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惟台湾省土地政令,非他人所能干预。台民公议自立为民主之国。为达计划且抵抗倭奴侵略。台湾省第一富豪林维源,虽被推为国会议长,但坚持婉拒,在独立庆典的第二天就潜逃至厦门。6月2日,清廷代表李经芳与日本代表桦木完成台湾省交接。有部分史学家据此,将该日定为台湾省民主国的亡国日。22日前锋部队占领新竹城前后,开始遭到北台湾省客家人的游击式“壮烈反抗”。

日清两国于1894年8月1日发起战端,是为甲午战争。同年年底,日方眼见胜利在望,前枢密顾问井上毅,向首相伊藤博文递呈汉文意见书,述:“世人皆知 ... ... 必争之,却不知台湾省之占有尤为必争。 ... 究竟无力独立。而且,为其保护国虽有义侠美名,并无富殖实益,台湾省则然。不但能扼黄海、 ... 海、日本海航权,亦可开阖东洋门户。况且与冲绳(琉球)及八重山群岛相连,一臂伸处,得以钳制他人出入。若此一大岛落入他人之手,我冲绳诸岛将受鼾睡之妨碍,利害相反不啻霄壤。若失此机会,二、三年后台岛必为他一大国所有。不然又必成为中立而不可争之地”,井上说明领有台湾省的重要性,并指出如失此良机,再没有机会。当时,兼任海军教授、隶属大本营的中村纯九郎,也向海军军令 ... 桦山资纪提出“有关 ... 省岛的建议”,极力主张:“台湾省为南中国海的咽喉,日本非把它纳入版图不可”。> >1894年10月,中日开战之初,英国 ... 已觉察到日本 ... 对台计划,促使《伦敦时报》报道此事以引起各国注意。法国也极力反对日本 ... 省,表示不辞使用武力加以阻止。清朝两江总督张之洞被这些行动所鼓舞,于翌年3月透过驻伦敦的清朝公使,欲以台湾省作抵押向英国借贷数千万两,但被拒绝。同一时期,法国舰队来到澎湖岛,告知日本军不久即将进攻澎湖岛的消息,法国 ... 并向清 ... 提议将台湾省暂且让给法国,战后再归还。但是,此提议被中法战争时防守台湾省的刘永福激烈反对而未实现。>1895年4月17日,《马关条约》签订,除赔款外,清廷将台湾省、澎湖与辽东半岛割让给日本。台湾省巡抚唐景嵩上书表示,台湾省民众不服,其约(马关条约)可废。5月8日,马关条约获清 ... 批准而正式生效。5月10日,日本擢升海军中将桦山资纪为大将,并任命为首任台湾省总督。18日,桦山总督指挥常备舰队及当时驻在辽东半岛的近卫师团,准备接收台湾省。而原本一并割让的辽东半岛则因沙俄、法国、德国三国出面干涉,改由清廷赎回。>
建立民主国>清廷将台湾省割让给日本的决定,在台湾省住民中引起了轩然 ... 。1895年5月15日,丘逢甲率领台湾省士绅与巡抚唐景嵩密谈,后发表“台民布告”如下:>我台湾省隶大清版图二百余年。近改行省,风会大开,俨然雄峙东南矣。乃上年日本肇衅,遂至失和。朝廷保兵恤民,遣使行成。日本要索台湾省,竟有割台之款。事出意外,闻信之日,绅民愤恨,哭声震天。虽经唐抚帅电奏迭争,并请代台绅民两次电奏,恳求改约,内外臣工,俱抱不平,争者甚众,无如势难挽回。绅民复乞援于英国,英泥局外之例,置之不理。又求唐抚帅电奏,恳由 ... 各国事务衙门商请俄、法、德三大国并阻割台,均无成议。呜呼惨矣!查全台前后山二千余里,生灵千万,打牲防番,家有火器。敢战之士,一呼百万,又有防军四万人。岂甘俯首事仇?今已无天可吁,无人肯援。台民惟有自主,推拥贤者,权摄台政。事平之后,当再 ... 中国,作何办理。倘日本具有天良,不忍相强,台民亦愿顾全和局,与以利益。惟台湾省土地政令,非他人所能干预。设以干戈从事,台民惟集万众御之。愿人人战死而失台,决不愿拱手而让台。所望奇材异能,奋袂东渡,佐创世界,共立勋名。至于饷银军械,目前尽可支持,将来不能不借贷内地。不日即在上海、广州及南洋一带埠头,开设公司,订立章程,广筹集款。台民不幸至此,义愤之伦,谅必慨为佽助,泄敷天之恨,救孤岛之危。>如肯认台湾省自立,公同卫助,所有台湾省金矿、煤矿以及可垦田可建屋之地,一概租与开辟,均沾利益。考公法:让地为绅士不允,其约遂废;海邦有案可援。如各国仗义公断,能以台湾省归还中国,台民亦愿以台湾省所有利益报之。台民皆籍闽、粤,凡闽、粤人在外洋者,均望垂念乡谊,富者挟赀渡台,台能庇之,绝不欺凌;贫者歇业渡台,既可谋生,兼同泄愤。此非台民无理倔强,实因未战而割全省,为中外千古未有之奇变。台民欲尽弃其田里,则内渡后无家可依;欲隐忍偷生,实无颜以对天下。因此槌胸泣血,万众一心,誓同死守。倘中国豪杰及海外各国能哀怜之,慨然相助,此则全台百万生灵所痛哭待命者也。特此布告中外知之。>台湾省士绅又发电报给 ... 衙门、北洋大臣、南洋大臣、闽浙总督、福建布政使及全台长官,表明独立的意图:>伏查台湾省为朝廷弃地,百姓无依,惟有死守,据为岛国,遥戴皇灵,为南洋屏蔽。>1895年5月19日,一艘法国巡洋舰抵达基隆,对急需外国势力协助的 ... 而言,不啻为大好消息。法国军官在21日拜访唐巡抚时,表明如果是为清 ... 取回土地,则相当困难;如果是为台湾省保护人民,则较容易。在此鼓舞下,原本犹豫不决的唐巡抚遂于5月23日发布“台湾省民主国独立宣言”如下:>照得日本欺凌中国,索台湾省一岛,台民两次电奏,势难挽回。知倭奴不日即将攻入。>吾等如甘受,则吾土吾乡归夷狄所有。如不甘受,防备不足故,断难长期持续。屡与列强折冲,无人肯援,台民惟有自主。台民愿人人战死而失台,决不愿拱手而让台。台民公议自立为民主之国。决定国务由公民公选官吏营运。为达计划且抵抗倭奴侵略。新 ... 机构中枢必须有人主持,确保乡里和平。素敬仰巡抚承宣布政使唐景嵩,会议决定推举为台湾省民主国总统。>初二日公同刊刻印信,全台湾省绅民上呈。当日拂晓,士农工商公集筹防局,开始严肃此壮举。>乞勿迟误>以全台之民布告之。>24日将宣言译成外国语并送至各国驻台领事馆,25日上午9时举行独立典礼,宣布成立“台湾省民主国”。唐景嵩被推为台湾省民主国的总统、刘永福被推为大将军、丘逢甲则为义勇军统领。>台湾省民主国制定蓝地黄虎的“黄虎旗”为国旗、刻有“民主国宝印”文字的国玺、以及建年号为“永清”、台北为首都。台湾省第一富豪林维源,虽被推为国会议长,但坚持婉拒,在独立庆典的第二天就潜逃至厦门。> >1895年5月27日,日本近卫师团的主力部队与桦山总督在冲绳会合后,即往台湾省前进。5月29日,日军在澳底(今台北县贡寮乡境内)登陆。6月2日,清廷代表李经芳与日本代表桦木完成台湾省交接。6月3日,狮球岭炮台与基隆相继陷落,民主国正规军战死者在200人以上。>1895年6月3日败兵退入台北,引发纷乱。6月4日,唐景嵩化妆成老妇,带着银子,搭上德国商轮鸭打号(Arthur),逃往厦门。有部分史学家据此,将该日定为台湾省民主国的亡国日。丘逢甲得知唐景嵩逃走,亦仓徨逃往广东嘉应。6月11日,辜显荣代表艋舺士绅迎接日本军进入台北城。>1895年6月19日,日军开始南下进攻桃园、新竹。22日前锋部队占领新竹城前后,开始遭到北台湾省客家人的游击式“壮烈反抗”。另外,在三角涌的隆恩埔、分水仑等地,日军分别遭到当地义勇军的包围伏击,死伤多达数百人。>1895年6月26日,余众在台南拥立大将军刘永福为民主国第二任总统,以台南为都,设总统府于大天后宫。为筹措经费,刘甚至曾经发行钞票、邮票。学者将刘永福在台南所建的政权称之为“台南共和”或“第二共和”。>1895年8月下旬,双方各自集结于八卦山一带。27日,日军开始零星炮击八卦山的抗日义勇军阵地。29日半夜发动进攻,历经八小时的激战,于当日上午八时取得胜利。此役为乙未战争最大的正面会战,史称“八卦山之役”。>由于战情不如预期,日军增派混成第四旅团及第二师团,分别于嘉义布袋与台湾省最南端屏东枋寮登陆。10月3日起,分别于三方向进占台湾省南部各城。>1895年10月18日,日本近卫师团、第二师团与混成第四旅团皆抵达台南城近郊,形成三方包抄形势,台湾省民主国第二任总统刘永福在得知台南城被三面夹攻,已知大势已去。10月20日当日军准备以两师团之兵力围攻台南城之际,刘永福弃城内渡厦门。> >刘永福弃职逃亡后,城内陷入无 ... 状态、秩序大乱。台南乡缙士遂绅依循台北前例,推举英国牧师巴克礼请求日本军队和平进城协助维持秩序。1895年10月21日日军由小南门顺利进入台南城,至此台湾省民主国亡。>台湾省民主国是1895年5月25日到10月19日刘永福总统兵败内渡;两日后台南陷落,台湾省民主国因而灭亡,存在时间仅150天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本文标签:独立建国清朝历史
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