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郑板桥辞官后,为了维持一家的生计,不得不靠卖书画为生。鉴于郑板桥的名气,社会上各类求板桥作画的人是络绎不绝。可郑板桥的画不是有钱就能买到的,对于那些为富不仁的富商巨贾,他就是不肯为五斗米折腰,“索我画,偏不画”。一次扬州有一个盐商,为了附庸风雅,想让郑板桥帮自己画一幅画,并承诺会重金酬劳,郑板桥素闻此人不学无术横行乡里,因此拒绝为其作画。

眼见吃了闭门羹,这位商人并没有死心,而是想出了一个对策。一天,郑板桥到扬州城外出游,在一片竹林旁听得不远处有优美的琴声传来,郑板桥也是喜欢音乐的,便寻声来到了一处宅院内。只见院中一位老人正在悠然自得地弹琴,一旁的一个童子正在用碗盛锅中的熟狗肉。郑板桥一见狗肉全然把听琴这件事抛在了脑后,平日里的斯文相也没有了,忘乎所以地对老人说:“老人家,你也喜欢吃狗肉吗?”老人笑着答道:“当然,在所有肉类的味道中,就属狗肉的味道最好价值最高,这位朋友你也吃一块吧。”一向嗜狗肉如命的郑板桥没有半点推辞,竟然连人家的名号都没有问,便坐在椅子上和老人一同吃起了狗肉。

吃着吃着,郑板桥不经意间扫视了一下主人家的室内,发现室内的摆设甚是雅致,美中不足的是墙壁上竟然连一幅字画都没有。郑板桥不觉心中纳闷,就问老人:“为什么墙上不挂字画?”听此一问,老人无奈地叹了口气,“只因没有心仪的字画,所以墙上空空。”接着老人又说道,“听说郑板桥的书画名气很大,可是没有看到过他的书画,不知道是不是书画中的上品呢?”

郑板桥听后大笑道:“我就是郑板桥,我给你画几幅画装点一下墙壁怎么样?”老人听后大喜,“今天有缘得见郑先生一面,真是三生有幸,若是先生能够赐画,小老儿求之不得。”于是老人叫童子取来纸墨笔砚。郑板桥也不客气挥毫泼墨不多时几幅书画作品就完成了,作完画后,郑板桥便询问老人的名字,以方便其落款。老人告诉他:我叫某某。郑板桥一听这个名字心中有些纳闷,问道:“你的名字怎么和前几日向我求画的盐商一样?”老人说:“我取这个名字时,恐怕那个盐商还没有出生呢,只是名字相同罢了,没什么大不了的。”郑板桥听后,哈哈一笑,也就没太在意。

哪知第二天,原先求画的盐商在家中请客,特意差人把郑板桥也请了来。郑板桥一进盐商府上的厅堂,发现墙上挂的画全是自己昨天画的,才知道上当受骗,原来那个老人竟然是盐商的托儿。郑板桥是后悔不迭,责怪自己贪吃着了盐商的道,但也无可奈何只能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了。

郑板桥因吃上当的更多相关文章

  1. 高风亮节——文人与竹的互相成就

    我国源远流长的文化史上,松、竹、梅被誉为「”岁寒三友”,而梅、兰、竹、菊被称为「”四君子”,竹子均榜上有名,可见竹子在中国文人心中的地位。「”细细的叶,疏疏的节;雪压不倒,风吹不折。”竹子笔直挺拔,婆娑有致,青翠不惊寒,自有一种虚怀若谷之气,象征着坚韧挺拔,虚心有节等品格。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对竹的喜爱,是中国古代文人群体的共性之一。千百年来,在无数文人墨客的推崇下,竹子由一种再普通不过的植物,变成

  2. 古代狗肉为什么难登大雅之堂?你看李时珍《本草纲目》是咋说的

    现代人都知道狗是人类的好朋友,最好不要吃它,但是古代食物匮乏,狗肉作为一种食物,也是有很多人喜欢吃的,最早的时候,周代宫廷八珍其中就有一道菜是用狗肉做的,可见古代人吃狗肉也是有很长时间的历史了,但是关于狗肉流传最广的一句老话,就是「”狗肉不上席”,意思是狗肉难登大雅之堂,不能用来招待客人,这又是为什么呢?难道是狗肉不好吃吗?恰恰相反,狗肉古代也成为「”香肉”、「”地羊”从名称就可以看出,狗肉显然是

  3. 郑板桥画竹都是胸无成竹 胸有成竹另有其人还和大文豪苏轼是亲戚

    梅兰竹菊历来是中国画家钟爱的题材,而且提到墨竹,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难得糊涂的郑板桥,更是理所当然的认为,郑板桥画竹自然是胸有成竹,可万万没想到,郑板桥自己都说。他画竹是胸无成竹,而真正胸有成竹的是另有其人,这人还和鼎鼎大名的苏轼是表兄弟。在郑板桥之前,历史上有个人画墨竹很厉害,他就是北宋的文同。

  4. 郑板桥在官场上,为人非常的正直,曾经巧妙的惩治了不少贪官

    郑板桥一看那个人头发脏兮兮的,穿着破烂的衣服,肯定也是没办法。当然郑板桥在一生中,这样的事情也是很多的,他非常厌恶那些有权势的贪官和污吏,对于基层的民众却非常的关心,那这些行动就算是放在现在的社会,也成为了让人称颂的人民好公仆,他的书法上,后人不仅仅是单纯的欣赏,而是要学习各种做人的道理。

  5. 你知道「 ”扬州八怪”是哪八个人吗?他们到底怪在哪里?

    清康熙至乾隆年间,扬州出现了一批以卖字画为生的文人,他们有着比较相近的人生经历,人们称之为扬州画派。

  6. 古代文人与小偷,非常幽默的4个小故事

    文人与盗贼,似乎风马牛不相及。然而,史上曾经发生过一些很有趣的文人与盗贼之间的故事,还非常的搞笑。曾国藩曾遭小偷奚落作为中国历史上非常有影响人物之一的曾国藩,小时候的天赋却并不高。有一天晚上,夜深人静之时,少年曾国藩在家读书,一篇文章背了好久,还没有背下来。

  7. 这20副对联,堪称中国历史上最妙趣横生的

    1、诸葛亮联斥周瑜相传,周瑜自命不凡,有一次,他以诸葛夫人黄氏面丑为题,向诸葛亮呤道:有目也是瞅,无目也是丑,去掉瞅边目,加女便成妞。

  8. 张宗昌和韩复榘结为兄弟,为何酒宴结束后,张宗昌就遭枪 ...

    民国军阀张宗昌诨号无数,比较著名的有「”三不知将军”和「”狗肉将军”。所谓「”三不知将军”,一是说他不知自己有多少部队,二是不知自己有多少钱,三是不知自己娶了多少个老婆。而「”狗肉将军”的名头,除了说张宗昌喜欢吃狗肉之外,还喻指他在山东期间横征暴敛,干的事情如同狗肉一般「”上不得台面”。除了诨号搞笑之外,张宗昌的爱好也常常被人吐槽。他明明没什么水平,却尤其喜爱附庸风雅。张宗昌曾留下了无数诗作,比如

  9. 最疯的《沁园春》,句句放荡不羁,其中两字令后世大呼损失一个亿

    正是因为这种性格,才有了本期的这首词,词名《沁园春.恨》,这是史上最疯的一首《沁园春》,句句放荡不羁、句句要和文人作对,调皮的郑板桥硬生生怼出了一篇奇文,只是其中两个字在令人捧腹之余,更让后世不少人大呼损失了一个亿。让我们来围观一下这首怪词:《沁园春·恨》花亦无知,月亦无聊,酒亦无灵。焚砚烧书,椎琴裂画,毁尽文章抹尽名。这是郑板桥早年落魄不得志时所写,此时的他一肚子的不平之气。

  10. 郑板桥的书法艺术

    郑板桥的书法艺术最能体现郑板桥书艺特点的,是被称为“六分半书”的作品。隶书又被称作“八分书”,而郑板桥的书法是“书法《瘗鹤铭》而兼黄鲁直,合其意为分书”。郑板桥虽诗文、书法、绘画兼擅,但论者往往评其书法为第一。篆书虽高古,可在抒情方面不及行草,但郑板桥是注意篆书的,在他“六分半书”中常可见到篆书笔意,这是郑板桥善学的必然。

随机推荐

  1. 李德裕是什么样的人?唐朝最后的贤相

    唐朝最后的贤相——李德裕。武宗与李德裕的君臣相知也成为晚唐绝唱。他登基之初就任命李德裕为宰相,并充分信任他。李德裕认为,解决藩镇割据的时机成熟了,他主张坚决讨伐,策略是,先承认“河朔三镇”节度使子孙世袭的惯例,以防止其与刘稹结成同盟,然后许以利益,联手“河朔三镇”的军队共同进击刘稹。宦官专权乱政,是中唐后的一大毒瘤,以致于出现唐宪宗、唐敬宗两个皇帝被宦官活活弄死的情况。

  2. 梦见捡钱被发现

    周公解梦梦见捡钱被发现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捡钱被发现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3. 含比喻的成语

    含比喻的成语一:赤子之心——赤子:初生的婴儿。比喻危险已十分逼近。比喻受众人拥戴的人。比喻力量达不到。比喻坏的思想言行到处传播,造成危害。也比喻无法挽救的祸患或无法改正的弊端错误。比喻整体被毁,其中的个别也不能幸免。比喻不受上级或制度约束,自行其是的地区部门或单位。比喻及时给人以良好的教育和帮忙。比喻关联密切,利害相关。比喻行动和谐一致。比喻凡是只要坚持到底,就能到达目的。

  4. 【犁扫】的意思是什么?【犁扫】是什么意思?

    的意思是:犁扫lísǎo见「犁庭扫穴」。

  5. 凿壁偷光的匡衡考取功名之后 为什么就心态改变了

    按照我们想象中事情的发展,匡衡长大后也应该是国之栋梁。匡衡也十分努力,但是他屡次考试,都没有取得好成绩,最后也是勉强考上了一个小官员,也没有什么巨大成就。但之后,匡衡就开始迎来了人生的巅峰时刻。匡衡的确很幸运,官职最后竟然升为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宰相。>>或许是花花世界迷了眼,自从匡衡当上宰相之后,就忘记了初心。匡衡因为无人敢与他反抗,便更加肆无忌惮。

  6. 弗罗斯特维尔

    1975年10月一个寒冷的夜晚,从坟墓中醒来,西方保护区先驱托马斯·布里格斯鬼魅般地出现在克利夫兰大都会公园洛基河保护区的弗罗斯特维尔博物馆建筑群里,他满脸愁容,威胁要对自己心爱的家园的搬迁进行报复。勇敢的旅游领队带领游客参观了布里格斯并不鲜活的历史展览部分翻修过的住宅,用幻影牧师写的信中的细节来款待他们,讲述了建造这座房子的过程中所付出的劳动,以及落户者在房子完工后的喜悦。幽灵本可以表现出更多的

  7. 喝酒太伤肝,不得不喝的时候可以这样做

    我国的酒文化自古有之,逢年过节的饭桌上,大家都需要借酒助兴,还有些人就爱喝酒,一天三餐,两餐都想喝点小酒。都知道要戒酒,但是对大部分人来说,不喝酒是不可能的,这辈子都不可能的。那,这种时候有可以缓解的...吗?小九今天想和你聊聊:喝酒到底为什么伤肝?

  8. 谨毛失貌的意思是什么?

    【拼音】jǐnmáoshīmào【解释】原指绘画时小心地画出了细微而无关紧要之处,却忽略了整体面貌。后用以比喻注意了小处而忽略了大处。【出处】《淮南子·说林训》:“画者谨毛而失貌。”【例子】【相关】百度“谨毛失貌”

  9. 蜂蜜好处的多,但不是每个人都适用。蜂蜜的适宜人群和禁忌人群

    蜂蜜适宜和不宜人群一、一般人群均可食用,特别适宜。

  10. 除夕夜的故事

    “夕”听到这响声掉头鼠窜,没有再损坏村里的东西。因为“夕”没有死,所以每年的腊月卅,大家都守着碎竹节等待着,希望早日除掉“夕”。可是一年年过去了,谁也没有再见过“夕”,有的只是大家为防止“夕”的到来燃放的爆竹与门前挂的红布条,然而却给我们留下了这个传说与过年的习俗:腊月卅的夜里,大家齐聚一堂吃着年夜饭,一起守岁等待除夕的钟声。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