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游牧民法官

一个穷困潦倒的人听说山里有宝石,就告别了自己的双亲,到深山里去碰碰运气。碰巧在第三天,穷人找到了一块绝妙的宝石。他一面走回家,一面高兴地自言自语道:“我的双亲不会再挨饿了,我自己也可吃饱了。我还要买几匹马,牵几头羊,一些奶牛也可在我的帐篷边吃草了。” 在离家还不远的时候,他遇到一个喇嘛,喇嘛问他: >“你从哪儿来?到什么地方去?为什么你这样高兴?” >穷人给他讲述了什么样的幸福降临到了自己身上。 >喇嘛说:“这是佛、佛像帮助你找到了宝石,你把宝石交给我,我将它带给你的双亲。你到庙里去,念一个月的经文感谢佛像,感谢给你带来了幸福,一个月之内你不要回家。” >穷人听从了喇嘛的话,到庙里去朝拜各尊神像和念经文。 >一个月以后,他回家了,周围一切如故,在旧帐篷里面悬挂着的是空皮口袋,口袋里既没有酸牛奶,也没有酸马奶,更没有奶油,一句话,什么也没有。 >“为什么你们还贫困地生活着?”他向双亲说道:“应该卖掉宝石,另为自己造一座新的帐篷,买一些奶牛、羊……” >“什么宝石?”双亲惊奇地说道:“从哪儿给我们拿来了宝石?” >“难道喇嘛没有将宝石转交给你们吗?” >“我们连喇嘛的影子都没有看到过。”父亲说:“更甭说看到什么宝石啦!……” >这时穷牧民才明白,喇嘛欺骗了他。他去寻找骗子手,找了很长时间,终于在一个寺院里找到了那个喇嘛。于是他向喇嘛请求要回自己的宝石。 >喇嘛说:“我并没有从你那儿得到过什么东西。不错,我是有一块宝石,但这是我自己找到的!在我放出狗赶你之前,快滚开吧!”穷牧民来到可汗跟前,诉说喇嘛怎样骗走了他的宝石。可汗将喇嘛召来问道:“你拿走了这个人的宝石吗?” >不诚实的喇嘛回答说:“我并没有从他那儿拿过任何宝石。我仅有的一块宝石,是我自己找到的。” >可汗问穷牧民道:“谁看到你是怎样把自己拾到的东西转交给喇嘛的?你有证人吗?” >“我给他时,并没有任何人在场。”穷牧民回答说。 >“既然是这样,那你也不必请求什么了。”可汗说:“你自己走吧,请不要再麻烦我了!” >穷牧民走回家,一边走一边哭着。他迎面遇到一个游牧民法官。“你在哭什么呀?”游牧民法官问道。 >穷牧民向他讲述了喇嘛怎样骗走了自己抬到的宝石,以及可汗没有能够判断他们争论的是非。 >游牧民法官听后说:“如果这样的争论也不能判断,那他算什么可汗。他吃饱了牛奶,却不能管理国家。” >这时,经过这儿的一位大官听到了这些话,便转告给了可汗听。可汗命令抓住这个游牧民法官,并要立即带去见他。 >游牧民法官被带到可汗那儿。可汗说: >“如果你证实不了是喇嘛偷了这块宝石,我就命令将你拴在我的一匹烈性公马的尾巴上。” >喇嘛听到这话,笑着道:“游牧民法官,你要与你的生命告别了!你可不能再嘲笑富人和喇嘛了吧!” >游牧民法官对喇嘛说:“请你证实一下,你自己找到了宝石。” >“我证实!”喇嘛回答说:“我有证明人,证明人有三个。” >“很好!”法官说:“那明天请你在中午时来到可汗的帐篷,并将你的三个证明人都带来。” >第二天中午,喇嘛来到可汗帐篷,同时带来了三个证明人。 >可汗走出帐篷,游牧民法官命令审判开始。 >法官将证明人安排在不同方向,让他们互相之间背对背,而他自己到河边去,在那里他取了五块一样大小的泥巴,然后转回来。法官给每个证明人一块泥巴,第四块泥巴给喇嘛,第五块给了穷牧民,然后说: >“我将从一数到一百,在这段时间里,你们每个人都要把泥巴捏成宝石的形状……” >当游牧民法官数到一百时,他立即从五个人手中取回泥土捏成的宝石形象,然后放到可汗面前。可汗看到,只有喇嘛和穷牧民捏成的形状与宝石一样,而喇嘛的三个证明人捏成的形状彼此都不一样。这时游牧民法官说:“穷牧民捏成的模型是正确的,因为宝石是他找到的。喇嘛捏成正确的模型,是因为他将这块宝石已收藏多时,因而多次看到这块宝石。而证明人从没有看到过这块宝石,所以他们每个人捏成了不同形状的宝石模型。喇嘛将假证人带到这儿来了,这意味着,他没有发现这块宝石,这块宝石是他偷来的。” >可汗感到很惭愧,游牧民法官显得比他聪明,他马上将宝石交给穷牧民,而喇嘛和假证人都被赶出自己的国家。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游牧民法官的更多相关文章

  1. 唐朝开国皇帝李渊真的向突厥称臣 并为去世突厥可汗服丧?

    有朋友问,唐朝开国时,李渊真的向突厥称臣,每年上贡金钱美女吗?李渊这样做算不算卖国?这个问题,从定义上说,不能算称臣。我们先从史书记载上来看。

  2. 唐朝开国皇帝李渊真的向突厥称臣,并为去世的突厥可汗服丧吗?

    有朋友问,唐朝开国时,李渊真的向突厥称臣,每年上贡金钱美女吗?李渊这样做算不算卖国?这个问题,从定义上说,不能算称臣。我们先从史书记载上来看。

  3. 张耕华 | 陈寅恪、吕思勉治史风格的异同

    陈寅恪、吕思勉陈寅恪和吕思勉是中国现代著名的史学大家,他们的治史都以研读传统典籍为基础,也都继承了中国历史上的史学传统。陈寅恪、吕思勉两位都是纯粹的历史学者,但都非常关心社会现场,其著述之命意,常希望在历史中寻求经验教训,而非纯粹为史实而考证史实。论者常常关注陈、吕两位治史上的前一方面成就,而对后者则有所忽视,其实,这是他们治史的重要特色,也是中国史学史上珍贵的学术遗产。

  4. 唐朝的城下之盟, ... 赢了面子,输了里子

    出乎意料的是,叱吉设不敢接受册封,分化瓦解策略宣告失败。

  5. 隋朝牛人长孙晟:他是 ... 的岳父,仅靠一张嘴就差点灭了突厥

    大唐帝国往事:突厥克星——长孙晟泊爵先生按:千金公主的送亲队伍有好几十人,沙钵略可汗对其他人都看不上眼,唯独对长孙晟「”一见钟情”。他邀请长孙晟在突厥住一年。在这一年当中,二人互加了好友,并频繁互动,一起吃饭、一起打猎、一起骑马练箭。一、一箭双雕公元552年突厥打败柔然,建立起一个幅员辽阔的草原帝国,势力扩展至整个蒙古高原。突厥兴起之时,中原正处于五胡十六国和南北朝分列的动乱时期,大家你打我,我打

  6. 纽约周刊「 ”曾格案”:「 ”新闻自由”的立法原则是怎么产生的

    马克思在《论普鲁士书报检查制度》上说:「”新闻自由就是人类自由的实现。没有新闻自由,其他一切自由都会成为泡影。”余定宇先生说,「”新闻自由”这个全世界宪法里的原则,竟产生于200多年前在纽约发生的一个小小的「”曾格案”。这宗经典案例发生在1735年。故事的主角是个出版商,名字叫约翰·彼得曾格(J.P.Zenger)。英国...控告他在《纽约周刊》发表的文章中,「”批评和诽谤”了英国皇家总督柯斯比。

  7. 「大战略系列」白道之战——圣人可汗威震欧亚草原

    战前战略背景公元572年,北朝的北周和北齐为了获得北方欧亚大草原的统治者——突厥汗国的支持,竟然同时向其纳贡,并称突厥可汗为父。而双方主帅正好在白道狭路相逢。白道之战突厥军队防不胜防,且根本无法抵抗隋朝重骑兵的冲击,因此被迅速击溃,死伤大半。而沙钵略可汗也遭受重创潜逃。隋朝也因此获得了白道之战的最终胜利。沙钵略可汗也对各汗战败不满,因此矛盾进一步激化。

  8. 只见中国公主和亲番邦,为何不见外国公主和亲中国?

    后突厥汗国的可汗阿史那.骨笃禄病死了,他的儿子还年幼,他的弟弟默啜自立为可汗。默啜可汗的位置来得名不正言不顺,还屡次兴兵骚扰中国。当时的中国,是则天大圣皇帝武曌当朝的周朝。武则天也不含糊,派行军大总管薛怀义领兵讨伐默啜。此君爵封梁国公,后来又爵封鄂国公。薛怀义率领二十万大军,向突厥发起了进攻。默啜见周军来势汹汹,采取了不战而逃的策略。武则天大喜,加封默啜为左卫大将军、归国公。

  9. 唐朝也和亲,吐蕃也和亲!和亲究竟是个什么鬼

    和亲是个很不好讲的话题,很多人一提到「”公主和亲”马上肝火上升、气串两肋,破口大...朝廷暗弱、军力不足,使一弱女子肩负国难终老他乡。但如果告诉他们,少数民族政权和亲的频次远高于汉族政权,估计这些人又会不屑的说:「”披发左衽无伦理纲常。”我真心奉劝一句,有这种想法的人,您就别穿越了!万一穿越回去,真的干了皇帝,您再混成了什么「”思宗”、「”哀帝”,被人咔嚓了,俺们也不落忍不是?!因为,这些人根本不

  10. 不为人知的北方强国-----柔然

    说道柔然,国人一般都很少知道,实际它是公元四世纪后期至六世纪中叶,在蒙古草原上继匈奴汗国、鲜卑汗国等之后崛起的部落制汗国,最高统治部落为鲜卑别部的一支,与中国南北朝的北魏一直对垒。关于柔然人的来源,由于史籍记载歧异且简略,有东胡、鲜卑、匈奴、塞外杂胡等诸多的说法。

随机推荐

  1. 漆器鉴赏秘要

    漆器鉴赏秘要一、中国古代漆器源流用漆涂在各种器物的表面上所制成的日常器具及工艺品、美术品等,一般称为“漆器”。漆器是中国古代在化学工艺及工艺美术方面的重要发明。西汉漆器多刻铭文,详列官员及工匠名。剔红漆器在唐代也已出现。描漆包括用漆调色描绘及用油调色描绘的漆器。剔红是明清漆器中数量最多的一种,其做法是在胎骨上用多层朱漆积累到需要的厚度,再施雕刻。明代是点螺漆器的盛期,工艺水平已达到相当精湛的程度。

  2. 英国人的疯狂喝茶演化史,打仗都不忘喝茶

    茶叶初遇英王室1662年5月的一天,英国国王查理二世与葡萄牙国王若昂四世的女儿,布拉干萨的凯瑟琳举行了婚礼。凯瑟琳查理二世同意这门亲事的重要原因是嫁妆丰厚,葡萄牙王室答应的数额是50万英镑。这还只是官方统计数字,实际低估了进入英国的茶叶总数,因为还有大量的茶叶是通过走私流入英国的。往后的一百多年过去,英国人打了更多的仗,也喝了更多的茶。

  3. 为什么 ... 偏爱徐惠,却不喜欢同样的武则天呢

    徐惠年纪和武则天相仿,进宫时也和武则天一样同为才人,正五品级,同样在...身边十二年的时间里从才人进封到婕妤再到充容(正三品),远高于武则天。...为什么喜欢徐惠,不爱武则天?>在...的眼里徐惠更适合当一个值得爱的伴侣,武则天更像一只“宠物”偶尔都弄罢了,连喜欢都算不上。

  4. 秦始皇前的六代秦王,一生巅峰都是哪一战,秦昭襄王在长平之战

    汉代贾谊在《过秦论》中有这样的句子,「”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其意是说始皇帝嬴政,将六世秦王积累下来的霸业更进一步,终于将秦国变成了秦朝,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大一统王朝。所谓六世,是指自秦孝公以来的六位秦王,他们谨守商君之法,推动秦国这辆战车缓步前进,通过一场场血战、一次次大胜对诸侯各国不断地鲸吞蚕食,使

  5. 失误

    “当然是真的,”儿子说:“我本来想打中他的鼻子。”

  6. 汪曾祺的主要作品 汪曾祺名言

    汪曾祺是我国著名散文家、戏剧家、小说家,他的小说被视为诗化小说。汪曾祺>汪曾祺的主要作品>短篇小说:《受戒》《大淖记事》《鸡鸭名家》《异秉》《羊舍一夕》。>汪曾祺名言>家人闲坐,灯火可亲。

  7. 阿弥陀佛与观世音菩萨亲口对念佛人的开示

    阿弥陀佛与观世音菩萨亲口对念佛人的开示昙鉴。生平有丝毫的善行,必定回向西方,誓愿往生净土亲见阿弥陀佛。净土传)自觉于是在佛前发愿,期愿仰承阿弥陀佛的圣力,早日往生净土。当天夜里三更,见到两道金光,其中有阿弥陀佛从金色光明中下降,观音、势至两大士在左右随侍。年二十七岁,病危,因而发愿求生西方净土,并在房屋中供奉阿弥陀佛圣像,高声唱念佛名。

  8. 福业相等,方为夫妻

    《分别功德论》谈到,舍卫城有一对夫妻,夫妇二人都恭敬、信仰三宝。从这个公案就能看到:能够作为夫妻的,都是男女双方福德、业力相等,才能作为夫妇。可见一般传统社会讲这个妇女以她丈夫为荣,那一个女人能够嫁一个富贵的丈夫,或者只是嫁一个贫贱的丈夫,这完全还是自己宿世的业力所决定的,不是偶然的。都不要到外面追求,你把自己的福德修好了,自然感得跟自己“福业相等”的人,来作“夫妇”。

  9. 对待奖金和纪律

    两个文学爱好者在一起谈论。

  10. 中日 ... 争端到底因何而起?

    中日...列屿问题为什么现在会逐步升级,其原因何在?近来,日本单方面强化对...列屿的错误言行和措施并引发其升级的原因,主要为以下两个方面。换言之,中日两国领导人同意就...列屿问题予以搁置。此后,日本...也是以此“搁置争议”方针处理...列屿问题的。中日...争端会走向何方?当前,由日本单方面引发及激化的...列屿问题仍在持续,包括日方仍将举行所谓的登钓调查、推动国有化进程等。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