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魏晋时期都有哪些“胡商”?他们都有何经营之道?

“胡”是魏晋南北朝时期人们对西域人的称呼。自然,从西域穿越荒漠至中原的商人,便被称为“商胡”或“胡商”。事实上,贯通古代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丝绸之路,胡商在里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胡商 >丝绸之路,一个美丽又多姿的名字。然而这条拥有动听名字的道路上,却充满艰险与 ... 。风沙起,漫长的恶劣环境,层出不穷的盗贼,都使穿越丝绸之路的前行吉凶难卜。然而,所有漫长而未知的艰险,都不能阻挡胡商前往中原淘金的渴望。 >“凉州为河西都会,襟带西蕃、葱右诸国,商侣往来,无有停绝。”荒漠那头,那片拥有丝绸与瓷器的中原土地,迎来了穿梭往返、络绎不绝的胡商。其实东汉以来,中原大地上已出现胡商的身影。他们穿过河西走廊,辗转几次倒手,交替贩卖着从西域到中原、从中原到西域的商品。 >胡商贩运至中原的商品,大多是高级奢侈品。玻璃器、宝石、各种装饰品,这些商品价格高利润丰,体积小便于携带。而中原的丝绸、香料、漆器、铁器、金银器等,是胡商带回西域的重要商品。一路行来,总是惹人馋涎欲滴。 >奴碑、骆驼、马匹交易,胡商也有涉足。看来,似乎只要能赚钱并相对方便运输,胡商都会纳入自己的经营中。 >胡商陶俑 >进入中原,胡商最要紧的事情自然是赚钱。通常,他们以“朝贡贸易”和“互市贸易”两种方式经营商业活动。朝贡贸易颇受胡商欢迎,在这种贸易中,他们会获得丰厚的利润与底气。他们以各国使节的身份,出现在中原朝廷面前,进行着“进贡”和“赏赐”的中西方商品交换之举。 >这种交换并不等价。中原王朝赏赐的丝绸彩帛、金银精器等礼品,对胡人来说更具有价值,中原王朝处于“吃亏”的一方。正因为如此,朝贡贸易极具诱惑力,吸引西域各国朝贡者不绝于途地前来“进贡”。事实上,很多朝贡者就是商人,甚至还有商人冒充朝贡者。他们看准中原王朝对奢侈品的追求,在朝廷转悠一圈即收获多多,同时,还能让自己“镀金”成为官方商人。 >当时有北魏世祖批评西域:“有求则卑辞而来,无欲则骄慢王命”。但也有《魏书·西域传》记载认为:“通西域,可以振威德于荒外,又可致奇货于天府。”因此故,“北魏和西域诸国的报使往来规模空前,且尽管形式变化,未尝中断。”中原持续了与西域诸国的联系,“自后相继而来,不间于岁。” >与此同时,还有不少没有“门道”的非官方商人。他们通过长途贩运、贸易中介者等形式,在民间进行着“互市贸易”。 >粟特商人等胡商很善于经营。在往返的商途中,他们在沿途要路和目的地建立起聚落。建成后的聚落,便是胡商组织贸易活动的据点。他们在聚落里掌握市场动态,树立商业口碑,推销转运商品。这些聚落能在一定程度上自治,并拥有各自的聚落首领。 >初到中原,有的粟特商人会以“朝贡之名”参与内地贸易。为掩藏自己获得政治地位的意图,他们起先“多买卖农产品”,逐渐站稳脚跟后,他们开始积极寻求着庇护,不管是政治势力庇护,还是依附于官府。 >终于,他们在中原获得一定的政治地位。到了后来,长居于中原的胡商甚至可以“擅权帷幄”。据《北史》记载,西域的胡贾或其后裔,他们成为北齐的达官显宦。这一刻的胡商,终于达成自己拥有财富、改变地位的“淘金之梦”。 >《北史》 >那么多的经商日子里,胡商想达成一次交易也挺不容易,常常要与客户反复讨价还价。不过凭借自身的吃苦耐劳、钻营灵活,也凭借中原王朝的政策支持,胡商在中原的经商生涯可谓风生水起。 >“重农抑商,胡汉有别。”这是中原王朝历来施行的政策。不想,这为粟特商人等胡商垄断丝路贸易奠定了基础。中原王朝还明文规定:“胡人一经来华就不得归蕃。”由此,不少粟特商人都不愿纳入中原王朝的“户口”,他们“不愿籍为编户之民”,只以“附籍或客籍”的身份生活于中原,以享受丝路贸易的福利。 >追逐利益的胡商,自然也有人做欺诈顾客的事。他们利用生产者与顾客地域遥远、信息不明的情况,踏低进价、抬高卖价,从中赚取大把利润,很快便发家致富。商业味颇浓的胡商,在忙碌的中西商业活动中,还将大量波斯萨珊银币和拜占庭金币带入中原。 >“西域流通的银币”,因粟特商人而成为流通丝绸之路的“国际货币”。到北周时,西域金银币甚至公开流通于河西各郡。不过,魏晋南北朝时期商业活动的重要支付手段,不是货币而是实物支付。相较之,异国金银币等货币的通行时间,还是太短了。 >一言:《历史的风尚·魏晋南北朝》 编辑:浙江大学中国近现代史所研究生 萧宸轩 季我努学社青年会会员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魏晋时期都有哪些“胡商”?他们都有何经营之道?的更多相关文章

  1. 仅仅四万唐军如何控制住西域万里疆土150年之久?

    据《旧唐书·地理志》记载当时驻扎西域接近300万平方公里的唐军共计4.4万人,安西都护府2.4万人,北庭节度使2万人。之后下面管辖地区还分成15个守捉加上16个军镇,各个地方的兵力也就300多人如何控制西域长达150年之久的。保留了之前的西域各州的军队,税收九等制度。联合共计超过十万人,足以驾驭西域。藩国册封制度的拉拢和约束。而唐朝利用酋长子弟来控制酋长,防止叛乱。

  2. 骆驼聊新疆之不一样的汉代第一任西域都护——缪侯郑吉

    骆驼聊新疆,就是不一样。昨天我们聊了我国清代著名咏边诗人——施补华,今天我们来聊下我国汉代第一任西域都护——缪侯郑吉。而这个机构的一把手就是西域都护,我们今天要讲的主人公郑吉就是其中的第一任。这次进攻一举攻占石城,抓获了车师王王妃,车师王求来的匈奴军也被郑吉镇住。

  3. 香药珍宝,积载如山,舶深六七丈。中古中国与香料之路

    古印度为香料大国,《后汉书·西域传》载,天竺国有细布、诸香、石蜜、胡椒、姜、黑盐等。这条航线一头连着中国,一头连着古罗马。学者陈连庆将魏晋时期视为异域香料正式输入阶段,中国本土香料逐渐退居其次。二者,所谓"佛教传入之路也是一条香药传入之路",随着佛教深入,中国对外来香料需求量增加。幅员辽阔,连通四方的萨珊波斯成为中亚地区最具影响的力量。

  4. 唐僧取经走过的河西走廊,至今仍是中国重要的「 ”地理大发现”

    【图说:河西走廊的美景下,也蕴藏着凶险】真实的玄奘,绝不是《西游记》中有猴子保护的唐僧公元六百二十七年,28岁的玄奘法师终于逃离了「”被软禁”多时的长安城。此时,距大唐立国才九年,唐太宗...统治大唐才一年,还远不是日后的盛世气象。北边的边疆,游牧的突厥人重新崛起,铁骑经常南下,正对新生的帝国虎视眈眈。为了准备与突厥人的战争,大唐实行禁边政策,严禁大唐的百姓外出。梦想着去往佛教发源地寻求佛法真谛的

  5. 汉唐盛世,为什么只有汉朝和唐朝有这盛世之名

    那为啥汉唐盛世的知名度这么高,成为现在我们现在对古代中国王朝最鼎盛的共识?这是因为汉唐这两个大一统王朝,对中国历史有巨大的影响力。汉唐是名列前茅。此时汉朝的国力是古中国王朝有史以来的第一个巅峰。

  6. 从 ... 刀剑的变迁,看 ... 半岛文化如何"兼容并蓄"

    韩国人眼中的...半岛5-7世纪...半岛出土刀剑资料目前公布的...半岛早期刀剑考古资料,主要由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收藏,是日本殖民...半岛时期,在...半岛进行发掘获得的。

  7. 大汉,为什么能传颂千年,灭匈奴,平西域,强悍到无敌

    汉朝是和约略同时期欧洲的罗马帝国并列为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文明及强大帝国,在秦朝疆域的基础上又进一步开疆拓土,其疆域鼎盛时期,正北至五原郡、朔方郡,南至日南郡,东至临屯郡,西至葱岭。汉朝面积最大是在公元前49年的汉宣帝末期到汉元帝初期达到2560万平方公里。

  8. 为何中原王朝从来不把韩国纳入自己的疆域领土之中?

    中原王朝只要强大起来就想控制...,这是没有问题的,但要不要把...变成自己的版图?一般是不愿意的,历史上只有汉朝和唐朝曾经想把...变成中国的郡县,但最后都失败了。所以明朝、清朝虽然从...上是可以打下...的,但明清只要...做小弟就满足了,确实从来没有想过过要把...变成自己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汉唐打下...为什么不能长期统治...?

  9. 率领36人平定50多国,人均一人平一国有余,不是神话

    不借朝廷兵马,不要朝廷后勤粮草,领36人征服50多国,听起来是个天方夜谭。这一壮举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最艰难的的一次是西域第一大国贵霜帝国国王,要求汉朝公主下嫁与他。班超断然拒绝,惹怒了贵霜帝国,贵霜帝国派出近十万兵力攻打只有36随从的班超,班超采取坚壁清野,龟缩防守的策略,耗尽了贵霜帝国的粮草,然后联合西域小国主动出击,大败贵霜帝国。

  10. 秦汉到魏晋胡汉关系探究:从敌视对抗到共存互利

    用来抵抗胡人侵扰边疆的汉长城,俨然成为了历史分割线,将汉地社会与边疆社会彻底隔离开来。呼韩邪降汉,胡人内迁中原根据《汉书·匈奴传下》记载,胡人被限制于北方边疆的局势,自呼韩邪降汉之后,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其原因在于,呼韩邪所领导的匈奴部落,在匈奴内战中落败,这个时候呼韩邪认识到,只有依附汉朝。

随机推荐

  1. 古代日本男子寻花问柳不丢脸 爱上青楼女子却是大罪

    古代日本青楼女子许多历史事实说明,在日本古代,有钱的绅士和文人都喜欢置身于有高度教养的青楼女子之中,这种行为被视作风流韵事,而不会丢脸、内疚。在日本古代,男人和青楼女子的一场情爱...并不在那云雨之夜,而在那第二天黎明依照严格的艺术规则作出的标准雅诗中。在古代和现代的日本,许多事都有一定的规矩,嫖客对青楼女子、青楼女子对嫖客也有许多规矩,违反了这些规矩就会被人看不起。

  2. 批亢捣虚的意思是什么?

    【拼音】pīgàngdǎoxū【解释】批:用手击;亢:咽喉,比喻要害;捣:攻击;虚:空虚。比喻抓住敌人的要害乘虚而入。【出处】《史记·孙子吴起列传》:“救斗者不博戟,批亢捣虚,形格势禁,则自为解耳。”【例子】故必有批亢捣虚,形格势禁之道。(宋·陈亮《中兴论》)【近义词】批吭捣虚【相关】百度“批亢捣虚”

  3. 毛遂简介:毛遂自荐的主人公毛遂是怎么死的?

    平原君心悦诚服,率毛遂等二十人前往楚国。"将毛遂视为上客。在「毛遂自荐」的第二年,燕军派大将军粟腹领兵大举进犯赵国,由于平原君没有意识到毛遂只是个外交人才,而非统率千军的将才,便力举毛遂统帅大军前去御敌。从「毛遂自荐」的辉煌到「毛遂自刎」的凄惨,短短一年,毛遂从人生的顶峰坠落低谷,乃至殒命,这不能不让人嗟叹。

  4. 周恩來總理的「 ”日本弟弟”是誰?

    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你是這樣的人——回憶周恩來口述實錄》一書,由1998年拍攝電視文獻片《百年恩來》主要采訪記錄整理而成。原采訪200余人,本書選取有重要價值的34人的采訪記錄,這些講述人均為與周恩來有親密交往者。選題內容生動感人,再現了周恩來公而忘私的革命精神和豐富的感情世界。全書基本保持了被采訪人的個性和語言特點,使讀者能從書...同體驗他們人生中最寶貴的記憶與最真摯的情感。書中的許多被采訪者已

  5. 周瑜死前告诫孙权:此人是东吴大患!孙权没信,12年后险被灭国

    但因为嫉妒诸葛亮的才能,三番五次斗不过他的情况下吐血身亡,临死前曾和孙权说此人不除东吴必危!但周瑜死后12年,东吴差点被灭国。周瑜临终前和孙权说,刘备是东吴的大患,假如刘备不除的话,东吴就危险了。但周瑜死后的12年,刘备亲率几十万大军征讨孙权,孙权得知这和消息后非常慌,不断写信求和。

  6. 带有麇字的成语大全

    包含、带有“麇”字的全部成语及解释:麇至沓来——犹言群集纷至。麇骇雉伏——形容惊怕躲藏。麇,古书上指獐子。獐麇马鹿——比喻举动匆忙慌乱的人。

  7. 寅将军为什么不吃唐僧_寅将军死了_西游记寅将军简介

    寅将军为什么不吃唐僧_寅将军死了_西游记寅将军简介  《西游记》中的人物,巩州城三怪之一,本是一只虎精,因唐僧急于取经,起早赶路,落入了寅将军的陷阱,两个仆从,被寅将军、熊山君、特处士吃了,多亏太白金星搭救,唐僧才逃离虎穴。现在那里没有老虎出没,不过,当年那里的确是有老...

  8. 朱棣耗时四年终攻破京城,为何停在皇宫外不敢进去

    明成祖朱棣是史上少有的英明君主,也创造了史上最伟大的永乐盛世,然而其上位的过程并不光彩,甚至还极其血腥。

  9. 老比丘寻死为佛所救

    国王发现了这位晚来的比丘,便亲自为他添加饭菜。摩诃卢比丘接受供养後,於是为大众开示法要,法音如雷贯耳,法语甘露滋润了在场的每个人的心。接着,摩诃卢比丘又为国王详细地说明法义,当下许多大臣、官员,也都证得须陀洹果。

  10. 形容人的品质的成语

    形容人的品质的成语一:见危授命:授命:献出性命。比喻坚贞高洁的品质,不因外界影响而有所改变。形容对人热情关怀。有功劳的必须奖赏,有罪过的必须惩罚。夺取富人的财产,救济穷人。指人的品质高洁。指女子嫁了一个品质不好的丈夫。既有工作的才干和潜质,又有好的思想品质。为了维护正义,对犯罪的亲属不循私情,使受到应得的惩罚。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