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金刚经持验录(一)

许添诚编著金刚经持验录序自序>禅宗六祖惠能大师成道因缘>第一篇 往生净土>第二篇 临终瑞相>第三篇 得长寿>第四篇 得回生>第五篇 愈疾病>第六篇 救 ... 戮>第七篇 脱刑系枷锁>第八篇 救水火险难>第九篇 超荐>第十篇 及第>第十一篇 生子>第十二篇 感神灵>金刚经持验录序>释尊应世,拯迷救苦,说法八万四千,度人三根普被,一言以蔽之:‘我皆令入无余涅槃而灭度之,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也。修学佛法的最高意义,即在了生脱死,圆证菩提。以小乘无学位而言,不到无漏慧不为功;以大乘三菩提而言,不达般若不能‘事究竟’。此所以《大智度论》赞为:‘诸佛及菩萨,能利益一切,般若为之母,能出生养育。佛为众生父,般若能生佛,是则为一切,众生之祖母。’《智论》又云:‘诸佛及菩萨,声闻辟支佛,解脱涅槃道,皆从般若得。’>明朝莲池大师著《竹窗随笔》,其中有篇文章,引《增壹阿含经》:‘佛言戒律成就,是世俗常数;三昧成就,亦世俗常数;神足飞行成就,亦世俗常数;唯智慧成就,为第一义。则知戒定慧等三学,布施等六波罗蜜,唯智慧最重,不可轻也,唯智慧最先,不可后也,唯智慧贯彻一切法门,不可等也。’>‘般若波罗蜜’,在修持解脱的历程,可说居于破迷启悟、转凡入圣的第一关。虽然《智论》说到:‘若不见般若,是则为被缚;若人见般若,是亦名被缚。若人见般若,是则得解脱;若不见般若,是亦得解脱。’然而修学趣证‘般若’,亦有方便施设,即经过‘闻、思、修’,从文字般若,起观照般若,而证实相般若。如龙树菩萨于《中论》云:‘若不依俗谛,不得第一义’也,是以善学般若者,皆应常时读诵,多闻薰习,观理照事,事理相即,而后庶几近乎,相即无相,无相实相,能所两忘,圆融不二也。如此方可名为善于持诵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经云:‘于此章句,能生信心,以此为实,当知是人,不于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种善根,已于无量千万佛所,种诸善根’也,是则名为:真实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高雄凤山许添诚居士,正信正行优婆塞也。有感于《金刚经》对学佛者之重要,为劝人生信,乐于持诵,特将历代持诵者的灵验录,译成白话语体文,便于现代人传阅,用广流通,阐扬正法。在《慈云杂志》发表以来,广受读者喜爱。添诚居士之发心,可谓深得‘如来善护念‥‥‥善付嘱‥‥‥’者也。兹以编辑出书,征序于朽衲,特略述‘般若’之胜义,用以赞喜流通,是为序。>七十六年六月 宏印于嘉义市宝华佛学院 >自序>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自鸠摩罗什三藏法师于姚秦弘始四年(公元四○二年)译出后,在中国非常盛行,历来各宗高僧硕德无不竭力弘扬此经,注疏讲解的很多。唐宋以来注解金刚经的不下百余家,再加元明清各代的注解,更不知凡几。近数十年来,佛学界讲经的法师,不论他学的是那一宗,没有不讲解金刚经的,于此可见此经流通之盛了。也因此,金刚经已成为佛教中读诵、书写、受持、流通最广的一部经典。>佛法有五乘的差别,世间的人、天乘法,属于有漏的福业;但求自了的声闻、缘觉乘法,则偏于一己的解脱,这些都不是究竟的佛法,唯有修菩萨行的大乘法,才是佛法的心要。菩萨行即是六度、万行,然万行不离六度,而六度又以般若为主。>经云:‘五度如盲,般若如眼’。实践五度,假如没有般若为导,必定住于相,住于相则只成为人、天有漏福报,要想圆满佛果,那是做不到的。所谓‘布施无般若,惟得一世荣,后受余殃债。持戒无般若,暂生上欲界,还堕泥黎(地狱)中。忍辱无般若,报得端正形,不证寂灭忍。精进无般若,徒兴生灭功,不趣真常海。禅定无般若,但行 ... 禅,不入金刚定。万善无般若,空成有漏因,不契无为果。’>万行若以般若摄导,始能达到究竟佛果,所以说般若波罗蜜是诸佛母。心经云:‘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金刚经》云:‘一切诸佛及诸佛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皆从此经出。’《金刚经》实为绍隆佛种,传受心印之无上法宝也。>《华严经》云:‘忘失菩提心,修诸善法,是名魔业。’>经云:‘修行不发菩提心,譬如耕田不下种,纵刻刻发世间善愿,经于恒沙劫,不如暂发菩提心。’十方诸佛皆因发菩提心而成佛,所以真正修学大乘佛法的人,必须发菩提心。《金刚经》以大悲利他的菩提心为本,大家当依此经所说──‘离一切相,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信解受持这般若大法,立大志愿,起大悲心,以根本解脱的无余涅槃去拯救众生,同趋无上菩提。>《金刚经》为大般若经六百卷的一卷,禅宗五祖弘忍大师教人受持此经即可见性。六祖惠能大师聆闻至‘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时,因而大彻大悟。其后,禅门更藉此经印心,净土宗诸祖并劝上根人受持此经,以期上品往生。持诵《金刚经》遂成为佛门中不可缺少的日课之一。>此经为世尊金口宣扬,历代以来,持诵获得灵验的人不可胜数,《历代持验纪》中,均确切可征。这些感应事迹包含延寿、回生、消灾免难、超荐、解冤、愈病、生子等等。持诵功深,临终预知时至,沐浴端坐,或异香满室,或天乐盈空,种种祥瑞,屡屡可见;至若悟彻心源者,亦有所闻。>《历代持验纪》中,由于年代久远,用字行文有异于今日,不易阅读。再者,有些人不见感应事迹,则信心不坚定,缺少读诵兴趣,这就是笔者撰写本书的动机。>《金刚经》为最上乘法,阐扬般若相应的大悲妙行,功德甚深广大,持诵若有灵应,乃至诚所感,佛力加被之故。倘若读者由此而生敬信之心,乐诵不倦,道心持久,实在是笔者最大的期望和心愿。>禅宗六祖惠能大师闻《金刚经》而大彻大悟,传为千古佳话,载《六祖法宝坛经》。《历代持验纪》中,除《金刚般若经灵验传》外,余书俱未记录其事,大概认为《坛经》乃人尽皆知,所以将其省略。但是未曾读过该书的人,就无从知悉了,岂非一大憾事!故特于《坛经》中节出六祖得法之因缘,置于篇首,以为劝化之一助。>印光大师说:《金刚经》,乃发菩提心,行菩萨道者,遍修六度等之轨范,以经文简略,但举布施为例耳,若不住色声香味触法行布施等,故能度脱一切众生,而不见能度之我,与所度之法,并受度之众生相,则四相不生,三心叵得,无所住而生心,无所得而作佛矣。以故受持四三二一句者,功德难宣;持全经者,又何待言!是以自古至今,人多读诵,其顿悟自性,彻证唯心,生预圣流,没归安养者,何可胜数!其次则消除罪业,增长善根,转祸为福,即愚成智者,更加多多也。’咸盼读者读完本书后,发至诚心恭敬受持,现世之中,灭无量罪愆,消除业障,增长福慧,获最胜福田。若能更加念佛回向,决定往生西方,未来必证菩提。>《金刚经》先后经过六次翻译,译笔虽各有不同,而皆不将经文分章分节。梁昭明太子不会经旨,竟将之分为三十二分,违背佛意之罪甚大。因此,持诵时,分章分节所增添文句,不应诵念,直读经文即可。>此持验录,原依许止净居士所述,刘契净居士所注之《金刚经功德颂》而译,连载于《慈云杂志》,后来乐崇辉居士又交给我《续藏经》中有关《金刚经》的历代持验纪,并且吩咐我继续译写,该资料共搜集八本书。>笔者将这些资料经过分类整理、译成白话、润饰、誊抄等过程,费了不少的心血,才能继续在《慈云杂志》与读者见面。现在连载已毕,乐居士要将它结集成册,交由大乘精舍印经会印行,这就是本书成就的因缘。>《金刚经功德颂》将念诵的感应事迹,按其性质,分为十篇。为使读者拣阅方便起见,酌增为十二篇,并于书末另附‘人名笔划分类目录’,俾能易于查阅。>本书之成,家兄许添记老师功不可没,他任教于云林县台西国中,本书中多篇文稿大都由他润饰,并提供宝贵意见。内人及笔者服务于农民银行的部分同事,他们都帮忙誊抄。最重要的是我的启蒙老师──乐崇辉居士,他引导我进入佛学的领域,鼓励我、帮助我完成此书,特此谨致谢忱。>中华民国七十五年八月于凤山>许添诚 谨识 >禅宗六祖惠能大师成道因缘>惠能大师,唐朝岭南(广东省)新州人,父名卢行□,原为唐朝官吏,本籍是范阳,被贬谪到岭南,母亲李氏。大师生于唐贞观十二年(公元六三八年)戊戍岁二月八日子时,诞生时毫光腾空,异香满室。>次日黎明时分,有两位异僧来访说:‘你昨晚生下的孩子与佛法有缘,故特地来为他命名,应该称为惠能。’他的父亲问说:‘为何取名惠能?’异僧说:‘惠就是以佛法惠施众生,能就是能作佛事。’说罢辞出,便不知去向。>大师出生后即不食母乳,夜间有神人灌以甘露。大师的幼年坎坷,父亲早逝,遗下老母及孤苦的他,母子迁移到 ... ,靠着售卖柴薪维生,过着艰难贫苦的日子。>有一天,他为顾客送柴到客店,当他准备走出门外时,看见一位客人在诵经,他一听到客人读诵的经语,便豁然开悟,于是就问那位客人说:‘请问您诵念的是什么经?’>客人说:‘金刚经’。>大师又问:‘您是从那里学来的?为何要持诵这部经典呢?’>客人说:‘我是从蕲州黄梅县东禅寺那里学来的。该寺是由禅宗五祖弘忍大师主持教化的道场,跟随他参学的门人有一千多,我就是到该寺礼拜而听受此经的。五祖大师经常劝出家众及在家众说:“只要持念金刚经,就自然能够见到自己的自性,直下了悟成佛。”’>大师听了之后,由于宿昔的因缘,又承蒙一位客人赠送他十两银子,足以安顿他母亲的衣食问题,然后到黄梅县去参拜五祖。>五祖问:‘你是何方人?来此想求得什么?’>大师回答说:‘弟子是从岭南新州来的,我什么都不求,只求作佛。’>五祖说:‘你是岭南人,又是獦獠,怎能作佛?’>大师说:‘人虽有南北的差异,佛性那有南北之分?獦獠身与和尚身虽有不同,可是佛性又有什么差别呢?’>五祖本来还想再说,但是看到徒众围绕在左右,就说:‘好!那你就跟随大众去做事吧!’>大师又启禀五祖说:‘弟子自心常生智慧,念念不离自性,就是福田,不知您要我做些什么工作?’>五祖说:‘这獦獠的根性锐利。’就告诉大师说:‘你不要再说了,就到槽厂去做事。’便有一位行者叫大师砍柴踏舂米碓,就这样过了八个多月。>有一天,五祖召唤所有的徒众,对他们说:‘生死事大,你们终日只求有漏福田,却不求出离生死苦海。假若自己的本性迷昧了,福报能够解脱得了生死吗?你们各自观照自己的智慧,看取本心的般若之性,作一首偈颂,拿来给我看,若能悟得大意,我就将衣法传付给他,作为第六代的祖师。用思量分别心是没有用的,如果明心见性的人,一言之下即可明白。纵然抡刀上阵之时,也可以见得到的。’>徒众听完吩附,退下以后,大家计议说:‘我们不必静心用意作偈了,神秀上座现在是我们的教授师,不用说,他必定会得到祖位的,我们何必枉费心力作偈颂呢?’众人听到这些话后,都打消了作偈颂的念头。>神秀心想:‘大众所以不作偈颂,大概认为我是他们的教授师,我应当作偈呈给五祖,要不然五祖如何知道我心中见解的深浅呢?我呈偈的原意,本来是想向五祖求法印证,倘若只是为了想做祖师,这和一般人想夺取圣位,又有什么区别呢?可是我若不作偈呈给五祖,终究还是得不到五祖的传法,这真是令我太为难,太为难了!’>五祖住的堂前,有走廊三间,本想在墙上请供奉卢珍来画楞伽经的变相,及五位祖师的血脉图,藉以流传供养。>神秀将偈作好以后,很多次想呈给五祖,但是每次走到堂前,总是心中恍惚,遍身流汗,因此而作罢。前后经过四天,到过堂前十三次,仍然不敢呈偈。>这时,神秀心想:‘不如把偈写在堂前走廊的墙壁上,让五祖自己去看,假如他认为很好,那我就出来向五祖礼拜,承认是我作的。他若说作的不好,那就枉费我这几年受人礼拜,还修什么道呢?’>神秀在当天晚上三更时分,不让别人知道,独自手持灯笼,将偈写在南廊的墙壁上。偈语是:>‘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写好以后,就回寮房,他又想:‘五祖明天早上看到偈后,如果欢喜,那就是我与禅宗的心法有缘。如果五祖认为不好,这是我宿世业障太重,不能得到以心印心的妙法。五祖的心意令人难以测度!’他在房中左思右想,坐卧不安,这样一直到五更。>这时五祖已知神秀仍末开悟,不见自性。>天亮后,五祖准备叫卢供奉在南廊的墙壁上画图相,当他抬头看到偈颂时,就对卢供奉说:‘不必画了,偏劳你那么远来而没有画画。金刚经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现在留下这首偈颂,让大家诵持。倘若依此偈去修行,可以免堕三恶道,得到大利益。’>随即吩附焚香礼敬,并告诉门人说:‘你们可以持诵此偈,依照此偈去修行,就可见性。’大众念着偈颂,连称甚妙。>到了三更时分,五祖召唤神秀入室,问说:‘南廊上的偈颂是你作的吗?’>神秀回答说:‘确是弟子所作,不敢妄求祖位,只恳求您大发慈悲,看弟子有没有少许的智慧?’>五祖说:‘你作此偈,尚未见性,只到门外,未入门内。依你这般见解,要觅无上菩提是得不到的。无上菩提必须言下见到本心、见到自性。自性原是不生不灭的,在一切时中,念念自见万法圆融无碍,毫无滞塞不通之处,一真,一切皆真,万境如如不动。这如如不动的心,才是真实的。若能有这般见地,就是无上菩提的自性。你回去再想一两天,再作一首偈颂,拿来给我看。若得入门,就将衣法传付给你。’神秀作礼而退。>经过数日,神秀作不出偈颂,心中恍惚不安,行住坐卧都不得安宁。>又经两日,有一位童子从惠能舂米的房子走过,口中唱着神秀的偈颂:‘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惠能一听,便知此偈未见本性,虽然未蒙教授,但是早已明白大意,遂向童子说:‘你念的是什么偈颂?’>童子说:‘你有所不知,五祖大师曾说过,生死事大,想将衣法传付门人,故叫所有徒众作偈颂,若能了悟大意,就将衣法传付给他,成为第六代祖师。神秀上座在南廊的墙壁上,写了一首偈颂,五祖叫所有的门人诵持,说依此偈修行,可以免堕三恶道;依此偈修行,有大利益。’>惠能说:‘我也想要诵持,我在此踏碓舂米已有八个月了,未曾走到堂前,请你引我到偈前去礼拜好吗?’>童子遂引领惠能来到偈前礼拜,惠能说:‘我不识字,请你为我读诵。’>这时,有一位江州别驾,名叫张日用的,他高声读诵,惠能听完后,告诉张别驾说:‘我也有一首偈颂,想请你帮我写上去。’>张别驾讥嘲的说:‘你也会作偈颂?真是稀奇!’>惠能向张别驾说:‘想要学习无上菩提,不可轻视初学的人。往往低下的人,却有最高的智慧,而那些高尚的人,有时也会埋没了智慧。轻慢人是有无量无边罪业的。’>别驾说:‘不错,那么你就说出你的偈颂,我帮你写好了。倘若得到衣法,要先来度我,可别忘了哦。’>大师的偈颂是:>‘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寺中所有的徒众对这首偈颂无不惊讶万分,互相赞叹的说:‘真奇怪!人不可貌相啊,还没有多久,竟使他成为肉身菩萨了。’>五祖这时从禅房里出来,得知此事后,见徒众惊怪,惟恐惠能受人暗算,遂拿鞋擦掉墙壁上的偈颂,故意宣称:‘此偈也还没有见性。’大众都信以为然。第二天,五祖独自来到碓坊,看到惠能腰上系着一块石头在舂米,就说:‘求道的人,为法而不顾惜身命,是应当如此的。’>接着问道:‘米熟了妈?’>惠能回答说:‘早就熟了,只是还没有筛呢?’>五祖就用锡杖敲击石碓三下,然后离去。>惠能明白五祖的心意,深夜三更时分,来到五祖的禅房,五祖用裟袈遮围,不让别人知道,为惠能讲说《金刚经》,讲到了‘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时,大师豁然大悟,知道一切万法不离自性。>惠能禀告五祖说:‘我真料想不到,自性本来是清净的,原是不生不灭的,本来是具足无缺毫无动摇的,自性竟能生出万法。’>(原文:惠能言下大悟,一切万法不离自性。遂启祖言: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五祖知道惠能已经开悟,见到自性,就说:‘若不认识本心,学法是没有益处的。若能识自本心,见自本性,就是大丈夫、天人师、佛。’>五祖传受以心印心的顿教法门,并将衣钵传给他,说:‘你现在就是第六代祖师,要善自护念,广度一切有情众生,将佛法流布于未来,不要使它断绝。’>五祖传法已毕,又说偈:>‘有情来下种,因地果还生,>无情亦无种,无性亦无生。’>五祖对他说:‘从前初祖达摩大师刚来中国时,传法师承不为世人所相信,所以才将衣钵作为信物,代代相继嗣承。正法则是以心传心,皆令学道之人自悟自解。自古以来,诸佛所传的就是自性本体,历来祖师相传的都是自性本心。衣钵是争夺的祸端,只传到你为止,不可再传。倘若再传下去,则你的生命就好像悬丝那样的危险!你必须赶快离开此地,因我怕有人要害你。今后佛法将由你发扬光大,你离开以后,要往南走,但不宜急着弘扬佛法,因为法是要从难中兴起的。’>六祖大师拜辞了五祖,一路向南行,两个多月后,到了大庾岭。后面有好几百人在追赶,想要夺取衣钵。其中有一位僧人,俗姓陈名叫惠明,曾任四品将军,性情粗暴,他走在众人之前,赶先追上了惠能。>六祖见状,就将衣钵放在石头上,说:‘这衣钵是历代祖师传承的信物,怎可用暴力来争夺?’于是隐藏在草丛中。>惠明赶到,看到石头上的衣钵,想伸手去取,但却拿不动,于是大声喊叫:‘行者!行者!我是为求法而来,不是为衣钵而来。’>六祖从草丛中走了出来,趺坐在石头上,惠明向他作礼后说:‘希望行者为我说法。’>六祖说:‘既然为求法而来,就该屏除一切攀缘心,勿生一念,我才为你说法。’>惠明遵照六祖的嘱咐,默然良久。>六祖说:‘不思量善,不思量恶,正在此时,那个是明上座的本来面目?’惠明至此言下大悟。>(第一公案原文:‘不思善,不思恶,正与么时,那个是明上座本来面目?)>惠明又问:‘从上代祖师传下来的密语密意之外,还有其他比这更妙的吗?’>六祖说:‘跟你讲的就不是秘密了,若能返观内照,妙法还是在你身边。’>惠明说:‘我在黄梅这么多年,实在还没有省悟自己的本来面目,承蒙行者的指示,如人饮水,冷暖自知,现在您就是我的师父了。’>六祖说:‘你既这样谦下,我们都是同师黄梅五祖,你要善自护持,勿令退失。’>六祖后来到了曹溪,又被恶人追逐,只好在四会的猎人队中避难,前后经过十五年的岁月。>仪凤元年丙子正月八日,六祖来到广州法性寺,正逢印宗法师讲《涅槃经》。讲经时,有风吹动旛旗,一僧说这是‘风动’;另外一僧说这是‘旛动’,彼此争论不已。六祖走向前去,告诉他们说:‘不是风动,不是旛动,是仁者你的心动啊!’>大众听了都感到惊异。印宗法师就请六祖到上座,征诘宗门奥义,见师言简理当,不由文字,印宗法师说:‘行者一定不是个平常人,我久闻黄梅的衣钵南传,不知道是不是您?’>六祖谦称:‘不敢当。’>印宗法师立即向六祖叩头顶礼,请他将五祖所传的衣钵出示给大众看。>正月十五日,印宗法师在光孝寺 ... 四众弟子,为六祖大师举行剃度仪礼,且自愿拜他为师。>二月八日释迦牟尼佛出家曰,集聚高僧大德为六祖授具足戒。西京智光律师为授戒师,苏州慧静律师为羯磨师,荆州通应律师为教授师,中印度耆多罗律师为说戒师,西印度密多三藏法师为证戒师。>六祖受戒的戒坛有一段因缘:刘宋时代有一位求那跋陀罗三藏法师,创建了这座戒坛,坛上竖一石碑,且曾预言:‘后世当有一位肉身菩萨于此受具足戒。’>梁武帝天监元年(公元五○二年),印度智药三藏法师航海而来,看到这法坛与石碑,将从印度带来的菩提树栽植在坛边,并立碑预志说:‘一百七十年后,当有肉身菩萨在这菩提树下,开演上乘佛法,广度无量众生,真是传佛心印之法主也。’>次年春天,六祖辞众欲归曹溪宝林寺,印宗法师与僧俗一千多人,送到曹溪,当时荆州通应律师与学者数百人,依师而住。>六祖到曹溪宝林寺后,看到殿宇讲堂狭窄,不能容纳那么多人,想予以扩建,就去拜访当地地主陈亚仙说:‘老僧想向施主化一坐具之地,不知道可不可以?’>亚仙说:‘和尚的坐具有多大?’六祖拿出坐具给他看,亚仙欣然答应。>这时,六祖把坐具一展,尽覆曹溪四境,并有四大天王现身,坐镇四方。如今的天王岭,就是因此得名。>亚仙目睹这奇妙的境界,就告诉六祖说:‘和尚您的法力广大,但是我高祖的坟墓都坐落于此,将来建塔时,希望予以保留,其余土地愿意全部捐献,永远做宝坊。此地乃是生龙白象来脉,建造时只可平天,不可平地。’后来的建筑都是依照陈亚仙的话去做。>六祖大师随即在菩提树下,开东山法门。六祖大师在城中大梵寺,向韶州韦刺史与官僚、徒众说法:‘我在黄梅得法后,受尽种种艰难苦楚,生命像悬丝般的危险。现在能与韦璩刺史和各官僚、僧人、比丘、比丘尼、老道、居士聚会一堂,这都是我们多生多劫的缘分,也是过去生中供养诸佛,同种善根,才能听闻如上所说顿教的法门,和我得法的因缘。’>以上是笔者依据《坛经》‘行由品第一’以及六祖入室弟子法海禅师所撰写的《六祖法宝坛经略序》,略述六祖的生平及其得法因缘。六祖原是一个不识字的沙门,因闻《金刚经》而悟道。他所说的法,由门人法海禅师、神会禅师等予以整理,成为《六祖法宝坛经》,这是禅宗无上宝典。坛经所发挥的道理,自如来性海中流出,一言一语,不离自性。释德异说:‘《坛经》者,言简义丰,理明事备,具足诸佛无量法门。一一法门,具足无量妙义;一一妙义,发挥诸佛无量妙理。’《坛经》是实相般若,可以开学人的大智慧,启发菩提心,与《金刚经》脉络相连,二书如能同时读诵受持,更易融会贯通。

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金刚经持验录(一)的更多相关文章

  1. 揭秘:貔貅就是大熊猫?史书这样记载,值得收藏

    貔貅在我们心中是一种招财的神兽,今天小编要和大家分享的是历史记载的貔貅的故事,传说中貔貅和周武王见过,还是姜子牙的坐骑,还被封官,今天小编带大家一起去了解,咱们一起往下看!貔貅凶猛威武,它在天上负责巡视工作,阻止妖魔鬼怪、瘟疫疾病扰乱天庭。当年姜子牙助武王伐纣时,一次行军途中偶遇一只貔貅,但当时却无人认识,姜子牙觉得它长相威猛非凡,就想方设法将它收服并当做自己的坐骑。

  2. 日本专家挖出千年古墓,只见墓中织锦上书:五星出东方利中国

    作为一个拥有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国历史悠久,文化璀璨,更在岁月的长河中留下了无尽的珍贵文物。1901年,他成功发现精绝国遗址,并将大批珍贵文物带回国内,因而声名大噪。他的低呼很快便惊动了周围的考古学家,而当他们将织锦打开后,里面的内容则令他们大吃一惊,因为这块织锦上竟赫然写着:五星出东方利中国!

  3. 揭秘历史上最臭名昭著的8件艺术品伪造案

    无论是为了金钱上的利益,还是仅仅为了...,艺术品伪造者伪造了丢失的艺术品,精确地复制了原作,并以著名创作者的风格想象了全新的物品。

  4. 明教是什么教?《倚天》里张无忌率领的不是魔教,而是光明的宗教

    《倚天屠龙记》当中张无忌所属的「”明教”,在人类历史上确实存在过,那就是有着巨大影响力的「”摩尼教”,由于吃素,并且崇拜教祖「”摩尼”,明教被当时的人们污蔑为「”吃菜事魔”,这就是「”魔教”一词的由来。其实,「”魔教”并不崇拜恶魔,相反,他们崇拜光明和善,他们的教祖摩尼,也是一个带来善的启示的「”光明使者”。一、明教教祖摩尼按照摩尼教的教义,宇宙起源于十二个千年以前,每一个千年都会产生一个伟大的先

  5. 他用一支笔复活了麦田里的汉魏洛阳城

    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张丛博当陇海铁路线的乘客,穿过洛阳市区与偃师之间的一片麦田时,很少有人知道,窗外曾经有中国古代最辉煌的都市之一——汉魏洛阳城。

  6. 《织锦记》戏剧中的董永,是一个父死不能葬,而只得卖身的穷人

    本文系作者单衫杏子红影视原创作品,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从《万曲合选》看明代民间的时尚与万历间罕见选本相类的,还有署名「”莆阳奎璧斋”梓刻的《新镌南北时尚乐府雅调万曲合选》(一名《万家锦》,称《南词一枝》)辑选的年月虽未注明,但从所选三十种散出的内容看,诸如《李逵下山》《焦赞祭主》《周氏拜月》《河梁救驾》《十朋祭江》《荫分别》《山伯访友》等出,多见收于万历选本《词林一枝》《八能奏锦》《玉谷新簧》《摘锦奇

  7. 一分钟弄明白,山海经的三大体系,山经海经大荒经到底指的是什么

    山海经里的大荒,海内与海外,大荒到底是哪里请看丫丫图说山海经。《山海经》——是一部先秦典籍,自古以来被视为一部奇书。书中记载了荒诞离奇的人物志怪,匪夷所思的奇异禽兽,天马行空的神话传说,千百年来让人们对山海经里描述的世界充满了好奇。然而山海经中涉及到了诸多自然科学无法解释的事物,这些内容自然是不能写入到正常的历史典籍里的。

  8. 元代赵孟頫两信札成交2.67亿

    2019年11月19日晚,赵孟早期书札《与郭右之二帖卷》在中国嘉德「”大观——中国书画珍品之夜·古代”历时一个小时7分多钟的漫长竞价后以2.67亿元成交。这一价格创下赵孟作品在拍卖市场的价格新纪录。拍卖现场,历时一个多小时的竞价赵孟《与郭右之二帖卷》以2.67亿元成交赵孟《致郭右之二帖卷》,此卷凡二帖,名为《应酬失宜帖》和《奉别帖》,皆写给元代大藏家右之(郭天锡),为赵孟早年书法作品。一通写赵孟在

  9. 清末蒙古兵为何「 ”不能打了”?乾隆:一座喇嘛庙,胜养兵十万

    但到清末的时候,蒙古兵的战斗力出现了断崖式的下降,上至王公贵族,下到平明百姓,要么负债累累,要么陷入破产的境地。我们难以想象,当年横跨欧亚大陆的蒙古铁骑的后人对沦落到如此境地,而这其中的原因之一,便是藏传佛教的文化影响了蒙古。一则数据显示,清初时期的蒙古人口达到了两百多万人,而到了清末后只有一百七十多万人口,整整减少了近20%。

  10. 民国画坛国粹派的代表——金城「 ”山水花鸟,师法宋元,笔墨谨严”

    在民国画坛上,金城作为国粹派的代表,称誉当时,允为翘楚。这主要缘于他的艺术成就以及组织画会,对艺术的传播发展均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今天再重新审视民国初期的北京画坛那段尘封已久的历史,不难发现,毕生尊崇传统的一代艺术巨子金城在当时所具有的举足轻重的地位。

随机推荐

  1. 天气这么热,古人也吃西瓜吗?

    西瓜的由来从名字上看,就知道西瓜不是中原所产出,而是由西而来。当然,"西瓜"这个名称,在古代某些时期也有代指其他瓜类,但其与我们所说的西瓜完全是两回事,这里就不予讨论。随后古埃及人开始种植西瓜,逐渐由地中烟沿岸传入北欧,随后进入中东,由西域传入中国,故此得名。

  2. 对1619年美国奴隶制开始的错误关注损害了我们对美国历史的理解

    1619年的,20。“奇怪的黑人”来到弗吉尼亚海岸,在那里他们被渴望劳动的英国殖民者“买给维克多维尔”。这些被俘虏的非洲人的故事为无数有兴趣讲述北美英语奴隶制故事的学者和教师搭建了舞台。不幸的是,1619年并不是开始对美国非洲人民历史进行有意义调查的更佳地点。当然,有一个故事是从1619年开始讲的,但它既不适合帮助我们理解奴隶...为一种制度,也不适合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非洲人民在早期现代大西洋世界

  3. 梦见糖果 吃糖果

    周公解梦梦见糖果 吃糖果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糖果 吃糖果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4. 祝福语_给闺蜜的新年祝福语2018

    亲爱的朋友,新年到,祝你在新的一年里,工作顺利,家庭幸福,身体健康,万事如意!给闺蜜的新年祝福语20181.友情如树,树多了能遮风挡雨;亲情如水,水清了能温暖人心;爱情如酒,酒醇了能滋润生活。给闺蜜的新年祝福语20181.向你拜大年!

  5. 武则天加尊号为“圣母神圣”

    唐高宗死后,武则天临朝称制,掌握国政。她的侄子武承嗣深知武后有称帝之野心,于是请人在一块白玉上凿“圣母临人,永昌帝业”八个字,说是在洛水中发现的,恭恭敬敬地献给了武(则天)后。武后得到此石后十分喜欢,就称该石为“宝国”。武则天便于688年6月21日给自已加尊号为“圣母神圣”。七月,将“宝图”更名为“天授圣图”;洛水为“永昌治水”,祭祀比江、淮、河、济四渎。690年武则天废睿宗,自称圣神皇帝,改唐为周。

  6. 中国最奇葩的姓,人口最少的姓,最年轻的姓–宝宝起名

    目前还在使用的中国人姓氏仍超过7000个,汉族和少数民族大约各占一半。而难、死也被称为中国最最奇怪的两个姓,后面3个姓则是黑、老、毒。所以,中国人口最少的4个姓是贶、难、死、上山下丘。还有姓叫的、姓点的,据说人口亦是极少,不过目前尚无具体统计。中国人最年轻的姓,就是近些年在孤儿院里的小孩,姓院、党、国、中之类的了。

  7. 唐朝安禄山弱兵诱敌

    公元756年,「安史之乱」爆发的第二年,到处散布说,党羽崔干佑只有4000老弱残兵,想引诱朝廷的军队上钩。唐玄宗不听大将郭子仪、李光弼劝谏,派镇守潼关的兵马副元帅哥舒翰出兵讨伐崔干佑。>哥舒翰没想到,崔干佑把重兵藏在后阵,暴露在外面的不过一万人。崔干佑军队旗帜突然倒下,败退而去。崔干佑冷笑一声,右手朝后一招,几十辆装满草的车辆风驰电掣般推出,直堵塞住了毡车的去路。

  8. 梦见笏 梦见笏什么意思

    梦见笏有现实的影响和反应,也有梦者的主观想象,请看下面由小编帮你整理的梦见笏的详细解说吧。《梦林玄解》梦简笏。《梦林玄解》梦见笔_梦见别人送我笔_孕妇梦见笔是什么意思梦见把笏,得奴信。《敦煌本梦书》梦见把笏者,主迁移。《敦煌本梦书》梦见笏,贵族求婚。惟女子梦之,主夫贵;庶人之妻梦之,主子贵;士人之初生...梦之,主父贵之兆。《梦林玄解》梦牙笏满堂,吉。惟病人梦此不祥,又当以梦中所见他事占之。

  9. 【篱畔】的意思是什么?【篱畔】是什么意思?

    ●宋徐积《花下饮》诗:「半青篱畔草,半绿畦中韭。」●欧阳予倩《黛玉焚稿》第七场:「可怜我没娘儿寄人篱畔,我的娘呀!到今朝大解脱快快升天。」★「篱畔」在《汉语大词典》第12441页第8卷1285参见:篱畔篱畔是什么意思篱畔lípàn篱边。

  10. 常德保卫战中孙明瑾面对日本强烈的炮火 坚决到最后一个人

    >>常德血战>于是孙明瑾的部队集中所有的火力,向日军守备薄弱的地方展开了猛烈的进攻,双方围绕在日军的阵地反复争夺,阵地几次易手,...声、叫喊声震天,血流成河。经过几次反复的争夺,双方的消耗都非常大,伤亡都非常的严重,但是日军还是依靠着自己强大的火力,守住了阵地,第2天孙明瑾师长亲自率领部队冲锋向前,最终经过激烈的战斗,终于占据了日军的阵地!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