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趣谈筷子据史书记载,筷子在商代晚期已经出现。“纣王象箸,而箕子唏”,说的是箕子认为纣王用象牙筷子吃熊掌,极为奢侈,乃亡国之兆。那么“箸”何时,又如何演变成筷子的呢?历史悠久的筷子有考古实物可以作证。中国筷子不仅是一种餐具,同时又是与文化有关的器物。李隆基还将金筷子赠给宰相宋璟,赞扬他的品格像筷子一样耿直。筷子的长短是根据桌子的大小配用。
趣谈筷子
据史书记载,筷子在商代晚期已经出现。司马迁《史记·微子世家》中就有“纣始有象箸”之说。“纣王象箸,而箕子唏”,说的是箕子认为纣王用象牙筷子吃熊掌,极为奢侈,乃亡国之兆。筷子的古称为“箸”,明代诗人程良规《咏竹箸》诗中有“殷勤问竹箸,甘苦乐先尝。滋味他人好,乐空来去忙。”那么“箸”何时,又如何演变成筷子的呢?据明代陆容《菽园杂记》考证,因江南吴语,“箸”和“住”为谐音,所以吴俗舟人讳说“住”,反其意而称为“筷”,一直通用到现代。如今在福建省闽南地区有的地方仍然保留“箸”的叫法。
历史悠久的筷子有考古实物可以作证。1961年在云南省祥云县 ... 那发掘了一座东周(公元前495年)铜棺墓,其中出土了圆柱形铜筷子,经测定为东周中期造物。
中国筷子不仅是一种餐具,同时又是与文化有关的器物。在历史上曾留下许多记载:楚汉相争时,张良“借箸”为刘邦策划战局。唐代韩凝礼以“箸”预卜玄宗李隆基进京平乱。这可能是带有一种迷信色彩的传说。李隆基还将金筷子赠给宰相宋璟,赞扬他的品格像筷子一样耿直。
笔者家藏象牙筷子十四双,其中明代的五双,长26—28厘米,清代两双长23.5厘米,民国的七双,长21.5厘米,均为上正方,下圆形,上部直径0.5厘米,长短有很大差距,这与每个时代餐桌大小有关。最大的明代大八仙桌正方形直120厘米。清代的直100厘米左右。民国的一般在80厘米居多。筷子的长短是根据桌子的大小配用。
我国筷子材质众多,有金、银、铜、铁、竹、木、骨角等,象牙筷子自古比较珍贵,目前明清的已很少见。
来源:收藏快报
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WWW.lishixinzhi.Com)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