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克里米亚半岛的鞑靼人:被驱逐民族血泪史

  2011年3月,在乌克兰克里米亚的辛菲罗波尔镇,克里米亚鞑靼人埋下了一枚“时间胶囊”,在这枚将要通往未来的“时间胶囊”中,留下了分别用鞑靼文、乌克兰语和俄语书写的“为克里米亚的发展而努力”的信息。在胶囊的外壳上,则写有“语言、思想和行动一致,发展需要团结”的字样。

  18世纪,在一次次血腥的战争后,沙俄帝国终于将克里米亚半岛纳入自己的版图,但克里米亚鞑靼人的内心从来没有真正认输过,时刻想着摆脱俄国的控制。二战中,德国人入侵克里米亚半岛后,当地居民纷纷参加欢迎德军的活动,并把希特勒称做“救星”。二战结束后,斯大林给克里米亚鞑靼人打上“叛国者”的标记,下令将当地18万余克里米亚鞑靼人悉数流放中亚。从此克里米亚鞑靼人失去了家园,踏上了苦难的流亡之路。

  克里米亚鞑靼人为返回故乡而做的努力一直没有中断,正如时间胶囊上所写,鞑靼人非常团结,为重返故土不断抗争。今天,已有逾25万鞑靼人得以陆续还乡。但故土早已易主,回流的鞑靼人要怎样真正找回自己的故乡,怎样保持自己的民族文化,成为他们面临的现实问题,也成为乌克兰重要的社会问题。

  第5859号驱逐令

  1944年5月11日,苏联红军收复了克里米亚半岛。同一天,国家国防委员会发出了斯大林签署的第5859号决议,下令将全部克里米亚鞑靼人迁往乌兹别克斯坦斯坦沙漠,罪名是“与德国占领军合作”。这项决议的第一个执行条款写道:“所有鞑靼人都被从克里米亚领土驱逐出去,到乌兹别克斯坦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地区作为特殊定居者永久定居。”

  当时的苏联国家内务部和交通人民委员会共同制订了列车时刻表,确定了火车路线和运行需要的列车数量。驱逐令只允许每个克里米亚鞑靼家庭携带不超过500千克的财物,其余的财物,包括房屋、家具、家畜和农产品等,则一律充公。

  1944年5月18日,在内务部两名副局长勃格丹·柯布罗夫和伊万·塞罗夫的亲自监督下,驱逐行动开始实施。共派出23000名官兵和9000名工人,100辆“威利”吉普车、250辆卡车和67个列车梯队,参与了这一行动。一大早,内务部的人就挨家挨户敲门,通知他们“因为背叛祖国被驱逐”,要求其在20分钟内整理好家庭财物。这么短促的时间,许多人根本来不及将驱逐令允许的500千克物品收集好,就很快被运送到附近的火车站,并被装入棚车。上午8时,9万名克里米亚鞑靼人被装上25个列车梯队,当天就有17个梯队共48400个流亡者被送往乌兹别克斯坦斯坦。

  在缓慢移动的列车上,鞑靼人才意识到,一个漫长的噩梦才刚刚开始。运载他们的火车原本是运送货物和牲畜的,内务部把它们简单改装了一下,就把鞑靼人连同他们的财物塞了进去。每节车箱只有一个小孔作为原始的厕所,在拥挤和不卫生的列车上,致命的斑疹伤寒症开始流行。列车会定期在车站停靠,把患病者和死亡人员抬下车。死者大部分是儿童和老人。

  内务部仅用了3天时间,就成功地把几乎整个克里米亚鞑靼人从世代居住的土地上驱逐了出去。被驱逐的鞑靼人共计183155人。在这一过程中,与家人失散的11000名年轻人则被派遣到建筑营或莫斯科煤炭盆地等从事艰苦的体力劳动。

  1956年,前苏联 *** 下令称克里米亚鞑靼人没有资格获得在此过程中损失财物的任何赔偿。但是对于克里米亚鞑靼人来说,个人财产的损失是小事,更重要的是,他们已经失去了家园。

  一个民族的流亡

  1944年6月6日,前苏联内务部报告说,共有176746名克里米亚鞑靼人抵达特殊定居点,与此前他们报告的被驱逐的人数183155相比,6409人在途中失踪,这些人中,除了极少数是逃离的,更多的人是在途中病死后被遗弃的。

  特殊定居点建在偏远的村庄,被哨所、检查站、路障和铁丝网包围。苏联的公安机关制定了严格的方案,对这些定居点和定居者保持密切监控。要求每家每户派出一个代表,每隔十天就向公安机关登记一次,此外,每个人每个月也必须在公安机关进行登记。

  1944年6月20日,前苏联 *** 又颁布了一项新法令要求卡拉恰伊、车臣、印古什,巴尔卡尔和克里米亚鞑靼儿童在俄罗斯接受小学教育。该决议还允许克里米亚鞑靼人在乌兹别克斯坦斯坦或俄罗斯接受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但不是以他们的母语。尽管鞑靼人失去了自己的母语、学校和媒体,但在流亡过程中,他们总会想方设法保持其独特的文化。

  文化的亡佚还在其次,寒冷的冬天让这些流亡者的生活雪上加霜。他们栖身在匆忙建造的营房、泥屋和土防空洞里,只有窗框没有玻璃,冷风长驱直入,但他们连御寒的衣服和鞋帽都没有,只能赤脚在森林中劳作,或者在危险和有害健康的条件下每天工作12个小时以上。痢疾、疥癣、湿疹等疾病趁虚而入。面包供应也时时中断,往往两到三天才供应一次,每个人150克。

  克里米亚鞑靼人的到来,为乌兹别克斯坦斯坦提供了廉价劳动力。这些流亡者在乌兹别克斯坦斯坦广阔的棉田、矿山、工厂中辛苦劳作,对乌兹别克斯坦斯坦的经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然而,克里米亚鞑靼人到来的第一年,当地的乌兹别克斯坦人视他们为“叛徒”和“纳粹合作者”,拒绝为初来乍到的克里米亚鞑靼人提供任何帮助,甚至向他们投掷石块。直到一年后,由于克里米亚鞑靼人与传统的乌兹别克斯坦人有相同的宗教信仰,他们之间最初的敌意才逐渐消融。

  极度贫乏的物质生活条件、清洁水的缺乏和乌兹别克斯坦斯坦的气候,让鞑靼人付出了沉重的代价。疟疾,黄热病,痢疾等疾病大规模爆发,而克里米亚鞑靼人对这些疾病几乎没有任何免疫力,得不到适当的医疗照顾和普遍的营养不良,使这些疾病的死亡人数急剧上升。

  根据前苏联内务部的记录,从1945年1月1日至1946年1月1日的一年间,就有13183克里米亚鞑靼人在乌兹别克斯坦特殊定居点死亡。流亡的克里米亚鞑靼人人口锐减,有统计指出,仅在1944年到1948年,被放逐到乌兹别克斯坦斯坦的克里米亚鞑靼人就有29.6%死亡。

  重返克里米亚

  1951年1月12日,联合国主持下制定的第一个关于人权问题的国际公约《防止及惩治灭绝种族罪公约》(Convention on the Prevention and Punishment of the Crime of Genocide)生效。当时所有的鞑靼人都认为,他们被驱逐的命运完全符合联合国关于“种族灭绝”的定义。但直到1956年,赫鲁晓夫上台开启了苏联改革的契机,才让在暗夜里备受煎熬的鞑靼人看到了一丝曙光。

  1956年4月20日,当时的最高苏维埃主席团释放了所有居住在特殊定居点的克里米亚鞑靼人。但前苏联 *** 仍然认为他们犯有叛国罪,禁止他们返回克里米亚。

  从1957年开始,克里米亚鞑靼人开始了重建运动,他们积极组织群众 *** ,写信, *** ,游说莫斯科。10年后,重建运动终于取得了突破性的成果。1967年7月21日,克里米亚鞑靼人的代表团会见了前苏联政治局的主要成员,最高苏维埃主席团正式撤销了对克里米亚鞑靼人的叛国罪指控。然而,该决议再次重申,禁止鞑靼人返回克里米亚。

  1968年4月21日,克里米亚鞑靼人在乌兹别克斯坦斯坦的奇尔奇克,举行了一场声势浩大的 *** *** ,以纪念列宁的生日,并发出“重返克里米亚”的呼声。苏联当局以暴力方式驱散了 *** 人群。

  戈尔巴乔夫在《对过去和未来的思考》一书中回忆道:“1987年中期我们遇到了克里米亚鞑靼人的问题。这正是被强迫迁移到乌拉尔、西伯利亚、中亚等地的集中居民点的民族之一。从60年代开始克里米亚鞑靼人就提出要求恢复公正并回到克里米亚。改革伊始他们就感到有充分把握--不是在字面上而是在实际行动上--恢复自己的民族尊严。7月,鞑靼人的 *** 达到尖锐的程度;连续3天他们不断在克里姆林宫墙周边举行 *** ,提出的口号是:'没有祖国毋宁死'。”

  后来,克里米亚鞑靼人意识到,重建运动不仅要呼吁前苏联当局,还要争取国际上的支持。像其他的人权和民族权利活动家一样,鞑靼人的领袖也不断地根据国际法进行上诉,尽管克里米亚鞑靼人把重返克里米亚作为他们的首要目标,进行了各种各样的努力,但在1989年之前,没有取得什么进展。

  1989年对鞑靼人来说是不寻常的。当年11月14日,前苏联最高苏维埃发表了题为“关于对遭受强行安置的人民的违法的镇压行动的认识,并确保他们的权利”(On Recognizing the Illegal and Criminal Repressive Acts against Peoples Subjected to Forcible Resettlement and Ensuring their Rights)的法令,正式承认11类人为“被压抑的人民”,其中包括克里米亚鞑靼人。其后由叶利钦签署的一项法令则正式承认,斯大林驱逐克里米亚鞑靼人到特殊定居点的行为,构成了种族灭绝。自此,在被驱逐出故土长达45年后,克里米亚鞑靼人终于为整个民族遭受的将近半个世纪的不公正对待讨了个说法,并获准踏上重返家园的旅途。

  江山依旧,家园不再

  流亡45年后,满身创伤的鞑靼人终于回来了!但此时的克里米亚却早已物是人非,家园不再。鞑靼人深感旧的伤口尚未愈合,新的创伤再次刺痛心灵。

  在1944年鞑靼人被驱逐出克里米亚后,俄罗斯人就开始迁往这里,如今,这里已经成了俄罗斯人的天下,他们的比重在克里米亚所有居民中已经超过了60%,而且其中大部分反对鞑靼人返回故乡。半个世纪前属于克里米亚鞑靼人的土地早已易主,回到家乡的克里米亚鞑靼人没有土地,没有房屋,许多人只能重新建起简陋的寮房,但这种行为却被乌克兰 *** 宣布为非法。1991年8月20日,流亡时的遭遇再次降临到重返故乡的鞑靼人身上。大量克里米亚警察在这一天开始驱逐返乡的鞑靼人,许多人的临时房屋被强拆,数百人挤在没有水电的“集体会所”,所有未得到居住许可的鞑靼人不许工作,不许上学,不许去医院看病。一圈圈被铁丝网围起来的空地上,聚集着一群群丧失了基本生存条件的鞑靼人。

  1991年10月,乌克兰 *** 撤销了对克里米亚鞑靼人返回克里米亚的限制,并正式邀请乌兹别克斯坦斯坦的鞑靼人返回。这被外界解读为一项战略性举措,以缓和克里米亚鞑靼人和俄罗斯人及乌克兰 *** 之间的矛盾。对于克里米亚鞑靼人来说,虽然返乡之路困难重重,但是,毕竟长达45年的悲惨流亡史已经画上了句号,历史已经翻开了新篇章。

  现在,鞑靼人和俄罗斯人之间的冲突渐渐平息,但克里米亚半岛的主导者仍是俄罗斯族人,鞑靼人只占克里米亚人口的12%。鞑靼人要面对的主要问题是,他们无法收回在被放逐之前拥有的土地。

  “在我们的晚年,我们终于踏上了重返家园的路。”一位名叫塞德马特·斯麦罗夫的克里米亚鞑靼人说。他瘦削而黝黑的脸上没有一丝笑容。“我们很想重新融入乌克兰社会,但 *** 并没有提供多少帮助。”斯麦罗夫说,“如果当局总是拒绝我们,我们就要组织起来进行自救,因为我们祖先的土地被送给了俄罗斯人,我们的文化和历史遗产也正在失去。”

  在乌克兰南部小镇辛菲罗波尔繁华的城市街道两侧破旧的小屋里,斯麦罗夫独自居住了将近三年,因为他身负一个重要使命:守卫一堆砖。对他而言,这些砖的意义非同寻常:他希望,有一天,就在他住的这个地方,这些砖会成为克里米亚鞑靼人一直在计划修筑的一座伟大的新 *** 寺的一部分。但是,乌克兰克里米亚半岛的地方当局阻断了 *** 寺的施工。“我没有想到会等待这么长的时间,但因为我被赋予了这项使命,我就要认真履行。”斯麦罗夫说,“对克里米亚的 *** ,对我自己的孩子来说,这是非常重要的。”

  一些鞑靼人再次开始在丛林中建造起一座座简易的由小石头堆磊起来的棚屋,以此标明这是自己的财产,并计划逐步在自己为自己划出的地域上,建造更大一些的房子。数以百计的简朴的小石屋在辛菲罗波尔郊外的丛林里耸立起来。这些简陋的小定居点不仅仅是绝望之后的产物,也是鞑靼人决心为自己重新建立社区的象征。

  鞑靼人的自救

  克里米亚地方当局把这些私自建屋的鞑靼人称为“占地者”,并多次警告说,“私自占有土地是一种犯罪行为,这可能会增加种族紧张局势”。克里米亚地区议会负责人弗拉基米尔·康斯坦丁诺夫最近呼吁鞑靼人不要把土地问题“政治化”,能够“放眼未来,而不是重复过去的错误”。他还坚持认为,尽管受到财政限制,但 *** 会尽力帮助鞑靼人进行安置。

  辛菲罗波尔镇的一个“占地者”穆特瑞·埃米尔·乌塞恩,从流放地返回后,就为妻子和孩子建造了一个小寮屋。“我讨厌“占地者”这个词,”乌塞恩说,“我没有别的选择,所以直接采取行动。如果 *** 不采取任何措施来帮助我们重新建立我们的家园,我们就自己为自己创造体面条件。”

  穆斯塔法·杰米拉维(Mustafa Jemilev)在许多鞑靼人心目中是一位英雄。在和家人一起被驱逐出克里米亚时,杰米拉维还只是一个6个多月大的婴儿,现在,他是鞑靼人的最高代表机构--国民大会的领袖。

  18岁时,杰米拉维和几位鞑靼活动家共同建立了克里米亚鞑靼联合会,从此开始了为鞑靼人争取各项权利而进行的长期艰巨的努力。在1966年到1986年的20年间,杰米拉维就因反苏维埃活动先后6次被捕入狱。1998年10月,联合国难民署授予他南森奖,以表彰他在争取克里米亚鞑靼人回归故土的过程中所做的各种努力。杰米拉维在领奖时强调:当激烈的手段被使用时,就会有无辜的人受到伤害,任何正义的起因都不能辩解这种伤害。”

  虽然杰米拉维一再倡导使用和平的方式来解决问题,但他本人却一直是 *** 袭击的目标。乌克兰内政部长尤里·卢岑科指出,与 *** 和 *** 有关联并在克里米亚活动的一个恐怖组织(At Takfir El Hicra),一直在计划针对杰米拉维的暗杀活动。杰米拉维没有否认“暗杀”一说,但要求鞑靼人,即使是他受到了伤害,也不要动用武力。

  如今已年近古稀的杰米拉维仍在为争取鞑靼人的权利进行不懈努力。他指出,现在不利于鞑靼人的宣传正在不断加大。“和克里米亚鞑靼人相关的任何事都被夸大其辞,每个人都试图从消极的一面来解读我们。”

  总部设在布鲁塞尔的国际危机小组近年对克里米亚大学生进行过一项民意调查。参加民调的大学生中有高达46%的人都认为,流放克里米亚鞑靼人的做法是正确的,这一结果令人感到担忧。危机小组指出,这是长期以来针对鞑靼人的宣传的结果。但地方当局对此的看法却大相径庭,他们指出,乌克兰总统已经宣布要解决克里米亚鞑靼人的问题,他们面临的问题会得到改善。

 

  今天的困境并不能阻止克里米亚鞑靼人回归故土的热望。虽然在自己的家园里仍然要面对各种不公正的待遇,但显然,他们正渐渐走出整个民族在1944年被驱逐流放的阴影,那枚用鞑靼文、乌克兰语和俄语写着“为克里米亚的发展而努力”的时间胶囊,将会把克里米亚鞑靼人的这一信念世代传承下去。(摘自《商界-时尚》)

克里米亚半岛的鞑靼人:被驱逐民族血泪史的更多相关文章

  1. 叶利钦为何要让苏联解体,而不愿当苏联领导人?

    也许有人会疑问,为什么叶利钦不愿意去接替戈尔巴乔夫成为苏联领导人,而是分裂苏联当俄罗斯总统呢?因为,部分加盟国当年是被苏联逼着加入进来的。叶利钦的选择1991年6月,叶利钦当选俄罗斯苏维埃联邦...共和国总统。由于不久后,叶利钦选择退出苏共,此时的他已经失去了争夺苏联领导人的机会。但是,叶利钦的野心不满足于此,虽然此时的他是俄罗斯总统,但在法律层面上还要受苏联的节制。

  2. 这才是乌克兰和俄罗斯一直互怼的原因

    而俄罗斯属于斯拉夫人。但东斯拉夫不仅仅是俄罗斯,还包括了乌克兰人跟白俄罗斯人。基辅现在是乌克兰首都,所以东斯拉夫人的根其实是在乌克兰。俄罗斯这个词可以说是从基辅罗斯发展而来的,所以占据基辅的乌克兰虽然被称为小俄罗斯,但他们不想做小了,他们认为自己占有基辅,就更有资格继承这个词。这跟中国的中原人宣称他们才是正宗是一样一样的。

  3. 同属斯拉夫人,波兰与俄罗斯为什么却成了世仇?

    波兰和俄罗斯作者:晚曙编辑:Thomas当说起波兰的历史,一个不得不提的国家就是他的邻居—俄罗斯。本同属斯拉夫人种的两国,在今日却成了著名的一对世仇。自2010年开始,先后有波兰总统专机在卡廷森林坠毁;后有波兰高调宣布北约军队进驻波兰,并在波兰部署针对俄国的反导系统;又有波兰...拆除境内的苏联时期的纪念碑,和今年拒绝俄罗斯参与二战胜利纪念日的活动,两国间的关系又降到了冰点。

  4. 沃伦屠 ... ,二战最恐怖的屠 ... 之一,邻居亲朋互相残 ... ,十万人惨死

    二战期间,法西斯军队制造了多起残暴的大规模屠...,令人发指。然而,战争是复杂的,人性也是复杂的,事实上除了日本军队和纳粹军队进行的暴行外,二战期间还有其它地区也发生了极为恐怖的暴行,比如极为残暴的沃伦屠...!它其实是一个地方,沃伦省,波兰第二共和国时期的一个省,位于该国东部。德军撤退后,这些极端乌克兰人开始对境内的非乌克兰人进行了恐怖的虐...。

  5. 俄军偷鸡不成蚀把米,被英军先进装备锤爆,最终惨丢克里米亚

    俄国的行为彻底激怒了英国。但是,欧洲各国都担心俄国另寻时机入侵土耳其,因而在英国的主导下,英法土三国联军反攻俄军克里米亚港城要塞。俄军决定放弃进攻装备优良,且物资供应状况略微良好的法军,转而试图包围已经在因克尔曼山脊驻扎的疲弱英军。他一到任,便立即恢复英军偷袭敌方后勤的计划,缴获了俄军大量火力,并销毁敌军粮食。1856年2月,克里米亚战场达成停火协议,克里米亚战争结束。

  6. 同样自废武功,欧洲能接纳波兰,为啥不愿意接纳乌克兰?

    冷战时期,波兰是对抗北约的最前线。在德国被一分为二的情况下,如果苏联想有所行动,那么波兰一定是苏军最坚固的前进基地。

  7. 鞑靼人和蒙古人到底是什么关系?为什么说他们之间不能划等号?

    在中国历史乃至世界历史上,鞑靼和蒙古是经常被联系在一起,甚至经常被混淆的两个名字。比如在中国的明朝,鞑靼就是北元灭亡之后蒙古政权的代称,所以许多朋友可能也经常把这两个称呼视作同义词,认为鞑靼就是蒙古。

  8. 成吉思汗子孙的汗国,最后一个啥时灭亡的?那时乾隆都72岁了

    到清朝了,那时乾隆都72岁了!成吉思汗很多人说成吉思汗是播种机,将蒙古的血性传遍了世界各地。其实,林丹汗不是成吉思汗子孙最后灭亡的一个黄金家族。1502年,金帐汗国彻底崩塌,克里米亚汗国成为金帐汗继承人。

  9. 乌克兰分裂对谁有利?为何说俄罗斯是肢解乌克兰的最大推手?

    而随着历史的发展,西方国家从肢解乌克兰的战略逐渐转向支持乌克兰统一,而俄罗斯则从维护乌克兰统一蜕变为肢解乌克兰的推手,最典型的表现就是2014年3月兵不血刃夺回克里米亚。于是在确定乌克兰的最终意图后,俄罗斯终于出手,兵不血刃收回克里米亚,开始了从支持乌克兰统一到肢解乌克兰的转变。作为从不相信战略缓冲的国家,俄罗斯能做的,就是将尽可能多的土地纳入版图,所以俄罗斯已经是肢解乌克兰的最大推手。

  10. 在没有德国大力协助情况下,轴心国附庸夺取的唯一一座苏联大城市

    对二战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点个关注,未来这个小小的头条号会成为头条里面二战资料最详细的资料库。

随机推荐

  1. 能说不能行,不是真修行

    能说不能行,不是真修行山冈铁舟到处参访名师。一天,他见到了相国寺的独园和尚。为了表示他的悟境,他颇为得意地对独园和尚说道:“心、佛,以及众生,三者皆空。现象的真性是空。无悟、无迷、无圣、无凡、无施、无受。”当时独园正在抽烟,未曾答腔。但他突然举起烟筒将山冈打了一下,使得这位年轻的禅者甚为愤怒。

  2. 梦见家里进了贼

    周公解梦梦见家里进了贼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家里进了贼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3. 蚕豆的营养价值与与历史

    蚕豆是营养极其丰富的蔬菜,含有很高的蛋白质和糖。煮五香蚕豆还是家庭常吃的菜。慈溪种豆历史悠久,明成化《四明郡志》已有种植记载。蚕豆在中国的栽培历史悠久,最早的记载是三国时代张写的《广雅》中有胡豆一词。如果上述说法成立,则蚕豆在中国已有2100多年的历史。蚕豆的栽培范围广泛,而以四川省最多,其次为云南、湖南、湖北、江苏、浙江、青海等省。

  4. 浅谈明朝分封制变革与宗藩堕落及影响

    前言:作为开国之君的朱元璋对大明王朝有着长远的考虑,对皇位的传承,他先是立皇长子朱标为太子,朱标故去后,又立朱允炆为新的皇位继承人。

  5. 解脱爱缚(佛经故事)

    南天竺国,有个男子,皈依佛法,出家修道。想到这里,色身爱缚就被解除了。爱缚不除,不得超出三界。常见许多善男子善女人,虽知念佛生西的好处,只因爱缚重重,不能舍离,以致蹉跎光阴,到老无成。我们的肉体,在佛典称为色身。人生与佛法在罗阅祗城有一个婆罗门,他常听说舍卫国人民多孝养父母,信仰佛法,而且善于修道,并供养佛、法、僧三宝。佛陀已明白他的来意,故意问他为什么忧愁。他如实向佛禀告了他路上所见之事。

  6. 号称“江南第一美人”的嫔妃是谁?杨广为她 ... 了自己的哥哥!

    杨广为她...了自己的哥哥!>说起宣华夫人,这是南北朝时期江南出名的美人,号称“江南第一美人”。之后隋文帝垂涎宣华夫人的美貌,想要将宣华夫人那位嫔妃,在饱受丧国之痛后,宣华夫人成为了仇人的妃子。宣华夫人便跑到隋文帝的跟前告诉隋文帝杨广想要非礼她,隋文帝异常的生气,就准备废掉杨广,立长子杨勇为太子。后杨广就登上了皇位,并且将对他有威胁的哥哥杨勇...害了,真的是非常残忍。

  7. 【沦谪】的意思是什么?【沦谪】是什么意思?

    ●唐李商隐《重过圣女祠》诗:「白石巖扉碧藓滋,上清沦谪得归迟。」●清陈维崧《念奴娇·夏日看荷花作》词:「一自污泥沦谪久,怅望瑶池、悬圃。」●柳亚子《胡寄尘诗序》:「沦谪天涯,九死靡悔。」★「沦谪」在《汉语大词典》第7843页第5卷1388参见:沦谪沦谪是什么意思沦谪lúnzhé被贬斥;沦落。

  8. 菩萨度人之——感应事迹

    记得有一年,母亲去赶集,要买一些家里用的东西,恰巧她碰到有一个人在卖石膏材质的观音像,母亲见了心生欢喜,就请了一尊供在家中最好的地方。顿生欢喜就折好请回了家;到家后和观音像供在一起,又告诉母亲我今天又请了一张佛像;母亲当时在忙家务并没在意。正所谓是;花果茶清香,心灯献佛前,香烟渺渺,皈依佛菩萨,一心念佛,难报佛恩。

  9. 梦中的凉亭是什么意思 代表什么 好不好 有什么征兆

    男性梦见凉亭,说明你希望在工作之余有一个放松的机会。人们在梦中经常会梦见风景区之中的亭子。梦见烟囱破裂是什么意思代表什么好不好有什么征兆梦见凉亭的案例分析梦境描述:我这个人特别喜欢游玩,喜欢嬉戏于青山碧水间,因此梦中也会出现旅游的情景。凉亭的梦,表明你心中希望能拥有一个清凉幽雅的生活空间。

  10. 【沦败】的意思是什么?【沦败】是什么意思?

    的意思是:沦败lúnbài1.衰落,衰败。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