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三世因果,真实不虚 (汉 安世高)

三世因果 真实不虚 (汉 安世高)> 汉朝安世高,是南印度安息国的太子。童年即以孝顺闻名,聪敏好学,对天文,医学和外国的学术都有研究,甚至对鸟兽的语言也能识别。一次在路上看见一群燕子,他对同路的人说,刚才燕子是在说,会有人送食品来。一会果然送来。众人传为神奇,因此他的名声早就传遍印度各地。其实他早已开悟,且有神通,能知前业,人们无法测量他的高深。 他说,自己前世已出家,有个同学憎恨心重,讨饭时,遇到不顺意的施主,往往生怨恨心。安世高曾多次劝告,始终不改。这样经过二十多年,他便和这个同学告别说,我要去广州,偿还前世的怨业。你精勤地研习经典,并不比我差,可是憎恨心太重,死后会变成凶恶的身形,那时我如果有法力,必定度脱你。 后来,他去到广州,正值盗贼作乱,在路上碰见一个少年,拔出刀来向他说:"果然找到你了!"他笑着回答说:"我前世欠你的,特地从远道来偿报。我看你的憎恨心,还同前世那样。"说完伸着脖子让他砍,毫不恐惧。这少年就把他 ... 死了。一时,围观的人挤满路上,都深感诧异。他死后神识投生为安息国太子,便是现在的安世高。 他来中国弘法度生,宣讲经典,工作告一段落时,值汉灵帝末年(公元188年),陕西,河南一带局势混乱,便去江南等地,并说要到庐山度前世的同学。路经郏亭湖庙,据说这庙很著灵威,过往客商祈祷以后,依风势上行或下行,便都平安无事。安世高一行有三十多只船,也奉献牲畜,请求保佑。庙神说:"船上有位和尚,可请他来。"客商们都惊异,请他进庙。庙神对他说:"我前世生在外国,和你一起出家学道,喜欢布施,但憎恨心重。现在是郏亭的庙神,这里周围一千里内,都是我管辖范围。由于前世布施的原因,享用很丰富,由于憎恨心的原因,堕落作这庙神。现在见到同学,真是悲喜交集!我不久就要命终,可见自己丑恶的身躯很长大,如果死在此处,会污染江湖,只有到山的西部沼泽中去死。死后怕要堕地狱,我储存一千匹绸缎和其他宝物,请你替我修法建塔,使我能投生善道。"安世高说:"我特来度你,你为什么不现形呢 "庙神说:"我的形相太丑恶,大家会害怕。"安说:"你尽管现出来,大家不会惊怕的。"庙神从后座露出头来,原是一条大蟒,看不见尾巴有多长。爬到安世高膝下,安用梵语对它说了几遍,又唱了几段赞呗。大蟒泪下如雨,一会便隐没了。安即携取绸缎,宝物等,和它告辞。同行的旅客们都一帆顺风的到达豫章(今江西省南昌市)。 安用这些物资为牲建造东寺。安走后,庙神便命终。晚间有一个少年上船来跪在安的面前,领受安的开示后,忽然不见。安对船上的人说:"刚才这个少年,就是郏亭的庙神,他已脱掉凶恶的身形了。"从此,这里的庙神再也不显灵了。后来有人在山的西面沼泽中,发现一条死蟒,从头到尾约一里长,这里便是浔郡(今江西省九江市)的蛇村。 后来安世高又去广州,寻找前世 ... 死自己的少年。那时这人还在,安直接到他家,说明前生偿报那段事,相谈得很欢畅。并说:"我还有果报未偿还,现在应该去会稽(今浙江省绍兴市)了结此事。"广州以前那少年,知道安不是寻常人,心中悔恨自己的罪过,对安招待,赠送十分优厚,并愿跟随安东游,到达会稽。进入城市,正遇街上发生斗殴,误伤安世高头部,当即死亡。 从前的广州少年,亲历这两件事,便精勤学习佛法,还向人们讲述,听闻的人莫不悲叹,证明三世因果是真实不虚的事。 (出《梁·高僧传》)

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WWW.lishixinzhi.Com)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三世因果,真实不虚 (汉 安世高)的更多相关文章

  1. 三世因果 真实不虚

    三世因果真实不虚汉朝安世高,是南印度安息国的太子。安世高曾多次劝告,始终不改。他死后神识投生为安息国太子,便是现在的安世高。安世高一行有三十多只船,也奉献牲畜,请求保佑。晚间有一个少年上船来跪在安的面前,领受安的开示后,忽然不见。进入城市,正遇街上发生斗殴,误伤安世高头部,当即死亡。从前的广州少年,亲历这两件事,便精勤学习佛法,还向人们讲述,听闻的人莫不悲叹,证明三世因果是真实不虚的事。

  2. 恶之报 如影随形 三世因果循环不失

    恶之报如影随形三世因果循环不失佛法认为一切法的存在,无不是因果的关系。就是一般自认为虔诚的佛教徒难免也对此而产怀疑。佛教的因果报应是根据三世而建立的。也有现世报的,佛教称为花报,非是果报。因果报应就时间上讲,就是过去和现在,现在和未来之间的关系,佛经里有“三时报”的说法。现报是指现因现果,现就是三世内现在的现。这三种情况虽然有前后的回应不同,但完全是属于三世的现在,所以称为现世报。

  3. 三世因果的法则不是一般人所认为的是佛教劝善的语言

    三世因果的法则不是一般人所认为的是佛教劝善的语言>佛教讲的三世因果的法则,是我们佛教徒最起码要认知的道理。三世因果所传达的是真理,不是一般人所认为的是佛教劝善的语言,说教之词,不是那么回事。因此因果关系绝大多数是错综复杂的。错综复杂的业因果报不是来自于外在的力量,都是来自于自己作为造业主体因得果报的自然报应。业因果报的对应关系是不差一毫的。所以佛一直叮嘱我们要善护其念,要谨慎自己的行为。

  4. 三世因果,真实不虚 (汉 安世高)

    三世因果真实不虚>汉朝安世高,是南印度安息国的太子。安世高曾多次劝告,始终不改。他死后神识投生为安息国太子,便是现在的安世高。安世高一行有三十多只船,也奉献牲畜,请求保佑。后来安世高又去广州,寻找前世...死自己的少年。进入城市,正遇街上发生斗殴,误伤安世高头部,当即死亡。从前的广州少年,亲历这两件事,便精勤学习佛法,还向人们讲述,听闻的人莫不悲叹,证明三世因果是真实不虚的事。

  5. 三世因果,真实不虚 (汉 安世高)

    三世因果真实不虚汉朝安世高,是南印度安息国的太子。安世高曾多次劝告,始终不改。他死后神识投生为安息国太子,便是现在的安世高。安世高一行有三十多只船,也奉献牲畜,请求保佑。后来安世高又去广州,寻找前世...死自己的少年。进入城市,正遇街上发生斗殴,误伤安世高头部,当即死亡。从前的广州少年,亲历这两件事,便精勤学习佛法,还向人们讲述,听闻的人莫不悲叹,证明三世因果是真实不虚的事。

  6. 人善不一定被人欺 人善会被人尊重

    人善不一定被人欺人善会被人尊重社会上普遍有一种说法:“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善良的人会受恶人的欺侮,但从因果规律看,他不会永远被人欺侮。不能看到善人被欺,就认为不能做善人。这个人就不是小人而是大人。没有度量的人不能称为丈夫。不但没有影响,反而显示了我们人格的高尚。我们平常与别人发生争执,常常怪罪别人,总认为别人不对,忍不下去。

  7. 论三世因果的殊胜 (印顺法师)

    论三世因果的殊胜印顺法师著这个时代,大家都明白:人类正受到毁灭的威胁,到处是恐怖与迫害。现在,唯物主义的一世论,普遍的侵袭人心。说到二世论,那是多神教、一神教的一般看法。安命而又能创命的人生观,是三世因果论的唯一优点。二世论的缺点,在三世论中完全消除了。所以,惟有大家来接受三世论的因果信念,成为坚定的、共同的信念,才能从庸俗的、唯物论的、一世论的祸害中解脱出来!

  8. 佛陀——觉者(于晓非)

    佛陀——觉者于晓非尊敬的净慧法师、尊敬的各位法师、尊敬的各位营员:正象刚才明海法师所说的,柏林寺办的这五届夏令营,给了我四次来参加学...机会。今天我讲的题目是《佛陀——觉者》。从佛陀涅盘后,正法流传一千年,然后是像法一千年,末法一万年。我们说佛陀是圆满地彻底地亲证了宇宙人生的真相、实相。另外一个方面,在我们这个文明史,只有一位佛陀应世,只有他才是圆满地彻底地亲了宇宙人生的真实。

  9. 论三世因果的殊胜

    论三世因果的殊胜印顺法师着印顺法师着这个时代,大家都明白:人类正受到毁灭的威胁,到处是恐怖与迫害。有了这三世因果的信念,想起从前,能够安命,决不怨天尤人;为了未来,能够奋发向上,决不懒惰放逸。安命而又能创命的人生观,是三世因果论的唯一优点。二世论的缺点,在三世论中完全消除了。所以,唯有大家来接受三世论的因果信念,成为坚定的、共同的信念,才能从庸俗的、唯物论的、一世论的祸害中解脱出来!

  10. 老实念咒、不昧因果

    老实念咒、不昧因果我个人从老实持咒里头得到了太多的好处,要想在准提法打下深厚基础,老实念咒。多多的老实念咒,学习金刚念诵,这法嘛,一直修到自己身心有感觉,有感受,那么有感觉、有感受了,你的后座力就强了,如果修了老半天一点消息没有,有时候多少会泄气。我们南老师经常提到三世因果,六道轮回,这是整个佛法的一个中心。这个青衣老者说,当时我回答他的:“不落因果。”一切都是三世因果,六道轮回。

随机推荐

  1. 漆器鉴赏秘要

    漆器鉴赏秘要一、中国古代漆器源流用漆涂在各种器物的表面上所制成的日常器具及工艺品、美术品等,一般称为“漆器”。漆器是中国古代在化学工艺及工艺美术方面的重要发明。西汉漆器多刻铭文,详列官员及工匠名。剔红漆器在唐代也已出现。描漆包括用漆调色描绘及用油调色描绘的漆器。剔红是明清漆器中数量最多的一种,其做法是在胎骨上用多层朱漆积累到需要的厚度,再施雕刻。明代是点螺漆器的盛期,工艺水平已达到相当精湛的程度。

  2. 英国人的疯狂喝茶演化史,打仗都不忘喝茶

    茶叶初遇英王室1662年5月的一天,英国国王查理二世与葡萄牙国王若昂四世的女儿,布拉干萨的凯瑟琳举行了婚礼。凯瑟琳查理二世同意这门亲事的重要原因是嫁妆丰厚,葡萄牙王室答应的数额是50万英镑。这还只是官方统计数字,实际低估了进入英国的茶叶总数,因为还有大量的茶叶是通过走私流入英国的。往后的一百多年过去,英国人打了更多的仗,也喝了更多的茶。

  3. 为什么 ... 偏爱徐惠,却不喜欢同样的武则天呢

    徐惠年纪和武则天相仿,进宫时也和武则天一样同为才人,正五品级,同样在...身边十二年的时间里从才人进封到婕妤再到充容(正三品),远高于武则天。...为什么喜欢徐惠,不爱武则天?>在...的眼里徐惠更适合当一个值得爱的伴侣,武则天更像一只“宠物”偶尔都弄罢了,连喜欢都算不上。

  4. 秦始皇前的六代秦王,一生巅峰都是哪一战,秦昭襄王在长平之战

    汉代贾谊在《过秦论》中有这样的句子,「”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其意是说始皇帝嬴政,将六世秦王积累下来的霸业更进一步,终于将秦国变成了秦朝,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大一统王朝。所谓六世,是指自秦孝公以来的六位秦王,他们谨守商君之法,推动秦国这辆战车缓步前进,通过一场场血战、一次次大胜对诸侯各国不断地鲸吞蚕食,使

  5. 失误

    “当然是真的,”儿子说:“我本来想打中他的鼻子。”

  6. 汪曾祺的主要作品 汪曾祺名言

    汪曾祺是我国著名散文家、戏剧家、小说家,他的小说被视为诗化小说。汪曾祺>汪曾祺的主要作品>短篇小说:《受戒》《大淖记事》《鸡鸭名家》《异秉》《羊舍一夕》。>汪曾祺名言>家人闲坐,灯火可亲。

  7. 阿弥陀佛与观世音菩萨亲口对念佛人的开示

    阿弥陀佛与观世音菩萨亲口对念佛人的开示昙鉴。生平有丝毫的善行,必定回向西方,誓愿往生净土亲见阿弥陀佛。净土传)自觉于是在佛前发愿,期愿仰承阿弥陀佛的圣力,早日往生净土。当天夜里三更,见到两道金光,其中有阿弥陀佛从金色光明中下降,观音、势至两大士在左右随侍。年二十七岁,病危,因而发愿求生西方净土,并在房屋中供奉阿弥陀佛圣像,高声唱念佛名。

  8. 福业相等,方为夫妻

    《分别功德论》谈到,舍卫城有一对夫妻,夫妇二人都恭敬、信仰三宝。从这个公案就能看到:能够作为夫妻的,都是男女双方福德、业力相等,才能作为夫妇。可见一般传统社会讲这个妇女以她丈夫为荣,那一个女人能够嫁一个富贵的丈夫,或者只是嫁一个贫贱的丈夫,这完全还是自己宿世的业力所决定的,不是偶然的。都不要到外面追求,你把自己的福德修好了,自然感得跟自己“福业相等”的人,来作“夫妇”。

  9. 对待奖金和纪律

    两个文学爱好者在一起谈论。

  10. 中日 ... 争端到底因何而起?

    中日...列屿问题为什么现在会逐步升级,其原因何在?近来,日本单方面强化对...列屿的错误言行和措施并引发其升级的原因,主要为以下两个方面。换言之,中日两国领导人同意就...列屿问题予以搁置。此后,日本...也是以此“搁置争议”方针处理...列屿问题的。中日...争端会走向何方?当前,由日本单方面引发及激化的...列屿问题仍在持续,包括日方仍将举行所谓的登钓调查、推动国有化进程等。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