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胡适发起文学改良运动

胡适 针对文学远离生活、充满陈辞滥调的状况,胡适在《新青年》第二卷第五号(1917年1月1日出版)发表《文学改良争议》一文。胡适认为,文学改良应从8个方面入手,即须言之有物;不摹仿古人;须讲求文法;不作无病之 ... ;务去烂调套语;不用典;不讲对仗;不避俗字欲语。他提出要以白话文学为中国文学正宗。在谈及文学内容时,胡适认为真正的文学应“实与今日社会之情状”。 该文与后来陈独秀发表的《文学革命论》,成为新文化运动的檄文。 胡适在1917年1月号的《新青年》发表〈文学改良刍议〉,提出八项主张:一曰须言之有物,二曰不摹仿古人,三曰须讲求文法,四曰不作无病 ... ,五曰务去烂调套语,六曰不用典,七曰不讲对仗,八曰不避俗字俗语。胡适在文中大力提倡白话文,认为:“白话文学之为中国文学之正宗,又为将来文学必用之利器,可断言也。” 他于1918年发表“建设的文学革命论”,将八项主张归纳为四项原则:一曰要有话说,方才说话。二曰有什么话,说什么话;话怎样说,就怎样说。三曰要说我自己的话,别说别人的话。四曰是什么时代的人,说什么时代的话。 此外,他在《中国新文学大系建设理论集.导言》中提出要用一种新的文学史观,打倒古文学的正统,建立白话文学为中国文学的正宗。另一方面要用向来被文人轻视的白话作为一切文学的唯一工具,创造中国的文学。 陈独秀则于1917年2月号的《新青年》发表“文学革命论”,提出三大主张:“推倒雕琢的、阿谀的贵族文学,建设平易的、抒情的国民文学”,“推倒陈腐的、铺张的古典文学,建设新鲜的、立诚的写实文学”、“推倒迂腐的、艰涩的山林文学,建设明了的、通俗的社会文学”。 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胡适发起文学改良运动的更多相关文章

  1. 从曹植的《洛神赋》,看其对后世艺术创作的影响程度?

    虽然在储君的争夺中,曹植没有能够胜过曹丕,但在文学领域,他绝对是曹家最为出色的人,后世很多人对于曹植的评价都非常高,其中谢灵运更是直接就表示「”天下才共有一石,曹子建独得八斗”。三国剧照可由于三国以及后来南北朝的乱战,使得曹植的很多文章都没有流传下来,不过他还是有部分作品能传世,其中最有名的就是《洛神赋》,这篇文章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传世名篇,对于后世的艺术创作产生很大的影响。曹植《洛神赋》洛神又称

  2. 他用一支笔复活了麦田里的汉魏洛阳城

    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张丛博当陇海铁路线的乘客,穿过洛阳市区与偃师之间的一片麦田时,很少有人知道,窗外曾经有中国古代最辉煌的都市之一——汉魏洛阳城。

  3. 民国画坛国粹派的代表——金城「 ”山水花鸟,师法宋元,笔墨谨严”

    在民国画坛上,金城作为国粹派的代表,称誉当时,允为翘楚。这主要缘于他的艺术成就以及组织画会,对艺术的传播发展均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今天再重新审视民国初期的北京画坛那段尘封已久的历史,不难发现,毕生尊崇传统的一代艺术巨子金城在当时所具有的举足轻重的地位。

  4. 王羲之家族真的是一个书法家辈出的世家吗

    王羲之这个家族,就是非常重视文化的一个家族。王羲之除了把书法传给王羲之和所有的儿子以外。王羲之的后代在唐代武后时期,还有一位叫王方庆的,给武后献出了王氏家族十人的书法作品,这就是著名的《万岁通天帖》。王羲之家族确实是一个善于书法传统的家族。说到根本上来说,还在于王羲之家族非常庞大,而且重视文化教育,是文化水平较高的家族。

  5. 不平则鸣,看看柳宗元的文学创作修炼手册

    柳宗元,字子厚,唐代河东解人,世称柳河东。后人对柳宗元的认识和纪念,主要缘于他的文翰和思致。

  6. 从中外历史上的文人看 你们认为的所谓「 ”斜杠青年”能有多跨界

    要学习鲁迅先生,永远对青年充满希望,爱接近她们,爱向他们学习。斜杠青年不知道按谁的定义,比如学艺术史、当过策展人、然后写小说、而且研究文艺复兴,还出了书,在美院上课。这应该就是大部分人眼中的斜杠青年了吧。

  7. 宋画遗珍!游丝描笔法和精微墨法,再现了 唐玄宗 的宫廷游乐场面

    《明皇击球图卷》纸本水墨32.1cmx523.2cm辽宁博物馆藏,描绘唐玄宗打马球的场景。位于画面正中的这个人就是李隆基,骑一骏马,神情专注。围在他身边的这些人有的头戴官帽,有的头上插着簪花,手持球杆,和皇帝争抢着地上的小球。画上无作者款印,后有明傅著、吴干、董其昌、年羹尧的题跋。流传中一直被目为李公麟所作,从画风被判断应是南宋人所画。画面布局疏密有致,线条流畅。画中人物姿态各异,静中有动,富于变化。

  8. 南宋画僧法常的作品意境深远,深受日本尊崇,宋元时期却饱受诟病

    中国绘画史上的画家里,法常是对日本画坛影响最大、最受日本喜爱与尊崇的一位画家。网络图片南宋的画家里,梁楷和法常都不自觉地受到宋代文人画热潮及一些非文人出身画家的影响。与寺庙的和尚们往来频繁,法常看到梁楷的绘画后,潜移默化受到很大的影响。圆寂后的法常,元代一些鉴赏家对他的绘画颇有微词。

  9. 读书人在古代地位高吗?其实不然,看他们三个就知道了

    文/晨曦水滴人生感悟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读书、识字,历来被人们看做是高端的行业,端坐庙堂之上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为世人所津津乐道。

  10. 他人品不好,性格乖戾,为什么仍被尊为国学大师?

    黄侃,初名乔鼐,后更名乔馨,最后改为侃,字季刚,又字季子,晚年自号量守居士。湖北省蕲春县人。

随机推荐

  1. 2017伤感说说最新版的-感人的情话

    改变能改变的,接受不能改变的。何如薄幸锦衣儿,比翼连枝当日愿。

  2. 吉祥健康年夜饭菜谱大推荐

    鸿运当头主料:鲢鱼头400克豆腐200调料:姜5克青蒜10克料酒10克豆瓣酱10克酱油5克甜面酱5克盐3克胡椒粉2克淀粉(玉米)3克各适量做法:1.鱼头洗净,拭干,剖开,对切成4大块,用5大匙油将鱼头两面煎黄盛出;2.豆腐切成长厚片,用油煎黄盛出后放入耐煮锅或沙锅内,面上放入煎好的鱼头;3.另用2大匙油炒姜末,放入所有调味料和2杯清水炒匀烧开,淋入锅内,开火煮滚,改小火煮40分钟,使其入味;4.待

  3. 为什么中国人吃饭使用“筷子”?

    为什么中国人吃饭使用“筷子”?  现在许多亚洲国家用餐都使用筷子,但筷子最早是源自于中国。筷子,是中国人必备的餐具之一,与日常生活的三餐息息相关。那么,为什么中国人吃饭要使用筷子呢?  筷子,古代称为“箸”,又作“箸”。据《史记。宋微子世家》中记载︰“纣始为象箸,箕子叹...

  4. 西域都护

    西域都护,中国汉代西域最高军政长官。西汉时,都护为加于其他官号上的职称,多以骑都尉领其职,秩比二千石;东汉时为单任官职。至新莽末年,西域乱,都护李崇没于龟兹,遂罢都护。东汉光武帝建武二十一年,西域18国请复置都护,光武帝不许。和帝永元三年,将兵长史班超平定西域,遂以班超为都护,驻龟兹境它乾城。安帝永初元年,西域乱,征禧还,自此不复置都护。至延光二年,以班勇为西域长史,复平西域,遂以长史行都护之职。

  5. 梦到船,梦见船,船相关的周公解梦

    梦到船,梦见船,船相关的周公解梦梦见船只出入港,则家防不测。梦见睡卧在船上,必遭...。

  6. 唐高祖李渊最出色的女儿是谁?

    之所以会这样,主要因为李渊有一群杰出的儿女。中国的史书对待女子的态度至五代为之一变。唐高祖李渊共有19个女儿,平阳公主排行老三。这19个女儿当然不可能都是一母所生。不过窦毅由此认为自己的女儿不是等闲之辈,当然不能随便嫁人。窦氏嫁给李渊后成了他的贤内助。长安方面立即下令拘捕李渊的家人。逮捕名单中就包括了李渊的三女儿平阳公主和她的丈夫柴绍。柴绍属于李世民的部下,与平阳公主平级。

  7. 唯一未被打入冷宫的废后,儿孙环绕地位尊崇,大臣用7字解释原因

    众所周知,郭圣通是东汉王朝的首位皇后,也是东汉王朝的首位废后,但很少有人知道,她也是历史上唯一没有被打入冷宫的废后。汉光武帝皇后郭圣通剧照汉光武帝刘秀凭借一己之力,重整汉家河山,延续汉室百余年,世人在称赞其雄才大略的同时,也为其痴情念旧而感慨不已。

  8. 孔子的廉政思想:“节用爱人”

    ——《论语卫灵公》>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年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始祖,被尊称为“圣人”和“万世师表”。>孔子的思想精华在于“仁政”和“德治”即“节用爱人”。在《论语?述而》中记载:“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集中体现了其廉政思想。孔子指出,做官的人“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爱人”二字是孔子以德治天下廉政思想的高度浓缩。

  9. 婚礼花絮英文音乐 婚礼花絮放什么歌好

    下文为大家整理了婚礼花絮英文音乐,希望可以帮到您哦!婚礼花絮英文音乐精心推荐:NeverGrowOldByTheCranberries最喜欢她的声音,缓缓的蕴含深情、纯净如水。Ihadadream/Inthisdreamitseems/Itwasmyperfectday/Openmyeyes/Irealizethisismyperfectday/Birdsinthesky/Theylooksohigh/Ifeelthebreeze/Ifeeltheleaves/Thisismyperfectday/Hop

  10. 如何食疗让吸烟者转危为安

    富含β-胡萝卜素的食物有胡萝卜、菠菜、豌豆苗、苜蓿、辣椒等,吸烟者可以适量多吃。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