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名家名品]赵之谦的书、画、篆刻艺术欣赏清赵之谦印蜕阳文清赵之谦八言楷书书对联清赵之谦八言行书对联清赵之谦背临高懿侯碑轴纵115厘米、横62.5厘米。赵之谦先于"上海画派",其画风对"海派"画家影响颇大。赵之谦的篆刻,讲究文学的布局和刀法的变化,结构谨严,浑朴秀劲而又善于汲取古代碑体入印。赵之谦的书、画、篆刻对后世有着一家的影响,与任伯年、吴昌硕交称为清末三大家。
[名家名品] 赵之谦的书、画、篆刻艺术欣赏
清 赵之谦印蜕阳文
清赵之谦 八言楷书书对联
清赵之谦 八言行书对联
清赵之谦 背临高懿侯碑轴 纵115厘米、横62.5厘米。
清赵之谦 隶书语摘
清赵之谦 七言楷书对联
清赵之谦 花卉册之一 纵22.9、横31.9厘米
清赵之谦 花卉册之二 纵22.9、横31.9厘米
清赵之谦 花卉册之五 纵22.9、横31.9厘米
清赵之谦 花卉册之四 纵22.9、横31.9厘米
清赵之谦 菊石雁来红轴
清赵之谦 四时果实图之一 纵243.9厘米 横60.2厘米
赵之谦(1829-1884),初字益甫,后改撝叔、号冷君、憨寮、三铁、梅庵等。晚号无闷、别号凡夫、赵叔子、勇庐等,自署二金蝶堂、苦兼室。浙江绍兴人。咸丰九年(1859年)举人,做过江西鄱阳、奉新、南城等知县。在杭州卖过画。
上海画派,是清末继扬州画派之后的一支绘画生力军,无疑也是中国近代史上最重要的绘画流派。赵之谦先于"上海画派",其画风对"海派"画家影响颇大。他的绘画以花卉为主,花卉画成就极大。继承了明代陈淳、徐渭,以及石涛、八大以及"扬州八怪"的笔墨风格,在绘画中有意识地加入更多的书法意味,下笔沉着雄健,豪迈有力,笔墨酣畅,形神兼备。一改当时清晚期宫廷中所崇拜的阴柔无力的画风。
其题画诗云:"老干槎牙酒气魄,疏花圆满鹤精神。空山安用和羹手,独立苍茫揽古春。"这首诗充分表现了他不同于一般的倔屹气象。郑振铎在《近百年中国绘画的发展》一文中,对他的评价极高。"他的藤萝紫花,显出了刚柔互济配合得恰到好处的特色。常常以浓艳丰厚的色彩,布置了全幅的牡丹花、桂花等季节性的花卉,虽然是满满的一幅,却不显得拥挤,更没有杂乱之感。在艳裹浓装中,呈现出自己的特色。"
他的书法四体皆工,以北魏石刻为基础,创造出沉雄朴厚,骨肉丰美的风格。因他重在领悟其笔意,不强求刀痕的效果,所以写得婉转圆通,能化刚为柔,有"颜底魏面""魏七颜三"的独特面貌,用笔方中带圆,结字峻宕洞达,极秀媚之姿。他的行草书也别具特色,是以二王一路妍媚的帖学笔法写北碑,大小错杂,欹侧掩映,极生动烂漫这至。
赵之谦的篆刻,讲究文学的布局和刀法的变化,结构谨严,浑朴秀劲而又善于汲取古代碑体入印。其印始学浙派,后又力追皖派,同时能以秦权诏版、汉镜铭文及钱币、印泥、瓦当入印,取材广阔,意境清新,刀法简练而能传神;又创六朝造像、阳文魏体款识,为印章刻边款提供了新的途径。这些印章上的首创,带动篆刻史上流派盛行的风气一变而为对个人面目的自觉追求。
赵之谦的书、画、篆刻对后世有着一家的影响,与任伯年、吴昌硕交称为清末三大家。
(苡仁)
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WWW.lishixinzhi.Com)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