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网上展馆]精雕细镂、刻意求工——嘉定竹刻明朱鹤雕松鹤笔筒高17.8厘米,口径1.8厘米。“三朱”确立了嘉定派竹刻的风格。清代康熙年间,嘉定竹刻进入全盛时期。他集嘉定竹刻之大成,用刀如笔,作品生动浑成,被世人称为“绝顶佳品”。乾隆不仅喜爱嘉定竹刻,还将自己的诗题写在笔筒上,让竹人刻下。皇家的喜爱倡导,使嘉定竹刻的名声更加响亮。嘉定竹刻已有400余年历史,历代著名竹人达130余人。
[网上展馆] 精雕细镂、刻意求工——嘉定竹刻
明 朱鹤雕松鹤笔筒 高17.8厘米,口径1.8厘米。
清 周颢刻竹石笔筒 高15.4厘米,口径13.4厘米。
清 芷岩款栈道行旅笔筒 高13.7厘米,口径10厘米。
清封锡禄 竹根雕罗汉 高15厘米。
清 吴之璠松下高吟图竹笔筒
明 朱三松竹刻荷塘清趣图笔筒 口径12.7厘米 高14.8厘米
明 朱三松竹雕笔筒
清 吴之璠“荷杖罗汉图”竹笔筒
明 朱松邻竹刻松鹤笔筒 高17.8cm 径8.9~14.9cm
明 朱三松镂雕仕女图竹笔筒 高15.7cm 直径14.7cm
清 吴之璠木雕人物笔筒
明 朱小松归去来辞笔筒 高14.6厘米
清 吴之璠浮雕松荫迎鸿图竹笔筒 高15.1、口径8.9厘米。
明代 朱三松款竹雕白菜笔筒
明代 朱鹤松鹤图竹雕笔筒 高17.8厘米,最大口径14.9厘米,最小口径8.9厘米
清代 吴之墦款松溪浴马图笔筒 高17厘米,口径14.5厘米。
清吴之璠 黄杨笔筒
明 朱三松竹刻荷塘清趣图笔筒 口径12.7厘米 高14.8厘米
嘉定竹刻是嘉定最经典的民间工艺品,也是中华艺术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
嘉定地处江南,特独良好的自然环境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是催生嘉定竹刻艺术的重要因素。
明代正德、嘉靖年间,朱鹤(字子鸣,号松邻)以刀代笔,将书画艺术融入竹刻,开创了以透雕、深雕为特征的“深刻技法”,将竹刻从附属于实用工艺的范畴内脱巢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雕刻艺术。朱鹤之子朱缨(字清甫,号小松)、孙朱稚征(号三松),均继承竹刻,且推陈出新。“三朱”确立了嘉定派竹刻的风格。三朱之后,嘉定竹人代有创新。
清代康熙年间,嘉定竹刻进入全盛时期。吴之璠(字鲁珍,号东海道人)创薄地阳文。层次多变,秀媚遒劲。同期还有封锡禄(字义侯)、封锡爵(字晋侯)、封锡璋(字汉侯)三兄弟,均精于圆雕人物,作品生动传神,时称鼎足。
清代乾隆年间,嘉定竹刻流派纷呈。周颢为领军人物。他集嘉定竹刻之大成,用刀如笔,作品生动浑成,被世人称为“绝顶佳品”。
清初,嘉定竹刻即以贡品传入宫廷,康熙、雍正不仅收藏了不少竹刻制品,还将竹人封锡禄、封锡璋、施天章等召入内廷供奉。乾隆不仅喜爱嘉定竹刻,还将自己的诗题写在笔筒上,让竹人刻下。皇家的喜爱倡导,使嘉定竹刻的名声更加响亮。
嘉定竹人以刀为工具,以竹子为载体,将书、画、诗、文、印诸艺术融为一体,赋予竹子以新的生命,作品有淡淡的书卷气和金石味,风雅绝俗,是历代文人士大夫的雅玩。
嘉定竹刻的样式有以竹筒和竹片制成的笔筒、香筒(薰)、臂搁、插屏、抱对等;还有以竹根刻成的人物、山水、草木、走兽等。嘉定竹刻由浅刻、深刻、薄地阳文、浅浮雕、深浮雕、透雕、圆刻等十余种基本技法,有明显的地域性和鲜明的原创性。
嘉定竹刻已有400余年历史,历代著名竹人达130余人。作品为海内外博物馆及私人珍藏。海内外人士称“竹刻有超常的技巧和诗意的想象”,是“绝世的艺术”。
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WWW.lishixinzhi.Com)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