁不久后也因煽动学生暴动而被大学开除。 >列宁宣称,他会让人们为他哥哥的死付出代价。许多年后,他谋划着刺 ... 沙皇尼古拉二世以及他的夫人、儿子和女儿,谋划着摧毁掉这个带给他如此多痛苦的家庭。那时的他已经有能力为哥哥复仇了。在亚历山大被绞死前,列宁母亲的 ... 无人理会。所以当人们把沙皇以及他的夫人、五个孩子以及忠实的仆人带到地下室枪决、肢解、用酸烧毁且埋到当地森林中时,来自罗曼诺夫王朝最后一个 ... 也被无视了。列宁的复仇是成功的,他不仅摧毁了那个曾经给他的家庭带来过伤害的沙皇家族,还废除了他们曾支持的一切,扼 ... 了他们的“未来”,扼 ... 了这个王朝复辟的希望。 (译注:列宁 ... 死了沙皇全家。) >9.列宁不是他的真名 >弗拉基米尔·伊里奇·列宁生于1870年,取名为弗拉基米尔·伊里奇·乌里扬诺夫。他渐渐长大,也逐渐被卷入19世纪末的革命运动中去。他的许多革命战友也使用化名,目的是保护他们的家人,扰乱警察和沙皇当局的视听。“列宁”这个化名,是在他被流放至西伯利亚勒那河那段时期中受到启发而取的。在发现并采用这个他所钟爱的化名之前,列宁使用过许多不同的化名。列宁用这个新化名发表了许多具有影响力的作品,还在海外出版了革命刊物《火星报》(《Spark》),随后,他偷渡返回俄罗斯帝国。 >8.列宁因为参与革命活动被沙皇当局流放 >被喀山大学开除后,直到1892年,列宁才获得了他的法律学位。在19世纪90年代时,他搬到了沙俄帝都圣彼得堡居住。在那儿,他代表农民与当时的法律制度相抗衡。因为其法律制度对穷人仍有巨大偏见。列宁通过工作与其他马克思主义者有了密切联系,在1895年时他和妻子娜杰日达被逮捕,并被流放到了西伯利亚地区。列宁在西伯利亚的流放生涯持续了三年时间,而正是这个地方,为他之后更好地参与革命斗争、组建革命组织做下了完美的奠基。待他被释放后,他离开了俄罗斯,搬到了慕尼黑。因为这样他可便以摆脱沙皇警察的反对,从而继续他的革命事业。 >1903年,为了能在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上发言,列宁回到了俄罗斯,旨在成功发动革命。在那儿,他成为了布尔什维克党的领袖(无产阶级的支持者),与支持资产阶级统治的孟什维克党成了“死对头”。1905年,在沙皇俄国,爆发了进入帝国主义时代后的第一次人民革命。彼得堡的 ... 工人及其家属列队前往皇宫向沙皇和平 ... ,但遭到了事先埋伏的军警的血腥镇压。这一反对俄国沙皇的初期革命以失败告终,列宁万般无奈,为了继续进行他的革命活动,他被迫再一次离开了俄罗斯。1905年革命的经历让列宁相信,为了确保并推进革命进程,适当采用武力是有必要的。 >1917年的俄国革命给了列宁一次回国的机会。他对临时 ... 的不满酝酿已久。终于,在十月,他领导发起了着名的俄国十月革命。在此次革命中,他被任命为国家领袖,他的马克思主义信仰之风也因此吹向了到世界上最大的民族——中国。随后,十月革命演变为残忍的内战。(译注:即由红派与白派之间引发的内战。)20世纪以来,在列宁成年后的47年生涯中,他有17年时间都飘在国外。 >7. 列宁希望俄国退出一战 >列宁人在国外飘,但却把时间都献给了国家。他一直致力于支持俄罗斯的无产阶级事业。虽然如此,但他也只是一个爱国者,仅此而已。 >当俄罗斯全国上下调动武装力量参与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时,几乎每一个政 ... 派都选择给沙皇做后援、选择支持沙皇,为自己的国家撑腰。列宁相信这场战争会成为推翻沙皇统治的催化剂(就像日俄战争推进了1905年革命爆发一样)。他指导布尔什维克党及其支持者们尽他们所能去破坏一战时期俄国的战争成果。他对他的追随者们说,这是一个的绝佳机会,因为在这次机会中,他们可以将军火控制权从德国和奥地利手上转至俄罗斯的统治者手上。(译注:当时的俄国缺弹少粮) >列宁和德国人结盟,德国人也从中看到了在东部战线获得和平的机会(译注:即德国希望与俄国取得联系,以便促使俄国退出战争),于是他们极尽所能支持他,允许他取道德国返回俄国。1917年沙皇退位时,德国 ... 对欧洲发起了一些列“撕毁”性的战争,与此同时,他们为列宁安排了一条安全、隐蔽的德国专列,列宁在其帮助下迅速返回俄罗斯,并尽其所能开始对抗临时 ... 。列宁的地位在俄罗斯是广为人知的,他的敌人大多认为他是德国特工。 >在他成为了国家领导后,他第一时间就发表声明,表明俄国和德国已达成和平协议(《布列斯特条约》对德国来说非常有利,但对俄罗斯来说却是损失惨重的)。这表明,当时的列宁宁愿站在德国那边,因为德国能给他最有利的条件。1918年,德国败给协约国,列宁宣布废除此条约。 >6.列宁本打算依靠民主来掌握政权 >自1905年起,列宁便一直赞成“主要政权应当由无产阶级 ... 掌控,而不是由资产阶级 ... 掌控”的说法。他一开始热衷于依靠民主来获得权力,这样能实现一定程度的合法性,并且把他的民主统治与沙皇的独裁统治区分开来。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列宁开始拒绝走民主化的道路,而此时,他领导的布尔什维克党于1921年从孟什维克党中(一个支持民主的政党)分离了出来。 >为了尽快推翻沙皇的统治,列宁火速赶回俄国。他于四月回国,随即意识到,就整体而言,布尔什维克党始终是少数。于是他用尽一切手段干扰临时 ... ,还鼓励他的追随者们说道:“第一阶段革命已经使资产阶级已经取代了贵族阶层,而第二阶段革命的任务就是让无产阶级取代资产阶级。”这些行动让临时 ... 决定取缔布尔什维克党,随后,列宁又逃到了芬兰。在某场军事政变(译者注:七月事件)后,临时 ... 不得不依靠彼得格勒苏维埃的支持来掌握政权,于是,列宁于几个月后重回俄国。1917年11月,列宁控制了彼得格勒苏维埃,然后废黜了临时 ... 。 >布尔什维克党对临时 ... 的不满之一在于其呼吁“推迟立宪议会选举”之举。因此,在十月革命后,临时 ... 不得不进行选举。这场选举于1917年11月举行,尽管布尔什维克党得到了工业区及军区人民强有力的支持,但最终因为票数没有超过总票数的四分之一而失败。因此布尔什维克党又尽其所能拖延立宪会议的召开。最终,选举日期定在1918年1月5日。当天,以切尔诺夫为首的社会革命党中派在会上占优势,代表们选举出了一位主席,来反对苏维埃政权,他们拒绝通过苏维埃议会的社会主义性质法令。次日,列宁安排人员堵住了国会大楼入口,意在阻止社会革命党派代表进入。最终,列宁宣布苏维埃政权已全部掌握在他们手中。 >其实,在列宁掌控住苏维埃代表大会之时,他便已成为了苏维埃俄国真正的领导。列宁与民主的冲突也到此结束。从来没人能够“战无不胜,攻无不克”,而列宁的观点在下面这个口号里体现无疑:“无产阶级和农民的民主专政”。即他只关心民主,而他的民主则仅建立在“完全服从布尔什维克党的利益”的原则之上。 >5.列宁在1918年的一次暗 ... 行动中生还 >一系列与推翻制宪会议联系在一起的事件,让列宁和他领导的布尔什维克党在其他革命派别中变得越来越不受欢迎。列宁还与“白人”——得到同盟军支持的沙皇制度追随者们展开了残酷的内战。事实上,在他统治下的俄国十分弱小,而当时其他革命派别中还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即“只要暗 ... 了列宁,那么布尔什维克党将会被彻底击垮”。 >1918年,布尔什维克党取缔了若干与之竞争的政党,其中之一就是之前非常受欢迎的社会主义革命党。该党派在宪法大会的选举上取得了佳绩。此外,在布尔什维克党强制解散立宪会议之前,该党派中的一位成员被选为总统。于是,为了阻止列宁继续做出伤害国家的行为,社会主义革命党的成员芬尼·卡普兰(Fanny Kaplan)决定暗 ... 列宁。 >那次暗 ... 行动时间是1918年8月,地点是在莫斯科郊区的米赫尔松工厂,前苏联的“锤子和镰刀”旗帜之下(Hammer and Sickle)。那天,列宁准备在那个工厂为工人们演讲。演讲完后,列宁离开工厂,走向汽车。此时,芬尼·卡普兰走向列宁,并叫住他,仿佛要向他提问。然后,她朝列宁开了三枪。 ... 击中了列宁的肺和肩膀,他伤得很重,再也没能康复过来。据推测,正是这次行动导致了列宁的中风,随后他便离开了人世。 >卡普兰被捕,她很有可能是受到了“契卡”(一个秘密政党)的拷问,但由于她拒绝说出同伙的名字,所以几天后就被处死了。 >4.列宁遇刺之后开始在俄国发动红色恐怖 >布尔什维克党通过中断制宪议会以及公然夺取政权的行为来表明他们愿意不惜一切代价来推进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决心。而芬尼·卡普兰(Fanny Kaplan)刺 ... 列宁一事却表现出了布尔什维克党在俄国的地位——其实还是极其不稳定的。此外,还有许多人希望摆脱列宁及他领导的布尔什维克党的统治。 >因此,他们决定以刺 ... 事件为借口,发动“红色恐怖”运动,以此消灭布尔什维克党的所有敌人或潜在敌人,以及阻碍他们统治的反对势力。比起被他们取代的沙皇政权,布尔什维克党的这一做法更为过分,也更为残酷。而“全面恐怖”可用列宁下令对“契卡”(全俄肃反 ... 会)主席费利克斯·捷尔任斯基(Felix Dzerzhinsky)实施报复时说的话来概括,即“为恐怖做好准备”,并让敌人“发抖”。在刺 ... 列宁事件之后,彼得格勒苏维埃 ... 处决了500名资产阶级人质,以此作为报复。从那时起,无论是谁,只要看上去会对其构成威胁,都将被“契卡” ... 害。仅在刺 ... 事件后两个月内,他们就连续处决了10至15000人。而大多数死者并没有接受任何形式的审判或经任何法律程序,只是直接被处决了而已。如果家中一个成员被处决,那么整个家庭都可能受到牵连。然而,列宁和其手下暗警并没有就此停止。他们要求农民在集体农庄共同劳作,然后将余粮以低得离谱的价格卖给 ... 。任何拒绝这么做的人,都会被认定为“古拉格”(即富农),他们要么被处决,要么被送去劳改。越来越多的农民拒绝将他们的粮食卖给 ... ,于是 ... 派军队去搜刮粮食,然后送至城市里。士兵们并不关心农业需求,他们甚至还带走了农民们的种粮。结果引发了一场可怕的内战,导致整个国家四分五裂,同时陷入了一场原本可完全避免的饥荒之中。在这场大饥荒中,死亡人数约达三百万至一千万。 >3. 列宁是一个务实的现实主义者 >在青年时期,列宁认定自己为一名马克思主义者。然而,随着他在权力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他表示自己愿意做一些务实的决策。若能帮助其维持政权,他甚至可以改变自己的立场。在列宁的生活中便有几个例子可以表明他愿意将自己的意识形态归为支持权力的现实一派。列宁是如此现实的一个人。一开始,他懂得,自己需要通过制宪大会的选举获得认可和支持,而之后,当结果未能达到他的目的时,他便宣布将其解散,来建立苏维埃政权。他和德国签订了一个“灾难性”的和平条约,目的是为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和俄国士兵争取喘息的时间,以此来推进革命进程,并且摧毁白俄罗斯(沙皇)的军事力量。在那之后,当德国不再对俄国构成威胁,列宁便否认了这一“和平条约”的存在。在内战和红色恐怖肆虐之时,列宁开始实行了他所倾向的共产主义形式,即实行农业集体化,货币贬值,粮食征收以及强制工人入伍的强制劳动政策。少数的特权阶级不仅不认为这样一种强制劳动是对穷人的压榨,反而还将其吹嘘成福泽工人阶级的福利。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强制劳动被称作“对工人阶级的奴役”,而在革命阶段却成了“工人阶级的自组织”。后来,列宁的战时共产主义被证实确实是灾难性的,因为它导致了一场可怕的大饥荒(见上文)。然而,列宁对此却没有任何疑虑,也不愿改变其立场。紧接着,列宁便开始推行新经济政策,旨在允许暂时回归自由市场,以此重振俄国经济。 >2.列宁并不信任斯大林 >1924年,列宁逝世,随后,一场权利继承的竞争也相继展开了。最后,斯大林获得了胜利。斯大林下了很大功夫,将自己塑造成“列宁生前的好朋友和支持者”这一形象,为此,他准备了一些影相资料和文字记录。 >然而,列宁对苏维埃 ... 日益严重的 ... 越来越不满。他觉得,作为一个势力强大的 ... ... ,斯大林必须为此事负责。1923年,在列宁的那封为后人熟知的“遗嘱”信中,他陈述了自己的观点,他将该信委托给他妻子保管。列宁在信中写道,他发现斯大林非常野蛮、粗鲁、缺乏手腕,所以他建议党里的其他领导人务必同心合力,免除斯大林之职务。托洛茨基和季诺维耶夫为了继续执权并没听取该建议,并且将其遗嘱镇压下来不被外人知道。在而后短短几年的时间里,斯大林处决了这些领导人,自己一人掌管政权。 >1.列宁的遗体已用防腐药物保存,现在仍可观看 >列宁于1月21日死于中风,苏维埃 ... 尽一切可能来赞扬他对新俄罗斯的贡献。为表示对列宁的敬意,彼得格勒立即被重命名为为列宁格勒。他的遗体进行过防腐处理,所以可以为人们所观看(有趣的是,正统的基督教也有这样一个传统,真正的圣徒遗体是不会腐烂的)。 >当遗体运往莫斯科时,人们站在铁路两旁致以他们最后的敬意。尽管当时时值严冬,还是有100多万来自俄罗斯各个地方的人排着队去瞻仰遗容。东正教有这样一个传统:死后的前40天属于哀悼期。在此期间,苏维埃 ... 决定将列宁的遗体展示给国人,供其瞻仰。 ... 决定将列宁的遗体永久陈列在红场的一个专门构建的陵墓中,此举受到了广大人民的认同。 >列宁的这种遗体防腐的保存方式为其他专制型领导者开创了先河。因此,当中国的毛主席、 ... 的金正日和金日成逝世后,后人也对他们的遗体进行了防腐处理。伊娃·庇隆(Eva Peron)也一样(在被放进档案橱柜前,她的遗体只被短暂陈列了两年)。甚至连斯大林的遗体也进行了防腐处理,他的遗体是被放置在克里姆林宫的墙上,而不是在自己的陵墓中。然而,尸体防腐是一个艰难的处理过程。一些(前)捷克斯洛伐克的领导人,如克莱门特·哥特瓦尔德(Klement Gottwald )的遗体已经从公开展览中撤走,因为其遗体已经开始腐化。 >相关人员每隔几年就会对列宁的遗体进行检查,以确保其完整性。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他的遗体看起来越来越不像他了。自从共产主义被推翻后,列宁的遗体便被视为不合时宜的产物。他的家人不再赞成将他的遗体永久展示出来,并且越来越多的俄罗斯百姓觉得是时候将他重新埋葬,让他入土为安了。然而,当下的 ... 并没有做出任何举措去改变现状。在最近的红场修建和维修工作中,列宁的遗体又再一次出现在公众的视线中。列宁是一个无情、务实的领导,他通过消灭所有 ... 害他哥哥的政权势力来为他哥哥报仇。他对他的对手发动了红色恐怖,让他信任的助手处决未经审判的人。列宁那一意孤行的、金钱至上的野蛮经济政策,后来被称为“战时共产主义”,这给俄国带来了20世纪最严重的饥荒之一。事实上,在20世纪,俄罗斯和世界上其他地区一样,都遭遇了史上最严厉、最糟糕的领导人的统治,这些“怪物们”不应蒙蔽我们的双眼,阻碍国家的进程。 >弗拉基米尔·伊里奇·列宁(Vladimir Ilyich Lenin)无疑是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人,是他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政权国家。作为中产阶级的列宁,还借助了一战带来的政治动乱,在不稳定的时代潮流中领导了无产阶级政权。 >人们通常认为,与他的接班人斯大林(Stalin)相比,列宁是一个更乐观、更公正的领导者。然而,列宁却也是一个冷酷无情的极权主义独裁者。是不是让你大跌眼镜?以下是关于这个核心人物的10件令人惊叹的事实。

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于列宁的十个事实的更多相关文章

  1. 苏联的270号命令,到底有多大的威力?

    苏联前线的官兵接到第270号命令后,开始顽强抵抗德国的攻击,尤其是斯大林格勒战役,苏联士兵的抵抗让德军感觉到恐惧。斯大林的第270号命令对苏联士兵的战斗意志影响很大,它让苏军前线官兵没有退路,他们只能选择完全战斗,否则他们和家人都要以叛国罪被处决。

  2. 列宁是蒙古人的后裔?血统上还真有四分之一,知道卡尔梅克人吗?

    提到卡尔梅克人,大家一定会感觉十分陌生。虽然现今多散布于欧美等国,可他们却有着地地道道的蒙古血统。英明的革命领袖列宁同志,身体里也流动着四分之一的卡尔梅克族的鲜血。17世纪中期,沙皇俄国的势力慢慢拓展到了伏尔加河,在此生活的土尔扈特人、和硕特人和卡尔梅克人,均受到了沙俄帝国强制性的同化政策影响。

  3. 1956年的两次 ... 行动 让苏联错失改革契机导致解体

    「”匈牙利十月事件”又称「”匈牙利事件”或「”1956年匈牙利革命”,是1956年10月23日至11月4日发生在匈牙利的由群众和平...而引发的武装暴动。在苏联的两次...干预下,事件被平息。事件共造成约2700匈牙利人死亡。1947年以后,匈牙利劳动人民党(即...与社会民主党合并后的名称,事件后改称匈牙利...工人党)的主要领导人拉科西·马加什不顾本国的历史传统与现实,一味照搬苏联模式,并且大

  4. 俄国总督侵略黑龙江有功被封伯爵,沙皇还在中国故土为他树立雕像

    1855年,俄国加快了侵略脚步,在这一年之中又有三个远征队共计有三千名土兵和五百名...,连同牛、马、粮食、农具和...物资经黑龙江运往下游地区。清朝在黑龙江的驻防官兵畏敌如虎,根本不敢阻拦俄国人通过这条路,他们只能监视和仔细记录过往的俄国船只数量然后上报朝廷。清朝对俄国明目张胆的侵略行径也提出了...,七月中,几个清朝官员乘了四艘民船到庙街来商谈边界问题,可是穆拉维约夫以他们官阶不够高,蛮横拒绝同他们谈判。

  5. 读《全球通史》:浅谈希腊民主和印度的种姓等级制

    古典希腊的民主体制,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7世纪开始出现的「”僭主政权”,「”‘僭主’一词就是指那些没有合法权力而进行统治,并且不感觉到受道德谴责的人。实际上,僭主通常是支持平民反对特权阶级的,而且常常加速了民主政治的到来,不过并非总是如此。”「”公元前5世纪中期,雅典民主政制进入高度发展的时代”,至「”雅典于公元前4O4年因受到围困、饥饿逼迫,只好宣布投降。雅典仅保留了一个城邦的地位,舰队和帝国统

  6. 明知德军要进攻,苏军也做了防御计划,斯大林为何战争开始才批准

    二战苏德战争,大多数人认为这是德军玩弄欺骗战术使用突然袭击手段,在苏军没有防备的情况下赢得了战争初期的胜利。在苏军高级指挥员当中,除了朱可夫等几个有前瞻意识的将领建议提高苏军装甲打击能力外,其它的还在研究一战的作战样式和苏芬战争暴露出的不足。最终,苏军当天就损失1200架飞机,无数坦克和装备被毁,苏军三面受敌,思想准备上的不足带来的不仅是战场上的重大损失,还带来了整个国家从此进入到战争灾难之中。

  7. 斯大林巧用激将法,促使朱可夫一举打开「 ”柏林之锁”

    1945年4月,朱可夫率领雄兵百万攻克纳粹的奥得河防线,本以为能够顺利将红旗插上德国的国会大厦,谁知在泽劳弗高地受阻,硬是寸步难行。

  8. 提起俄国就只知道沙皇专制吗?俄罗斯最早的城市,竟然是个共和国

    诺夫哥罗德共和国可以说是古罗斯历史上的一枝奇葩,它的独立和特殊性是远远超过于人们想象的。无论是在基辅罗斯管辖时期内,还是在蒙古帝国的桎梏下。

  9. 苏联由落后的农业国发展为世界先进的工业强国用时多久?

    苏联的加盟共和国组成苏联在成立之初,国家只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综合国力还很弱小。然而经过斯大林时期以后,苏联就一跃成为世界先进的工业强国。

  10. 突袭前夜,整个苏德边境上,三百万德军士兵在 ... 的笼罩下等待着

    6月19—20日的夜里,他们驾驶着蒙上大灯的车辆抵达了这里。白天,他们静静地待着,不能发出任何声响,只有排长们的舱盖即将关闭时所发出的咯吱声。暮色降临后,他们才获准到小河中洗把澡,每次一个排。萨奇军士带着第2连的士兵们快步经过时,排长韦德纳少尉正站在连部的帐篷外。

随机推荐

  1. [专家点评] 春秋曲刃式青铜短剑

    [专家点评]春秋曲刃式青铜短剑春秋时期曲刃式青铜短剑通长为43.3厘米。曲刃状柱脊,波浪状叶刃肥大,剑刃起一明显突棘,剑尖呈弧形内收。剑首有黑色矿石质加重器,侧视如枕,其用法应为用绳子或皮革缚于剑柄后部。西周到战国时期,辽河流域流行一丁形柄曲刃青铜短剑为特征的青铜文化,人称“辽式青铜剑”,此剑即为典型的一型。该器物出土于辽宁朝阳凌源三官甸子村,现收藏在辽宁省博物馆。

  2. 梦见胸部变小 梦见胸部变小什么意思

    梦见胸部变小是什么意思?梦见胸部变小有现实的影响和反应,也有梦者的主观想象,请看下面由小编帮你整理的梦见胸部变小的详细解说吧。梦见自己的胸部变小,表示你在爱情的经历中,可能会发生令人沮丧的结果,你只能耐心的去等候了。梦见...变小,表示会生病或开销增多。胸部,象征著对性的好奇心。梦见胸都被压,表示会遭遇窃盗、吃大亏、被冷落、虐待,或有意想不到的不幸事发生。此外,这类梦境也表示你赡养孩子的职责。

  3. 鞋丢了一只

    周公解梦鞋丢了一只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鞋丢了一只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4. 抗日女英雄惨遭日军俘虏被折磨半年不吭声,最后留下一句话让人泪下

    抗日战争期间,中华大地上出现了很多女英雄。“九一八”事变后,赵一曼奉命前往沈阳,从事工人斗争运动。>1935年,赵一曼在掩护战友撤离的时候,不幸受伤被捕。>根据一名日本战犯回忆,赵一曼同志几乎承受了日军的所有刑罚,但是她始终没有透露任何情报,最后被残忍的...害。1936年8月2日,日军将其绑在大车上,在珠河县城"游街示众”。"军官看完纸条后直接一挥手,罪恶的...射入了赵一曼的躯体,牺牲时年仅31岁。

  5. [专家点评] 元王冕 墨梅图

    [专家点评]元王冕墨梅图墨梅图(细部)墨梅图(细部)“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流清气满乾坤。”这首著名的咏梅诗为元代画家王冕自题“墨梅图”上。王冕学画的故事曾写在小学的语文课本上,为众人熟知。这一幅“墨梅图”即是繁花的代表作。“墨梅图”纸本水墨。

  6. 梦见斜视_周公解梦梦到斜视是什么意思_做梦梦见斜视好不好

    做梦梦见斜视好不好?梦见斜视有现实的影响和反应,也有梦者的主观想象,请看下面由小编帮你整理的梦见斜视的详细解说吧。对于一个年轻的女子,如果梦见男人斜着眼睛看自己,预示她有可能会失去自己的好名声。梦见自己轻视任何人或朋友,预示你的生活将找不到快乐。梦见自己被别人轻视,预示你将为自己的不幸而顾影自怜。

  7. 北齐胡皇后为什么最后沦落到去了青楼?

    曾母仪天下的北齐胡皇后最后却沦落到了青楼,不清楚的读者可以和历史新知小编一起看下去。天保初年,长相出众的胡氏在朝廷选美中被选为长广王妃。在胡氏新册为皇后的那一天,按一般宫廷惯例,高湛理应在胡氏寝宫歇宿,然而这位皇帝却在那一晚以儿子相逼,强占了他的寡嫂李祖娥。胡皇后被尊为皇太后。高湛临终之际,向和士开托孤。朝中许多大臣对此深为不满,上奏皇上,要求处死和士开。无处可去的胡便在青楼当起青楼女子。

  8. 三个懒汉

    在一个遥远的地方,有一个国王,他有三个儿子,对每一个儿子他都非常喜爱,他不知道自己死后应该把王位传给他们三个中的哪一个。所以,当他快要死的时候,就把他们叫到身边说:“亲爱的孩子们,在我死后,你们三个中谁最懒,谁就继承我的王位。”

  9. 末日电影:解密核武器试验录像

    1958年5月,在太平洋比基尼环礁上进行了一次被称为“硬顶-1-肉豆蔻行动”的核武器试验,形成了蘑菇云。LLNL)经过数十年在高度安全的地窖中缓慢解体,数千部美国核武器试验的历史性影片被打捞出来,其中一些是新近解密的。据估计,1945年至1962年间,共有10000部关于核武器试验的影片被拍摄出来。到目前为止大约有6500部影片被定位,而现在,最初收集的64部影片,都显示了LLNL进行的测试,已在网上提供。

  10. 福建发现两封家书,读之催人泪下,学者:北洋水师烈士不容污蔑

    昨天,笔者为大家介绍了北洋水师营务处总办罗丰禄的家书,揭示了北洋水师必败之因,那就是军方高层的怯懦与无能。然而北洋水师绝非都是罗丰禄这样的孬种,在一线士兵中好汉辈出,他们用鲜血与青春保卫了我们多灾多难的祖国。福建闽县,可谓是中国海军之乡,北洋水师的众多烈士,均为闽籍之人。而笔者今天介绍的主角——陈京莹也是我福建的英豪。1881年,怀抱报国梦想的陈京莹考入了天津水师学堂第一届驾驶班,三年后被派上「”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