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保路运动:被建构的“烈士之死”

  群众性 *** 运动的主使者为了激化矛盾,抢占道德制高点,经常乐见手下的人伤亡。1911年四川保路运动中郭树清烈士之死就是一个例子。

  那年5月9日(农历四月十一日),鉴于各省商办铁路财务混乱,弊端百出,清廷宣布将川汉、粤汉铁路收归国有,不久批准主政邮传部的盛宣怀与英法德美四国银行团签约,借款修路,继而又谕令四川立即停止以造路的名义收取“租股”。这项理应受到川民欢迎的利民政策最终导致 *** 下台,其原因就是它触犯了蒲殿俊、罗纶等极少数把持四川咨议局与铁路公司的地方绅商的利益。这个既得利益集团完全明白,川路公司造路无望,但是停收“租股”意味着一条财源断绝。他们不想放弃特权,更不允许中央 *** 查账并接管七百多万两银子的未用路款,于是就用邮传部“卖路卖国”等极端情绪化的语言淆惑人心,发起保路运动。

  四川保路同志会于6月17日成立时设总务、文牍、讲演和交涉四部,其中文牍部长由《蜀报》主笔兼立宪派头面人物之一邓孝可担任。文牍部立即投入一场堪称完美的宣传战,营造出热狂的运动氛围。在一系列面向“群众”、办得有声有色的报刊中,6月26日创刊的《四川保路同志会报告》(初为日报,后隔日出版)影响最大。

  该报第六号(7月1日)登载了一篇报道,题为《嗟乎郭君竟先死》:

  树清郭君,资阳人,寓东御河街二十二号庄公馆,闻盛宣怀卖路事,愤极大病。【五月】二十八夜,出大厅且哭且呼曰:“吾辈今处亡国时代,幸我蜀同志诸君具热诚,力争破约保路,但恐龙头蛇尾,吾当先死以坚诸君之志。”当郭君大声急呼时,厅前人咸以为病愤语,未之怪也。后二日郭君竟不见,六月初一日晨,寓中厨役突见井中一人浮水面……

  可怜的郭君神经脆弱,听了是非已明的“卖路事”,受到 *** ,竟然失常了。他在厅外呼叫,旁人当“病愤语”,不以为怪,可见人们已习惯于他的神经错乱。但是众人皆醉,郭君独醒。他且哭且呼的内容恰是各类保路刊物的宗旨:运动的热度不可稍降,必须时刻加温,使之达于沸点。保路同志会表面上主张“文明争路”,它的印刷品却渲染破指 *** 、断指等“雄起”的行为,甚至以“死”为号召。对集体无意识的巧妙操纵终于将整个四川拖入了无序的深渊。

  报道说到郭君寄寓成都东御河街庄公馆(现青羊区大红菜市场旁),馆中还有其他居住者(“厅前人”),而且配有“厨役”。郭君为什么住在那里?失踪两天的郭君大概是自尽了,不过他会不会在神志恍惚之际落入井中溺亡?如果他是杀身成仁,有无证据?

  第二天的《四川保路同志会报告》(第七号)回答了上述问题,出示了证据,并首次将郭君认定为烈士。请看《郭烈士殉路详情》:

  烈士名树清,号焕文,资阳附生,家极寒,年三十二岁,亲丁惟烈士妻及一 *** ,无父母伯叔兄弟。五月某日,应法官养成所考试,步至省,遂病,常住寓未出。前月二十三日,友有举盛宣怀卖国事详细以告者,烈士闻之,连以手捶胸,顿足大号,语不成声。由是病越剧,对人、独居皆涕泣,常愤恨曰:卖国奴,竟无杀尔者乎?予病甚,可奈何!对同居语及同志会,则欢呼;及盛则大詈;恐同志会不能贯彻,则大忧。二十八夜乃有厅前大呼事(已见昨报告)……初一晨,厨役发现其遗同志会书,录如下:

  同志会诸君鉴:破约保路,关系全国存亡,所虑者死志不决,虎头蛇尾,吾国危矣!清请先死,以为坚诸君之志。树清临命留呈

  郭君原来是个老秀才,为了参加法官培训班的考试,从资阳步行至成都。一路辛苦,就此得病。“家极寒”三字解释了郭烈士为什么“步至省”,无意间也让我们意识到他当时的窘境。病滞省城,不能备考赴考,反而要出房钱饭钱,那点盘缠还够他坚持几日?也许他已借了债,妻女本来对他此行期盼很高,回去如何交代?这些焦虑足令郭君精神崩溃。但是对作者来说,起病的原因与保路无干,那就还需要做关键性的链接,于是读者被告知,他听到盛宣怀“卖国事”。这事发生在“前月二十三日”(6月19日),同志会成立两天之后。即便烈士从此“病越剧,对人、独居皆涕泣”,他“病愤语”里的字字句句依然没有偏离保路立场的正道,而且很有一点江湖上的杀气:盛宣怀该杀,若不是得病,必将为民除害。

  与上篇报道不同的是郭君的大声呼叫在这里变成了遗书上的白纸黑字。烈士担心保路同志会“死志不决”,欲以一己之死鼓励大家拼死抗拒,不达目的,誓不罢休。有了遗书,他的死更像是精心安排的结果。假如川人都像郭烈士这样以死相逼,何愁 *** 不转圜、退让?这条消息与其说是烈士之死的详情,还不如说是一篇宣传鼓扇的范文。

  范文也有考虑得不够周密处,比如烈士发病的原因。过了四天,也就是在7月6日,第九号《四川保路同志会报告》刊出了死者同乡陈鸿钧撰写的《郭烈士传》,四百多字,比前两篇报道长得多。这篇正传的起首和收尾两段都是“素有大志”式的谀墓套路。烈士得病死亡的过程又有了新版本。他到成都,确是想考法官养成所,但是得病的原因既不是旅途劳顿,也不是前面揭示的窘境引起的忧郁,而是爱国保路的热情。烈士抵达省城,正值国有政策颁布,具体的时间十分模糊:

  会诏全国铁路干线归国有,并清厘路款。于是四川川汉铁路公司圮,乡人大哗,创设保路同志会,其开第一次【会】也,烈士与友往观之,归而瞑目卧,似有所失者……越三日而狂,时嘻嘻有喜容,若甚自得者;俄而号啕之声大作。烈士窃知人之议其狂,哗辩曰:“我不狂,狂者天下人也!”后二日不出一语,食锐减。五月二十九日夜,烈士翔中庭约半时,……既之溲所,久不至,遍觅之,得之井中,已僵,不可救疗。次日予往治丧,又次日运灵柩还里。六月初四日,其家人检烈士衣物,得绝命前手书,一云:……(遗书的内容大致与前同)

  作者特意安排烈士亲自参加二十一日的保路同志会成立大会。郭沫若在《反正前后》里形象地描写过大会上集体歇斯底里大发作,郭君想必在现场受到感染或 *** ,似有所失,渐至精神分裂。上两篇报道里的“二十三日”或时间不确定的听闻,现在改为二十一日的目击。另一有趣的变更涉及遗书:发现的地方由成都的庄公馆变成了资阳家中,发现者则由“厨役”更改为“家人”。绝命书转移地方,大概是想请成都的好事者放弃索观或求证于“厨役”的念头。

  这里细读的三篇文章都收入戴执礼先生编的《四川保路运动史料汇纂》(台北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史料丛刊23,1994年出版,第1020页至1022页)。它们都有新闻或传记的外观,要求读者尊重其纪实的权威性,但是却留下显见的小说家虚构(或“爱国”刀笔吏舞文弄法)的痕迹。

  郭烈士生前贫寒,死后得到哀荣。他的事迹见报后,保路人士纷纷在《四川保路同志会报告》(第十号至二十五号)上以文墨致哀。这部三巨册的《汇纂》最后部分是近百页的“保路运动文学集”,其中收有三十七人为郭烈士所作的诗词、挽联和祭文,长达十六页。奇怪的是悼念者中独不见各位保路名人,他们是避嫌还是另有所虑?多数哀悼者署了“桂溪渔隐”、“尊权”、“楚狂”和“蜀民”等笔名,他们究竟是谁?真正的作者恐怕远小于三十七之数。只需几支笔杆子,场面上就比较热闹好看。

  不过有的署名像是真的,如“晏水石守坚”。这是他的《咏郭烈士投井捐躯》:

  一抔黄土尚容身,投井救亡泣鬼神。

  前有汤、邬君后继,舍生取义是三仁。

  再看“黄绶”的挽联:

  步汤烈士、邬烈士后欤?力争铁道,气壮同胞,定知化鹤高飞,犹恋此、汉家烟火汉阳树。

  愧甘老奴、宋老奴多矣!痛在国家,爱先桑梓,尚冀英灵不朽,长固我、蜀江水碧蜀山青。

  上下联的结尾两字分别为“树”和“青”,正是烈士名字(青清古通),做得很费心。下联的“甘老奴、宋老奴”分别指两位川籍京官甘大璋和宋育仁,他们早就察觉到有人侵蚀路款,故而支持国有政策,要求川路公司将一切已收、已支、现存和未解的款项结账报清,准备国家接收,同时将市面上已无甚价值的商办铁路股票全部换成有望保本赢利的国家铁路股票。这一提议点到了保路会头目们的痛处,他们哪里会向国家移交七百多万两银子余款用于筑路?甘、宋体恤民艰,却背了卖国卖路的骂名,被同乡削籍,还受到挖掘祖坟的威胁。

  上面所引的七绝和挽联都提到汤、邬两位烈士,可惜《汇纂》没有交代他们的背景。既然汤、邬和郭烈士同为“舍生取义”的“三仁”,我们不妨一并检查他们的烈士资格。1907年,清 *** 与英国订约借一百五十万英镑修建苏杭甬铁路,浙江人反对,一时函电纷驰,联络各省一起抗争。在那次较小规模的江浙保路运动中,邬钢和汤绪是“应运而生”的殉路英雄。那年秋冬,浙江人在本省各地和上海、日本召开拒款会,悼念这两位烈士是会上的固定节目。邬钢和郭树清一样,也留下了一封绝命书,内中有这样的文字:

  浙江片土,已为国贼断送。恨激无所泄,病日加剧,顷加热血潮涌,精神恍惚,此身将与浙路同尽。呜呼!吾身即死,吾心不死,吾愿吾浙人勉为其后。倘此路得有挽回,则鄙人虽死,呜呼已矣,诸君努力!九月十五日宁海邬钢愤笔

  他是在病中自尽,还是病重饮恨而亡,无从判断。不过留下来的既然是绝命书,那就暗示他是自杀的。比较一下郭烈士的遗书和这封绝笔,两者不是同气连枝吗?另一位烈士汤绪是湖州人,浙路公司工程师,曾监督杭州艮山门外一段桥梁路工。他也是听说 *** 将向英国借款,“愤眦欲裂,随同经理告假,挈眷回里,不言不语,如有所失。家人劝其进食,亦不食,延至二十九日,忽闻有借款已签押之耗,指日浙路公司停办之说,汤以亲自监督之路夺送外人,遂一恸而绝”。两位浙江烈士和郭烈士一样,都是因国贼卖路而精神恍惚,若有所失。汤绪不进食,甚至有点绝食的意思。《辛亥革命史》(人民出版社,1980年)上称汤绪“绝食 *** 死难”(中册,第471页)。

  著名报人汪康年在《汪穰卿笔记》(商务,1926年)中揭露了两位浙籍烈士之死的真相。 *** 订约借款后, *** 活动急需英雄人物,“杭中谣讹杂起,适有一工头邬某病疟,被业西医刘某药误死。方欲控刘,值路事起,蛰仙(浙江铁路公司总理、浙江咨议局议长汤寿潜字蛰仙)即遣人属其家人,该说是殉路,则名美而有利,其家亦欣然从之”。原来工头邬钢是患了疟疾后庸医用药不当致死的。汤寿潜的政治慧眼看到死人可用,邬的家人也为“名美而有利”动心,双方一拍即合,烈士就此诞生了。这一招还非常灵验。汪康年记述道:“蛰仙遂因此以激动风潮,后之汤工程师以他病死,亦置诸殉路之列。”死当其时,这就是邬钢、汤绪和郭树清的共同点了。

  不过也要说一说浙江铁路公司与四川铁路公司的不一样处。民国时,包天笑曾在苏沪线的三等车厢上见到汤寿潜缩在壁角读报(《钏影楼回忆录》第568页,大百科全书出版社),这位清末民初的浙江实力派人物与蒲殿俊、罗纶等好摆排场的保路领袖不同,他有点贪名,管理财务倒是靠得住的。

  1911年9月20日的成都乃至整个四川已经是乱象纷呈。那一天,美国人罗伯·C。斯门金为英文的《华西基督会刊》(11月号)报道保路同志会反对 *** 铁路国有、借款修路的理由。他指出借款协议使中国权益受损,然后又做了补充:

  据熟悉中国内幕的专家认为,反对铁路协定还不完全在于出自保护国库,使不受外来掠夺;还在于那笔“浮财”不可能再落入他们自己(领导人)的私囊中这事引起的失望所趋使。因而一致要求在四川境内的铁路即由四川承修,而不是由中央 *** 直接掌握。无论如何,有的领导人认为这是上好的机会,即利用千万人的爱国情绪(这些人不善于识别他们冠冕堂皇的演说词),从而蒙蔽了缺乏批判眼光的大众,用以蒙混免受惩罚,因为随着他们滥用路款行为的暴露,他们必然受到惩罚的。(袁家驹译,《汇纂》,第661页至662页)

  “旁观者清”?不尽然。清廷早就识破保路领导人的所虑所求,甚至在谕旨上挑明了问题的实质,但是随着运动的蔓延、深化,中央的声音已被有效阻隔,无法抵达民间。可叹的是史家长期以来也像“缺乏批判眼光的大众”那样叙述历史。在川民面前,运动领导人在谴责 *** “夺款卖路”的同时还一再痛击 *** 蔑视自由和 *** ,蔑视咨议局、资政院和私营公司法律。邓孝可甚至告诫大家,不要只记得路款,路权丧失、 *** 违法,这要重要得多;“巨雷盘旋其顶上,双手紧按其荷包”,小民不识大局的景象,何其凄惨!但是运动领导层内部的共识却是以保路为手段,以争款、保款为目的。精明的运动家们以“冠冕堂皇的演说词”簧鼓愚民,宣传造势,组织一个个大会愤怒声讨滔天罪行,愿景宏大。他们非但要留下七百多万余款(“浮财”)自行支配(即“办实业”),还想狠敲一笔,逼迫清 *** 为川路公司开办后所有虚糜、贪污和倒亏造成的损耗埋单。民国后,铁路国有政策不变。袁世凯 *** 是典型的弱 *** ,为了讨好地方,交通部于1912年11月与蒲殿俊、邓孝可等四川代表签约,像战败国一样答应承担公司以往的一切费用,分期支付,本息总额高达两千九百余万元。这时的“保款、争款运动”像是大获全胜了。后来内乱不已,这笔巨款中的绝大部分不了了之。至于那笔余下来的“浮财”,有的虚耗于争权夺利的内战,有的被偷被抢下落不明,有的被用来开办铁路银行和轮船公司,供经营者坐享红利。不难料想的是分赃不均,内讧又起。

 

  在保款运动无数哭声震天的闹剧里,“烈士之死”只是一个小小的插曲。现实生活中的郭树清和那个被保路话语建构、包装出来的烈士毕竟是两个人物。前者无罪,他比范进更加不幸,深得笔者同情;后者是出于政治动机的急就章里描画出来的傀儡,一个挑动民众向当局施压的工具。历史叙述多裂隙,所幸的是我们或许能够在隙缝中窥见一些建构“史实”的动机。

保路运动:被建构的“烈士之死”的更多相关文章

  1. 梦见康熙皇帝

    周公解梦梦见康熙皇帝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康熙皇帝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2. 朱元璋画像的脸型为什么这么奇怪,是真长这样还是被人丑化

    朱元璋的样貌一直是比较受人关注的,主要有两种说法。一是他长得十分臭猫,鞋拔子脸型,面露凶光,而且脸上还麻子密集,另一种说法则是他长得十分端正,面相沉稳,给人威严的感觉。那么这两种说法究竟哪种更加准确呢?在史书中有着关于他相貌的记载,比如《太祖实录》和《明史》等书都夸他相貌英武。不过前一本书是在朱允炆时期撰写的,上面对于外貌就是夸他魁梧,主要还是在描写他的气质。

  3. 谁说正宫娘娘不吃香?这几位都是最受宠皇后

    北齐文宣帝皇后:李祖娥《北齐书·文宣李后传》描绘李祖娥是「”容德甚美”。清代鹅湖逸士的《老狐谈历代丽人记》中说「”高后李祖娥以秀慧而绝艳”,将李祖娥与西施、昭君、张嫣、张宝珠并称为中国历史上真正的「”五大美女”。鹅湖逸士认为李祖娥是「”不幸生于季世,又嫁高氏无礼之家,迭遭污辱,几至玉碎花残。”而后世却因此几乎忘记她的艳丽,其实李祖娥是「”秋波善睐,神光动人”,属于「”亘古所无,所谓横绝千古之丽也”

  4. 隋朝并非二世而亡,陏共有八位皇帝,有一位活得时间比 ... 长

    众所周知,秦朝和隋朝是历史上短命的大一统朝代,秦朝历秦始皇、秦二世,隋朝历隋文帝、隋炀帝,都只延续了两位君主,称之为「”二世而亡”。但是如果严格来说,秦朝和隋朝都不算是二世而亡,因为秦朝还有秦三世子婴,但子婴不称帝而称王,最后也是惨死项羽手中。至于隋朝,今天小编给读者们介绍「”隋三世”,从知名度上,隋三世没有秦三世高,但秦三世已经降为王,隋三世还是如假包换的皇帝,他就是隋恭帝杨侑。公元605年(大

  5. 真实「 ”余则成”:牛兰夫妇潜入上海,被捕后命运如何?

    作者:常辰哲声明:兵说原创,抄袭必究这对红色间谍,堪称现实版的「”余则成”夫妇。虽然看上去,这只是战争年代一个普通的间谍故事,因为在当时西方巡捕房和蒋氏大肆抓捕的背景下,无数革命者被捕遇害,他们的事情看上去似乎很普通。但是这起「”间谍案”,却几乎改变了历史走向。故事的开头很简单,也很偶然。1931年6月,新加坡,英国警察抓到了一个共产国际的联络员,约瑟夫。这个约瑟夫,是向马来西亚的同志转移经费的。

  6. 清朝有一位官员,只因为太清廉节俭,被贬谪回老家,后郁郁而终

    南朝齐丹徒县令沈赞之不愿意跟周围的同僚吃吃喝喝,因为总要花钱。他不愿意花公款,而自己的工资又经不起应酬往来,就干脆不跟人来往,也不请客送礼,公务之暇,就当宅男。这种人在官员队伍里太碍眼,也碍事儿。终于有一回,被人找了个茬儿,构陷入狱。

  7. 唐朝中期发生的一场藩镇叛乱,比「 ”安史之乱”更加严重

    唐朝中期曾爆发过一场险些导致大唐亡国的叛乱事件,那就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安史之乱”。不过,就在「”安史之乱”结束二十年后,另一场后果更严重的叛乱事件又险些终结了唐王朝的统治,历史上将这次叛乱称为「”奉天之难”。公元779年,唐代宗李豫驾崩,时年37岁的皇太子李适继承皇位,是为唐德宗。唐德宗出生于公元742年(唐玄宗天宝元年),当时唐朝正处于鼎盛阶段,可后来的「”安史之乱”却彻底改变了唐朝的命运。

  8. 宋朝偷偷地「 ”使坏”,使契丹和西夏打起来,这就是「 ”以夷制夷”

    以夷制夷,利用强者和强者之间的矛盾,使其相互冲突,削弱其力量。用敌人来制服敌人,以期望坐享其成的思想。宋仁宗时期,在外交上就成功运用过这一策略,使得辽夏开战,两败俱伤。不过,这一切还得先从西夏建国说起。

  9. 此地是中国最早失去四百多年后又回归祖国的地方,历经曲折

    明朝最早来自欧洲的入侵者是葡萄牙。十五世纪未,葡萄牙殖民者经好望角到达印度西海岸,进而向东亚扩张。明代时借用...人对欧洲人的称谓,称他们为佛朗机国。

  10. 梁山一百零八好汉,谁可称为真正的英雄?不多,只有三位

    《水浒传》中的梁山一百零八好汉,一直以来都是被正面歌颂的对象,他们锄强扶弱,扶危济困,替天行道,谱写了一曲壮丽的好汉之歌。孙二娘暗害过路头陀只能算好汉,而称不上英雄的,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武松。武松血洗都监府如果连武松这样的好汉都无法入选英雄之列,那梁山好汉中又有谁可称得上真正的英雄呢?真正的英雄,一定能够忍辱负重。林冲被发配沧州之际,林娘子前来送行,夫妻两人感情深厚,难分难舍。

随机推荐

  1. 这才是真国学!这些古代指代名马的生僻字,你能认识几个?

    就象现代人对名车熟悉一样,中国古籍中对马毛色、身高、及年龄也有专有名称。本篇文章,我们将从中国古籍、名画及文物角度上谈谈中国古代名马称谓。和西方毛色分类不同,中国古籍中记述的马的名称有时是模糊甚至重复的,本文也只是列举下名称并稍加简述,以供同好参考。现代马学把马头上的少量分布的白毛叫额刺毛。额中间的圆形白班叫星,星向鼻梁延长的叫流星。一说是专指河曲马。现代马学叫白脸。

  2. 这2类病夏天是「 ”隐蔽”期!2个穴位每天灸一灸,消除隐患不留根

    中医自古有「”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治未病理论,在我们的传统中医药疗法当中,冬病夏治是最提倡的一种特色疗法。对于一些冬季容易发生或加重的疾病,在夏季给予针对性的治疗,就会使冬季易发生或加重的病症减轻或消失。我们首先来了解下,哪些病最适合冬病夏治?第一,呼吸系统的疾病。包括哮喘、慢性支气管炎、过敏性鼻炎、慢性鼻炎、咽炎、体虚容易感冒,四肢寒凉怕冷,免疫力低下。第二,消化系统疾病。包括慢性胃炎、便秘、

  3. 溃疡病患者如何进行饮食调养?这些食材对缓解溃疡病有一定的效果

    生理学研究已经证实,脂肪能抑制胃酸分泌。脂肪食物在进入小肠之后,可...肠壁产生肠抑制素,这种激素可通过血液循环抵达胃部,能明显的抑制肠胃的活动,减缓胃的排空时间。脂肪还能抑制多种消化酶的释放,减慢了对食物的消化,减轻了对溃疡面的损害。所以,适当的进食脂肪,对溃疡病的康复还是由一定作用的。另外,如果溃疡病加重到一定程度出现出血症状时,我们也有可以治疗的...。

  4. 真正的感情,就是这样一种亲切感和放松的心情

    真正的感情,是心灵和思想的交融,更是彼此理解、宽容。

  5. 云中张杨:吕布唯一的铁哥们,官居大司马,却为救吕布被部下反 ...

    大家好,我是以史为鉴。上一期我们聊了三国故事中非常常见的武将单挑到底是不是真的,引出了吕布曾经真正在战阵之上单挑的战例→_→三国故事里的武将真的会单挑吗?对,吕布真的单挑过本期我们再来聊聊三国时期和吕布大有关系的一位,甚至可以说是吕布一生当中关系最为要好的铁哥们,他就是东汉末年的将领张杨。张杨是云中郡人,年轻的时候以勇武闻名并州,并出任武猛从事一职。

  6. 梦见己故父亲

    周公解梦梦见己故父亲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己故父亲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7. 完璧归赵的历史人物是谁?

     完璧归赵的历史人物是谁?  完璧归赵  战国时期,秦国最强。  有一回,赵王得了一块宝玉——和氏璧。秦王知道了,派人送来一封信,说愿意拿十五座城来换这块玉。  赵王知道秦王是想把宝玉骗到手,可是又怕秦国借口攻打赵国,只好派蔺(l&ig...

  8. 下馆子该注意的那点事儿

    生活条件变好了,下馆子逐渐成为百姓生活中的常事。老下馆子吃出慢性病本次研究共调查了2204名下馆子的消费者,涉及998种菜肴,其中包括主食167种、凉菜240种、炒菜557种、汤羹34种。调查结果显示,下馆子吃饭每人一餐摄入的脂肪和钠,超过全天推荐的摄入量,必须引起人们的重视。调查结果显示,人们外出就餐时主要存在三大问题。人们下馆子更加偏爱精细...的点心和面食,使碳水化合物供能比偏低。

  9. 情人节祝福语_七夕情人节的浪漫祝福语_情人节语录

    给你提供温馨七夕礼物祝福语,最新最全的七夕情人节祝福语和七夕节短信都在这里能够找到。七夕情人节浪漫祝福语1、七夕情人节到,愿幸福是你的小情人,开心是你的老情人,甜蜜是你的新情人,健康是你的好情人,好运是你一生的情人,美梦是你永远的情人,七夕节快乐哦!七夕情人节快乐。

  10. 耶律休哥

    耶律休哥(汉语拼音:YelüXiuge;?景宗乾亨元年,宋太宗赵炅亲征辽,破北院大王耶律奚底、南京统军使萧讨古等所部,围南京幽都府(今北京)。耶律休哥代耶律奚底率五院军驰援,与南院大王耶律斜轸所率六院军分进合击,大败宋军于高梁河。耶律休哥身负三伤,乘轻车逐宋太宗至涿州。任上均戍兵,立更休法,劝农桑,修武备,成效颇著。戍守南边时,能省赋役,恤孤寡,且戒戍兵无事不得犯宋境,以便于军民休息。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