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D连斯皮尔斯中尉凭什么成为E连连长?辛克上校也同意撤换戴克中尉

1944年12月19日,就在德军在阿登地区发动反攻的第3天,美军第101空降师紧急前往巴斯托涅,完成艾森豪威尔交给他们的防线补漏任务。在20天防守中,他们经历了天寒地冻、缺衣少食,包围与反包围,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E连在戴克中尉的带领下,来到城外的一个叫雅克林的人工林区,防御着2公里的战线。戴克好像并不热衷于连队管理,经常丢下部队外出,了解他的人都知道,他是师部下来的,来E连只是「 ”镀镀金”。此时,仓促上阵的E连只能依靠连队的士官们了。 在物资奇缺的情况下,E连凭什么坚守20天? 首先,第101空降师并不是孤军作战。随他们一起进入巴斯托涅的还有第10装甲师和一个重炮营,尽管包围巴斯托涅的德军达到15个师,其中还有4个是装甲师,但依托城市坚固的防御工事,在优势火力的支援下,美军还是能够抗衡的。 战斗十分激烈,美军损失惨重。在没有空军的掩护下,只能发挥火炮的威力。尽管德军攻势凌厉,但其炮弹的消耗量也在迅速增加。尤其是攻城战,物资的消耗会成倍增长,最终演变成为一场消耗战,3天后,双方都已消耗殆尽,进入了拉锯战。 其次,美军的后勤补给是强大的。受天气的影响和局势的限制,包围圈里的美军确实存在物资紧缺的情况。尤其是「 ”临危受命”的E连官兵更是缺医少药,在白雪皑皑的前线只能在散兵坑内抱团取暖,迫击炮只剩下一个基数的炮弹。 但随着天气放晴,物资空投开始了。冬大衣、弹药、甚至圣诞节的火鸡等等,源源不断地投放到前线。同样物资缺乏的德军也逐渐失去往日的迅猛攻势,转攻为守了。E连也经受了最艰苦的一周,坚持了下来。 当然,E连士官们的努力功不可没。在炮火纷飞的前线,他们游走在每一个散兵坑,关照和提醒伞兵们注意每一个细节。他们不需要军官的敦促,因为两年半的朝夕相处,他们早就是「 ”一家人”了。 他们在散兵坑内唠唠家常、说个笑话,缓解大家的紧张情绪。更难能可贵的是,他们做了许多军官该做的事,无论是如何战斗,还是鼓舞士气,他们清楚每一个弟兄的状态。换句话说,E连可以没有军官,但不能没有士官。 然而,E连需要新的连长。 巴斯托涅被困期间,美德两军在城外形成对峙。德军向被围的美军发出了「 ”劝降书”,被101师的副师长麦考利夫以「 ”屁话”回绝,并随着巴顿的第3集团军突破德军防线,打通了陆地上的交通,卡车送来了充足的补给,伤员也撤往后方。 解围后的伞兵们从送到的报纸上得知,他们再一次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英雄。当然,媒体的过分渲染第101空降师,这对于第82空降师和第10装甲师显然是不公平的,他们的付出一点也不少于第101空降师。 至于巴顿的第3集团军「 ”解围”巴斯托涅,媒体的渲染就更加过分,让人们误解为伞兵们是被巴顿「 ”解救”的。这显然超出了伞兵们的认可度,他们不认为需要别人的帮助。不过,从效果看,巴顿「 ”解围”巴斯托涅的战略意义还是大于战术意义。 此时,让伞兵们高兴的是,可以返回巴黎继续休整,享受人们的赞誉和干净舒服的床。然而,现实是,艾森豪威尔从战局出发,决定全面发起进攻,但国内的兵员潜能也面临枯竭,没有预备队。因此,下一阶段的进攻,2个空降师都将派上用场。 506团2营的正面是福瓦村,在树林和村子之间是一片长约200米的坡地。要想攻占这个村子,无遮无盖的200米距离无疑是最大的挑战。负责2营指挥的温特斯上尉,选择E连去完成这个任务。 连长戴克中尉将E连呈一字散兵队形,冒着德军的 ... 向前冲去,在距离村子不到100米的距离,他突然看不到1排的兵。于是,做出了一个灾难性的决定,全连停止攻击,躲在两个干草堆后,等候1排。在空旷的田野里,这么做无疑是自取灭亡。 在后方督战的温特斯看在眼里,急在心头,E连在遭受无谓的伤亡,他抄起枪就要冲出去。但很快想到作为代理营长,他还要指挥一个营,不能这么蛮干。在冲出4、5步后,他猛然转身,看见了D连的斯皮尔斯中尉,「 ”你去接替E连指挥”。 斯皮尔斯不负众望冲了出去,安慰好吓坏的戴克,指挥E连迅速攻入村子。并「 ”单枪匹马”冲过德军防区与村子另一面的友军取得了联系;但令人称奇的是,他居然又自己跑了回来,这让E连的官兵们赞赏不已。战斗结束后,他成为E连连长。 那为什么温特斯明知戴克不行,还要E连去打头阵呢? 一是,E连的整体素质最好,能够完成这样的任务。E连的体能在506团中是最优秀的,200米的距离丝毫不会影响连队的战斗力。更何况,连队的士官们都是「 ”身经百战”的老兵,最擅长的就是相互配合。连长「 ”弱”些,不是大问题。 二是,作为一场「 ”伤亡巨大”的攻坚战,没有哪个连队愿意冒这样的风险。让其他2个连队去冲锋,不但会招致一些「 ”不好的”说辞,而且不一定能完成任务。选择E连去,就是告知官兵们,他将对全营每一个连队「 ”一视同仁”,没有偏向。 更为重要的是,他对戴克没有什么好感,但也不能在其「 ”无错误”的情况下撤换他。尽管E连的士官们也有这个诉求,但他也不能冒着「 ”得罪”上级的危险而意气用事。最好的 ... ,就是通过犯下「 ”严重的错误”去撤换他,更显得理所应当。 当然,这个机会很快就来了,一个被吓破胆的指挥员是不可能再担任主官的。更高兴的是,他为E连找了一个优秀的指挥官。于是,当辛克上校征求他的意见时,他理直气壮地说道:「 ”解除戴克职务,任命斯皮尔斯为连长”。 这样的结果,辛克上校当即同意。因为他也十分了解戴克的来历和能力,但对上级安排的事情也有些「 ”投鼠忌器”、左右为难。现在好了,戴克中尉「 ”畏战”的事实和理由是说得过去的。很快,戴克被调离了506团,去了师部。 「 ”任人唯亲”的事情在生活中比比皆是,在和平时期的危害没有那么明显和直观;但在战场上,这往往涉及到士兵的生死。这是踩着士兵的鲜血「 ”往上爬”,这种「 ”卑劣”的行径发生在所谓「 ”民主”的美国,不禁让人瞠目结舌。 大家怎么看?欢迎留言和讨论。 参考文献:《二战全史》、《第二次世界大战》、《兄弟连》 欢迎搜索关注「 ”白杨树下谈历史”//学习历史,传播文化正能量//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D连斯皮尔斯中尉凭什么成为E连连长?辛克上校也同意撤换戴克中尉的更多相关文章

  1. 短兵相接的厮 ... ,他8个小时和敌人较量11次,荣获战斗英雄称号

    3排见状迅速出击,当即俘敌2名,毙敌1名。剩下的1名越军军官在2名士兵的掩护下仓惶奔逃,当2名敌兵被击毙之后,敌军官钻进了一个石洞。8班第1小组准备趁势进洞搜索,结果敌人又向外打枪,战士们无法接近洞口。连长很快赶到现场,决定组织爆破。马德富在连长的指挥和掩护下,爬到洞子顶上,见有一条石缝伸到洞中,便把爆破筒往缝里一插,拉燃了导火索。

  2. 志愿军国庆硬核献礼:一个连毙伤900美军,连长刺刀捅死7人

    作者:喵哆哩声明:兵说原创,抄袭必究美军骑兵第一师在朝战中遭遇的打击不可谓不多,但是真正让其痛彻心扉的是1951年的天德山之战。

  3. 铁原阻击战,志愿军连长 ... 伤美军800,全连跳崖逃生

    作者:李金钖声明:兵说原创,抄袭必究抗美援朝第五次战役,美国人根据志愿军在后勤补给上存在的短板发明「”磁性战术”,这一战法一度让志愿军感觉非常吃力。为了让回撤的主力部队得到充分的休整,防守部队需要将跟在大部队身后的「”美国尾巴”切掉,责任重大,压力空前。63军188师的563团负责在铁原一带阻击美军。两条主要公路在铁原附近组成一个「”丁”字形的交叉点,交汇点附近有3座高地,分别是255.1、200

  4. D连斯皮尔斯中尉凭什么成为E连连长?辛克上校也同意撤换戴克中尉

    1944年12月19日,就在德军在阿登地区发动反攻的第3天,美军第101空降师紧急前往巴斯托涅,完成艾森豪威尔交给他们的防线补漏任务。在20天防守中,他们经历了天寒地冻、缺衣少食,包围与反包围,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E连在戴克中尉的带领下,来到城外的一个叫雅克林的人工林区,防御着2公里的战线。

  5. E连官兵们为什么认可新连长斯皮尔斯?他用冲锋枪解决俘虏是真的

    1945年1月9日,巴顿的第3集团军驰援巴斯托涅,与围困中的美军汇合,从而牢牢控制这个影响阿登战役的战略重镇。解围后的美军第101空降师并没有得到休整的机会,反而继续战斗,对德军发起进攻。506团奉命攻打福瓦村,负责此次作战的2营代理营长温特斯上尉命令E连担任主攻。

  6. 两个营长带部队叛逃,到达目的地后,连长却再次反水:过去我必死

    韩国警备部队指责韩国国家警察的基层经常贪赃枉法,对逮捕对象滥用私刑,国家警察则回击宣称警备部队是左翼人士和罪犯的收容所。由于韩国反谍报部门对国防军内部地下党的清洗和调查越来越深入,第8团属下两个实际身份为南劳动党地下党的营长因此决定带领部下叛逃。人民军根本没料到会发生这种事,因此根本没有进行阻拦和追击。

  7. 你们的任务,是活着见连长!志愿军「 ”谷子地”,一人断后全身而退

    这样的剧情并非虚构,类似的战例曾经真实地发生在抗美援朝战场,只不过是一个班奉命掩护连队主力撤退,但这个班竟然全身而退。8连的连长顺着交通沟找到了班长徐长富,告诉他,上级要求阻击敌人六天六夜,任务已经完成了。

  8. 副连长贪生怕死,导致全连误入美军包围,连长一看危急,带头冲锋

    一说到长津湖战役,人们马上会想到这是一场志愿军第九兵团与美军陆战1师的生死较量。事实上当时在战场的敌军是美军第十军,有五个师:美军陆战1师、步兵3师、步兵7师,韩军首都师团和第3师团,总兵力10万余人。这五个师全部与志愿军第九兵团发生过战斗。

  9. 哈尼族副连长「 ”死而复生”,巧用越军俘虏,1小时拿下越军据点

    作者:八千里路云和月声明:兵说原创,抄袭必究在对越自卫还击战中,有一位战斗英雄被誉为「”僾尼雄鹰”,他的名字叫山达。1955年,山达出生于西双版纳一个山寨。边疆山区的环境,锻炼了山达勇敢、倔强、彪悍的性格。在18岁那年,山达穿上绿军装,成为了13军39师116团的一名战士。初入军营时,山达射击拿不稳枪,投弹只能投20来米,单杠成绩也不好。山达有一股不服输的犟劲。他每天苦练基本功,臂力、耐力、弹跳力

  10. 血战葛沟:一个连阻击800日军9昼夜,日军被 ... 得寸步难移

    3月4日,全军奉命改守桃园、蒋庄一线阵地。补充团团长李振清命令第二连前往葛沟阵地,作为前哨部队阻击敌人,掩护主力和友军集结。连长王景洲接到任务后,立刻率领全连赶往葛沟阵地坚守。3月9日下午1点钟,日军步骑炮联合兵种三百余人,向葛沟阵地发起猛烈攻击。全连沉着应战,利用沙袋、葛沟村子的院墙作为掩护...敌。激战一直打到下午5点钟,日军死伤数十人依然无法攻下葛沟阵地。天黑之后,日军只得暂时退去。

随机推荐

  1. 南宋名将张宪怎么死的 岳云和张宪是被腰斩的吗?

    岳飞部将张宪、儿子岳云亦被腰斩于市门。根据《岳飞传》记载,岳飞,岳云及张宪于风波亭被拉肋而死。他们便对张宪严刑拷打,妄想追使张宪根据他们编造的谎言自诬,作为杀害岳飞父子的证据。张宪备受酷刑,体无完肤,始终不屈。张俊最后只好自己动手,编造供词,以告秦桧,将张宪械囚至杭州大理寺。张宪家属流放广南和福建路。至此,张宪冤案得以昭雪。

  2. 金智秀意外暴露真实性格,素色短裙名媛范儿十足,发型却意外抢镜

    照片中的金智秀可以说是完全暴露了真实性格,完全没有以往队里稳重大姐姐的感觉,可以说是十分的可爱了。晒出的照片中,金智秀身穿一袭素色短裙,名媛范儿十足,比着耶的金智秀抛去大姐姐的身份,完全就是一个小可爱。而素色的短裙也能够营造出一种优雅温柔的感觉,搭配上金智秀当天选择的一款格子款式的包包,整体的穿搭看上去名媛范儿十足。

  3. 揭秘民国房价有多高?88年才能买到一套房

     揭秘民国房价有多高?88年才能买到一套房  经常有朋友问我:你是治民国史的,跟今天比起来,民国时代的房价是高还是低?  这个问题不太好回答。单纯看房价,民国的房子比现在便宜,可是民国时普通百姓收入太低,房子虽便宜,仍然买不起,从这个角度看,那时候的房价并不算...

  4. 中秋节祝福语_给同学的年中秋节祝福语短信_中秋节祝福

    给同学的年中秋节祝福语短信1.中秋来临百花香,一条短信带六香。关于中秋节的短信14.秋叶片片,勾起无限思念。祝你中秋节快乐!

  5. 刘衎是什么结局?他是怎么死的

    历史上汉平帝刘衎是怎么死的?汉平帝的死,究竟是自然,还是人为因素呢,是否像外界流传的那样,是被王莽用毒酒害死的呢?>>所以,刘衎也经常对王莽面露愠色,时常会表露出反感情绪。喝下毒酒之后的汉平帝慢慢毒发身亡。王莽的戏码是不是该结束了?刘桁去世之后,王莽还扬言说汉平帝是因病去世,甚至趴在床前大哭了一场。

  6. 梦见死去朋友和我说话

    周公解梦梦见死去朋友和我说话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死去朋友和我说话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7. 窦娥冤是真的是一场悲剧吗?真相是什么

    《窦娥冤》是“元曲四大家”之首关汉卿的代表作之一。问世以来,它在民间取得了重大影响,先后有约有八十六个剧种改编、演出过此剧。著名学者王国维在王国维《宋元戏曲史》中说“《窦娥冤》列之于世界大悲剧中亦无愧色”。直到今天,“窦娥”和“...”一样已经成为一个含冤受屈的代名词,人产一说自己有冤,往往会说“我就是窦娥啊!”或者说“我比窦娥还冤呐”。结果他把蔡婆婆带到一个无人的地方,拿绳子要勒死他。

  8. 老照片:沦陷的京城,紫禁城内的联军和太监

    五月初二,清军进入北京,紫禁城被清军接管。联军入城后,解除了义和团对东交民巷和西什库教堂的围攻,义和团被迫退出北京。天坛,在北京市南部,东城区永定门内大街东侧。北京孔庙位于北京东城区国子监街,为中国元、明、清三朝祭祀孔子的场所,与南京夫子庙、吉林孔庙和曲阜文庙并称为中国四大文庙。

  9. 世界杯期间熬夜观战谨防世界杯综合症

    有关专家专门指出,世界杯期间广大球迷要谨防“世界杯综合症”。世界杯期间熬夜观战谨防世界杯综合症熬夜观战谨防世界杯综合症看球看得睡不着球迷小王上完夜班后正好看下半夜的球赛,谁知看完后因为神经太兴奋,怎么都睡不着,这样的情况持续了好几天。

  10. 梦见给孩子穿衣服

    周公解梦梦见给孩子穿衣服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给孩子穿衣服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