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珠宝检测机构对翡翠年代的判断能力近日媒体披露,2011年南京某买家花24万拍得一支标称“清代翡翠”的手镯,被珠宝鉴定机构检测证实为“漂白、充填、染色处理翡翠”,进而确定该手镯为现代制品。卖主产生巨大恐慌后求助检测机构。而珠宝检测机构对翡翠A、B、C货的判定技术成熟。
珠宝检测机构对翡翠年代的判断能力
近日媒体披露,2011年南京某买家花24万拍得一支标称“清代翡翠”的手镯,被珠宝鉴定机构检测证实为“漂白、充填、染色处理翡翠”,进而确定该手镯为现代制品。一般来说,珠宝检测机构对珠宝玉器的年代是避而不谈的,因为作为经认证的实验室,几乎所有的珠宝检测机构都不具备判定珠宝玉器年代的资质。但是,珠宝检测机构的B货结论,可以判定翡翠制品是上世纪七十年代以后的产品。这是由翡翠B货 ... 技术的诞生决定的。
B货,市场上对漂白、充填处理翡翠的俗称,又叫酸洗注胶翡翠,粤区一度称谓“冲凉”翡翠。其 ... 过程是:选取颗粒较粗,带灰色、褐色等脏色的低档翡翠为原料,经强酸清洗,去除颗粒间隙中的次生铁锰等矿物,将翡翠处理成白色粉笔状的松散材料,借助抽真空、加热等手段将环氧树脂等物质充填到翡翠的微小缝隙中。由于翡翠原有的微小空间被胶充满,因此相对其原料来说,B货增加了翡翠的耐用性,而且由于胶的存在减少了原料中裂隙、矿物晶面对光的反射及次生矿物对光的吸收,从而增加了透明度,而原有的颜色也因为地子的淡化而更加突出鲜艳。
当然,在注胶之前可以对粉笔状半成品进行手术刀式的点色,也可以大面积的浸入颜色,再经过注胶后的产品因为有了外来色与胶的共同存在,被称为漂白、充填、染色处理,俗称B+C货。
最先披露B货产品的鉴定专家是台湾省高雄的国际宝石研习中心的创始人吴舜田(Shun—Tien Ten Wu)先生,他在1992年与Emmanuel Fritsch, Thomas Moses, Shane F. McClure, and Mike Moon合作在世界顶级的宝石学杂志、美国宝石学院(GIA)主办的《Gems & Gemology(宝石和宝石学)》杂志上发表《Identification of bleached and polymer—impregnated jadeite》(《漂白和注塑翡翠的鉴定》)”,这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早研究B货翡翠的论文,之后,1993年,中国桂林的《珠宝科技》杂志刊登吴舜田先生署名文章《翡翠B货的鉴定》。
吴舜田先生介绍,B货翡翠最早是在上世纪80年代初期在香港市场上出现,稍后,台湾省市场也发现了B货。之后在中国南方珠宝市场乃至整个东南亚市场上才大量发现。
翡翠B货发现的起因是当时B货放置或佩带几年后变色发黄。客户找商家质询此事。卖主产生巨大恐慌后求助检测机构。
我们从B货翡翠发现的过程可以看出,早期的翡翠B货 ... 技术存在缺陷,几年内就会发生龟裂或者失去光泽;遇到洗热水澡或温泉时,B货常会出现龟裂呈现白点状。
基于此,翡翠B货自诞生到被发现,仅仅是几年时间,最极端的推测,不会超过10年,因此,可以说,翡翠 ... B货的技术不会早于上世纪70年代。鉴于B+C货翡翠 ... 过程以 ... B货为主,附带染色,因此,B+C货翡翠制品也不会早于这一时间。
由此可见一旦确定翡翠制品为B货或者为B+C货,在该样品加工时间一定不会属于明清或者民国。
目前,各个珠宝检测机构对翡翠制品的鉴定技术成熟,在区分未经处理的翡翠(A货)与B货方面,除了借助放大镜、紫外荧光灯等常规技术手段外,还可以借助红外光谱仪、拉曼光谱仪甚至扫描电镜等大型设备。由于红外光谱仪的性价比条件优越,目前,各省级以上珠宝检测机构几乎都配备了红外光谱仪。
红外光谱区分翡翠AB货的原理是:漂白充填翡翠所注入的胶为环氧树脂类有机物,该类材料在3060~3030cm—1之间有苯环的吸收峰(如图1所示)。而A货翡翠在此区域无吸收,抛光过程中上蜡或者经过煮蜡的翡翠、或者经长期佩戴及人手盘玩的翡翠,尽管在2960~2850cm—1之间有吸收峰,但不会出现3060~3030cm—1苯环吸收峰(如图2所示),故不会被判定为B货。因此,无论老翡翠、还是新翡翠制品,无论是否经过盘玩,都不会造成红外光谱检测 ... 的误判。
笔者所在的国家黄金钻石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偶而也会检测一些雕琢手法传统古朴的翡翠制品(如篇尾图示),尽管以笔者以及笔者所在实验室的资质无法判断这些样品是否属于解放前的产品,但可以确定的是,这些样品都属于翡翠A货。
当然,严格地说,这些样品的红外光谱图并非与新翡翠产品图谱完全一致,具体区分有两点:一是老翡翠在采集透射红外光谱时,光谱信噪比差,即样品信号不佳;二是多数老翡翠在3700~3620cm—1之间有一个或2个吸收尖峰,这被认为是翡翠中含有与氢氧键相关的物质。这可能是因为老翡翠受抛光技术的制约,表面平整度相对差,容易造成照射到翡翠表面的红外光漫反射增多,再加上老翡翠多质地较干,颗粒明显,晶面间对光的反射频次多导致红外光路程加长,吸收增强,因此,真正能透射过老翡翠,被设备采集到的有用信号降低,相对而言信噪比偏差。而老翡翠中与氢氧键相关的物质可能说明样品经过埋藏,周围土层中含氢氧矿物浸入或者翡翠发生轻微风化而产生含氢氧根的矿物。
但遗憾地是,新老翡翠在红外光谱上的差异,仅仅表现在统计意义上,而不能作为结论性证据。比如较干的瓷地或者豆种新翡翠,其红外光谱信噪比也比较差。而一些微裂隙较多的油青种翡翠或者带有皮壳的翡翠,也经常可以获得在3700~3620cm—1之间有吸收的红外光谱。因此,这两条不能作为判定翡翠新老的证据。
本文可以确定的是:B货或者B+C翡翠,一定是近40年内的产品!而珠宝检测机构对翡翠A、B、C货的判定技术成熟。
来源:收藏界
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WWW.lishixinzhi.Com)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