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何长工——害怕人民群众的人当不了好官

何长工(1900-1987),湖南华容人,在建军史上有着重要、特殊的地位。他是第一面军旗的设计者,井冈山会师的牵线人、第一所红军大学的创始人、校长兼政委,第一所荣军教导院的创始人、院长。解放后,历任重工业部代 ... 、地质部副 ... 、中国人民 ... 军政大学副校长、全国政协 ... 、中顾委 ... ,是中国 ... 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卓越的军事家、军事教育家。工作中,他严于律己、鞠躬尽瘁;生活中,他以清正的家风教导后代,传给子女人格的正能量。>>公私分明 以德报怨>革命年代,何长工的结发妻子孟淑亚、年幼的儿子何光球、何光星在老家被反动派残忍 ... 害,他们本有两次机会逃离敌人魔掌,却都遗憾地错过了。>30年代初,何长工作为红军的高级将领,携带地方党组织上交的经费,参加在上海召开的苏区红军代表大会。因农村土秤有误差,实际黄金数量比账目黄金多出了一部分。党组织建议,可以考虑用多出来的部分钱,把他的家人接到上海来,妻子学纺织,两个孩子送到莫斯科去培养。何长工婉言谢绝了,说妻儿是湖南人,不懂上海话,上海是白区,容易暴露。而且,这些经费都是公款,不能用于私事。几个月后,何长工率领军队攻打长沙,敌人对他恨之入骨,同志们又一次建议他:用一点缴获来的钱,把妻小从老家接过来吧。何长工又以同样的理由再次拒绝了。不料,两次拒绝,便成了终生遗憾。>晚年回忆起早逝的妻儿,何长工对晚辈们说:我们的党和人民为革命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做出了巨大的牺牲,岂止我何长工一家!当后来查出, ... 害何长工妻儿的反动派的儿子在内蒙古工作时,何长工对中央组织部的同志讲:我们能搞那种个人的冤怨相报吗?他老子反动,是老子的事,他父亲 ... 我妻儿时他才两岁,(他)没有责任,应当允许人家走出家庭干革命。何长工先大家后小家、以德报怨的优秀品质,给后代树立了高尚的榜样。>简单生活 质朴人情>新中国成立后,何长工担任的职务不低,但他对家中晚辈一再叮嘱:勤俭节约,不能搞特殊化,不能有优越感,要听 ... 的安排。>何长工自己也是这么做的。他对吃穿基本没什么要求,衬衣领子被汗咬破了,藤椅坐穿了,都是修修补补再用。生活中也时常保持着平常心,不搞特殊化。改革开放伊始,和普通老百姓一样,何长工和侄孙何贤常一起去公共澡堂洗澡。两人随身带好10元钱,坐公共汽车去;洗好澡以后再吃顿饺子,10元钱刚好用完,爷孙两人就步行回家。路上遇到田里工作的农民,何长 ... 停下来,和他们聊聊天,谁也不知道他是什么官。>这样的平常心,还体现对家人的工作安排上。何长工从不认为“大树底下好乘凉”,就连和他感情颇深的侄孙何贤,也是自己踏踏实实在农村种了八年地,后来到农机站搞修理,工作以后自培,考了湘潭大学本科,靠着自己的努力走出农村,进城参加工作。家里的人如果是为公事找他,他肯帮忙;要读书的人来找他,他都接待;安排工作的话,合理的就想办法解决,安排职务的就不行。>>勤俭节约的生活,质朴而不庸俗的亲情,形成了何氏家族的良好家风。>初心不忘 世代相传>从农村娃到国家领导人,何长工一直没有失掉本分,始终不忘为老百姓打天下、为人民服务的初心。这既体现在他鞠躬尽瘁的工作奉献中,也融入到生活的点滴小事中。>何长工最不能忘的,是自己浴血奋战过的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他一直惦记着那里的老百姓,所以在院里种上井冈翠竹,屋里摆上竹椅、竹席、竹草帽,走路用竹拐杖,连吃饭的筷子上也刻着“井冈山”字样。不仅对遥远的井冈山老百姓满怀深情,附近的邻居哪家有困难、有病人,需要用车时,何长工也叮嘱工作人员要尽力帮忙。>何长工的女儿何光瑞曾回忆起这样一件事:一天,何家异乎寻常地人来人往,警卫员、秘书络绎不绝,来了又走,走了又来,家里人谁也摸不清头脑。晚饭的时候,何长工说:“告诉你们一件小事,咱家的邻居,今天提出个请求。”原来,邻居的屋子热得透不过气,想在共用的院墙上开个窗户。但是,工作人员出于各种考虑,一致否决了这个方案。家里人也和工作人员站在了一边,认为这不安全。何长工一脸惊讶地说:“人家只不过要求开个窗户通通风,有什么了不得的呀!”一边说着,一边摇着头,独自缓缓走到院子里散步去了。>>过了几天,工作单位的保卫 ... 来了, ... 警卫局的负责人也来了,不但仔细勘察周围的环境,还由派出所公安人员陪同,到邻居家做了调查。他们在书房里商量时,何光瑞听见一个坚定的声音传了出来:“就给人家送点凉风嘛!……我知道你们是为了我的安全,可是不也已经做了调查研究了吗,难道我们当了官了,就害怕人民群众了吗?!害怕人民群众的人,绝当不了人民的好官!”>几天后,邻居家院墙上的青砖被拆了去,安上了一扇新窗,大大地打开,只是窗口开得巧妙,彼此谁也望不到谁。何长工显得比邻居还高兴,特意到那家坐了一会儿,感受穿堂风沁人心牌的凉爽。街道居委会的大妈大婶来了,老老少少挤在一起,大家兴高采烈地聊着家常,亲热得就像一家人。多年以后,“连心窗”事件还深深铭刻在他女儿的记忆里,一起留下的,还有何长工不忘百姓的深情。>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风的“家”,是家庭的“家”,也是国家的“家”。对党员干部来说,家风建设是一堂必修课,家风关系的不仅是一身之进退、一家之荣辱,更关系到党风、政风、国风。何长工等老革命家示范的正直、廉洁、亲民的好家风,如化雨的春风一般滋养着一代又一代 ... 人。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何长工——害怕人民群众的人当不了好官的更多相关文章

  1. ... 一降再降自己的工资水平:你们要1000元,我只要500元

    文/李思慎我国国家工作人员的工资制度,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供给制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2. 新中国的第一:第一条自主修建的铁路

    新中国的第一,带你了解新中国70年的发展成就。

  3. 首发老照片:摄影师钱嗣杰镜头中的 ... 锋

    人民网·中国...新闻取得著名新闻摄影家钱嗣杰受权,首次公开发布部分华老生前珍贵照片,以此表达深切的缅怀之情。1977年4月......在列车上。1977年5月1日......在中山公园参加联欢活动。1977年8月4日,......接见出席全国农田基本建设会议等专业会议的代表和...文体工作者。1978年12月28日,......出席中国...第十一届中央...会第三次全体会议。1979年10月......在飞机上。1979年11月4日......在威尼斯游览水城。1980年5月11日......在新疆天

  4. 曾是全国第一趟进京的「 ”慢车”与共和国同龄的列车

    吉林至北京的Z118/Z117次列车从1949年开行至今已连续行驶了70年它与共和国同龄有一个很亲切的名字叫做「”群众号”资料图:1950年吉林至北京列车外貌。1949年由于此前战争频繁作为主要交通运输工具的铁路遭到严重破坏为了恢复交通运输更好地服务群众「”群众号”诞生了「”群众号”的前身是一列破旧的旅客列车经整修后「”换新颜”车厢全列为木板「”硬座”没有卧铺和餐车铁路部门想方设法为群众提供最好的

  5. 开凿红旗渠时,经费紧张的林县人只花钱买了这三样东西

    据保守统计,这条引水渠的开凿经费至少需要7000万,而当时林县县委的全部家当只有300万元。因此,杨贵认为在这样的情况下,林县一定要自力更生,绝不能再给国家添负担。杨贵经过讨论,最后杨贵决定,把这全县仅有的三百万全都用在刀刃上,只准买三样东西:水泥,钢钎和...。经过仔细考量,杨贵决定,用县里的储备粮给大家进行补贴。杨贵坚信,凭着工人们艰苦奋斗的精神和林县全体百姓的支持,一定能把浊漳河水带回林县来。

  6. 港口与城市发展:江苏与山东前三岛之争的历史

    导语:前三岛位于山东和江苏交界海域,由车牛山岛、达山岛和平岛三个岛组成,面积约0.32平方公里。

  7. 老照片:劈山夺水—60年代河南林县人们修建人工天河红旗渠

    林州(原林县)处于河南、山西、河北三省交界处,历史上严重干旱缺水。据史料记载,从明朝正统元年到新中国成立的1949年,共514个春秋,林县发生自然灾害100多次,大旱绝收30多次。有时大旱连年,河干井涸,庄稼颗粒不收。史料记载和民间传说干旱严重到"人相食",在这514年里人相食5次。民国初,桑耳庄村300多户人家,常年到4公里外的黄崖泉担水吃。由于山高坡陡,曾跌死跌伤多人。

  8. 国旗故事③:3000幅图案中, ... 为什么说五星红旗「 ”很好”

    1949年,第一面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广场冉冉升起。70年来,那抹鲜艳的红色,在每一位中国人的血液中澎湃激荡,演绎成最浓厚、最炽热的爱国深情。无论是经历炮火硝烟的革命前辈,还是筚路蓝缕的祖国建设者,无论是兢兢业业的普通劳动者还是勇立时代潮头的先模人物,每一位中国人,都对五星红旗有一份特殊的情愫。

  9. 硬着头皮跳火坑:这一制度后患无穷,但苏联高层实在别无选择

    「”十月革命”过后,局势对苏俄来说可谓是举步维艰,其中最鲜明的便是战争。原本一穷二白的苏俄手底下就没多少「”正规军”,连列宁都忍不住吐槽:这哪儿像军队?简直就是一窝土匪嘛!苏俄的军队正规化才刚刚开始,既要面对内部反对势力,又要应付国外干涉军。然而,假如把一个国家比作一个人,那么战争充其量只是一场重病,当时的苏俄面临着一个更棘手、更迫在眉睫的问题。1923年9月,负责管理和调配干部的卡冈诺维奇心里急

  10. 回眸八十年代的沙市国企时代(一)

    沙市市位于湖北省中南部的江汉平原腹地,沙市原为湖北省省辖市,现为荆州市中心城区。1895年清...与西方列强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对西方列强实行门户开放政策,地处长江边上的沙市开埠,至20世纪初期发展成湖北省第二大良港。沙市区南北最宽相距26千米,东西最长相距29.7千米,总面积492平方千米,人口61.04万。

随机推荐

  1. 史上最牛的高僧 七位国 ... 首都是他的学生

    相对而言,高寿反而不太神奇,还比不过赵州从谂、嵩岳慧安两位禅师,但其身高、牙齿两项,就佛教史籍论却称得上中华第一“高”僧。加之澄观大师一生弘扬华严要义,故被视为华严菩萨化身。澄观一生著有《华严经疏》等书四百余卷,讲《华严经》达五十遍。澄观这一诸宗融会、禅教一致的宗趣,对于中唐以后的佛教界影响很大。

  2. 头脑可以接受劝告,但是心却不能。爱,因为没学地理

    爱,因为没学地理,所以不识边界。人生很短暂,几十年,一瞬间就走过了,和谁过就是一辈子。真爱,确实是抓在手里比较牢靠。如果,不能给予她幸福,不能保证她比现在幸福,那么,抓住就会适得其反。

  3. 八旗就八个旗吗?那传说中第九旗是怎么回事,又到哪里去了呢?

    蒙古巴尔虎旗人,也有人称其为八旗第九旗,其原属喀尔喀蒙古,其部于康熙年间开始南迁,被清廷编入八旗,随后被派往东北各地驻防。巴尔虎源自地名,其部发源于贝加尔湖东岸巴尔古津河流域,蒙古人称巴尔古津河为巴尔忽真水,巴尔虎人以此命名部落,后简化为巴尔虎部,如今俄罗斯境内的布里雅特人和他们原来同属一部,有亲缘关系。唐代时称其部位拔野古,算作铁勒诸部的一部分。蒙古时期,巴尔虎人与铁木真所在的乞颜部时代姻婚,铁

  4. 新闻快讯:2017年闪电死亡人数创历史新低

    根据一份新的报告,2017年,美国因雷击造成的死亡人数创下历史新低。在2017年有16起与雷击有关的死亡,打破了2013年23人死亡的历史新低。按州统计的2017年闪电死亡人数也创下了一年内美国男性死亡人数(15人)和女性死亡人数(1人)最少的记录。7月是死亡人数最多的一个月,与闪电有关的死亡人数为8人,其次是8月,共有3人。2006年至2016年对闪电受害者的分析显示,美国有352人被闪电击中致死,包括2016年的39人。

  5. 论文推介|云梦与云梦泽

    云梦与云梦泽“云梦”一词,屡见先秦古籍;但汉后注疏家已不克准确懂得其意义,竟与云梦泽混为一谈,因而又发生出很多关于云梦和云梦泽的曲解。云梦泽汉世犹见在,故...言泽地地点,虽节减而根基准确;晋后跟着云梦泽的消散,对经传“云梦”一词的遍及曲解,释经者笔下的泽地地点,乃愈释愈谬,积久弥甚,达到了极为荒谬的田地。本文的写作,目的即在于澄清这些传统的谬说,并从而对云梦泽的演变过程作一索求,进展能为往后科学

  6. 希尔利亚德路桥

    到20世纪20年代初,克利夫兰的郊区发展迅速。这增加了进出市中心的交通。在Lakewood和RockyRiver的郊区,除了底特律RockyRiver桥外,还需要在RockyRiver上修建另一座桥。1923年,莱克伍德的希尔利亚德公路大桥获得批准,纽堡的柳树大桥也获得批准。克利夫兰的沃尔什建筑公司被承包建造这座桥。该项目19个月后完成,耗资93万美元。希尔利亚德路桥建成后,为克利夫兰和边远农场之

  7. 名符其实的意思是什么?

    【拼音】míngfúqíshí【解释】名声或名义和实际相符。同“名副其实”。【出处】无【例子】无【相关】百度“名符其实”

  8. 梦见火烧_周公解梦梦到火烧是什么意思_做梦梦见火烧好不好

    梦见火烧是什么意思梦见火烧意味着,这两天和你相遇的异性很有发展出恋情的暗示。梦见别人..._周公解梦梦到别人...是什么意思_做梦梦见别人...好不好被火烧死发大财。所以在梦中,被火烧死意味着得到了巨大的财富。历史新知关于"火烧"的数理吉凶宜忌分析:梦见火烧是什么意思梦见火烧的吉凶:基础运乃木在上而土在下,顺应天地自然之配置,犹若立于盘石之上,相得益彰而毫无凶变,境遇安全而顺利之安泰成功,并隆昌发达。

  9. 宣华夫人才貌双全,她为什么会嫁给杨坚杨广父子?

    今天历史新知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隋唐历史上,才貌双全的宣华夫人,为何嫁给杨坚杨广父子的文章,欢迎阅读哦~>在中国隋唐的史上有这么一首词,上阙是“红已稀,绿已稀,多谢春风著地吹,残花离上技。得宠疑,失宠疑,想象为欢能几时,怕添新别离。”宣华夫人陈氏明艳不可方物,专房擅宠,主断内事,六宫粉黛无人能比。>知晓情况不对,宣华夫人相当恐惧。不久,太子派使者送一金盒给宣华夫人,并亲自加上签名封条。

  10. 回到思想:从苏格拉底和孔子说起

    《回到思想:从苏格拉底和孔子说起》全书分上下两篇。长期以来,在后人介绍苏格拉底的文献中,他的妻子克桑蒂贝一直被蒙以“泼妇”的恶名。事实上,认真阅读柏拉图和拉尔修的原始记录,会发现,克桑蒂贝是位深深地爱着、也理解自己丈夫的好妻子,而苏格拉底也像一个正常的完整的人一样,爱着...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