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面临失去后方危险的王保保,只得选择回援太原城与以逸待劳的明军进行决战。朱元璋一边同这两个元将书信联系,一边命令大军快速前进逼迫两人,试图迫使他们投降。徐达认为先易后难才能最大限度减少明军损失,所以将目标定为了已是惊弓之鸟的李思齐。当张良臣投降消息传到南京,朱元璋向徐达指出一定要警惕张良臣:此人有可能反复。见此情景,徐达命明军全力围攻庆阳城,可庆阳城城防坚固,体系完整,不是一时间就能攻破的。

明朝在立国的同时,就开始了浩浩荡荡的北伐统一之旅。作为统帅的徐达,无论是哪场战役都打得是十分出色,也十分轻松。可当明军兵锋对准西北剩余的几位元朝军阀时,徐达第一次遭遇了险情。 朱元璋进行北伐的时机非常好,当他磨刀霍霍之时,元朝的几个割据军阀王保保、李思齐、张思道等人正在火并,为了私利根本不顾大局,一副不知死活的模样。等到了元顺帝被赶出大都后,事情才开始发生变化。 一、王保保的溃败 历史上总说元顺帝是个昏聩、只知道做木匠的皇帝。可事实上,他是一位聪明的皇帝,他任用宰相脱脱就是明证,另一个明证就是,他在明军进攻大都之时撒腿就跑。别看不起他逃跑的行为,他手上根本没兵,哪里能够坚守。但是因为他的主动逃跑,将整个元朝中央班子都带离了大都,让元朝在大漠得以继续存活。这一行为给明朝带来了无数的困难,日后明朝不得不一次次地北伐大漠,清除这个可能的威胁。 当元顺帝逃到大漠之后,他就命令名义上附属于他的军阀王保保等组织兵马从太行山脉出击,夺回元朝的首都大都城。本来这些军阀并不听从元顺帝的命令,可是当元顺帝搬出深孚众望的太子之后,这些军阀也就乖乖开始听话,毕竟所谓的叛逆也是建立在对元顺帝的不满之上的,自己没有理由反对曾经支持过的太子。 可是元顺帝没有想到,他的行为会给整个战场带来改变。或者他想到了,只是想借明军之手打压王保保。王保保前脚出了太行山向大都进军,明军就在徐达的率领之下,后脚就越过黄河进入上党,直接进攻太原城。 面临失去后方危险的王保保,只得选择回援太原城与以逸待劳的明军进行决战。结果王保保在自己家门口反而遭到明军夜袭,占尽先手的明军在这场战役中大获全胜,王保保这位北方最大的军阀,只率领18骑向西逃窜到了甘肃,试图联合远在大漠的蒙古诸部,形成对明朝的持续压力。 二、关中之战 明军拿下河南并驱逐山西的王保保后,兵锋对准了西北的李思齐与张思道二人。李思齐在陇右,张思道在渭北,两人一西一北对关中形成了钳形,看起来关中元军有一战之力。可这只是理想上的可能,两人早就积怨已久,战略上的联合毫无可能,这也就给了明朝各个击破的可能。 朱元璋一边同这两个元将书信联系,一边命令大军快速前进逼迫两人,试图迫使他们投降。可是对于李思齐和张思道来说,看得到的实力才是让人敬畏的实力。于是,时间就成了明军占领关中的关键,而最擅长突袭骑兵作战的常遇春,就成了这次战役的急先锋。 当李思齐还在凤翔纠结自己立场的时候,常遇春已经快马加鞭向凤翔突进。当看到常遇春到达凤翔城下后,手握精兵的李思齐被吓破了胆,立即向西逃窜。可在这个时候,漠北传来消息,元军意图南下收复大都,常遇春这位骑兵将领被急调北方,组织对元军的防御。 现在只剩下徐达了。徐达在率领军队到达凤翔之后,面临着向谁进攻的难题。徐达力排众议,认为李思齐兵力略弱,且占据进入河套河西的要道临洮,张思道城池坚固兵马完备,不易攻取。徐达认为先易后难才能最大限度减少明军损失,所以将目标定为了已是惊弓之鸟的李思齐。李思齐被明军吓破了胆,坐拥城池无力抵御,只得举手投降。 之后明军就将目标指向了张思道,张思道听闻徐达进军,只留下自己的弟弟张良臣防守庆阳老巢,自己则向北逃窜。很快张思道就被老对头王保保抓获,他的势力也陷入了群龙无首的状态,留守庆阳的张良臣被迫选择向明军投降。 当张良臣投降消息传到南京,朱元璋向徐达指出一定要警惕张良臣:此人有可能反复。果然信件还未送到,张良臣就凭借着庆阳坚固的城防发起了反叛,在西北的明军此时陷入了最为危险的地步。张良臣一边死守城池,一边派出使者向王保保求援,一旦王保保援兵到位,明军极有可能陷入被敌人内外包夹的态势之下。见此情景,徐达命明军全力围攻庆阳城,可庆阳城城防坚固,体系完整,不是一时间就能攻破的。而元朝的大军,很快就将进入战场,战场即将面临变局。 三、徐达的窘迫 王保保上次吃了大亏,决定要报一箭之仇。他没有集中力量救援庆阳城,他将部队分为三路,西路进攻凤翔,东路进攻大同,中路进攻泾州支援庆阳。元军战斗力不及明军,可是分兵三路就可以分散明军兵力,给自己的中央主力提供机会。 西路元军被挡在了凤翔城下,东路元军突袭了意图南下支援庆阳的明军,可是明军在背水遭遇突袭等诸多劣势下,死守营寨将元军的攻势击退。两路元军虽未成功,但及时的牵制了明军主力,给了庆阳城和中路战场有力的支援。王保保中路军在其部将哈扎儿率领下攻克了原州,这样一来战局为之大变。 面对来势汹汹的元军,徐达把明军分为多部在庆阳城外几十里的地方阻击元军。整个明军阵型沿着西向南布置,以叶石真守彭原、韦正守郐州、傅友德、薛显守灵州,试图控扼各处要害阻挡来自西北方向的元军。徐达又在后方驿马关布置一支由徐礼率领的预备队,防止明军无法阻挡元军攻势,致使整个阵线被击破。可是让徐达没想到的是,元军并没有正面突破明军阵线,王保保命哈扎儿进行了大迂回,绕道后方攻下了泾州,致使徐达大军腹背受敌。 危急时刻,幸亏冯国胜击退迂回元军,王保保见侧后包抄没有成功,我认为元军身处敌后,不能久战,只得选择向北撤退。徐达一生征战,号称无敌,让他面临危局,元朝将领中也只有王保保一人有此能力。日后徐达还将领教王保保的厉害。 在排除了援军干扰之后 ,明军开始了对庆阳的围城战。一个没有援军的城池,被攻破不过是时间问题。在三个月围城之后,张良臣投井 ... ,庆阳城投降。整个西北要地进入到了明军手中。 但是,王保保和徐达的较量才刚刚开始。
本文标签:徐达朱元璋历史王保保李思齐明军张良臣张思道明朝历史元朝九·一八事变
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