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梵吉沙的故事

梵吉沙的故事1.只有懊悔,或者找人来消灾解厄,都是无济于事,一旦面临相同的状况,又会一再重演悲剧。所以,最重要的事是我们要好好培养觉性。2.禅修的目的,在于脱离三界的束缚,得到真正的自在,不被世间的各种现象所迷惑。佛陀时期,有一位婆罗门,名字叫做「梵吉沙」。他有一项特别的本领,只要将死人的头盖骨拍一拍,就知道这个死人是投生到天上、人间或是地狱。他的朋友们拥着他到各乡市巡回表演,村民们向梵吉沙询问死去的亲友们投生到何处去,问完后,有的给十元、二十元或一百元不等,一路下来,真的是财源滚滚。2.有一天,梵吉沙来到只数给孤独园附近。他的朋友们看到当地民众都去听佛陀说法,就向他们说:「现在来了的一位摸骨大师,能够知道你们死去的亲友生到何处去,赶快过来瞧瞧,机会难得。」佛陀的信徒们说:「佛陀是谁也比不上的,他才是究竟觉悟的人。」梵吉沙的朋友认为这是一句挑战的话,就拥着梵吉沙来向佛陀挑战。3.佛陀知道了他们的来意后,便叫人准备好五个头盖骨,请梵吉沙回答。前面四个依次是投生到地狱、畜生、人间及天上的头盖骨,梵吉沙都答对了。但是第五个头盖骨,他拍了又拍,瞧了半天,冒了好多汗,却回答不出来。这个头盖骨确实难倒了他。4.佛陀说:「梵吉沙,不知道了吧。我知道这个头盖骨的主人生到何处去。」原来这第五个是一位阿罗汉的头盖骨。梵吉沙便请求佛陀教导他如何知道这第五个的技巧。佛陀说他要先出家,加入僧团,才能教他。5.梵吉沙为了学会这技巧,便受戒成为比丘,遵照佛陀的指示,整天观察自己的身体。6.他很努力的禅修,培养出强而有力的觉性,终于看清自己身心的实相,灭除了痛苦,证得了阿罗汉的圣位,从三界的束缚中完全解脱出来了。7.后来他的朋友们来找他,要他继续巡回表演,以特异功能来赚钱,梵吉沙说:「你们回去吧,我不再加入你们的行列了。」一位内心拥有觉性的人,将过着安详而踏实的生活,不会沉迷于特异功能。 >

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www.lishirenzhi.com)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梵吉沙的故事的更多相关文章

  1. 文殊、弥勒、观音、普贤等菩萨,在历史上真有其人吗?

    文殊,是中国佛教四大菩萨之一,与普贤菩萨同为释迦牟尼佛的左右胁侍。那么,文殊菩萨在历史上也真有其人吗?对文殊菩萨的信仰,是随着大乘佛教的兴起、壮大、流布而逐渐形成的。据说文殊一出生就会说话,像童天子一般;和释迦牟尼一样,也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显示出他的不同凡响。在释迦牟尼传教说法的四十五年中,文殊始终追随左右,成为释迦牟尼的得力助手。

  2. 铁扇公主的扇子从何而来,为何能灭火?红孩儿为何不是牛精?

    西游里的妖魔鬼怪有不少,最后能活下来的却不多。除了九头虫、黑熊精外,最有名的就是牛魔王、铁扇公主和红孩儿一家三口了。然而,铁扇公主前身是谁,她的扇子从何而来,为何能灭火,红孩儿是牛魔王之子,为何不是牛精等问题,西游中并没有交待。

  3. 全国唯一不供佛祖的佛寺,被帝王尊崇上千年,门票0元少有人知

    佛教的历史距今已经有两千五百多年的历史了。在历史上,佛教对我国中原王朝影响意义深远,历史上有很多皇帝都是虔诚的佛教徒,比如说人们熟悉的梁武帝,只不过他最终的结局不好,王朝也没有成功统一。缙云寺建立之后,受到了历代帝王的封赐。因此在隋朝时期,缙云寺没有受到皇帝的尊崇。

  4. 佛陀之死,学佛是理性的思辨,不是迷信的狂欢

    佛陀认为,认知不同是正常的,关键要探讨求源!佛陀的一生就是辩论的一生,辩倒了无数婆罗门,逼着对方不得不改革自己的宗教。佛陀很伟大,但是也是人,生老病死一样不能少。82岁的佛陀,耗尽了最后的力量。他用一生告诉世人,不要偏执,不要迷信。夜,一颗罗沙树下,佛陀进入了弥留之际,阿难哭了。佛陀所有秘密之言,唯有阿难能知。佛陀的一生,从无神迹,他开创了一个独特的,帮助世人理解世界和人生的认知体系。

  5. 金蝉子为啥被贬下界?你看他以前在灵山干了啥

    虽然说唐僧转世之前的金蝉子确实是风光,身为佛祖的二弟子走到哪里都会有人来巴结,但是不巧,金蝉子因为犯了一个错就被佛祖贬下来了,那么金蝉子为啥就被如来佛祖贬入下界了呢?金蝉子在灵山干了什么呢?

  6. 照片中:火化的佛像和佛像

    精神发现这尊菩萨雕像是260多尊雕像中的一个,被发现埋在火化后的遗骸附近,铭文上写着高达摩佛或者仅仅是佛陀)。火化的遗体火化的人类遗体被发现在这个陶瓷盒子里。偷偷偷看一张陶瓷盒的x光照片显示的是罐子和后来被火化的人类遗骸。一个国王这尊雕像展示了一个被称为“天王”的神。这尊菩萨像高34厘米,一位探索者这尊菩萨像被发现时头部和身体分开,必须重新组合起来。这一发现最近发表在《中国文物》杂志上。

  7. [网上展馆] 木雕神明造像选粹

    民国黄杨木瘦骨罗汉高22厘米清黄杨雕罗汉高18cm清晚期东方朔像高12厘米,座子高3.5厘米。传统木雕神明造像自东汉开始可分三类:一、道教造像。武财神名赵公明,传说是钟馗同乡,陕西终南人氏,后遇张天师而得到。被信徒奉为财神,来自《封神榜》神魔小说。因此,后人将契此塑造成大肚弥勒佛,名扬四海。本期展馆我们特选了数个木雕神明造像,愿与木雕爱好者共赏!

  8. 释迦牟尼故事(5)

    释迦牟尼的佛法,从此向更广泛的地域传播。释迦牟尼曾答应摩竭陀国王频婆娑罗,自己成道,必先去度他。在当时的古印度,除了释迦牟尼创立的佛教之外,还有六个较为有影响的宗教派别,在佛经中将这六个教派称为“六师外道”或“沙门六师”。释迦牟尼到后宫去看望妻子耶输陀罗和儿子罗侯罗。释迦牟尼这次回故乡虽然只住了7天,但由于他宣讲佛法,感召了许多王族的子弟。

  9. 释迦牟尼故事(2)

    另两人为释迦牟尼的堂弟阿难及王宫理发师优婆离。释迦牟尼向他们宣讲佛法,后来也先后度了他们出家。耶输陀罗后来与释迦牟尼姨母摩诃波闍波提一起皈依佛门后,成为最早的比丘尼(尼僧)。

  10. 释迦牟尼故事(1)

    奉献在读者面前的这本《释迦牟尼故事》画册,是迄今为止世界上保存最完美、最完整的佛祖故事资料,数十幅形象亲切,色彩绚丽的故事画面,概括了释迦牟尼的生平事迹及他的一些基本思想。释迦牟尼丝毫不为五欲的享乐所打动。

随机推荐

  1. 梦见很多小麦

    周公解梦梦见很多小麦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很多小麦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2. 养生就要记住八大禁忌

    养生,就是指通过各种...颐养生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一种医事活动。其实,养生要从娃娃抓起,正如机器要从新时保养。一旦零件有损,养生为时已晚,效果必将大打折扣。其实,养生应以预防为主,平时应定期检查,定时保养。只有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保证每天不少于7小时睡眠,才能维持生物钟的正常运转。这不利于保护大脑,更易引起失眠,长此以往,损害生命。

  3. 8种食物祛湿消肿利尿

    绿豆味甘,性凉,入心、胃经,具有清热解毒、清暑利尿的功效。赤小豆味甘,入心、小肠经,具有利水除湿、和血排脓、消肿解毒的功效。它清热作用比绿豆弱,但利水祛湿作用更强,不但可以治疗一般的水肿,甚至可以治疗“大腹水病”,即肝硬化腹水。适用于轻度水肿、小便不利。

  4. 档案 | 1945年8月9日, ... 发表《对日寇的最后一战》讲演

    74年前的今天,1945年8月9日,...发表《对日寇的最后一战》讲演。1945年8月8日,苏联...宣布对日作战,中国人民表示热烈的欢迎。由于苏联这一行动,对日战争的时间将大大缩短。对日战争已处在最后阶段,最后地战胜日本侵略者及其一切走狗的时间已经到来了。在这种情况下,中国人民的一切抗日力量应举行全国规模的反攻,密切而有效力地配合苏联及其他同盟国作战。

  5. 无肠可断的意思是什么?

    【拼音】wúchángkěduàn【解释】比喻悲痛之极。【出处】宋·石孝祥《愁倚阑》词:“衰草低衬斜阳。斜阳外,水冷云黄。借使有肠也须断,况无肠。”【例子】【相关】百度“无肠可断”

  6. 梦见拚命喝酒_周公解梦梦到拚命喝酒是什么意思_做梦梦见拚命喝酒好不好

    做梦梦见拚命喝酒好不好?梦见拚命喝酒有现实的影响和反应,也有梦者的主观想象,请看下面由小编帮你整理的梦见拚命喝酒的详细解说吧。梦见与父亲喝酒,表示你的家中可能会出现变故,这种不幸的消息会令人很烦恼,要特别注意家人的身体健康。梦见喝酒,表示在学业方面运势上升的预兆。这是争取好成绩的良机。梦到自己在梦中拚命喝酒,表示不管是跟朋友还是独自一人,这代表现实生活中会招惹口舌。

  7. 宋代军事训练概述

       两宋时期的军事力量孱弱历来为人所诟病,而军事训练作为决定其军事力量强弱的重要因素,更值得进一步探讨。通过对历史文献的梳理,认为宋代施行募兵制,庞大职业军队的战斗力需要以高强度的军事训练来维持,因此宋代的军事训练不但对士兵的体力和技能非常重视,而且在阵队协...

  8. 梦见小偷改邪归正

    周公解梦梦见小偷改邪归正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小偷改邪归正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9. ... 空间经典文字图片说说-感人的情话

    即便渺无音讯,同在一个城市,总有擦肩的几率存在。会有某日,隔着熙熙人流,穿透遥遥时空,终于相望,定格,无言。六、如果最糟糕的结果就是会被某人拒绝,那就值得一试。为一个人受苦,只能受苦到某种程度。俗世的感情难免有现实的一面:你有价值,你的付出才有人重视。

  10. 珍妮特·温特森是谁?英国女作家珍妮特·温特森生平简介

    1959年8月27日,珍妮特·温特森出生在英国的曼彻斯特,生母是一名纺织女工。>1960年1月21日,尚不足半岁的珍妮特·温特森被康斯坦斯和约翰·威廉·温特森夫妇收养,他们生活在兰开夏郡的阿克林顿。养母夫妇是虔诚的教徒,温特森在教会中长大,6岁时就已经在养母的指点下传福音、写作布道词。>2006年,温特森被授予大英帝国勋章。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