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砚中官窑端溪老坑岩端溪老坑岩以其开采时间长,直追中唐而称老坑。本人想直接提醒端砚收藏爱好者,作为文房四宝之一的老坑古端砚,它本来就属朝廷专用砚,历代都是贡品,可是如今一件官窑瓷器动辄就能拍百万、过千万,又有多少人去认识这本比官窑器还拔尖的老坑岩端砚呢?为了使收藏者不至于错购、误藏,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现特将老坑岩的主要特征加以说明。
砚中官窑端溪老坑岩
端溪老坑岩以其开采时间长,直追中唐而称老坑。因其岩洞开采至低于西江河床底,并长年积水又叫“水岩”。它集砚石的优点于一身而作为贡品入选皇宫,故又称“皇岩”。
它位于现肇庆西江峡口端溪的出口以东处。历代为满足皇宫、达官文人所需,官府令砚农冒死采撷,采石之年择冬季涸水期,汲干洞中所有积水进行采石,工作时间约有三月余,汛期一到就得停工。原来的旧洞只有80至90厘米高,所以采石者只能猫着腰工作,岩石时有崩塌,随时造成人员伤亡,可谓之艰辛和危险。凿取出来的砚石经仔细选取,去劣存精,所剩无几,千百片中,能入砚者不多。当时采掘条件差,加上围石去络,所以无法做出大砚。
由于该岩石质好,细腻润泽如婴儿的肌肤,具有沾指可湿,呵气可墨的奇效,并且石品丰丽多彩,倍受皇宫墨客的加爱,被指定为朝廷贡品。因此,该岩由官府派员把守,严加监控,开采期间凡参与采石者,出洞皆被搜身,以防盗取。清光绪十五年(1889年),由两广总督张之洞最后组织过一次开采以备进贡端砚的记载如今还历历在目。随后就是在1972年的重新开采了,当然,最后开采的不再是贡品了。此岩在2000年终告封停。由于出自该岩的砚石皆精绝,被慕名而至的收藏者们囊括一空。许多端砚厂家所藏也寥寥无几,石品好一点的更难觅到。如今肇庆的收藏家为拥有一方老坑端砚而感幸事。如果是老坑古端砚更谓之稀罕了,它存世量极少,由于作贡品用,流落民间者可说是凤毛麟角。所以比作官窑瓷器一样珍稀,并不无道理。
如今老坑砚的价位比麻子坑、坑仔岩等砚要高出数十倍,如是老坑古端砚,由于它特定的历史价值与优良的品质以及艺术价值,其价位更是不可估量。本人想直接提醒端砚收藏爱好者,作为文房四宝之一的老坑古端砚,它本来就属朝廷专用砚,历代都是贡品,可是如今一件官窑瓷器动辄就能拍百万、过千万,又有多少人去认识这本比官窑器还拔尖的老坑岩端砚呢?更值得一提的是,在我们国家的收藏家还未注重端砚的收藏时,它却被日本、新加坡等地的藏家高价收购。本来砚文化源于中国,如今却令人感到有点茫然了。
为了使收藏者不至于错购、误藏,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现特将老坑岩的主要特征加以说明。参照我国著名端砚权威刘演良先生著述的老坑岩特征:老坑砚石外观青灰色微带紫蓝色,石纹细腻而幼滑,娇嫩致密而坚实。大西洞与水归洞同属一洞,同称老坑岩,只是石脉方向的名称不同,洞中所产之石,色泽大致一样。大西洞石色青灰色中微带紫蓝色,偏蓝;水归洞则在青灰色中微带紫色而偏紫。老坑砚石敲击时发出木声,无铿锵之声(与宋坑比较,敲之有明显区别)。主要石品花纹有:冰纹、金线、银线、青花、玫瑰紫青花、火捺、天青、蕉叶白、鱼脑冻、冰纹冻、天青冻,以及石眼等,而且冰纹、冰纹冻和五彩钉纹是该岩独有之石品,其他岩洞砚石无此特征。
新石容易分辨鉴别,但时间较长的古旧砚台,由于使用历史较长,大多被墨光掩盖,而且表面石质颜色起变化,给鉴定带来难度,为此,在传统的辨别过程中,允许在砚台没有刻花纹并容易看出石质的地方用幼细的砂纸磨开一小窗,湿水窥看,以辨石质、石品,并可轻轻扣击砚台听其声音,声沉者,当属好砚,反之不然。
来源:收藏界
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WWW.lishixinzhi.Com)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