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专家点评]民国应均行书手札民国应均行书手札(细部)民国应均行书手札(细部)民国应均行书手札(细部)民国应均行书手札(细部)应均,浙江省永康县城郊应店邨人,生于清同治甲戌正月初七日,名万春,字敷华,一字仲华,号晓邨。杭战期间,永康城屡遭日寇轰炸,应均避乱永康舟山乡间,于1941年10月7日病逝,享年68岁。应均6岁进私塾,从小聪颖过人,十分好学。
[专家点评] 民国应均 行书手札
民国应均 行书手札(细部)
民国应均 行书手札(细部)
民国应均 行书手札(细部)
民国应均 行书手札(细部)
应均,浙江省永康县城郊应店邨人,生于清同治甲戌正月初七日(1874年2月23日),名万春,字敷华,一字仲华,号晓邨。早期自署“师竹轩主”,晚号“松石山民”。杭战期间,永康城屡遭日寇轰炸,应均避乱永康舟山乡间,于1941年10月7日病逝,享年68岁。
应均6岁进私塾,从小聪颖过人,十分好学。幼时坚持每天笔蘸清水在大砖上练字,直至满砖溢水,其时所写之字已常常得到长辈的褒奖。少年到青年时期又于诗文十分喜好,遂打下了扎实的文学基础。之后又常与乡里名人贤士交往,并成立“重九书画研究社”,互相交流学习,吟诗作文,切磋艺事,常常通宵达旦。
应均学书法以颜鲁公为起点,继从二王到两周玺文、秦汉石刻、六朝墓志等等,较全面地研习了各种碑帖;后又倾心于魏碑,尤钟爱《爨龙颜》,以魏碑笔意融入行草,50岁后,其书法日臻成熟,脱尽时习,面貌一新,形成了自家的独特风格。
此信札非经意之作,更显天性流露,信笺印汉砖拓片,又添古雅之气。
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WWW.lishixinzhi.Com)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