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以鱼目混珠的刘彦齐———历代作伪史话之四说到古时的美术鉴藏,自然丝毫不能忽略与之关系紧密的社会环境和经济文化氛围。五代时期最值得一说的鉴藏名家,有赵嵒、刘彦齐二人。不过,刘彦齐虽贵为驸马,在古代美术史上却是为人诟病千古的人物。而刘彦齐则全是宵小之徒的行径,其奸计之周密和周全,显见还在前曾说及的张易之之上。
以鱼目混珠的刘彦齐
———历代作伪史话之四
说到古时的美术鉴藏,自然丝毫不能忽略与之关系紧密的社会环境和经济文化氛围。它们的种种变动,或迟或早都将波及鉴藏活动。
就以唐代为例而言罢,依托着发达的经济和文化,唐代各类美术品的交易、流通和收藏都甚为活跃。杜甫《夔州歌十绝句》一诗有语云:“忆昔咸阳都市合,山水之图张卖时”。绘画在街市张挂销售,且说到热卖的是山水画,市井卖画之时尚由是可觇见一斑。《历代名画记》的作者张彦远又说到,其时买卖书画的商贩很熟谙行业规则,“手揣卷轴,口定贵贱”。而画价之高低也差别很大,“二万”、“一万五千” 或“一万”不等。吴道子所画屏风,每片需二万金,按当时米价折算,可买米二十石。至于张彦远家中所藏名画真迹,也颇有通过书画商人孙方颙而购入的。惜乎唐朝极盛而衰,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后,内有藩镇割据,外为强敌环伺,朝中宦官专权,眼见已无法恢复元气。唐朝末年,黄巢起义军攻入长安,宦官田令孜挟僖宗李儇逃入四川。溃兵及流民竞相抢掠京城府库金帛,秘藏书画珍品亦多从宫禁中流散。公元907年,朱温纂唐建梁,中国陷入五代十国兵燹相争的局面。
由唐内府流出的书画珍品,立刻成为眼明手快的好事者争相猎夺之对象,有人便因此致富的。如唐末五代初画家赵德玄,雍京 (今陕西西安)人氏,为后蜀翰林待诏,天复 (901一903)年间入蜀携带百余件隋唐名画,均为散佚的皇室藏品。后唐时期的收藏名家王都 (?一929),小字云郎,中山陉邑(今河北无极县)人,官至中书令,尤好聚藏图书典籍,尝不惜重资,令人不分贵贱搜罗天下古籍图书。王都家中累藏书籍达三万余卷,据说官府及内廷在战乱中失散之图书,多为他所搜获。
五代时期最值得一说的鉴藏名家,有赵嵒、刘彦齐二人。
赵嵒,本名霖,字秋谳。陈州(今河南淮阳)人,为朱温梁朝的驸马都尉。精于绘画,所画人物鞍马最有声誉。今传作品有台北故宫博物院的《八达春游图》与上海博物馆的《调马图》等。其人谦和好施,门下食客多至百数十人。因其嗜好收藏,凡所依附者,无不手持法书名画作见面礼。尤擅鉴赏,值唐末离乱之世,不惜重金收购流散名迹,所得名画竟多至五千余幅,称盛一时。他所延请的胡翼、王殷,又都是擅画人物而且精于鉴定的行家里手。赵嵒曾让胡翼鉴定并品第其所藏画迹的优劣,厘为上中下三等。最为特别的是,凡属下等画作,皆令人以水刷或施粉反复涂改之,务求矫治其弊病。有不惜修改多遍,直至合意方罢手的。时人称其府第为“赵家选画场”。赵氏经手的作品并无著录留传后世,现今传世名迹抑或有赵家改动过的,也属天知道了。
刘彦齐,在后梁时期官至左千牛卫将军,喜画竹,人谓颇得清致。在宋代的鉴藏名著《图画见闻志》中,便著录了刘彦齐所作《风折竹图》、《孟宗泣竹图》、《湘妃图》等。惟刘氏本人不甚擅长人物,画中凡有人物多延请胡翼操笔。其家藏名迹不啻千卷,每逢夏天取出晾晒,均逐一亲手卷舒,终日忘倦。平日耳濡目染,鉴别能力人所难及。其时俗语有谓:“唐朝吴道子之手,梁朝刘彦齐之眼”。能与一代画圣吴道子相提并论,声名之煊赫可想而知。
不过,刘彦齐虽贵为驸马,在古代美术史上却是为人诟病千古的人物。他不仅精于绘事和鉴别,尤为擅长摹制赝品,并且敢倚其伎俩鱼目混珠。史载,他曾私下贿赂富贵门第掌管书画藏品的管家,把别人所珍藏名迹偷借出门。得手之后,刘氏亲自动手传模复制,再用旧裱轴装池至一模一样。然后呢,刘氏竟把假货退还别人,真迹据为己有。
无独有偶,这使人想起了北宋的名士米芾,为了谋人手中名迹,他用了一条人所不能的妙计。请看宋人周辉《清波杂志》卷五的记述:“老米酷嗜书画,尝从人借古画自临榻。榻竟,并与真赝本归之,俾其自择而莫辨也。巧偷豪夺,故所得为多。东坡《二王帖跋》云:‘锦囊玉轴来无趾,粲然夺真疑圣智’。因借以讥之。”
米芾能把借来的古画复制得一模一样,让主人自已挑选也真假莫辨。这种夺人所好的做法虽属巧诈,但起码不算偷偷摸摸,而且非才高八斗不能为。而刘彦齐则全是宵小之徒的行径,其奸计之周密和周全,显见还在前曾说及的张易之之上。这个刘彦齐,真不愧是一千多年前偷梁换柱的诈骗高手了。又,千余年来多有刘氏的追随者,而造假招式之如出一辙,惟有时髦的“克隆”二字庶几近之。倘若这也算传统,未免要大大令我们难堪。
来源:文物新闻
作者:梁江
编辑:因因
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WWW.lishixinzhi.Com)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