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兰台说史•研究生考试风波背后的百年学历危机

考研的热潮终于过去,泄题的风波方兴未艾,最新的考研意向又引发了社会热议。在最新一届的考研党中,为了找工作而考研的人数占据最多。顾名思义,应当走向学术研究的“研究”生,在学子心中却是这样的定位,除了中国传统的读书至上外,还有什么其他的原因吗? 学历的来历 笔者相信是个中国人都知道“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这句话。不过,在遥远的古代,中国人虽然重视教育,却没有今天的“学历”概念。科举考试对参考学子的要求不在于其读书的学校,而在于其家境是否清白,祖上几代有没有犯法的男子或者再嫁的寡妇。只要被证明“家世清白”无论你是耄耋之年的老翁,还是垂髫少年都可以参加,每通过一次考核就可以升上一级。至于你是某个私塾的学生还是国子监的天之骄子在终点线面前都不重要。 而士子们通过这么多考试的目的也很简单,就是为了当官,再不济也可以通过“生员”的身份获得高人一等的地位。而相对来说,无论是隋唐的诗赋取士也好,还是明清的八股取士也罢,考试的内容,实质只是一个筛选的门槛。以至于大量的“读书人”只是将书本作为功名的敲门砖,升官发财之后,就扔在一边去了。 范进中了秀才之后,其老丈人特别叮嘱过他,你已经和外面那些平头百姓不是一个等级了 现代大学起源于欧洲中世纪时期。在那个半蒙昧的时代,大学代表着理性和文明。相比中国的科举制度而言,欧洲的大学的教育出发点是完全不同。毕竟八股也罢,诗赋也好,在实际的管理中并没有多大用处,还是作为筛选的门槛而存在。而大学在中世纪一开始出现就有了分科。比如学法律的出去之后负责给领主当法官,学神学则可以加入教堂。对他们来说在大学中学到的东西至关重要,是真正的学以致用,安身立命的生存技能。而在当时的欧洲大学里教书的教师就是硕士(master),不过和今天已经成熟的大学体系不同,当时并没有严格意义上高于一般学士的职位,所以master的意思在当时就专指在大学里授课的教师们。直到今天master在英文里除了硕士外,也可以指导师、长官、大师。 图卢茨大学是第一个通行硕士学位的大学 1233年的罗马教皇批准任何在图卢兹大学获得硕士学位的人都应该被允许在其他大学任教。这算是最早的学位概念,即你的学术水平在所在院校获得认可并且得到证书,那么你在其他院校也可以获得相等地位。15世纪之后,英国大学又逐渐地把博士这个概念给独立出来,作为高于硕士的学历,最后逐渐发展成我们今天看到的这个样子。 虽然时间已经过去了好几百年,但是其根本并没有改变,正如学历在中文当中的意思一样指的是你的学习“经历”而非科举那样追求的是“结果”,可以说这是现代大学教育和中国传统教育最大的一个不同。而这点随着现代教育制度的引入在中国产生了意料之外的变化。 学历和工作 晚清“立废科举以广学校”的措施,让中国彻底告别了陪伴它千年的科举制度。但千年科举历史给大众带来的“官本位”思想依旧难以根除。而且,另一些现象也从某种意义上助长了这种意识的流传。在计划经济下实施的是“统包统分”以及“包当干部”的政策。即高等学校的学生培养费用全部由国家来承担。但是学生毕业后要接受国家的指令性计划分配到全民所有制单位当国家干部或是国有企事业单位中任职。 过去包分配的政策让中国人对大学趋之若鹜 无论是国家机关还是国有企事业单位,自然被普通人视为“吃公家饭的”、“铁饭碗”。从某种意义上,也被视为等同于传统进入权力体系的“官”。因此,当时的大学生堪称“天之骄子”是真正的宠儿。获得高学历成为一个平民子弟改变自身命运的最公平也最便捷的途经,成为“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式的筛选。很多人也因此将当时的高考与古代“科举”相提并论。 中国人的官本位思想可能是全世界最重的没有之一 而到了今天,本科生已经不足论为奇了,大学生更是被不少人视为“毕业即失业”的存在,于是人们的思想也发生了改变。一部分人开始崇尚起了“读书无用”,认为只要学到一门上好的手艺,就可以比大部分应届毕业生的薪资都多。 但是,在“再穷不能穷教育”的思维根深蒂固的中国,大部分人都对这种理论还是嗤之以鼻。虽然大学生已经不再是过去那种“天之骄子”,但是很多公务员岗位依旧需要大学文凭。而在很多地区,哪怕公务员的收入只有两三千依旧可以获得极高的地位。哪怕你是个月入百万的老板,在一些地区思想较为保守的人的心中,地位可能还不如一个普通的科员。 让绞尽脑汁甚至花费数百万让让子女去海外“镀金”就是为了“吃皇粮” 从图上的数据可知,研究生参加国考,面临的竞争比大专生小了一半,优势相当明显。 既然本科生已经渐渐失去了竞争优势,那么我们更上一层楼不就行了!不少岗位要求是全日制研究生,在即将毕业的时候,趁热打铁去考研,失败了也无非一年,成功了可就是一辈子的事情。正是这种非常具有中国特色的想法让每年考研的人数都在增长。而对于不那么热衷于“吃皇粮”的家庭来说,考研也是一个重要的选择。 希望获得更多竞争优势的学子 如前所述,在计划经济的时代,国人大多过着等待分配的日子。在笔者父母那代人的年轻的时候,“失业”是在书本上的名词,只要这个人不是有先天的残障或者实在无可救药的懒惰,总能得到一份工作,但工作是否令自己满意,那就不是自己说了算的了。 随着改革开放和后来的国企改制,人们惊讶地发现原来社会的竞争可以如此激烈。和早已适应并且已经有了相对成熟的应对措施的欧美不同,中国人接受这个的时间过于短暂让习惯了计划经济的人们有点接受不了。 改革开放让中国人的物质生活迅速富裕起来,但是过快的发展速度却让不少人慌了手脚 1990年中国教育部门已经有规划,配合社会经济发展,高等教育逐渐从精英教育转向大众化。1996年《全国教育事业九五计划和2010年发展规划》就提出2010年高教发展目标:在校生增加到950万,毛入学率达到11%左右。随后的两年,扩大高校招生规模的呼声逐步升高,当时的教育部相关部门也就扩招问题进行过不同形式的研讨,并开始加快招生计划增长节奏。根据“高考扩招之父”汤敏的解释,这么做的根本原因是1998年正是国企改革带来大规模工人下岗的时候,当时估计全国有1500万下岗工人。如果这些年轻人不进大学,他们就会直接跟下岗工人竞争,市场就业是有限的,在很多领域内下岗工人竞争不过年轻人。 “高考扩招之父”汤敏 大学生的数量增加了,但是合适的岗位数量却没有跟上,这在进一步强化了竞争烈度的同时,也让“毕业即失业”成了一些大学生的心头病,尤其是一些冷门专业的学子。更糟糕的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很多当初报考的热门专业如今已经不再吃香了。当年报考的热门专业在毕业时成了冷门,这让很多当年高考得意的优秀学生哭笑不得。 因此,就业压力的增加让许多学生希望继续留在自己熟悉而舒适的校园而不是出去闯荡。考研对这些学生无疑是个不错的出路,一旦成功便可以增加学历上的竞争优势。而大学玩了三年,最后一年拼一下又可以多混几年,对于有着拖延症以及对未来不自信的学生而言,这是一个极好的选择。对那些错过了当下热门的学生而言,考研更是一个重新开始的机会,不抓住它简直天理难容! 太多人有着太多的理由去考研,但是大部分都和传统给中国人带来的思维有关 学历制度在引进中国的时候是被寄予希望去改变传统中国现状的,经过百多年的历史,在改变了中国的同时又被中国改变。“学历”重新变成为了象征“终点”的证书和随之带来的优势。这才是研究生考试一系列风波背后值得深思的东西。 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兰台说史•研究生考试风波背后的百年学历危机的更多相关文章

  1. 中国最幸运的省会城市,逆袭成省份,还捡了全中国最大一个漏

    中国最幸运的省会城市是哪一座,你可能会想到由小村庄崛起的石家庄,或者沉寂两千年,又重新崛起的郑州。因为合肥不仅仅从一干强有力的城市中突围,后来居上成为了省份,还捡到了全中国最大的一个漏。直到太平天国之时,安庆成为交战的中心,省府被迫迁往了合肥。因为日军的侵略,芜湖、蚌埠这两座原本最有希望取代安庆的城市遭到破坏,反而合肥因为不打眼,反而破坏最少。

  2. 这所刚挤进双一流的大学,原来过去六百年都是云南省文化中心

    今日有暇,来到云南大学老校区校园内闲逛。云南大学的原校址,明弘治年间就开始作为云南贡院。全省的秀才每三年一度来省城参加乡试。李定国把永历皇帝接到昆明之后,这里短暂的作为永历驻陛之所,行使皇宫的功能。云南大学的创建者,第一任云南王唐继尧是云南会泽人。会泽院前面的台阶共95级,象征九五之尊。云南大学在民国时期曾被评为亚洲最好的十五所大学之一。沉沦一段时间之后现在是双一流B类大学。

  3. 他的文史、英语双满分,数学只有0分,被北大拒绝却被清华录取

    提及到我国近代的「”偏科学霸”们,大家心中肯定有很多人选。臧克家先生、钱钟书先生等,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人物。今天要说的这位「”偏科学霸”却有点儿不一样,让咱们一起来看看有什么不一样吧。这位「”偏科学霸”叫做吴晗。吴晗,浙江省义乌市人。他是我国著名历史学家、社会活动家。尤其是在研究明史上,吴晗是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和其他「”偏科学霸”不一样的是,吴晗在小的时候学习并不是一帆风顺。吴晗的父亲是秀才出身

  4. 曾经的「 ”中华大学”,52年院校调整被拆分,如今仍是211重点

    在我国现行的高等教育布局中,并没有以中国大学或者是中华大学为名的大学,但是在中国近代,却有一所以中华大学为名的高校,而且还是民国第一所私立大学。而这所大学在历经1952年全国院系大调整之后,主体被武汉的一所211重点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所继承,下面我们就来回顾一下这个私立中华大学的历史。中华大学的师生们将中华儿女无所畏惧的爱国精神,体现的淋漓尽致。

  5. 清华和北大,到底谁才是中国最好的大学?

    贾樟柯不甘心,把片子拿到北大。他回忆,放映结束后,北大学生开始热议中国经济和农民工问题。多年后,他反复和记者描述:那是北大特有的认同。4000多名北大学生点起扫帚当火把,走上街头,高喊:团结起来,振兴中华。那是一个时代的抒情,也是北大特有的浪漫。这里诞生了中国第一个歌迷组织,北大崔健后援会。从北大东门出来,向北500米,便是清华西门。相对于北大的自由不羁,这里的风格更冷静务实。

  6. 清华和北大,到底谁才是中国最好的大学?

    贾樟柯不甘心,把片子拿到北大。他回忆,放映结束后,北大学生开始热议中国经济和农民工问题。多年后,他反复和记者描述:那是北大特有的认同。4000多名北大学生点起扫帚当火把,走上街头,高喊:团结起来,振兴中华。八十年代的北大,属于诗人和摇滚歌手。这里诞生了中国第一个歌迷组织,北大崔健后援会。从北大东门出来,向北500米,便是清华西门。相对于北大的自由不羁,这里的风格更冷静务实。

  7. 民国最后的才女,如何以零分数学进入北大,胡适为何要帮其争取

    民国时期,是新思想和旧文化交汇的时期,在这个时期,人们的思想和认识也在发生着很大的变化,女性的社会地位明显提升,不再只是等待着嫁人,不少女性解放思想,拥有了自己的事业,开始求学、留洋、参军等,而我们今天的主人公,被誉为民国最后的才女,曾以0分的数学成绩,被北大破格录取。

  8. 辽宁大学的外国留学生宿舍,1983年

    】辽宁大学是我国首批招收外国留学生的院校;该校的第一批留学生,在六十年代中期入学。本组图片的拍摄者卡特·贝莱杰女士,于1983年至1984年在辽宁大学留学。卡特·贝莱杰女士介绍,当时辽宁大学的外国留学生宿舍是二人一间,中国学生宿舍是十人一间。当时,辽宁大学的崇山校区内住有本校职工及当地居民;外国留学生的生活区相对独立。【辽宁大学留学生楼门前的操场,正在打排球的女留学生。

  9. 他是百年前的天才学霸,哈佛大学博士、清华大学教授,被胡适推崇

    是时,适施氏适市。氏视是十狮,恃矢势,使是十狮逝世。氏拾是十狮尸,适石室。起初他打算做电机工程师,后来又想成为物理学家,而到了1914年的时候,赵元任在康奈尔大学毕业,他获得了数学术士学位,梦想当个数学家。他在数学课程中获得过两个100分和一个98分,多年保持了康奈尔大学平均成绩的最高纪录。1915年,赵元任进入哈佛大学,主修哲学选修音乐,直到几年后,赵元任依然保持着对哲学、物理学和数学的研究。

  10. 近代大师:中央研究院首届院士81人名单

    近代中国人才辈出,因此,在当时中国的最高学术机构——中央研究院,就汇集了在文、理、工、医等各学科方向能够独当一面的卓越人才。中央研究院于1928年成立,然而直到20年后的1948年3月,才正式召开了院士评议会,当选出首届院士,共81人。中央研究院第一届院士合影具体名单如下:姜立夫,数学家,南开大学数学系的创始人。

随机推荐

  1. 星行夜归的意思是什么?

    【拼音】xīngxíngyèguī【解释】天没亮就出去,天黑了才回来。【出处】无【例子】无【相关】百度“星行夜归”

  2. 药王孙思邈最大的成就,不是救死扶伤,而是将这个方子销毁

    在我国古代,是个道士非常吃香,是个医生也非常吃香,倘若既是道士,又是医生,这样的人肯定是凤毛麟角的。而今天小编要聊的这个人就既是道士又是医生,他就是孙思邈,孙思邈被后人称为药王,上至王公贵族,下至平头百姓,他的名气都非常大,一来孙思邈非常长寿,这很有名,二来他医术非常高...

  3. 张纲的张纲的生平简介

    中文名:张纲国籍:宋代出生日期:1083年逝世日期:1166年张纲的人物介绍张纲,宋代词人,字彦正,号华阳老人,润州丹阳人。他为官44年,“以直行己,以正立朝,以静退高”作为座右铭,天下人称其不负所言,被民众颂为“清官”典范。

  4. 迁居的日子

    我曾经告诉过你关于我两次拜访他的情形。①现在我要讲讲我第三次的拜访,不过这并不是最后的一次。>一般说来,我到塔上去看他总是在过年的时候。不过这一次却是在一个搬家的日子里,因为这一天街上叫人感到非常不愉快。街上堆着许多垃圾、破碗罐和脏东西,且不说人们扔到外面的那些铺床的干草。我刚刚一走过来就看到几个孩子在一大堆脏东西上玩耍。他们玩着睡觉的游戏。>①请参看安徒生的童话《守塔人奥列》。

  5. 这个世界最稀有的什么?

    觉觉佛学社的林长于是将师父介绍给昌圆老和尚,并皈依,取法名隆恩。好人是这个社会的栋梁,我们这个时代之所以能进步,国家之所以强大,都是因为有好多好人的奉献。这个世界没有只做好事的好人,也没有只做坏事的坏人。这里面有太多的社会因素以及所受教育的影响。

  6. 丘浚的法律思想 丘濬的主要成就

    丘浚的法律思想>丘浚认为,德教在国家的政治生活中无疑应占主导地位,而代表国家刑事司法权的刑罚只对德教起辅助作用。>丘浚认为,仁道与和谐代表了儒家司法的基本价值取向。>丘濬的主要成就>理学>丘濬是明代实学开创者,他的《大学衍义补》一百六十卷和《朱子学的》是儒家经典著作,他还撰有《家礼仪节》八卷。其史学思想主要体现在史德和史识两个方面。《大学衍义补》是丘濬经济治国思想集大成者之作。

  7. 日军士兵为何碰到李品仙的部队就头疼 李品仙为什么被称为魔鬼

    日军攻陷九江后,江北战场总指挥白崇禧命廖磊兵团和李品仙兵团分别在大别山中段和南麓发起广济、黄梅战役。在日军飞机轮番轰炸和炮兵密集攻击下,李品仙指挥桂系第11集团军在广济阻敌整整34天。后来日军士兵碰到李品仙的部队就头疼,私下传说他是个魔鬼。并由预测部门向日本高层汇报,但日本人狂妄的不把中国防空部队放在眼里,认为中国军队不可能把他们的飞机打下来。他是抗战一来中国击毙的日本军衔最高的将领。

  8. 古代女官都为皇帝提供什么服务?上官婉儿荒唐私生活

    古代女官都为皇帝提供什么服务?上官婉儿荒唐私生活  在古代几乎都是男人沉浮的官场宦海中,竟然还有一些数量少得可怜的女官。她们全都集中在宫廷里,陪伴在帝王的周围。她们身份特殊,有奇异的二重性,一重类似正常官员,担任某项宫内职务;一重几同嫔妃,可被帝王君主随时占有。  宫廷...

  9. 奉天玉和尚到底是不是李自成?真相也许在这10个证据里

    奉天玉和尚到底是不是李自成?这块石碑和麒麟青花罐子被认定为国家一级文物,如果奉天玉真是李自成,那么青花罐就是李自成坐化之罐。此物定为奉天玉和尚之物,这个玉诏当为调兵用的兵符,李自成隐匿在石门夹山寺,以此为名号继续指挥大顺军,这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10. 梦见自己装疯卖傻

    周公解梦梦见自己装疯卖傻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自己装疯卖傻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