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吃辣椒会上火?关于辣椒的5个误解,你中了几个?

辣椒作为一种兼具蔬菜和调味特性的食物,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我们几乎每天都要吃辣椒或辣椒制品,不少人甚至到了「 ”无辣椒,不下箸”的地步。 有的人觉得,辣椒这么常见,我们一定对它很了解。但其实,我们很多人都对辣椒有着不同程度的误解。 比如,我们食用辣椒的历史才只有短短的300年。比如辣味并不是味觉,而是痛觉。再比如我们中国人其实并不是很能吃辣…… 为什么这么说呢?《中国食辣史:辣椒在中国的四百年》这本书可以告诉你答案。 《中国食辣史》的作者是中山大学人类学系博士后曹雨,现任中山大学 ... 与族群研究中心副研究员。近年来,曹雨的研究领域为华侨华人研究和饮食人类学,尤其关注食物传播与烹饪口味和 ... 之间的联系。 这本书从中国食辣的起源、中国文化中的辣椒、辣椒与阶级三个部分,讲述了辣椒是怎样进入中国、融入中国饮食文化,并被中国文化赋予其他层次含义的。书中通过大量的文献和数据资料,为读者展现了辣椒在中国作为食物的演变,同时破除了我们关于辣椒的一些常见误解。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下,关于辣椒比较常见的5个误解以及实际的情况是怎样的。 1、辣椒400年前才传入我国,食用历史仅有300年 众所周知,我们国家的菜品种类繁多,光是最有代表性的流派就有八大菜系,更不用说其它各具特色的地方小吃。 丰富的物产,加上各类香辛料以及各味可食用的中药材,让我们的先辈们烹制出了无数「 ”鲜、香、麻、辣”,口感丰富的菜肴。 俗话说「 ”众口难调”, 我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面对如此丰富的味道,不少人却在吃「 ”辣”这一点上,达成了惊人的一致。 2014年发布的数据显示,我们国内的食辣人口达到了5亿之多,并且还在持续增长。 不少人以为,我们食辣人口这么多,辣椒在我们的饮食文化中一定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但实际上,就在400年前,我们的先人还不知道辣椒是何物。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之后,辣椒才得以从美洲传到我国和其他各地。 万历十九年((1591年),高濂所著的《遵生八笺》中《燕闲清赏笺·四时花纪》一篇首次出现了关于辣椒的记载,「 ”番椒丛生,白花,果俨似秃笔头,味辣色红,甚可观。”可见当时辣椒还只是被当作观赏植物。 直到300年前的康熙六十年(1721年),才始见辣椒用于食用的记载。《思州府志》中这样描述,「 ”海椒,俗称辣火,土苗用以代盐。” 相比西周、春秋时期就有记载的姜、葱和花椒,明代才进入中国的辣椒简直就像一个「 ”毛头小子”。 但是,这个「 ”毛头小子”却凭借着热情活泼的「 ”个性”后来居上,一举成为调味料「 ”家族”中极其重要的一员。 如今,大大小小的餐馆里的桌子上,都会备着一小罐辣椒油或辣椒酱,辣椒的魅力可见一斑。 看来认识「 ”朋友”并不分来得早还是来得晚,性格好、能和大家「 ”打成一片”,才是最重要的。 2、中国人并不是很能吃辣 看到这个标题你是不是吓一跳?什么?假的吧!农业部发布的资料不是说中国的辣椒产量世界第一吗? 等等,先别着急啊。农业部发布的资料确实没错,但是,根据联合国粮农署的资料,中国辣椒产量排名世界第二,远少于印度的产量。 为什么会产生这种差异呢? 原来啊,农业部是把不含辣椒素的甜椒也算进去了。2015年,农业部发布的数据显示,中国辣椒产量中的90%为不含或者很少含辣椒素的蔬食品种。联合国粮农署却把作为蔬食用的辣椒和作为调味料用的干制辣椒分开了。 截止到2014年,中国国内的吃辣人口在5亿人左右,约占全国总人口的40%。在吃辣人口中,年人均干制辣椒消费量为580克,如果按13.75亿的总人口计算,人均才只有210克。 而印度的年人均干制辣椒消费量高达800克,泰国约为700克,墨西哥约为520克,他们在吃辣的浓度上要远远超过中国。 所以,实际上,我们国家的人们是吃辣比较普遍,吃辣人口上升比较快,但是总的来说,吃的并不是很辣。 其实,认为我们国家的人能吃辣的,并不是只有我们自己,不少外国人也会产生误解。 本书作者曹雨就举了他在加州访学时候的例子,他受朋友之邀,做主厨宴请当地人时,众人都很惊讶他准备的菜肴中没有辣椒,因为他们都以为辣味是中国菜的特征。 3、辣味不是味觉,而是痛觉 我们常说「 ”酸、甜、苦、辣、咸”,这是我们熟知的五味。但是《中国食辣史》却告诉我们,辣不是一种味觉,而是痛觉。 我们之所以能感受到酸、甜、苦、咸这些味道,是因为我们舌头上的味蕾。当这些调味料进入我们的口腔时,味觉细胞会受到 ... , ... 经由神经传递到大脑,进而产生味觉。 但是辣「 ”味”却不是这样,当人们在摄入含有辣椒素的食物时,辣椒素会 ... 口腔和咽喉部位的痛觉受体,再通过神经将信号传递给中枢神经系统。 回想一下,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切到了很辣的辣椒后,手会感觉到 ... 辣的,要用冷水冲洗片刻,才能得到缓解。 但是如果你是抓了一点盐或糖撒到锅里时,你的手指并不会感受到咸味或甜味。 想起来我小的时候看过一部电视剧,剧的名字已经记不清了。只记得剧中的男主角是一位厨师,他被人陷害、失去了味觉,吃多少辣椒都感觉不到辣,为此差点放弃了做厨师。幸好他后来恢复了味觉,得以继续自己热爱的事业。 想不到就连编剧也有这么大的误解,那时候的自己也没有怀疑,还为男主角难过了很久。现在再想想,真是吃了「 ”没文化”的亏。 4、吃辣椒不一定会上火 很多人不吃辣的一个原因,是他们觉得「 ”吃辣会上火”。如果吃了辣椒,他们可能就会出现长痘、嘴角长泡或者咽喉肿痛之类的「 ”上火”症状。 吃辣椒到底会不会「 ”上火”,其实因每个人的体质、习惯的不同而不同。比如很多四川的姑娘都很爱吃辣,但是她们的皮肤仍然很好。 实际上,「 ”上火”只是一种民间说法,不管是中医还是现代医学,都没有这样的笼统的对病症的辨认和定义。中医理论认为,民间概念中的「 ”上火”泛指人体阴阳平衡失调出现的内热症。 本书的作者曹雨曾经在广州老城区做过一次调查,受调查者有本地居民也有外来居民。受调查的人中有103位都一致认为吃辣会导致上火,仅有剩余的3名医护人员,不认可这一说法。 另外,参与调查的广州本地人表示他们几乎完全不吃辣。因为他们觉得广东的「 ”地气”太热,如果再实用辣椒这种热性的食物,就会「 ”热气”,也就是我们所说的「 ”上火”。同时,他们也表示,如果是在北方的话,食辣就没有问题。 所以,作者认为,大家对辣椒会引起「 ”上火”的这种食疗认知,其实有着深刻的文化认同因素,也是不同地区的人们对自身饮食习惯的一种合理化解释——我们不过是想利用中医理论给自己的饮食偏好找一个合理的理由罢了。 5、爱吃辣椒,原来是因为穷 不少人以为,辣椒之所以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在全国扩散开、并受到这么多人的喜爱,纯粹是因为它好吃。 但是,最初开始吃辣椒的地区,其实是因为太穷、用不起盐,才拿辣椒来代替的。 前面说过的「 ”土苗用以代盐”,指的就是贵州当地的土民和苗民用辣椒代替盐食用。 我们国家的人们直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才基本解决温饱问题,在物资匮乏、粮食产量很低的年代,一般的民众为了饱腹,不得不将大部分田地都用来种植淀粉类的杂粮主食,很少种植蔬菜、水果等副食。 为了吃下粗粝的杂粮,他们需要重口味的副食,遮盖掉劣质食材的味道,才能「 ”下饭”。 当时的盐产量很低,加上官盐垄断、运输慢,贵州等地常年吃不到盐,盐的价格甚至高到「 ”一石米换一斤盐”的程度。于是当地人民开始用酸、辣代替咸味,制成酸辣的副食「 ”下饭”。发展到现在,形成了贵州独特的酸辣口味菜肴。 对于辣椒的「 ”重口味”,有人喜欢就有人嫌,因为它会破坏掉高级食材原有的味道,贵族世家的大厨们都很不屑使用辣椒。 关于贵族不吃辣,有一个很有趣的例子。曾国藩在两江总督任上时,下属官吏想了解他的饮食偏好,取悦曾国藩,便贿赂了他的伙夫。伙夫往曾国藩的碗里撒了些许辣椒粉,却遭到官吏的责备。 原来这名官吏误以为曾国藩的口味很高贵,不会使用辣椒这种廉价的调味料。 正是因为这种「 ”偏见”,曾国藩才「 ”偷偷”吃辣,不想让别人知道。 尽管辣椒进入中国才只有短短400年,但是作为蔬菜和调味料,辣椒已经深深地融入到我们的生活当中,同时也成为我们的饮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个文化符号。 《中国食辣史》这本书依据现代人类学的研究路径和理论,将各地方志中「 ”物产志”以及稗官野史和文人的随笔中关于辣椒的部分链接成书,为读者展现出辣椒在中国四百年作为食物的演变,帮助大家更系统、深刻地了解有关辣椒的历史,破除了我们对辣椒的许多误解,是一本可读性很强的科普读物。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吃辣椒会上火?关于辣椒的5个误解,你中了几个?的更多相关文章

  1. 体内上火了,别轻易服药,不管哪的火,吃它就可以

    1胃火主要症状胃部灼热疼痛,口干口臭,大便干结,胃口不好等。去火...胃火,通常是由湿热、食滞两方面原因造成。②晚上回家把泡好的绿豆,清洗干净。15分钟左右已经软烂,可以吃了。2肝火主要症状耳鸣,口苦口臭,眼干涩,眼分泌物增多,烦躁易怒等。④倒入胡萝卜,大火煮开,小火熬煮15分钟。③将川贝母分成两份分别放入。⑤大火蒸60分钟,至川贝母熟开,冰糖溶化,梨熟烂。

  2. 上火了,吃点牛黄解毒片?慢着,不是所有「 ”上火”都能吃

    牛黄解毒片,是公认的「”降火良药”。可你知道吗,也有些人,吃牛黄解毒片,吃出了腹胀腹泻、腰膝酸软,甚至眩晕。这样的例子不少,至于原因,医生指出——有些火,牛黄解毒片灭不了;有些人,体质不适宜。为何又说牛黄解毒片,不是所有「”上火”都能用?因为虚火不宜,虚火用牛黄解毒片,会加重病情.这就涉及一个基本概念,什么是「”上火”,什么是虚火、实火。医生指出,上火是一个很笼统的概念,在中医理论中,上火有虚实之

  3. 经常上火还怕冷?8成是中焦堵了,艾灸这几个穴位全搞定

    在生活中看到很多人,他们的舌头呈现典型的两极分化,舌尖是发红的,舌根却是发白的,这样的人就是典型的上火下寒的症状。

  4. 只要身体出毛病,长辈就说我上火?

    被长辈知道了,大概都会说你"上火"了,那这些"火",到底是什么"火"呢?而虚火则是因为有些人本身就是阴虚体质、阴阳失衡,导致表面现象的阳亢,实际上是本身阴虚造成的相对阳亢。根据病理机制的不同,还可以将其进一步分为阴虚火旺和气虚火旺。那么,怕上火喝什么?中医治疗上火可是分为三个层次,即津、阴、精。"津"浓度小,流动性大,比如说汗液、唾液,既容易损失,也容易补充。

  5. 入秋艾灸后出现上火、口干舌燥、起疹子出水泡、口腔溃疡眼睛干涩

    不知不觉已经开始入秋了,灸后出现上火、口干舌燥、起疹子、出水泡、口腔溃疡、眼睛干涩、怎么办?排除灸法和取穴等操作问题外,其实秋天上火是很正常的,灸疗上火还是很好的排病反应。

  6. 身体虚弱,吃补药还上火?多是这些原因,医生手把手教你进补 ...

    当今社会,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保健意识的加强,中医的滋补调理也越来越备受青睐。其主要原因,归根于我们的脾胃不好。胃功能虚弱,或中焦淤堵不通,无法消化和吸收这些补益的精华,淤积在身体里,时间久了,就会出现上火症状。往往多见于以下这四类人。此外,除上述情况外,补不对证、剂量欠妥、体有实邪、滥补过补、用法不当等也是导致虚不受补的原因。针对具体情况,我们多采用以下几种不同的进补...。

  7. 吃辣椒会上火?关于辣椒的5个误解,你中了几个?

    辣椒作为一种兼具蔬菜和调味特性的食物,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8. 人体的最佳状态是阴在上阳在下,上热下寒就是阳不归位

    上热下寒是现代人最常见的一种症状,其主要表现是热证与寒证并存:常年上火,总是口腔溃疡、舌疮、慢性咽炎、失眠,同时又表现出很多体寒症状,如舌体胖大、大鱼际发青、下肢冰凉等。在饮食上,这类人群也非常挑剔,吃点儿热的就上火,吃点儿寒的就伤阳,只能吃温的东西。

  9. #清风计划# 中国人:除不完的湿,上不完的火,排不完的毒

    我们身边有这样一些人,生病了不喜欢找正规医生,希望街坊四邻的打听。还有一些人,虽然根本没有学过医,连肝脏脾脏在哪都不知道,仗着爱看养身杂志,或者从小道听途说一些健康术语,就喜欢给别人支招。

  10. 原来夏天还可以这么吃补品!功效显著还不上火

    大家都知道秋冬进补,而夏季天气燥热、容易上火,是否就真的不能进补了呢?其实夏季的消耗是四季中最大的,大量出汗之后会损伤人体的津液,津血同源,人体更容易产生不适,引起虚症。阴虚、阳虚、血虚、气虚,夏季更容易出现哪种虚症呢?不上火的夏季好补药究竟是什么呢?

随机推荐

  1. 汉文帝刘恒的妃子和儿子是谁?

    汉文帝刘恒的妃子和儿子是谁?  汉文帝刘恒,生活与公元前202年至公元前157年,享年45岁。他是一个非常有座位的皇帝,他与儿子汉景帝刘启一起开创了中国自有皇帝以来的第一个盛世:文景之治。汉文帝刘恒在历史上,政绩卓著,那么他的后宫,他的家庭是怎么样的?刘恒有几个妃子,又...

  2. 用宽容和爱心去化解怨恨

    一家公司的老板正在气头上,他对公司经理大声呵斥。儿子对保姆大声呵斥,因为保姆打碎了一个碟子,伤着了一位行人。行人是一位妇人,她一番吵闹后赶紧去医院治伤,她对护士大声呵斥,因为护士上药时弄疼了她。护士回到家里对母亲大声呵斥,因为母亲做的饭菜不合她的口味。“怨恨循环”终于在浓浓的亲情里化解了。生活中免不了会有怨恨,怨恨最容易感染和循环。当您遇到“怨恨循环”时,您不妨试一试用宽容和爱心去化解它。

  3. 梦见商店被拆除

    周公解梦梦见商店被拆除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商店被拆除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4. 带有市字的成语

    包含有“市”字的全部成语及解释:市井之徒——徒:人(含贬义)。市井之臣——市井:古时称做买卖的地方。旧指城市里的老百姓。蜃楼海市——旧时比喻人世繁华的虚幻。千金市骨——花费千金,买千里马的骨头。利市三倍——形容买卖得到的利润极多。内容大多描写市民社会的生活和悲欢离合的故事,反映市民阶层的思想和愿望。市道之交——指买卖双方之间的关系。柳市花街——指妓院云集的地方。

  5. 带有怿字的成语

    包含有“怿”字的全部成语及解释:神怿气愉——形容欢欣愉快。

  6. 朱元璋死后,朱允炆为什么召85岁老翁入宫当官?

    在朱标去世后,朱元璋认为朱允炆“而诚纯孝”,立他为皇太孙。6年后,朱元璋去世,朱允炆登基,是为建文帝。然而,朱元璋和他的太子朱标,却完全推翻了这个魔咒。朱元璋和朱标是模范帝王父子,可惜,慧极必伤,朱标固然优秀,但最终却在37岁那年,意外病逝。>朱元璋听到刘三吾的话后,默默不作声,突然大哭着离去,后来,果然立朱允炆为皇太孙。此时的刘三吾,已经85岁。

  7. 农历出生月看你最佳的致富年龄

    现在就和艾菲尔老师一起看看,各个农历月份出生的人,他们最佳的致富年龄。农历一月农历一月出生的人,命中带财,一辈子荣华富贵。农历二月农历二月出生的人,一生先苦后甜,大器晚成。农历五月农历五月出生的人,性格热情奔放,财运爆棚。对于他们来说,最好的致富年龄是30岁前后,有望一举成功,收获财富。农历十二月农历十二月出生的人,天资聪颖,官运旺盛。

  8. 著名演员唐国强姓名分析_姓名测试

    唐国强姓名分析五行分别是:火木木笔画分别是:101112天格、人格、地格、总格、外格数分别:11(木)21(木)23(火)33(火)13(火)详细解说如下:天格数理11(木)暗示:万物更新,调顺发达,恢弘泽世,繁荣富贵。(吉)林黛玉陈晓旭姓名解析_姓名测试1、总论:成功运和基础运配置良好,做事有计划性且有进取心,容易发展成功。

  9. 泓水之战楚国击败宋国

    在2655年前的今天,前638年10月10日,泓水之战,楚国击败宋国,成为霸主。网络配图前638年10月10日泓水之战,楚国击败宋国,成为霸主泓水之战,是中国东周春秋时期,公元前638年,宋国与楚国为争夺霸权而发生的一次战斗,战斗以宋国失败告终。郑向楚求救,楚成王遂率师进攻宋国本土,迫使宋国退军。泓水之战后,楚国在中原已无阻力,在其后数年间,其势力一度达到黄河以北,直至晋文公率领晋国崛起后,楚国的扩张方才被遏制。

  10. 隋文帝杨坚生平简介与历史成就

    杨坚任大丞相后,施政宽和,精简严苛的法令,躬行节俭,天下之人心无不归附于他。杨坚的这一胜利,稳定了内部的统治秩序。杨坚捉拿宇文贤将其斩首,宣布赵王等人的罪行,下诏五王剑履上殿,入朝不趋,来安定五王之心。这样就使杨坚集团改朝换代的计划,不再受到任何阻碍。同月,北周静帝以杨坚众望有归下诏宣布禅让。杨坚在中央设立三师、三公、五省。内史省负责决策,门下省负责审议,尚书省负责执行。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