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普通话作为现代流行的语言,是中国的官方语言。语言发展至今已经不是最初的那个样子。汉语方言纷繁复杂,自古已经是这样了,但是方言基本没有什么变化。粤语的发音至今保留着古语的发音,甚至是海南岛的海南话也是,有些发音还是一直保留着古语的讲法。

 方言太多,还差别很大,于是人们需要一种在一定范围内,大多数人可以交流的语言。这就出现了所谓的“通语”,即通用的语言。扬雄的《方言》最先提出了这个概念,并与方言对应。不过,这种通用的语言实际比“通语”这个概念要早得多,各个历史时期通语的具体称谓也不一样。

  夏商周时期的通语叫什么指什么,现在已不可考。先秦时期的通语叫“雅言”,《论语·述而第七》里说:“子所雅言,《诗》、《书》、《礼》,皆雅言也。”不过,这里所说的雅言,更多的可能是指一种书面语。到了秦汉时期,多称“通语”,隋唐时期多称为“汉音”。至宋元时期,则称为“正音”或“雅音”。一直到了明朝才叫做“官话”,并且沿用至清末。1909年清 *** 设立“国语编审委员会”,可见至少在这时候的通语已经改称“国语”了。这个叫名一直在台湾地区保留至今,但大陆地区至20世纪50年代以后就改称“普通话”。“国语”与“普通话”实际上是异名同实。

  历朝的“普通话”是什么?

  各个时期的通语都是以某种通行范围比较广泛的方言为基础的,这个方言流行的区域通常都是当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地带。从先秦的“雅言”,秦汉的“通语”到隋唐的“汉音”,其通语都是以现今河南洛阳、陜西关中地区一带的方言为基础的。在这之后,中国历史上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东移,因此宋元的“正音”或“雅音”改为以现今河南北部至河北、北京一带的方言为基础。明初至明中期的“官话”是以现今南京一带的方言为基础的。明中期以后至后来的普通话则是以北京为中心的北方方言为基础。

  20世纪30年代以后,语言学家赵元任在划分汉语方言时,把具备一定共性的方言统称之为“官话方言”,并沿用至今。从此“官话”一词只用于指称“普通话”或“国语”的基础方言,而跟“通语”的含义分道扬镳。

  古人不会说“普通话”能当“公务员”么?

  自通语诞生之日起,官方对使用这种“普通话”的要求就日益严格。早在“雅言”时期说不上什么官方的约束和规范,更多的是从俗从众而已。但到了秦汉的“通语”,隋唐的“汉音”以后就不同了,陆续出现半官方或官方性质的规范约束加之于通语。《魏书·咸阳王禧传》中就记载了一次孝文帝就推广“普通话”征询咸阳王禧意见的对话,孝文帝说道:“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年三十以上,习性已久,容或不可卒革;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 而对于故意不说正音的人,则要处以降爵黜官的惩罚。孝文帝更是表达了对持反对意见的大臣李冲的不满,“冲言:‘四方之语,竟知谁是?帝者言之,即为正矣,何必改旧从新。’冲之此言,应合死罪。”可见那个时候,在正式场合学通语,说通语已经带有一定的强制性质。到了“官话”,“普通话”阶段更是如此。

在中国古代通用语言 古代的“国语 ”是什么的更多相关文章

  1. 从雅言到国语:古代官方口音的变迁简史

    今天的普通话教育,其实在古代就有相应的版本。

  2. 广东潮汕和福建闽南的关系,一句「 ”胶地人”说出多少历史故事

    相信很多人都知道广东潮汕和福建闽南这两个地区,也会疑惑两者之间是否有所关系,毕竟风俗习惯往往十分相同,然而事实上确实存在着巨大的渊源。那么两者之间有怎样的故事祖先潮汕人的祖先其实大多数都来自福建,与闽南人一样自称河洛人,当然这个称呼在现在已经十分少见,除了老一辈知道的人也不多了。没有潮汕人会认为自己的文化是闽南文化的从属。

  3. 战国秦汉流传的春秋管仲故事,至少存在这四种不可信的记载

    孔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涉及到齐桓公与管仲一对君臣。如果说齐桓公是春秋第一霸,那么管仲就是春秋第一相。可见,管仲确实是春秋史上一个关键人物,也正因如此,管仲成了一个胡适所谓的「”箭垛式人物”。战国秦汉学者抒发政治主张时,往往将一些符合自己观点的传说,套在知名历史人物身上。结果就是这些历史人物像箭垛一样,被附会的事迹越来越多。这样的历史人物

  4. 黄帝、炎帝的老爸「 ”少典”到底是哪位大神?

    作者:知北游一、「”少典”是古书记载的黄帝、炎帝的父亲,有很多人很好奇这位少典到底是位什么大神?他的身份是怎么样的?似乎非常神秘的样子。说黄帝、炎帝的父亲是「”少典”的,最早就是《国语·晋语四》载晋国的司空季子(胥臣)说:「”昔少典娶于有蟜氏,生黄帝、炎帝。黄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成而异德,故黄帝为姬,炎帝为姜,二帝用师以相济也,异德之故也。”再早的记载就找不到了。但这个说法一出,就产生了很大

  5. 制造管子:战国秦汉管仲故事之四大不可信

    孔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如果说齐桓公是春秋第一霸,那么管仲就是春秋第一相。可见,管仲确实是春秋史上一个关键人物,也正因如此,管仲成了一个胡适所谓的「”箭垛式人物”。战国秦汉学者抒发政治主张时,往往将一些符合自己观点的传说,套在知名历史人物身上。结果就是这些历史人物像箭垛一样,被附会的事迹越来越多。管仲这样的历史人物很多,比如上古帝王有伏羲

  6. 下宫之役探微:士会的奇妙之旅——兼论「 ”范武子之法”诞生的背景

    献俘仪式结束后,士会又带来了晋景公的致意,希望天子能够亲自任命士会担任晋国的正卿兼太傅。《左传》引用晋国大夫羊舌职的话说:吾闻之,禹称善人,不善人远,此之谓也夫。在晋国急欲与王室搞好关系的档口上,这件事情究竟谁是谁非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要讨得天王的欢心。刚刚受命为正卿的士会再次亲自出马,带领勤王大军直捣王城,这场王室内乱仅仅持续了几个月,就被迅速平定了。

  7. 当年是哪种方言差一票当选普通话?粤语还是四川话?

    想必许多人都知道这么一个故事:当年选普通话的时候,某种方言仅以一票之差就成为了普通话。而具体是哪种方言,版本也不尽相同,其中传得最广的就是粤语和四川话。除了这两种地方语言,还有河南话、陕西话等多种版本,那么当年到底是哪种方言以一票之差未能当选普通话呢?众所周知,我们现在的普通话是以北京话为基础的,而这一状态也早已持续了几百年。

  8. 广东人学「 ”普通话”有多难?雍正做过尝试,十七年后朝廷就认怂了

    雍正,改土归流,整顿财政,耗羨归公,何等雷厉手段,做了多少大事,怎么会给广东人认怂呢,事情其实是这样的。官话现代有普通话,古代当然也有,上古称之为雅言,明清以后,称之为官话,虽然经过千年发展,但基本上还是以北方发音为基础。

  9. 就怕「 ”胡建人”说普通话?没想到,最先开始推广普通话的是福建

    王光之/一个有腔调的人文类解读头条号你觉得福建口音和广东口音哪个难听懂?(单选)0人0%福建0人0%广东0人0%都好好听啊!唯独闽粤两省的官员,只要一开口就没了下文.......清朝官员上朝在漫长的历史长河里面,孕育着诸多浑厚的文化,这是人类的文明。天南地北,生灵千万。各地的各异的一方水土自然是滋养着各异的一方的生灵。江南水乡而语言就是这些故事的载体,当然是除了文字之外的。以及最最最复杂,最最最难以辨别的闽方言区。

  10. 普通话的前身来源于南京口音?古代官话从洛阳起源?为洛阳人点赞

    众所周知,中国是个疆域辽阔的大国,有56个民族,有34个省市自治区和特别行政区,在交通不发达的古代,很多老百姓祖祖辈辈都生活在一个地区,没有出过远门,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当地独有的语言,简称「”方言”。记得李夫子上大学那会,一个寝室的,同一个省份,甚至同一个城市下面,不同的县镇、乡村,都有不同的语言,随着交通的便利,不同地方的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也越加频繁了,那么为了交流方便,统一语言就成了大势所趋!中国

随机推荐

  1. 甜字开头的成语

    第一个字是以“甜”字开头的全部成语及解释:甜嘴蜜舌——象蜜糖一样甜的话。甜言软语——甜蜜温柔的话。比喻为了骗人而说得动听的话。同“甜言软语”。甜言美语——指说好听的话。甜酸苦辣——指种种不同的味道。常用以比喻生活上的种种遭遇和复杂感受。

  2. 历史学家从冷战的一个最尖锐的象征中收集“被遗忘”的遗物

    现在,一位德国历史学家正在收集这些柏林墙文物,在它们从活生生的记忆中消失之前。但他也在柏林墙纪念馆附近的一个封闭区域收集了更大的柏林墙遗迹,他称之为“拉皮德博物馆”——一个收集石碑和雕塑的地方。柏林墙于1961由东德控制,东德是苏联控制的四个国家之一,在德国被击败后统治了前首都。对此,东德警察和士兵于1961年8月13日将柏林墙修好。

  3. 关于念旧的说说 总有一段时间人要学会自己长大-感人的情话

    十六、每个人都会累,没人能为你承受所有的悲伤,总有一段时间人要学会自己长大十七、世界太大还是遇见你,世界太小还是丢了你。

  4. 孕妇梦见绿枣

    周公解梦孕妇梦见绿枣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孕妇梦到绿枣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5. 张须陀生平简介 张须陀儿子

    张须陀生平简介张须陀,字果,弘农阌乡人,墓志铭称其为南阳西鄂人,隋朝大将。张须陀又随并州道行军总管杨素平定叛乱,因功加开府。公元616年,张须陀为瓦岗军所败,下马战死,时年五十二岁。>张须陀儿子>张须陀有两个孙子张知止、张知玄。又因为张须陀的儿子早已物故,因此墓志未载张须陀子嗣。

  6. 佛图澄的传说

    佛图澄的传说王照骞两晋十六国时期,由于连年战争,我国北方地区的土地荒芜,尸骨遍地,广大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佛图澄借此在民间大力传播佛教,先后建寺893所,前后门徒逾万,为当时的民族大融合和佛教在中华大地的传播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佛图澄就在他的庄院上,修起了一座宏伟壮观的普济寺。从此,佛图澄常由南山茅蓬寺来这里讲经说法,和他的门徒们普济苍生。

  7. 小男孩的心願

    在亮麗陽光下嬉戲,在皎潔月色中散步,這是小男孩永遠無法實現的夢。某個小鄉村裏,有位婦人生了一個白白胖胖、十分可愛的男嬰,但是男嬰到了周歲時仍不會爬行,他的父母著急地四處求醫,然而這孩子卻日漸消瘦,到了七歲仍然只能躺在床上,無法行動。小男孩感到釋懷,露出微笑。小男孩看得很入神。

  8. 韦方质人物生平简介,人物事件一览

    韦方质,韦云起孙,扶阳郡公师实子,雍州万年人。时改修《垂拱格式》,方质多所损益,甚为时人所称。方质疾假,承嗣等诣宅问疾,方质据床不为之礼。>687年,凤阁侍郎韦方质奏言:“旧制有御史监军,今未差遣,恐亏失节度。”>690年,周兴诬告宰相韦方质,韦方质被贬到海南儋州当司马,在当地被...。>6、韦方质当尚书时,与宰相苏良嗣有隙。>7、武后后欲遣韦待价将兵击吐蕃,凤阁侍郎韦方质奏,请如旧制遣御史监军。

  9. 卧室风水财位很重要 仔细研究便可聚财

    卧室风水财位我们拥有一个温馨的小家之后,紧接着就是要准备家庭的装修,每个家具的摆放都有风水的依据。卧室财位要如何摆放呢?下面,小编就带大家进入卧室风水财位,探寻卧室中如何让摆放家具才会让我们的财富增加。

  10. 梦见父母买了大房子

    周公解梦梦见父母买了大房子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父母买了大房子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