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口头禅不在说 而在修

“守口摄意身莫犯,如是行者得度世。”(资料图)佛祖释迦牟尼有个弟子叫般特,他生性迟钝,佛祖让五百位罗汉天天轮流教他学问,可是他仍然一点也不开窍。佛祖于是把他叫到前面,逐字逐句的教他一首诗偈:“守口摄意身莫犯,如是行者得度世。”佛祖说:“你不要以为这首偈子很平常,你只要认认真真地学会这首偈子,就相当不容易了啊!”于是,般特翻来覆去的就学这首偈子,有一天终于体悟出了其中的禅理。有一次,佛祖派般特去给附近的僧尼讲经说法。那些僧尼早就对般特的愚笨有所耳闻,所以心里都很不服气,私下说:“这样愚钝的人也会讲经说法啊?”但是,他们表面上仍然很有礼貌的接待般特。般特惭愧而谦虚的对僧尼们说:“我生来愚钝,在佛祖身边只学到一个偈子,现在讲给大家听听。”接着,般特就念那首偈子:“守口摄意身莫犯,如是行者得度世。”他刚念完,僧尼们就开始哄笑起来,私下说:“竟然只会一首启蒙偈子,我们早就倒背如流了啊,还用你来讲什么啊?”但般特不动声色,仍然从容的往下讲。他说得头头是道,而且讲出了很多新意,从一首看似普通的偈子道出了无限深邃的禅理。这时,僧尼们听得如痴如醉,连连赞叹起来:“一首启蒙偈子,居然能够理解到这么深的程度,实在是高人一等啊!”于是大家对他肃然起敬。有些佛弟子,常常把随缘、分别心、执着,或者某个偈子挂在嘴边,就自以为懂了,其实这哪里是懂了呢,这只会说会背了,所以学佛人不要老说口头禅,而要真行真修 >

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www.lishirenzhi.com)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口头禅不在说 而在修的更多相关文章

  1. 文殊、弥勒、观音、普贤等菩萨,在历史上真有其人吗?

    文殊,是中国佛教四大菩萨之一,与普贤菩萨同为释迦牟尼佛的左右胁侍。那么,文殊菩萨在历史上也真有其人吗?对文殊菩萨的信仰,是随着大乘佛教的兴起、壮大、流布而逐渐形成的。据说文殊一出生就会说话,像童天子一般;和释迦牟尼一样,也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显示出他的不同凡响。在释迦牟尼传教说法的四十五年中,文殊始终追随左右,成为释迦牟尼的得力助手。

  2. 铁扇公主的扇子从何而来,为何能灭火?红孩儿为何不是牛精?

    西游里的妖魔鬼怪有不少,最后能活下来的却不多。除了九头虫、黑熊精外,最有名的就是牛魔王、铁扇公主和红孩儿一家三口了。然而,铁扇公主前身是谁,她的扇子从何而来,为何能灭火,红孩儿是牛魔王之子,为何不是牛精等问题,西游中并没有交待。

  3. 清朝最被低估的皇帝,胜过康雍乾三帝,金庸:才能不在 ... 之下

    在金庸先生的笔下,曾这样评价皇太极:"皇太极作为清朝的开创者,其文武兼备,在中国历朝历代的皇帝之中,也是极为少见的人物,并且以他的才能和见识,着实不再刘秀、...、朱元璋等帝王之下……

  4. 匡家武德将军家风在胶州一直流传,园子不在,精神还在

    半岛记者张文艳嘉树园是胶州匡氏家族的私人花园,匡氏始祖为匡福。

  5. 诗不在多,在精,乾隆一生作诗4万多首,却不及刘邦2首

    我们都知道:乾隆是历史上非常喜欢作诗的一个皇帝,他一生作了4万多首诗,内容涵盖多个方面,可是,他所作的诗没有一首是脍炙人口的,这着实让人有些费解。而痞子皇帝刘邦书没有读多少,一生也只写了2首诗,却凭借其中一首流传千古,力压乾隆,真是让人匪夷所思。

  6. 皇位最有竞争力的三位皇子,但最终当皇帝的却不在这三位皇子当中

    皇后所生的嫡长子允礽已经废了,就轮到了皇长子。康熙成年的24个皇子当中大阿哥允禔有三大优势:1.参与国事最早最多康熙时期在培养这些皇子的时候,早点介入到宫廷的政治当中。

  7. 全国唯一不供佛祖的佛寺,被帝王尊崇上千年,门票0元少有人知

    佛教的历史距今已经有两千五百多年的历史了。在历史上,佛教对我国中原王朝影响意义深远,历史上有很多皇帝都是虔诚的佛教徒,比如说人们熟悉的梁武帝,只不过他最终的结局不好,王朝也没有成功统一。缙云寺建立之后,受到了历代帝王的封赐。因此在隋朝时期,缙云寺没有受到皇帝的尊崇。

  8. 为什么江淮防御体系的核心既不在长江,也不在淮河,而在襄阳?

    作为应对,宋人精心构筑起享誉后世的江淮防御体系,并成功阻滞北兵南进长达45年之久。显而易见,作为南宋防御体系的西线一环,四川凭借地利之优,问题不大。长江与淮河的诸多支流在江淮之间构成水网密布的地理格局,蒙古舟师不如南宋,所以在这种地形上打起仗来并不占便宜。南庇江汉,北拒强敌,襄阳是门户打仗比拼的是兵力、是勇气,同时考验的也是后勤、是粮草。

  9. 清朝时期,汉臣从不在京城买房,难道也限购?

    其实,换一个角度说,就是在一个特定时期,个人无论怎么努力,都会存在人分三六九等现象。满清入关以后,在等级序列中,满人毫无疑问摆在第一等,而...只能屈居人下。清朝时期的京城如现在的北京一样,作为政治中心,当官的太多,小官根本就不起眼。

  10. 黄帝姬姓,炎帝姜姓,快来看看你是哪一个分支?安氏为何不在其中

    但是在百家姓中,有一个姓氏却不属于炎黄子孙之类,这个姓就是安姓,因为他们身上有着伊朗的血统,而且安姓在中国是没有起源的,没有任何分支衍生这种姓氏,在五代十国时期,安姓就突然冒出来了。汉代的时候,丝绸之路成了沟通世界的桥梁,在《史记》中,安息国王子来华的时候改了姓氏为安。

随机推荐

  1. 史上美丽与智慧并存的柳敬言皇后,危难时能统领全局,柳敬言的生平简介

    >柳敬言除了为人谦和礼让之外,在陈朝处于危急关头时她也能够临危不惧,在陈宣帝陈顼去世之后,陈宣帝之子陈叔陵起兵作乱,陈朝陷入内忧外患,在危难时刻,柳敬言能够站出来主持陈朝大局,掌管陈朝的大事并作出决策。陈后主陈叔宝的母亲。>>柳敬言容貌美丽,性格谦虚谨慎。侯景之乱时,与和弟柳盼前往江陵依附舅舅梁元帝萧绎,元帝将柳敬言嫁于陈顼。陈顼受封安成王,柳敬言为安成王妃。陈叔宝继位后,尊柳敬言为皇太后。

  2. 祝福语_五一幽默祝福语

    五一幽默祝福语(一)1.节日即将来临,短信送来关怀,旅游不要太累,潇洒切忌疲惫,饮酒莫要开车,平安牢记心间,佳肴荤素搭配,身体健康无恙,五一幸福快乐!明天五一,祝你千分快乐,万分幸福!

  3. 两兄弟劝化父母信佛

    “恐怕不行,我父亲从来不信佛的。”“师父,我看要他信佛是难上加难啊!”当兄弟俩降到地上时,妙庄严王高兴得连连问道:“你们的师父是谁?这是什么功力?能不能见到你们的师父?我想马上去拜访他。”云雷音宿王华智佛便为国王及王后等众人说法,妙庄严王听了心里产生极大的欢喜,立即将王位传给弟弟,自己与王后连同两个儿子还有众嫔妃都皈依佛法,出家修行。

  4. 器物成妖两则——铁杵和甑,龟甲和铮

    铁杵和甑唐德宗建中末年,独孤彦在泗水和淮河间客居。遇到大风,船无法行驶,停泊在岸边。寺院里的和尚都去赴村民的...去了,独孤彦漫步于庭院。不一会有两个男子走来,一个人身材很长,穿黑衣,自称姓甲名侵讦jié,排行第五。两个人同独孤彦互相施礼,交谈起来。两个人出语不凡,言谈论述深奥玄妙。独孤彦平素善于清谈,多年来经常和一些清高不俗的人物高谈阔论,对于玄学和佛学深有造诣。

  5. 解梦梦见很多老同事

    周公解梦解梦梦见很多老同事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解梦梦到很多老同事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6. 马年祝福词

    2014马年四字祝福语一、新春度佳节年末梦绕萦快解思念重乐与君随行二、新年新事新气象年年有余岁岁甜快语欢歌宾朋聚乐庆庚寅尽开颜三、新歌一曲送祝福年年有余丰五谷快马加鞭奔小康乐乐呵呵享福禄四、新春吉祥桃李欢年节惬意春舍艳快乐晚会歌舞献乐庆新年似蜜甜五、新春如意体康健年节惬意友朋伴快意幸福似蜜甜乐庆新年歌舞欢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

  7. 心情不好的个性签名短语 执著是一种负担,往往会让人受伤-感人的情话

    在落寞的等待中,渐渐的,学会了自我疗伤。三十六、痛,从午夜这一刻随风扩散,始终徘徊延续在两人的一生。说说心情短语四十二、时间走得好快,我想和它一起走,走到人生的尽头,只是我动不了,留在原地像脚下生了根。

  8. 科学精神的经典名人名言

    科学就是整理事实,以便从中得出普遍的规律或结论。——达尔文科学是使人的精神变得勇敢的最好途径。——梅契尼科夫优秀的科学家必定是某种程度的狂人。——卡皮察科学不能或者不愿影响到自己民族以外,是不配称作科学的。——普朗克科学是没有国界的,因为它是属于全人类的财富,是照亮世界的火把;但学者属于祖国。——萨尔顿科学需要人的全部生命。——契柯夫科学始终是不公道的。

  9. 玉食锦衣的意思是什么?

    【拼音】yùshíjǐnyī【解释】锦衣:鲜艳华美的衣服;玉食:珍美的食品。精美的衣食。形容豪华奢侈的生活。【出处】《魏书·常景传》:“锦衣玉食,可颐其形。”【例子】天福神皇神后,桓桓群将多筹,等闲握玺御龙楼,玉食锦衣消受。明·谢谠《四喜记·祸禳左道》【相关】百度“玉食锦衣”

  10. 清朝末年外交家,完颜崇厚生平简介

    清末外交家,河道总督完颜麟庆次子,刑部尚书完颜崇实之弟。>光绪二年,其兄盛京将军完颜崇实逝世,完颜崇厚由兵部左侍郎调任盛京将军。左宝贵当时命令把十八缸元宝全部封存,随后上报完颜崇厚。完颜崇厚见元宝太多,不敢擅自处理,便写呈文上报朝廷。光绪十九年,逝世。时葡萄牙遣使入京乞换约,崇厚牒请总署摽勿受。法使哥士耆缓颊,治莅津,朝命崇厚承其事。十年,崇厚输银三十万济军,释归。十九年,卒,年六十有七。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