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薛举,原为河东汾阳(今山东万荣西)人,后随父迁居金城(今甘肃兰州附近),是当地一个大土豪,号称拥有"家产巨万"。爱好结交四海朋友,交际范围之广让他拥有了一批誓死效忠的人。隋末年间各地纷争不断,可能是英雄所见略同,薛举与李渊不约而同地在大业十三年(617)举兵反隋。时任金城校尉的薛举被县令招来率兵讨贼,但薛举早就不愿屈于一方,就趁着誓师大会之际,率领13个甘愿追随至死的朋友劫持县令,然后举兵造反,很
薛举,原为河东汾阳(今山东万荣西)人,后随 父迁居金城(今甘肃兰州附近),是当地一个大土豪,号称拥有"家产巨万"。爱好结交四海朋友,交际范围之广让他拥有了一批誓死效忠的人。隋末年间各地纷争不断,可能是英雄所见略同,薛举与李渊不约而同地在大业十三年(617)举兵反隋。时任金城校尉的薛举被县令招来率兵讨贼,但薛举早就不愿屈于一方,就趁着誓师大会之际,率领13个甘愿追随至死的朋友劫持县令,然后举兵造反,很快就拥兵十三万,几乎完全控制了陇西之地。
不过土豪毕竟是土豪,刚刚有点势 力就开始称帝,并且给自己取了一个"西秦霸王"的名号。每次战役,薛举总是冲锋陷阵,奋勇 ... 敌,其英武之姿丝毫不逊色与项羽半分。薛举在大肆扩张之际又派遣了部将常仲兴向河西的李轨势力发起了攻击,但是此次攻击却以失败告终,非但如此,还被李轨打了一个反击。结果原处于薛举控制之下的西平郡(今青海乐都一带)、罕郡(今甘肃临夏一带)统统被李轨所占,使得薛举的老巢金城直接处在了李轨的兵锋下。
如此情况迫使薛举不得不迁都,于是在大业十三年(617)七月,薛举迁都秦州(今甘肃天水),避开李轨的威胁。由于河西受阻,那么东进就是唯一的选择,因此薛举军马不停蹄地开始向东攻略,很快就打到了扶风郡一带,距长安仅三百一十里,快马一天便到。到了扶风之后,薛举军开始同贼帅唐弼的十万大军展开对峙。起初唐弼立李弘芝为天子,后来薛举感觉力敌不是办法,就派使者用高官厚禄对唐弼进行招降。
唐弼被薛举的条件诱惑之后便 ... 了李弘芝投靠了薛举。可是此时薛举军的统帅薛仁杲(gao,三声)非常不厚道,唐弼投诚之后便对薛举军不加防备,但薛仁杲直接翻脸,率军突袭唐弼军,将唐弼全军兼并,唐弼无法抵抗,只能率领数百人逃跑。薛仁杲对待唐弼的做法让人齿冷, 后来向薛举军投降的人就越来越少。李渊遣窦轨等人出散关,安抚陇右,从战略上对薛举构筑起了一道包围网。
之后局势的 发展果如李渊所料,平凉等郡在李渊的感召下相继归降。此时薛举后有李轨虎视眈眈,周围都处在李渊所营造成的包围圈中,薛仁杲又大败,老巢秦州也岌岌可危, 形势极为不妙。因此薛举开始打起了投降的主意。他就问手下,自古有没有投降的天子? 郝瑗是薛举最为重要的智囊,此时给他出了个主意:联合梁师都,重金贿赂突厥,集中全部兵力东进。
对于薛举来说这个策略是打破战略劣势的唯一出路,于是薛举全盘接纳了这个计划,积极地运作与梁 师都和突厥的结盟事宜。郝瑗 不过计划虽好,真正实行起来却只成功了一半,因为想拉拢突厥的不止薛举一家,跟薛举比起来李渊毕竟是世代经营关中、有数的门阀之一,如今掌控关中兼有巴蜀,儿子 ... 还跟突厥大贵族突利结拜为兄弟,无论是身份、地位、财力还是关系都比薛举要强得太多。同时,薛举父子以飙风迅雷般的凶猛攻势,略定扶风,虎视长安的情况,对于新生的大唐王朝形成了极为严重的威胁。唐高祖李渊和秦王 ... 以及朝臣中的有识之士,都清醒地认识到,能否彻底击败或消灭薛举父子这股 ... 势力,直接关系到李唐政权的生死存亡。
于是,李渊决定派秦王 ... 为统兵大元帅,率十五万大军前往拒敌。接下来的过程则是历 史上一段有名的公案,浅水原之战。虽然找不到任何证据,但是很多人喜欢以有罪推定,认为此战是 ... 一辈子打过的第一场败仗: ... 看到了薛举缺粮的窘境,于是便深沟高垒、坚守不战,要利用资源的优势将薛举打垮。... 的战略非常正确,这样打下去薛举必败无疑。
可是 ... 运气不好,突然得了疟疾,一病不起,只能将兵权交付刘文静、殷开山等人,并且一再叮嘱他们不要出战,等他病好之后自然会率军破敌。可没承想如此千叮咛万嘱咐还是让这帮人坏了事,此时唐军上下弥漫着一股轻敌的情绪,而刘文静又是一个胆子特别大的,被殷开山两句话一激就沉不住气,居然不听 ... 的吩咐,要与薛举进行决战。唐军由于骄傲大意未派多少斥候,结果被薛举事先埋伏的精锐铁骑自后突袭,唐军大败,八总管中的李安远、慕容罗等人战死,刘弘基被俘,唐军精锐死伤大半。... 见势不可为,只能收拢败兵撤向长安。
浅水原之战争论的焦点便是在 ... 到底有没有生病上。按照阴谋论的看法, ... 现在是王子,以后是皇帝,打败仗找几个替罪羊那还不方便?又况且薛举一来他就生 病,薛举死了他病就好了,世界上哪有如此凑巧的事情呢? 浅水原之战唐军之所以战败,其实并不是如表面那样简单,还有着隐藏在深处的原因。很多人对 于 ... 刚与薛举对阵就采取守势不能理解,因为在此之前 ... 作战都是一马当先、勇猛无比。与薛举对阵为何就如此慎重呢?其实这个很好解释,那就是 ... 清楚地看出了双方军队构成上的差别,才作出了坚守不战的决策。
... 是中国历史上最顶尖的骑兵战大师之一,骑兵的威力没人比他更清楚。唐军此时极其缺乏马 匹,历史上记载,唐朝建国之时,找遍了整个国家也仅收到三千匹马。但是薛举方面 却不一样,薛举起家不久便把隋朝在陇右设的大牧场给抢了。可是当时唐军上下只有 ... 意识到了这样不利的实力对比,结果唐军的失败过程就是典型的被骑兵击溃的战例。
此战后唐军元气大伤,长安空虚。可是薛举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依然继续实行向北进攻以便与梁师都联合的策略,派儿子薛仁杲进攻宁州(治定安,今甘肃宁县),却被刺史胡演击退。此时郝瑗再次发挥了一个军师应有的作用,他详细分析形势之后向薛举进言,要求一鼓作气直捣长安。如果薛举真的实行了这个计划,那么鹿死谁手还未可知。
可是风水轮流转,之前 ... 生病卧床,现在一下子就轮到了薛举,不久去世。薛举死后其子薛仁杲继承了大位,薛举的死给秦国巨大的打击。首先薛举军失去了一个重要的领导人,继承人薛仁杲并不能完全让部将们心服,其统治基础开始有了裂痕。此外薛举之死使 得郝瑗悲伤过度,竟然随薛举而去,这对薛举军是一个更为巨大的打击。
一直以来郝瑗都是薛举军最重要的军师,此人的病死使得薛仁杲失去了战略方面的指导,只得撤军至屯兵。而薛仁杲本人勇武有余但是不太能服众,与薛举手下很多大将都有矛盾,他即位之后,很多将领开始打起了自己的小九九。武德元年(618)他又派病愈的 ... 再次披挂出征,与薛仁杲正面对决。这次 ... 的战法与之前几乎如出一辙,深沟高垒开始防守。
结果两军相持了足足六十多天。薛仁杲军终于粮饷用尽,后勤断绝。此时薛仁杲根基不稳的弱点来了个总爆发,手下部将纷纷开始投降。薛仁杲无计可施,只得投降,最后被斩于长安,薛家父子的传说终于落幕。
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