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不过,这是在李鸿章时期才有的军政外交权力一把抓,在李鸿章以后,历任清朝直隶总督权力有所下滑。李鸿章以后,直隶总督最先被削弱的权力就是外交。可是,甲午战败,李鸿章遭到攻击,北洋大臣外交地位下降,直隶总督也受影响。袁世凯从直隶总督调任军机大臣,名义上是升迁,实际是削权。在军权上,直隶总督除了朝廷授予的军权,主要来自于北洋。张镇芳的个人履历,也注定他难以获得更大的权力。

张镇芳接替直隶总督时,对他而言,确实是件大好事,这个职位管着天津,河北大部分和山东、河南小部分的军政事务。由于管辖区域临近京畿重地,地位特殊,一向被视为清朝封疆大吏之首。即便晚清官制改革,东三省设立总督后,直隶总督依然最有实权。 因为从清朝后期开始,朝廷为了让地方公务可以更好推行,让直隶总督兼任了许多差事。仅兼任的河道、盐政两项事务,就被视为油水差事,李鸿章当年军费短缺时,就曾挪用过盐政银两补充。 洋务运动时,直隶总督也是走在前列,直接建设诸多军工民用企业,对中国影响极大。而且总督还掌握外交事务。晚清时,地方督抚虽然都有权参与外交,但还是比不上直隶总督,可以直接决定外交事务,甚至驳回朝廷外交政策。 不过,这是在李鸿章时期才有的军政外交权力一把抓,在李鸿章以后,历任清朝直隶总督权力有所下滑。到张镇芳接任时,更是大不如前。这种衰落跟历史趋势有关,也跟张镇芳个人有关。 李鸿章以后,直隶总督最先被削弱的权力就是外交。昔日李鸿章能在外交上斡旋纵横,除了个人能力外,也在于直隶总督兼任的北洋大臣职位。 晚清时,北洋大臣触及外交上各个方面,甚至超过 ... 衙门,李鸿章可以直接向驻外公使法令。可是,甲午战败,李鸿章遭到攻击,北洋大臣外交地位下降,直隶总督也受影响。 而且,晚清推行新官制改革时,一直想要削弱地方督抚的权力。袁世凯从直隶总督调任军机大臣,名义上是升迁,实际是削权。 虽然朝廷的做法遭到地方督抚反对,但并未完全没有成效。尤其是东三省官制改革后,直隶总督确实仍握有实权,但朝廷上很多官员已经公开将东三省总督奉为疆臣之首。 在军权上,直隶总督除了朝廷授予的军权,主要来自于北洋。不过,除了李鸿章跟袁世凯实际掌握北洋外,其余接任的直隶总督都没有获得这样的兵权。当 然,跟李鸿章时期,直隶总督权力确实下降不少,但跟更早以前的直隶总督相比,晚清时的直隶总督仍是权力较大。张镇芳的个人履历,也注定他难以获得更大的权力。在他的仕途升迁路线中,并未有非常显眼的政绩。 很长一段时间内,张镇芳都默默无名,只是个六品小京官。直到八国联军侵华,光绪、慈禧等人西逃,张镇芳经过重重波折,跟着一起逃到西北,由此得到重用提拔。 当时朝廷缺人,那些跟着西逃的官员被慈禧认为是忠诚的人,所以提拔速度很快。而且,张镇芳过去级别太低,八国联军清算大清朝官员的时候,也没有把账算在他头上。在慈禧从西北回北京时,张镇芳跟袁世凯有了见面的机会,两人本都是河南项城人,有一层老乡关系。 袁世凯选择对张镇芳多加拉拢,可张镇芳起初并未直接站在袁世凯一边,仍留在京城。后来,袁世凯得到慈禧重用提拔,却并未记恨张镇芳,反而对他举荐有加,让他在很多位置上有历练的机会。所以后来才会一路升迁到直隶总督的位置。但也正是这样的升迁路径,对张镇芳任直隶总督后,有很大影响。 李鸿章、袁世凯,能在直隶总督的位置上,获得那么大权力,很大一部分来自军队支持。这种支持,不仅因为他们是军队的统帅,更在于李鸿章跟袁世凯都曾在战场军营上磨砺过,跟军队关系更为紧密。 荣禄担任直隶总督时,也编练了大批军队,还从西北调来自己的亲信任职。而张镇芳既没有亲信军队,也没有军营磨砺的经历。 所以,张镇芳的升迁,更像是抓取仕途上的机会,他跟军队没有那么深的关系,也不可能像袁世凯那样,袁世凯在京城受到威胁,北洋军官就带兵入京,跟朝廷叫板。 到张镇芳接任时,北洋海军已经覆灭,残余舰船跟南洋海军编练成巡洋舰队跟长江舰队。原本由直隶总督调动的北洋军,实际掌权人是袁世凯。而且,张镇芳作为袁世凯一路提拔上的官员,在朝廷中的势力,基本都要依赖袁世凯。更重要的是,他只署理了十天,根本没有机会巩固势力,掌握更多权力,大清就亡了。 对历史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脑洞外星人,一个研究地球历史的外星人
本文标签:直隶总督李鸿章清朝张镇芳中国近代史张镇清朝历史历史袁世凯总督洋务运动北洋军阀辛亥革命
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