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专家点评]芦雁款印边寿民原名维祺,字寿民,后以字行,更字颐公,号渐僧、苇间居士。《淮安府志·人物》本传称其书法钟太傅,画入逸品,尤以芦雁著称。又称“泼墨芦雁创前古所未有”。并把边寿民的作品列为神品。可见边寿民的作品在当时是具有一定影响的。芦雁是中国画的传统题材,历代的诗人、画家留下了许多表现芦雁飞、鸣、食、宿的作品。边氏芦雁图形象生动,造型极为准确,摆脱了前人繁细的表现手法,删繁就简,形神兼备。
[专家点评] 芦雁
款印
边寿民(1684—1752)原名维祺,字寿民,后以字行,更字颐公,号渐僧、苇间居士。江苏山阳(今淮字)人。诸生,工诗词,作山水、花卉,别有逸致,间工书法。《淮安府志·人物》本传称其书法钟太傅,画入逸品,尤以芦雁著称。所题诗词皆超逸有理趣。结屋城东北隅,擅山水之胜。程嗣立(篁村)、华(新罗山人)为绘《苇间书屋图》,一时名流题咏殆遍。寿民与时人陆立(竹民)、周振采(白民)并称“淮上三民”。秦祖咏在《桐阴论画》三编卷上称其作品:“翎毛花卉,均有别趣。泼墨芦雁尤极著名。所见不下十余幅,笔意苍浑,飞、鸣、游泳之趣,一一融会毫端,极朴古奇逸之致。芦滩沙口,生动古劲,有大家风度。”又称“泼墨芦雁创前古所未有”。并把边寿民的作品列为神品。可见边寿民的作品在当时是具有一定影响的。
芦雁是中国画的传统题材,历代的诗人、画家留下了许多表现芦雁飞、鸣、食、宿的作品。边氏芦雁图形象生动,造型极为准确,摆脱了前人繁细的表现手法,删繁就简,形神兼备。其在雁的喙间、足部略施赭黄,使墨彩达到了和谐的统一。他认为“画不可拾前人,而要得前人意”。并根据纸墨的特点,大胆落墨,显示了其绘画上的深厚功力。寿民用写竹法绘芦苇,浓淡、枯润、疏密兼面有之,多以赭墨绘滩头、芦苇,雅淡有致,深得“遗貌取神”的妙趣。后来擅长芦雁的画家,如薜怀、程璋等人,皆仿“苇间居士大意”,可见其对后世影响之深。
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WWW.lishixinzhi.Com)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