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大德故事:临济义玄的事迹

临济义玄(图片来源:资料图) 提到临济义玄,我们便会想到他那彻底,倔强的个性,和求道的热情。他是山东曹县人,俗姓邢。我们不知道他生于那一年,大约九世纪初,死于公元八六六年,或稍后。 从临济的赋性来年,他是一个道地的北方人。幼年时,便立志出家,虔诚求道。虽然他后来的开悟也是很突然的,但在通向悟道的路上,却是历尽了艰辛。 在他落发受戒时,便已向往宗。大约在二十岁左右,他到了安微,投奔在黄檗门下。当时,睦州道明已是僧众的首座。深感临济的性行纯一,早就对他另眼看待,后来,发现时机成熟,便问他说:“你来此多久了”? 临济回答:“三年了”。 睦州又问:“曾经问过方丈吗”? 临济回答:“没有,我不知道要问个什么”? 睦州便说:“你为何不去问他,什么是佛法的大意”。 于是临济依照睦州的指示,便去问黄檗。当他还未问完,黄檗拿棒就打。临济只得退了回去,睦州便问他:“他怎么回答你”? 临济把经过一五一十的告诉睦州,并说他无法了解黄檗莫明其妙的举动。睦州再催他去问。这样临济来回的一共问了三次,却挨了三次打,至此临济深感自己无法了解,还不如离开为妙。于是便忍气吞声的去见睦州说:“以前承蒙你激励我去问佛法,使我屡次吃师父的棒子。自恨前世的障缘未了。不能彻悟玄旨,因此只有离开这里”。 睦州便说:“在你离开前,应先向师父告辞”。 等临济走后,睦州赶紧抢先跑到黄檗处说:“问话的那个和尚,虽然年青,但此人很奇特,请你给他方便指点,将来他一定会变成一棵大树似的,覆荫天下众生”。 过了一会,临济便来向黄檗告辞,黄檗说:“你不必到别处去,只要到高安滩头,去参见大愚,我想他一定会指点你”。 当临济到了大愚那里,大愚问他:“你从那里来” 临济回答:“从黄檗处来”。 大愚又问:“黄檗告诉了你一些什么”? 临济回答:“我三次问他佛法的大意,三次挨打,我不知自己究竟错在那里”。 大愚说:“黄檗也真是老婆心切,为你这样彻底的解除困惑。但你居然还到我这里来问有无过错”。 听了这话,临济恍然大悟,便说:“原来黄檗的佛法就只有这么一点”! 大愚一把抓住临济说:“你这个尿床的小鬼,刚才还来问你自己有无过错,现在却说黄檗的佛法就只有这么一点。你究竟看到了什么,快说!快说!” 临济不答,却在大愚肋下筑了三拳,大愚把他推开说:“你的老师是黄檗,与我何关”! 临济离开大愚后,便再回到黄檗处。黄檗看他回来,就说:“这家伙,来来去去,没有一个了期”。 临济便说:“只因为老婆心切”。 于是把自己的经过和大愚的话全盘告诉了黄檗,黄檗 ... 着说:“大愚这个老家伙真是多嘴,等他来时,我要痛打他一顿”。 临济接着说:“还等什么,现在就打”! 于是便给了黄檗一掌,黄檗大叫:“你这个疯子,居然敢来这里捋虎须”。 临济便喝。黄檗就叫人带他回堂去。 某天,他们正要去田间工作,黄檗拿了一把锹,看见临济空手跟在后面,便问:“你的锹在那里”? 临济回答:“有人带走了”。 黄檗便说:“你走过来,我要和你商量一些事”。 临济走向前去,黄檗把锹竖在地上说:“就是这个,世上没有人坚得起”。 显然,黄檗以锹来暗示禅的传灯。临济立刻领悟黄檗的意思,便把锹夺过来,坚在地上说:“为什么却在我的手里呢”! 这也是象徵的说,掌法之权已落在他的手中。于是黄檗便退回去对大家说:“今天已有人带你们去工作”。 这是说他已发现临济能够代他的地位,他可以安心的退休了。 又有一次到田间工作,临济正在掘地,看见黄檗走过来。便站起来,靠在锹上。黄檗有意要考验临济,而说:“这家伙大概累了”。 临济却说:“我连锹都未曾举过,又怎么会累呢”? 黄檗举棒要打,临济接住棒的一端,往回一送,把黄檗摔倒在地上。黄檗便叫在旁的和尚扶他起来,那和尚说:“师父怎么容这疯子如此的无礼呢”! 黄檗起来后,便打那个和尚。这时,临济一边继续掘地,一边说:“诸方火葬,我这里活埋”。 这是多大的口气啊!好像幼狮的第一声怒吼。他说这话的意思是指那个旧的,尘俗的我,现在已经死了,被活埋掉。只有这个真我是永远的活着。我们要在躯壳未消灭前,就应死去;唯有这样的死去,才能变成一个不生不死的真我。 从这时起,黄檗才确认临济彻底悟道,便决定把禅灯传给他。临济继续留在黄檗门下很久,直到他做了河北临济寺的住持。最有趣的是看到这两位师徒正像两个拳击家搏斗一样的互相考验,互相竞智。某天,在僧堂内小睡,黄檗打椅子一下,就离开。走到前面的僧堂,看见该庙的首座正在坐禅,便说:“下间僧堂内的那个小伙子正在坐禅,而你在这里乱想个什么”? 首座回答说:“啊!你这老家伙,在干什么呢”! 黄檗也打一下椅子,走了出去。他这种作法是多么的奇特啊!他把睡当作坐禅,而把坐禅当作胡思乱想。 另外一次,黄檗看见临济正在栽松树,便说:“在深山里栽那么多松树做什么”? 临济回答:“一是它们可以为山门增加一番美丽的景致;二是它们可以为后人当作标榜”。 说完了,便用锹在地上戳了三下,黄檗便说:“虽然如此,你已经吃了我的三十棒”。 临济又戳地三下,并长嘘一声,黄檗便说:“我们的禅宗到了你手上,将会大行于世了”。 临济在渡夏假渡了一半的时候,跑到黄檗山,看见黄檗正在读经,便说:“我以为是那个人,却原来是蒙了眼的老和尚”。 在那里住了几天后,便要再回去渡假,黄檗对他了说:“你既然半夏才来,为什么不终夏回去呢”? 临济回答:“我来这里只是向你作一个短期的参拜罢了”。 黄檗听了,举手便打,把他赶了出去。临济走了好几里路,心中觉得这样匆匆的走掉,不太好,于是又回去渡夏。后来,当他辞别时,黄檗问:“你准备去那里”? 临济回答:“不是去河南,便函是回河北”。 黄檗棒要打,临济立刻接住,并反打黄檗一掌。黄檗被打得大笑;同时吩咐侍者去拿百丈先师的禅板和几案来,显然他的意思是要把这些传给临济。可是临济却对侍者说:“请拿火柴”。 黄檗叫道:“不必了。我只是要你带这些去,以后可以坐断天下人的舌头”。 临济开悟之前,我们都已看过,他是非常拘谨和虔诚的;可是在他开悟之后,却是一个极端破坏偶像的人。有一天,他去拜访达摩的纪念塔,塔主问他“你是先拜佛,还是先拜祖呢”? 他回答:“佛和祖,我都不拜”。 这话使塔主大为惊奇而问:“佛和祖,跟你究竟有什么冤仇啊”! 临济佛袖而去。 这种态度并不是一时的意气,而是由于他内心有坚定的信念。例如他说:“道流,出家儿,且要学道,祗如山僧,往日曾向毗尼中留心,亦曾于经论寻讨,后方知是济世药,表显示之说,遂乃一时抛却,即访道参禅,后遇大善知识,方乃道眼分明,始识得天下老和尚,知其邪正,不是娘生下便会,还得体究磨练,一朝自省。道流,尔欲得如法见解,但莫受人惑,向里向外,逢着便 ... ,逢佛 ... 佛,逢祖 ... 祖,逢罗汉 ... 罗汉,逢父母 ... 父母,逢亲眷 ... 亲眷,始得解脱,不与物拘,透脱自在”。 对于这一片 ... 声,无须惊悸。临济只是认为要证道和了悟自性,便应把挡在路上的任何东西,都无情的丢在一边。对他来说,生命的问题不是“是”,便是“非”。只有当一个真正的自由,心不附物,才能证入无极。所以他的破坏偶像并非反宗教,实际上却是最真实的宗教精神。 临济思想的重心在于“无位真人”。他不厌其烦的强调我们要信赖自己,但这个自己不是短暂的个体,和形相,而是不生不死,超越时空,和道合一的真我。一个人如果只有短暂的形体的我,他便是一个奴隶。一旦觉悟到他心中的真人,他便直证真我,而能逍遥自在。 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lishixinzhi.)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大德故事:临济义玄的事迹的更多相关文章

  1. 师徒二人田间锄地 一言不合弟子要活埋老和尚

    黄檗知道临济搞怪,拿起拐杖就打,临济用手接住拐杖,并顺手把老和尚推倒。他锄地不是为了种茶,而是准备活埋方丈和尚黄檗希运。临济不是真的要活埋黄檗,而是他已不是小孩,不需要老和尚的呵护提携、帮他什么忙了。此时,对他而言,老师黄檗已可死了。

  2. 禅宗公案:不能代替

    座中三圣惠然禅师听后说道:“身为弟子的我们,怎敢将老师的正法眼藏灭却呢?”惠然禅师马上就学着临济禅师一向教导学人的...,高声大喝!临济禅师入灭后,惠然禅师非常不解地说道:“老师平时对来访者都大喝一声,为什么我们就不能学着老师也大喝一声呢?”临济禅师忽然又活回来:“我吃饭你们不能当饱,我死你们不能代替。”惠然禅师急忙跪叩说道:“老师!请原谅,请住世给我们多多指导。”

  3. 大德故事:临济义玄的事迹

    临济义玄提到临济义玄,我们便会想到他那彻底,倔强的个性,和求道的热情。于是临济依照睦州的指示,便去问黄檗。临济把经过一五一十的告诉睦州,并说他无法了解黄檗莫明其妙的举动。当临济到了大愚那里,大愚问他:“你从那里来”临济回答:“从黄檗处来”。这是说他已发现临济能够代他的地位,他可以安心的退休了。临济只是认为要证道和了悟自性,便应把挡在路上的任何东西,都无情的丢在一边。临济思想的重心在于“无位真人”。

  4. 高僧故事:临济义玄问道挨三棍 开宗立派美名传千古

    于是临济禅师再次去问,黄檗禅师举杖又打。临济禅师悟道之后,并没有立即去住山,而是继续留在黄檗禅师身边请益。在黄檗禅师不断钳锤之下,临济禅师的证悟终于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后来开创了临济宗,成为中国禅门中最大的宗派。

  5. 临济拜祖

    临济拜祖中国禅宗始祖达摩祖师的坟墓,在河南省熊耳山的吴坡。有一次,誉满天下的临济禅师来到达摩祖师的墓边,临济禅师应是达摩祖师的第十一代传人,塔主见面后就问道:“请问长老!您法驾光临,请问您是先礼佛呢?还是先礼祖呢?”

  6. 认出它,真理之门便会为你打开

    要看见真理,我们需要一双宁静的双眼。在还没找到这双眼之前就寻求真理的人,其找寻是徒劳的。听到这个,一个和尚站起来问,“这个真理的存在是谁?这个无名的实体是谁?”临济说,“往内看。里面那个安详又宁静的——就是真理的存在。那就是你。认出它。如果你认出它,所有的真理之门都会为你敞开。”当头脑里没有任何波浪,它就会映照出真理。真理始终都在近前,但是因为我们的躁动不安,我们并不总是离它很近。

  7. 参学与彻悟

    存奖禅师的剃度恩师是盘山有院晓方禅师,又曾经到锺陵向当时有“仰山小释迦”之称的仰山慧寂禅师参学。义玄大师示寂后,存奖禅师便到他的师兄三圣慧然大师那里参学,并担任首座。经过这么一喝,存奖禅师当下彻悟了义玄大师在黄檗禅师那里吃棒的道理,同时也就彻悟了临济宗的玄旨。存奖禅师虽在大觉禅师处彻悟了临济禅的玄妙大意,却不忘三圣慧然大师,更不忘义玄大师的恩德,也足见祖师大德知恩、感恩、报恩及不忘本的心。

  8. 一花五叶

    一花开五叶,结果自然成。他们是:一、沩山灵枯和仰山慧寂开创了“沩仰宗”;二、黄檗希运和临济义玄开创了“临济宗”;三、云门文偃开创了“云门宗”;四、洞山良价和曹山本寂开创了“曹洞宗”;五、清凉文益开创了“法眼宗”;以上,就是“一花开五叶”的意思。

  9. 斩头觅活

    “斩头觅活”,禅林用语,字面上意思是砍掉脑袋,寻求活命。洛浦元安临终前示众道:“吾非明即后也。今有一事问汝等,若道这个是,即头上安头;若道不是,即斩头觅活。”绍兴东山觉禅师曾开示道:“三通鼓罢,诸人各各上来,拟待理会祖师西来意?还知剑去久矣么?设使直下悟去,也是斩头觅活。东山事不获已,且向第二头鞠拶看。”佛祖言教,方便化人,若以方便为究竟,无疑如执指为月,永无出头之期,恰如斩头觅活。

  10. 逢着便 ...

    临济这一次却只字末答,径自拂袖而去!后来临济禅师回到住处后,告诫学僧:如今学习禅道的人,且要自信,莫向自己之外去寻觅什么;如果一个人求佛,便失去了佛;求道,便失去了道;求祖,便失去了祖。求道者,如果想证悟到真理,就决不要受任何人的迷惑!向里向外,逢着便...。逢佛...佛,逢祖...祖,逢罗汉...罗汉,逢父母...父母,逢亲眷...亲眷,。只有这样才能解脱,不被外物拘束,自由自在。

随机推荐

  1. 干巴利落的意思是什么?

    【拼音】gānbālìluò【解释】指干脆;爽快。【出处】无【例子】无【相关】百度“干巴利落”

  2. 为啥南梁政权的开创者萧衍为何老往寺庙里跑?

    作为南梁政权的开创者,萧衍一生有很多传奇之处。在萧子良的熏陶和开示下,萧衍弃道转佛,渐渐成为一名狂热的佛教信徒。此后,萧衍还利用手中的权力,大兴土木,广建寺庙。据统计,在萧衍统治的梁朝半壁江山内,佛寺多达二千八百四十六座,僧尼有八十二万余人。萧衍为何老往寺庙里跑?其实,萧衍此举有着不可告人的政治原因。三者比较,萧衍认为佛学理论和佛教修行...对人民更具吸引力,也更具欺骗性。

  3. 不孝女遭天谴的真实故事

    本文是智行法师讲的故事,选自《栖月庐笔记选(一)》《栖月庐笔记选(二)》。失仁孝天挖心肠是年,清修法师居住的山东老家,有一个年轻的妇女遭天谴了,死状之奇之惨,见者闻者,无不咋舌。天公示警逆妇改过一妇王氏,与清修师俗家邻村而居。酬偿前世因果清修师有一亲戚之邻居,孝养父母,远近闻名。当时就有人感慨地给大家讲了一个孝敬公婆的典故。一时大家都十分恭敬地向唐夫人表示愿意学习她高尚的品质。

  4. 梦见与朋友、亲人分别预示什么 -周公解梦

    周公解梦,梦见分别,梦见和家人分别代表什么?梦见与朋友、亲人分别预示什么梦见和朋友或同伴分别,预示你的日常生活中将遇到各种小烦恼。梦见与敌人分手,是爱情或事业成功的征兆。梦见与别人分离,意味着会有忧愁。犯人梦见分离,服刑期会延长,倍受痛苦。旅行者梦见分别,会为孩子的健康悒郁不安。梦见与仇人分道扬镳,是祥兆,工作上的障碍会消除,并且能顺利完成任务。梦见很多螃蟹、大闸蟹预示什么-周公解梦

  5. 双赢的智慧

    双赢的智慧   感悟1:   雄鹰振翅高飞,划过长空。那一片湛蓝包容了它的不羁,承载了它的稳重,为此,蓝天才多了一分神秘,多了一分美丽。   鲤鱼摆尾洄游,穿透碧波。那一片汪洋容许了它的活跃,收留了它的灵动,因此,大海才多了一分迷人,多了一分澄澈。   黄鹂枝头...

  6. 梦见使用刀叉吃西餐

    西餐则暗中表示和高层人士的交际。梦见使用刀叉吃西餐:梦见西餐桌上摆放著菜肴和刀叉,预示著自己的人际关系会有些略微变差。梦见拿着刀叉吃西餐,预示著自己的人际关系会得到提高,但是却会让自己整天疲于交际。梦见吃西餐的时候刀叉断折,预示著最近自己将会和人发生争执,给自己的事业带来不便。梦见用筷子吃西餐,预示著将会有贵人帮助自己平步青云。

  7. 为什么赵构的庙号是「高宗」,而不是「世祖」呢?

    为什么赵构的庙号是「高宗」,而不是「世祖」呢?  宋高宗赵构(1107年6月12日-1187年11月9日),字德基,宋朝第十位皇帝,南宋首任皇帝,宋徽宗赵佶第九子、宋钦宗赵桓之弟。靖康二年(1127年)五月初一,其父徽宗,长兄钦宗被金人俘虏,北宋灭亡,同年,赵构在南京应...

  8. 私营企业变更名称或标志的 ... 与影响_起名大全

    2.部分改变或简化私营企业名称或标志。3.以主要商标晶牌作为商业公司名称。影响:1.品牌的整合性①商业公司名称须和商标,尤其是其代表的晶牌一致,特别注意的是未来晶牌和商业公司名称的一致性。

  9. 南美有一港口城市,四分之一居民拥有中华血统,至今依然使用汉语

    我们阅尽铅华,只为呈现不一样的历史。

  10. 科举中状元为何称“独占鳌头”?

    科举中状元为何称“独占鳌头”?  科举时代,经殿试由皇帝钦点为进士中一甲第一名的状元,谓之“独占鳌头”。传说龙生九子,九子各不同,鳌是龙头、龟背、麒麟尾的合体鱼龙。另一种传说,鳌是汪洋大海里的大龟或大鳖,法力无边,能背负高山浮游,他原本是海龙王的三太子,因偷吃了玉皇大帝...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