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封神演义》商末三大重臣,闻仲,比干和商容谁的地位更高

《封神演义》是我国古代十分重要的一部神魔志怪小说。其中描述的是武王伐纣,三教封神大战的故事。以商周交替这段时期的历史故事为背景,系统地描绘了一幅宏伟的中国神话故事卷轴。虽然在商朝末年,商纣王荒淫无道,重用奸臣尤浑,费仲,宠幸后妃妲己,不施仁政,导致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因而引发了武王伐纣,导致商朝走向的了灭亡。 封神演义 武王在商纣王荒淫无道,大失民心时,建立了周朝,不得不说的是,在最初商周大战时,西岐一方处于相对弱势的状态,而商朝则非常的强大。商纣王有王叔比干,太师闻仲,以及大臣商容的辅佐,所以说商朝江山如铁桶这句话,一点也不为过。那么这三位商朝重臣,究竟谁的地位更高一些呢? 我们先来说一下,闻太师闻仲,闻仲在《封神演义》中,他虽然不像阐教八大金仙是天仙级别,但是闻太师也算是神通广大,属于地仙这一个级别。他有一个坐骑叫做黑麒麟,在中国古代神话中,黑麒麟和青龙,白虎,朱雀,玄武是齐名的,与火凤,玄龟,应龙并称为四灵,并且黑麒麟还是四灵之首。 黑麒麟 麒麟是中国古代神话中,一个传统的瑞兽,具有招财纳福,趋吉避邪的功能,闻仲的坐骑黑麒麟在古代,还象征着武力和权势,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出,闻太师他在商朝代表的便是权力和武力的结合。武王伐纣这场战争,在闻太师兵败之时,也就基本上宣告了商朝的灭亡。 据说闻太师,师承金灵圣母,金灵圣母那是截教通天教主座下,八大亲传弟子之一,金灵圣母法力无边,神通广大。闻仲在金灵圣母门下,修得了极高的本领。他会五行变化之术,并且头生三眼,中间有一神目,可以放出白光数寸,分辨忠奸邪恶,人心黑白。闻太师虽然是截教第三代弟子,但在截教之中,人缘非常好,这个我们在《封神演义》中,闻太师出兵讨伐西岐时,各路道友纷纷前来相助,就可以看出来。 金灵圣母画像 闻仲绝对是一个忠臣,可惜他侍奉的是商纣王,并且商朝江山气数已尽,这是天数注定,即便闻仲也不可逆天而为,所以虽然闻太师神通广大,又有各路道友的相助,但最后仍不可违背天命,最终魂断绝龙岭。 闻太师是位非常正直的大臣,他曾经在帝乙时期,就开始辅佐帝乙,为商朝江山保驾护航,在封神之初,闻仲正在征讨北海的叛乱,所以在这时,闻太师并不在朝歌,闻太师位居高位,同时又是帝乙的托孤大臣,因此,闻仲在朝廷之中也颇有威望,闻太师,对商朝非常忠心。如果我们看《封神演义》原著,或者相关的电视剧,我们就会发现,纣王是非常惧怕闻太师的,在满朝文武劝导商王施行仁政,关爱百姓时,他都听不进话。纣王唯独对闻仲言听计从,对他又怕又敬。在帝乙病逝之前,曾经赐给闻太师一条金鞭,上可打昏君,下可除奸臣。闻太师从北海远征回来后,纣王亲信奸臣,荒淫无道,朝 ... 败,闻太师直接把费仲,尤浑等奸臣打了一顿,纣王还不敢对此表达不满。 闻太师画像 而对纣王进谏时,闻太师也很不客气,直接要纣王改过自新,对百姓施行仁政,对此商纣王,也不敢反驳,而是婉转的答应了闻太师,但是商朝气数已尽,闻太师回朝不久,西岐战事又起,闻太师只得再次远征西岐。纣王没有了闻仲的约束,再次我行我素,朝政进一步 ... ,最后闻太师兵败,魂断绝龙岭。 在《封神演绎》中,一直渲染天命已定,商汤气数已尽的氛围,还有对天命不可违的解读,所以闻太师与其说他败给了周朝,我们不如说他败给了天数,从商纣王对手下大臣们的态度,我们就可以看出,商纣王是非常尊敬闻太师的,虽然他也非常惧怕闻太师,对闻太师的要求也是百依百顺,由此我们可知闻太师,在商朝时期纣王的面前,地位是非常高的。 绝龙岭 下面我们再来说一下,商纣王的王叔比干。比干是因为受封在比地,因此而被称为了比干,他是商王文丁的庶子,商王文丁病逝之后,帝乙继位,帝乙是帝辛,也就是纣王的父亲,所以比干是纣王的王叔,比干也是商朝晚期的重臣之一。 比干是个非常聪明的人,年少时勤奋好学,年仅20岁就开始辅佐帝乙,在他辅佐商王期间,他一直主张要求商王应减轻对百姓的税赋,要鼓励发展农耕,畜牧业。除此之外,还要投入精力训练军队。 在帝乙病逝后,比干又作为托孤大臣继续辅佐帝辛。比干虽然是庶子,没有对父亲封地的继承权,但却博学多识,同对朝政又有独到的见解,很多主张也符合商朝时期的发展情况,所以比干很受商王器重,在闻太师远征期间,一直由比干等人辅佐帝辛。 比干画像 但前文说过,纣王对闻太师又敬又怕,闻太师远征后,虽然有比干等人辅佐,但是却约束不住纣王,比干常常苦心劝导纣王,要关心百姓,施行仁政,不要倒行逆施,沉溺酒色,但是他在纣王面前的权威,显然远不如闻太师,对纣王的劝导工作,效果并不好。 在纣王继位后,商朝民变四起,先是北海诸侯叛乱,然后又是西岐叛乱。在商朝经历了几次远征后,也导致商朝的国力大为下降,在这个时候,比干便提议商纣王,现在不应该过多的对外出兵征讨,要让国家,百姓休养生息,让民众得以恢复生计,在国力得到一定恢复后,再去征讨叛匪。 纣王画像 纣王并不愿意接受比干的建议,但碍于王叔的面子,所以暂时停止了征伐。然而不久之后,西伯侯率军起义,纣王得知了这个消息,非常的生气,于是出兵讨伐西岐,比干仍然不支持纣王以武力征讨叛军,而应该实行仁政,让四方归服。但是商纣王根本听不进比干的建议,因此,纣王就借比干怠慢军政为由,诛 ... 了比干。 在《封神演义》中,比干长有一颗七窍玲珑心,他炸死了妲己的狐子狐孙,而被妲己记恨,妲己装病要以比干的七窍玲珑心为药引,最后害死了比干,比干惨死在朝歌城外,在真实的历史上,比干却是因为死谏,最后被纣王处死的,。从这一点我们也可以看出,比干虽然也是王族,但是他在纣王面前的权威,远没有闻太师那么高,如果是闻太师让纣王修养身息,纣王即便不愿意,他也断不敢治闻仲的罪。 比干被挖心 我们再来看一下《封神演义》中,商朝的丞相商容。商容也是商朝晚期的重臣之一,他是在商纣王继位后开始得到重用的,但是在正史之中,商容并不是丞相,而是负责管礼乐祭祀的官员,商容为人正直,勤政爱民,推出了很多政策,支持轻赋税,重农耕,因此商容深受百姓的爱戴。 但是商容并不受纣王待见,为什么呢?因为商容为人正直,为官清廉。对纣王很多荒淫无道的行为非常反感,因此,他常常不顾纣王面子,耿直的对商纣王进谏。这样三番五次劝导纣王,常常让纣王非常难堪,所以纣王很反感商容。 《封神演义》中商容的形象 一次商容又对纣王进行劝导,结果他们爆发了激烈的争吵,于是纣王就把商容的官给罢了,还把商容和另一位忠臣箕子关在了一起,商容主要负责掌管商朝的礼乐祭祀等活动,他也想尽力引导商纣王,通过礼乐教化,让国家更加的强盛,但纣王并不喜欢他这一套,纵欲无度,安于享乐。 商容一直到了武王伐纣成功后,才被武王放了出来,武王非常欣赏他,想将商容列为三公,继续辅助武王,但是被商容婉拒了。在《封神演义》中,商容则成为了纣王的丞相,他仍然是一个忠诚正直的大臣,反对商纣王不符合礼节,执政不利于百姓的地方,忠言直谏,最后为了保护王子殷郊,进谏商纣王,最后一头撞死在大殿之上。 商容冒死进谏纣王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来,这三位大臣中,在商纣王面前,地位最高的莫过于太师闻仲,闻太师忠心耿耿,以一己之力保卫商朝江山,南征北战,全心全意辅佐纣王。可惜,纣王无道,不听教诲,最后闻太师远征西岐时,魂断绝龙岭;王叔比干,地位仅次于太师闻仲,他聪明好学,为人公平正直,全力辅助纣王,为改变商朝提出了不少可行的建议,然而商纣王并未听取比干的建议,最后比干因为死谏被 ... 。商容的下场就好很多了,《封神演义》中,商容是商纣王的丞相,但正史中,商容是纣王的礼乐大臣,他试图通过礼乐教化,改变纣王对待国家和朝政的态度,屡次忠言进谏后,被纣王关押在监狱之中,一直到武王攻破朝歌后才得到释放。这三位都是对殷商忠心耿耿的大臣,按照地位高低来排序的话,闻仲的地位最高,其次是王叔比干,最后则是大臣商容。 封神台 我是玄坤,一个热爱并不断学习历史文化的求学者,每天一点分享,期待着朋友们的关注留言,能多和大家交流学习,感谢各位阅读!

《封神演义》商末三大重臣,闻仲,比干和商容谁的地位更高的更多相关文章

  1. 东北一哥沈阳是如何崛起的?

    在富饶的东北大地上,在白山黑水之间,有着一大片具有独特地域性的城市群落。在这些东北兄弟城市之间,长期具有领袖地位的东北老大哥,当属沈阳无疑。这个东北一哥是如何走上东北c位的呢?图/浑河景色01、北疆军镇沈阳地处辽河平原与辽东山地的过渡地带,自古便是文明多元交汇之地。从蒙古高原上走下逐水草而居的游牧部落,与东方白山黑水间捕鱼狩猎的渔猎部落,在浑河与棋盘山之间融合碰撞。

  2. 战国七雄之魏国:高开低走的「 ”遗憾之国”

    战国时代开场时,如果要评选一个开局状态最好的国家,答案并不是老牌「”大佬”齐国,也不是传统「”非主流”楚国,而是三分晋国之一的魏国。魏国是战国时代最早变法的国家,也是变法持续时间最长的国家,在战国初期可谓威风八面。那个时候,天下最强的军队不是后来传得神乎其神的秦军,而是魏国武卒。那么,如此强盛的魏国,最后怎么就没了呢?本文分魏家渊源、文武侯图强、夭折的统一梦三篇为你讲述令人唏嘘的魏国兴亡史。上篇魏

  3. 这本书险些被秦始皇烧掉,从古墓盗出后发现,彻底颠覆了历史

    不过有一件事儿,无论是在史书中,还是被改编的电视剧中,都是毫无争议的;那就是秦始皇下令焚书坑儒的史实!其实秦始皇的初衷是为了巩固权利、让天下人更好地服从于他。然而有一本书原本应该也被秦始皇烧掉才对,但他却在西晋时由一个盗墓贼从魏襄王的古墓中给找到了。

  4. 黄帝撒下的弥天大谎,连写《史记》的司马迁都被骗了

    文丨柳汀雪大家好,国学趣谈栏目又跟大家见面啦!在中国的神话传说里,女娲补天的故事大家都耳熟能详。可女娲为什么要补天呢?这就要从共工的神话说起。

  5. 战国漫谈:蔺相如「 ”完璧归赵”壮举实为赵国灭亡的导火索

    但蔺相如上任后却既无富国之举,亦无强兵之策,只是躺在完璧归赵的功劳簿上睡大觉,直到亡国,恐怕赵惠文王的子孙们也不知道为何有先王培养的如此良相也敌不过秦。位于山西榆次的蔺相如祠堂完璧归赵,让蔺相如好不风光,官职一路擢升,直至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宰相。故,完璧归赵乃是秦王设计的一个圈套,故意成全蔺相如,使赵国的一切都在自己的掌握之中。

  6. 井陉之战检讨:刘邦一开始就不信任韩信,大军主帅并不是韩信

    戈甲从军久,风云识阵难。今朝拜韩信,计日斩成安。——王涯《从军行》井陉之战,是兵仙韩信一生中的经典战役之一。

  7. 八百诸侯如期会盟,周武王为什么不直接伐纣,反而选择退兵?

    纣乃许之,赐弓矢斧钺,使得征伐,为西伯。现在周文王明目张胆地讨伐这个家伙,纣王居然没有一点反应。诸侯不期而会盟津者八百诸侯。夏商周时期出征都是需要占卜的,上一次八百诸侯会盟的时候,占到的都很吉利,但这一次占到的却是很不吉利,天象也不好。武王将伐纣,卜,龟兆不吉,风雨暴至。在众人认为必胜的时候,周武王宣布退兵,在众人恐惧的时候,周武王带兵伐纣。

  8. 夜读《史记》,从太史公的春秋笔法中,终于领悟到了李牧为何而死

    自公元前309年起,赵武灵王胡服骑射以来,赵国首先出现了一支成建制的骑兵部队。

  9. 我是帝辛,被称为商纣王,现在我慌得一匹

    我是帝辛,后世称我为商纣王。我现在慌得一匹,因为周武王那爷们马上要...到我的朝堂了。从此拉开了我们商王朝的序幕,当时我们商朝定都于亳。可幸的是,先祖商汤吸取了夏朝灭亡的教训,在施政上广施仁政,深得民心,我们商朝的政权也得到了初步巩固。当然了,我们的疆土面积可是远远超过了夏朝,谁让我们能打仗,能抢地盘呢。没想到,我却给周武王那小子可乘之机了,趁着我兵力空虚,缺钱少粮,他开始起兵攻了过来。

  10. 秦始皇灭六国时,为什么其他的国家不互相援助,以致六国全部灭亡

    秦昭襄王和齐湣王互称东西二帝,东边秦国最强,西边齐国最强。一百年来,在秦国六代君主的努力下,逐步削弱战国时期其他国家的实力,到了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前,剩下的六国即使...全部军队,也未必是秦国的对手,最多阻挡秦国统一的时间,更何况六国已经是奄奄一息。天下之势,自古就是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秦始皇统一六国,也是历史必然的趋势。

随机推荐

  1. 他差点 ... 了 ... 全家, ... 却将妹妹嫁给他,最终被李治斩首

    公元626年,秦王...带着尉迟敬德、长孙无忌、房玄龄等10位猛人,发动玄武门之变。

  2. 真实的刘裕是什么样的?他在历史上的作用如何?

    刘裕是什么人,他在历史上的作用如何你知道吗?正当桓玄意得志满之际,刘裕团结北府兵中下级军官打起恢复晋室的旗号,在京口举兵讨逆,于404年平定了桓玄之乱,迎司马德宗还都建康。对于对抗士族豪强,刘裕严加镇压。>>为减轻人民的田租负担,刘裕又废东晋计口收税的旧制,改为计资收税。>综上所述,我们认为,刘裕是我国东晋南北朝这个动乱时期,甚为难得的人物,他不愧为杰出的地主阶级的政治家、军事家。

  3. 无忧王的阿摩罗果

    一无忧王是唐代的叫法。病得有气无力的无忧王无奈,只好让贴身侍卫将自己床头的药果——一只烂了半边的阿摩罗果送给寺院,告诉僧侣,曾经的无忧王,现在的半只阿摩罗果之王做最后一次布施来了。>二>无忧王的还有一次更大的顿悟。>死亡的威胁,使无忧王一下子体验到了恐怖的滋味,清醒起来。>这是无优王遇到的另外一只阿摩罗果,来自内心的果香,弥漫到了整个印度乃至亚洲。使一个恶贯满盈的无忧王成为至今令人怀念的贤王。

  4. 梦见与妻子私奔

    周公解梦梦见与妻子私奔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与妻子私奔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5. 汉献帝:古代最幸运的亡国之君,还娶了曹操女儿为妻

    事实上刘协的一生,基本就是悲剧的一生,尽管作为亡国之君来看,他已经是最为幸运的那一个,终其一生都在试图与命运对抗,但是却从来都无所作用。>等到曹操去世以后,他的儿子也就是刘协的大舅子曹丕便强迫刘协“主动禅让”,刘协从汉朝皇帝成为了山阳郡公,汉朝正式灭亡,他也就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亡国之君。

  6. 西式婚礼流程是如何安排的

    下面给大家介绍下西式婚礼流程是如何安排的,希望可以帮到您哦!花亭两旁由未婚青年放礼宾花及撒掷鲜花花瓣。伴郎、伴娘分别手持一束鲜花跟着新郎、新娘来到双方父母身边,由新郎将鲜花献给新娘的父母并鞠躬。新娘将鲜花献给新郎的父母并鞠躬。西式婚礼仪式流程六:切或书写蛋糕。

  7. 至上神力的特斯卡特利波卡

    特斯卡特利波卡(意为“烟雾镜”。他是至上的神灵力、人类命运的操弄者。特斯卡特利波卡有许多别称,都代表着他各种不同的特质。特斯卡特利波卡一旦降世,带来的必定是混乱。如果有个富有的人本来事事顺利,后来却突然陷入赤贫,妻离子散,那必是特斯卡特利波卡在作祟。墨西加的君王——特拉托阿尼——在登基前的繁复过程中,就有一个晚上要在特斯卡特利波卡神像前,全身...地祷告。君王又被称为“特斯卡特利波卡的笛”。

  8. 带有宗字的成语

    包含有“宗”字的全部成语及解释:万变不离其宗——宗:宗旨、目的。祖宗家法——封建时代祖先制定的家族法规。祖功宗德——指祖有功而宗有德。有开创之功,其后有德之君则尊为宗。宗师案临——学政到达他主管的地区主持考试。一个时代为众人所宗仰的文学家。显祖荣宗——指使祖宗的名声显耀传扬。文章宗工——为人所宗的文章高手。断还归宗——指出嫁或被卖的女子由官府判决归还母家。毁坏宗庙,断绝后代。传延宗教,接续后代。

  9. 宽容的名言,关于宽容的名言

    ——欧文16、不会宽容别人的人,是不配受到别人宽容的。——马克吐温32、宽容与刻薄相比,我选择宽容。因为宽容失去的只是过去,刻薄失去的却是将来。——林则徐45、一个不懂宽容的人,将失去别人的尊重,一个一味地宽容的人,将失去自己的尊严。——西拉斯64、宽容的人最为性急,耐受力强的人最不宽容。它赐福于宽容的人,也赐福于被宽容的人。

  10. 莲池大师戒 ... 放生文图说:毛宝以放龟免溺

    毛宝以放龟免溺晋朝毛宝尚未成名时,有一次在途中遇见渔夫携带一只大白龟出售,毛宝心生怜悯,将它买来,放生江中。后来毛宝当大将军,镇守邾城。敌将石季龙率兵数万,大肆围攻,毛宝领兵对战大败,士卒六千人纷纷四散逃跑,部分投江,都被溺死,唯独毛宝披甲投江时,好象觉得堕在一块大石上,水中有物承托着他行走,因此免得溺死。等待到达对岸时,仔细一看,原来承托的,竟是从前所放生的那只大白龟。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