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由于国内军阀混战,齐白石55岁时到北京避难,以篆刻、卖画为生。齐白石被中央美术学院聘请为名誉教授,随即当选为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席团...。1957年9月16日6时40分,齐白石在北京医院病逝。七天之后,中国美术家协会...蔡若虹在《人民日报》发表专文盛赞齐白石,指出:白石先生的一生是辛勤劳动的一生,也是无穷丰富的艺术创造的一生。这是齐白石先生的无上光荣,也是全中国为了争取和平、争取人类幸福而斗争的人们的光荣。
[名家名品] 齐白石艺术人生
近现代齐白石 白石告白
近现代齐白石 致胡佩衡谢帖
近现代齐白石 行书小札
近现代齐白石 庚午直白
近现代齐白石 钟馗见喜图
近现代齐白石 八哥
近现代齐白石 蚕
近现代齐白石 蟹
近现代齐白石 中流砥柱
近现代齐白石 雨后云山
近现代齐白石 蛙
近现代齐白石 孤栖
近现代齐白石 芦雁
近现代齐白石 孤鱼
近现代齐白石 螃蟹
近现代齐白石 铁拐李
近现代齐白石 送学图
近现代齐白石 虾
近现代齐白石 虾
近现代齐白石 虾
近现代齐白石 虾
齐白石,原名纯芝,又名璜。小名阿芝。字渭清,号兰亭,又号濒生,别号白石山人。1863年诞生于湖南省湘潭县杏子坞星斗塘的一个贫苦农民家里。父亲名贳文,母亲周氏,全家靠种田、织布为生。白石幼而好学,四五岁时,祖父齐万秉用火钳在炉灰上写字教他认读,他能过目不忘。八九岁时,母亲将椎稻草剩余的谷粒换得钱,买了纸笔等文具,送他到外祖父周雨若的蒙馆读了半年书。以后就辍学在家帮父亲牧牛、砍柴、照看弟弟。11岁时,父亲教他耕田,但因体力难支,翌年改向叔祖父齐仙佑学做木工。后转从远亲齐长龄学做粗木作。15岁后,拜雕花名匠周之美为师,雕刻家具上的精细花纹。20岁后,成为声闻乡里的雕花名手。所雕人物山水、花鸟鱼虫,得力于《芥子园画传》,但能匠心独运,刻划入神,他的画名渐被人知。因此有缘得从当地民间画师萧芗陔、文少可学习画像,学会了“传神”、“写照”的写生 ... ,并兼做画工。直到27岁时,才开始结识当地文人胡沁园、陈少蕃等人,正式拜师学习古典诗文及工笔花鸟画,同时接触到明清画家的作品真迹。30岁前后,由木匠改做画匠,靠作画刻印的润资度日。还在胡沁园家里跟着萧芗陔学习裱画技艺,并经常参与当地文人组织的“龙山诗社”、“罗山诗社”的分韵斗诗、刻烛联吟的雅会。40岁后,他五次远游南北各地。七八年间,几乎走遍了从京津到港奥的半个中国。饱览华山、嵩山、庐山、峨眉山、青城山、桂林、阳朔、三峡、长江、黄河、珠江、洞庭等名山大川,不仅无限地滋润了他的笔墨,而且极大地开阔了胸襟和气派。归来后,在南岳山下的“借山馆”整理数年游历所得,作“借山图”52幅。在读书作画之暇,还手植花卉果木,养虫养鸟、朝夕观摩,反复描绘,逐渐熟谙了各种花鸟虫鱼的动态特征和生活习性,并给予形神毕肖的艺术表现。
由于国内军阀混战,齐白石55岁时到北京避难,以篆刻、卖画为生。不久出任北京艺术专科学校教授。60岁以后,长住北京。在友人陈师曾支持下,立志在艺术上自立门户,痛下决心以求“衷年变法”。经过六七年的辛勤探索,终于成为独树一帜的艺术大师。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侵占北京,他辞却北京艺术专科学校的聘请,断然退回敌伪学校在严冬时节配给他的煤炭,拒绝与当时的权贵交往,痛斥横行霸道的妖魔鬼怪,表现了崇高的民族气节。
解放后,党和 ... 的关怀与器重赋予了艺术家以新的活力。齐白石被中央美术学院聘请为名誉教授,随即当选为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席团 ... 。他在高昂欢乐的情致中,更加勤奋地为人民创作,并投身到保卫世界和平的神圣事业。其作品大量出版,多次在国内外展出,赢得了全国人民的崇敬和极高的国际声誉。 1953年1月文化部授予他人民艺术家的光荣奖誉。同年10月被选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1954年当选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55年,德意志民主共和国 ... 格罗提渥亲自在北京授予他德意志民主共和国艺术科学院通讯院士的荣誉状。1956年,世界和平理事会在斯德哥尔摩举行会议,决定齐白石为1955年度国际和平奖金的获得者。1957年春,他兼任了北京中国画院的名誉院长。
1957年9月16日6时40分,齐白石在北京医院病逝。七天之后,中国美术家协会 ... 蔡若虹在《人民日报》发表专文盛赞齐白石,指出:白石先生的一生是辛勤劳动的一生,也是无穷丰富的艺术创造的一生。在他将近一个世纪的生活历程中,饱和着中国劳动人民的善良的坚强的品格,他的艺术成就,在中国和世界的艺术宝库中留下了不朽的财富。他为保卫和平所作的贡献,也在为争取世界持久和平的历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他的名字和中国劳动人民永远连在一起,和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们连在一起。这是齐白石先生的无上光荣,也是全中国为了争取和平、争取人类幸福而斗争的人们的光荣。
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WWW.lishixinzhi.Com)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