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黄杨木经精雕细刻磨光后能同象牙雕相媲美。黄杨木雕集中于温州、乐清两地,是我国黄杨木雕的主要产地。晚清,永嘉艺人朱子常,改进黄杨木雕技艺,使成为独立的案头艺术品。从此,黄杨木雕艺术深受人们注目,从艺者亦日众。建国后,黄杨木雕发展迅速,技艺进一步提高。
[网上展馆] 浅谈黄杨木雕
清 黄杨木雕“西园雅集”笔筒
清 黄杨木雕笔筒 高12公分
清十八世纪 黄杨木雕东山报捷图笔筒 高:11.1cm
清 黄杨木雕松树笔筒
清晚期 朱子常黄杨木雕六子戏弥勒 横27.5cm 纵17cm 人物高11cm 座高6.5cm
清中期 黄杨木雕岁寒三友笔筒 高12.3cm
清中期 黄杨木雕罗汉 长20厘米,高10.5厘米。
清咸丰 御制黄杨木雕瑞兽钮大印 正方形12.7cm
清 黄杨木雕渔人得利摆件
民国 黄杨木雕三星送子
清十八~十九世纪 黄杨木雕渔夫像 高:16.4cm
清中期 黄杨木雕佛说法图如意 长47.5厘米。
黄杨木雕是我国木雕工艺的一个主要品种,以用黄杨木雕原料得名,是驰名的传统工艺美术品。
黄杨是一种矮小的常绿灌木,生长缓慢。俗话说:“千年难长黄杨木”,据《本草纲目》记载:“黄杨性难长,岁仅长一寸,遇闰则反退”。遇到闰年要返退缩短是形容其生长迟缓。黄杨木一般要生长四、五十年才能用于雕刻。这种木材大部分直径只3~5寸左右,适宜于雕刻小型人物,供案头欣赏。黄杨木质地坚韧,表面光洁,纹理细腻,硬度适中,色彩黄亮。黄杨木经精雕细刻磨光后能同象牙雕相媲美。特别是随着年代的久远,颜色由浅而深,给人以古朴美观、别具特色。
黄杨木雕作为立体雕刻的工艺品单独出现,供人们案头欣赏,目前有实物可查考的是元代的遗物。现在北京故宫的黄杨木雕“李铁拐象”人物立象,是元代至正二年(公元342年)的作品,距今已有600多年历史。明、清以来黄杨木雕继续有所发现,目前北京、上海、天津、江苏、浙江等博物馆收藏的“卧美女”、“葫芦瓶”、“笔筒”、“人物烟壶”等就是这一时代的艺术珍品。
黄杨木雕集中于温州、乐清两地,是我国黄杨木雕的主要产地。黄杨木雕的基本工序是视材构图,打坯、粗雕、精刻、上蜡(或清~漆)。为刻制较大作品,采取拼接办法,还可成群雕。
黄杨木雕创始于乐清,民间元宵灯会中常以黄杨木雕人物装饰于龙灯骨架。艺人叶承荣,于清道光二十年(1840)前后所作太上老君像,是近世温州黄杨木雕第一件传世作品。以后,叶家此艺代代相传。晚清,永嘉艺人朱子常,改进黄杨木雕技艺,使成为独立的案头艺术品。他创作的《济颠和尚》,清宣统元年(1909)在南洋第一次国际比赛上获优等奖。民国4年(1915)另一作品《捉迷藏》又在巴拿马博览会上获二等奖。从此,黄杨木雕艺术深受人们注目, 从艺者亦日众。
建国后,黄杨木雕发展迅速,技艺进一步提高。除单人立体圆雕外,还发展了拼雕、群雕技术,把传统浮雕和圆雕巧妙结合在一起;作品题材亦扩大到现代人物,有不少作品在国内外展出。
编辑:因因
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WWW.lishixinzhi.Com)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