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世间眼灭进连明伦月刊320期2001/12佛陀入涅盘後,继承佛陀衣钵的是长老大迦叶尊者。二十年後,迦叶尊者以一百多岁高龄,於鸡足山入定。此时,阿难尊者和阿闍世王来到鸡足山,烧香散华,赞叹、供养迦叶尊者。阿难尊者禀承佛陀的教诲,在阿闍世王的外护下,宣畅佛法,随缘度众,正法因此得以弘传。
佛陀入涅盘後,继承佛陀衣钵的是长老大迦叶尊者。二十年後,迦叶尊者以一百多岁高龄,於鸡足山入定。此时,阿难尊者和阿闍世王来到鸡足山,烧香散华,赞叹、供养迦叶尊者。此後,阿难尊者以八十多岁高龄继承法统,一切就像果树开花结果一样自然,这也是佛陀当初对阿难尊者的寄望。 阿闍世王对阿难尊者说:「佛陀及迦叶尊者,我都无缘亲见他们最後一面,希望尊者将来要入涅盘时,能慈悲告诉我,使我有缘得以瞻仰。」阿难尊者说:「好的。」自从迦叶尊者入定之後,亲近过佛陀的大弟子,几乎只剩下阿难一人。阿难尊者禀承佛陀的教诲,在阿闍世王的外护下,宣畅佛法,随缘度众,正法因此得以弘传。 在阿难尊者一百二十岁的那一年,有一天他来到一片竹林之中,听到一位比丘正在诵一首偈子: 「若人生百岁,不见水老鹤,不如生一日,而得睹见之。」 阿难一听这首佛陀的偈子被传诵得如此错误,不禁面色惨然,心中长叹道:「佛陀的正法竟被毁坏得如此之快!众生的烦恼、恶业甚难断除,每日所言、所行,往往违反圣教,与烦恼相应;每日所思,又往往是自生妄想,不但没有智慧,反与愚痴相应。我恐怕众生将永远流转生死,世世为生、老、病、死四大苦所逼恼啊!」一念及此,阿难尊者便慈悲地告诉那位比丘说:「你所诵念的这首偈子并非真正佛语,万不可依此修行。你应当知道这世上有两种人会谤佛:一种是广学多闻却不信佛语,反生邪见的人;另一种则是不了解佛法的深义,便颠倒妄说的人。这两种人不但会误了自身的慧命,也无法助人究竟脱离三恶道之苦啊!你现在应当仔细谛听我演说正确的佛偈: 『若人生百岁,不解生灭法,不如生一日,而得解了之』。」 那位比丘听後,便把阿难尊者的话告诉他的师父,没想到他的师父竟然说:「阿难已经老朽,记忆力及智慧都已衰退,他讲的话多半是错的,不可信,你还是要照我之前教你的来诵念。」 阿难尊者後来又常常听到那位比丘在竹林中诵念原先那首错误的偈子,便过去问他原因。比丘说:「尊者,我的老师告诉我,您已老朽,言语多属虚妄,要我还是依他所教的来诵念。」经过这件事,阿难不禁悲叹:「我亲自为他们宣说正法,但是他们却宁可相信邪知邪见!﹂心下不胜唏嘘,便立刻入定,思维佛法真意。不过,一想到世间正法竟消逝得如此之快,就不禁痛惜起来:「世间万法无常,佛陀早已入灭,而诸位贤圣亦复如是,如今只剩下我一人长处世间 ... 怖畏之中。眼见如今邪见炽盛,众生愚痴毁谤如来、断绝正教,未来将永远沈没生死、堕入三途,於无量劫受种种苦恼。唉!这世间的一切众生,怎不令人哀悯呢!然而,我又要向谁宣说,告诉他们这世间唯有众苦煎迫,万不可留恋呢?即使现在享受种种恩爱、安稳、快乐,可是一旦无常到来,一切都将灰飞烟灭啊?这世间众苦汇聚,甚难久居,我现在宜入涅盘,不当长住。」 阿难尊者想到了自己与阿闍世王的约定,便来到摩竭陀国,想把自己即将入灭之事告诉他。到了王宫门外,将来意告诉守门的侍卫後,便请他转告阿闍世王,不料侍卫竟说:「大王已经就寝,如果我打扰他,他恐怕会怪罪於我。」於是阿难尊者便说:「如果大王醒了,请你把我的来意告诉他。」说也奇怪,阿闍世王此时突然从睡梦中惊醒,侍卫便将阿难尊者来访之事禀告他,阿闍世王一听,当场昏倒在地,侍者以冷水洒其脸面,过了很久才苏醒。醒後,他顿时嚎啕大哭,搥胸顿足,心中生起大忧苦,痛哭道:「可悲啊!这世间具有大智慧,足以启迪众生慧命的一切圣贤,转眼都要入灭,离我们而去了,今後又有谁能度脱三界众生,免於生死苦恼的煎迫呢?昔日世尊慈悲深厚,作众生的依靠,自从世尊入灭後,我们就如同世间孤儿。後来幸得大迦叶尊者传佛衣钵,演法教化;等到迦叶尊者入定後,佛法又转衰。如今,一切众生的慧命均仰仗阿难尊者的教化,尊者的智慧光明,如同日月普照世间,如果连尊者都要入涅盘,众生岂不是要惶惶无依了吗?将来又有谁来宣说佛法,饶益一切,以清净法水洗涤众生的身心尘劳呢?」 於是,阿闍世王在四处打听阿难尊者的下落後,便立刻前往恒河边的毘舍离国。只见阿难尊者坐在恒河中流的一艘小船上,阿闍世王见状,立刻五体投地,大声向尊者喊道:「三界明灯的佛陀已离我们而去,尊者您是我们如今唯一的依靠了,恳请您不要入灭啊!」阿难尊者默然不语,只摇了摇头。此时大地出现六种震动,阿难尊者往空中一跃,就在虚空中入师子奋迅三昧,进入涅盘。入灭後,舍利分为四分,分别在忉利天释提桓因处、大海娑伽龙王处、毘舍离国处、及阿闍世王处。四处均起宝塔,烧香散华,虔诚供养阿难尊者的舍利。 世间的一切都不离因缘,缘聚则有,缘灭则无。众生彼此间的相聚、离散如此,佛陀及一切尊者与众生间的因缘也是一样。此事无法强求,没有例外,重要的是,当因缘还具足时,我们是否懂得珍惜呢?时值末法,吾人应当珍惜这难遭遇的正信佛法,及身旁的同参道友,同时,更要把握难得的人身及当生成就的净土念佛法门,好好执持这一句佛号。毕竟在这乱世,怎样奇怪、恐怖的天灾人祸都可能发生;身为净宗行人的我们,要分外精进,以这句「南无阿弥陀佛」,作为终身的依止啊! (出自付法藏因缘传卷二)
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www.lishirenzhi.com)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