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读许地山译印度民间故事

读许地山译印度民间故事薛克翘*关于地山先生与印度的因缘,笔者此前撰写过一篇论文《许地山的学术成就与印度文化的联系》[①]。其中重点谈了地山先生与佛教和印度文学的关系,也谈到地山先生对印度文学的译介。然而意犹未尽。地山先生最主要的译着是三本书:《孟加拉民间故事》[②]、《二十夜问》[③]和《太阳底下降》[④]。这三书都是印度故事集,篇幅都不算大,但它们都是首次被介绍到中国来。所以,我们应当肯定先生的开创之功。地山先生在《孟加拉民间故事·译叙》中谈到他翻译这本书的主要动机“是因为我对‘民俗学’(Folk-Lore)底研究很有兴趣,每觉得中国有许多民间故事是从印度辗转流入底,多译些印度底故事,对于研究中国民俗学定很有帮助”。无疑,这也是他翻译另外两本印度故事集的主要动力。为不辜负先生的遗愿,下面就从这三部译着中找出几个例子来与中国古代小说和民间故事作点比较:1、《二十夜问·引端》中讲到一个画师使国王疯狂爱上了他的画中女,译者注释说:“在印度故事里,画师常是使相爱的男女会合底媒介。”在印度中世纪的一些爱情传奇长诗里,画为媒的例子不少,而且时常是因画惹下大祸[⑤]。中国的民间故事里也不难找到这种因画而闯祸的例子,如着名的民间故事《百鸟衣》中就讲:丈夫外出谋生舍不得离开妻子,妻子给他一幅自画像,以便他想念时看,不料画像被吹至皇宫,皇帝爱上画中人,引来大祸。绘画可以说是人类与生俱来的艺术追求,原始时期的人类就有这种追求。但它不仅是一种审美意趣,而且还是一种技能的展现,一种自我表现的手段,同时也是一种记录方式。在文学发展起来以后,人类又把绘画纳入文学审美的范畴,如中国古人将诗与画紧密结合,开发出新的意境。而将画编入故事情节,使之成为故事起伏与转折的机枢,印度古人和中国古人都做出了自己贡献。2、《二十夜问·第十六夜》和《孟加拉民间故事·骊龙珠》都讲到龙头上的宝珠。汉译佛经里也有不少这类说法。影响到中国古代小说,便有了“隋侯珠”、“骊龙珠”、“青尼珠”、“径寸珠”等等说法和典故。《太平广记》卷四○二《守船者》(出《原化记》)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元和初年,有盐船数十只停于苏州华亭县一庙前。夜半,守船人见庙前一片光明,有物长数丈,大如屋梁,口中吞吐玩弄着一团火。看船人用竹篙从远处向它投掷,那物钻入草中。那团火光还留在原地。上前一看,是个直径一寸的大珠子,光芒耀眼。那人怕被别人看到光亮,用衣服裹起珠子,光从衣服透出。他想到宝物怕肮脏,便脱下 ... 裹上,光才被盖住。后来他把珠子拿到扬州胡人的店里卖了很多钱。这个故事的细节,如龙蛇游走的描写和掩盖珠光的做法与《孟加拉民间故事·骊龙珠》中的相似(以泥和马粪掩盖珠光)。而在中国民间也流传有龙珠的故事[⑥]。具体情节相似不足以说明彼此的影响关系。但关于龙和龙珠的故事在佛经中很多,人们不会否认中国这类民间故事中有佛教影响的成分。3、三本故事集中有不少罗刹故事,所以译者在《孟加拉民间故事·译叙》中特地对罗刹作了较详细的解释和介绍。而在中国,罗刹故事也很多。《太阳底下降》第十五节《夜底死》里说道:“那时太阳像婆利的敌人,在天空走了三步。”婆利,译者注释道:“Bali,非天名,毗庐遮那底儿子。以为他是三世底主,遍入天于是化为侏儒(Vamana),求他应许给他三步的地方,婆利应许了,侏儒才走了两步,便占有天上与人间,只剩下界(Patala)给他掌理。”这里讲述的是大神毗湿奴(遍入天)屡次化身下凡救世故事中的一个,见于《薄伽梵往世书》和《毗湿奴往世书》等书。类似的故事在云南有传播:观音化作老和尚向盘踞大理的罗刹借一块“小黄狗跳三步,袈裟披一披”大小的地,罗刹同意,结果是罗刹输掉了落脚的地方,反被镇锁于洞中[⑦]。还有一些民间故事虽然不是关于罗刹的,但与此有相似点[⑧]。这个故事说明,佛教吸收了印度教中的故事,把它稍加改编,安排到佛教神明的身上,成为一个新的故事、一个变体。这个故事发生在云南大理地区,那里在自唐代以来流传有阿吒利(Acharya)佛教,属于佛教密宗体系的一支。因此这个故事还说明,在佛教密宗阶段,受印度教的影响很多,印度教的一些神明被搬进密宗的神殿,一些印度教传说也随之而进。同时,在印度教方面,尤其是毗湿奴派方面,则把佛教的始祖释迦牟尼吸收进来,作为毗湿奴的十大化身之一,这种现象在今天印度的不少毗湿奴神庙中都能看到。4、《孟加拉民间故事·罗刹国》里讲:两兄弟到一国,国中有罗刹女吃人,国王无奈,只得每日输送一人给罗刹女吃。今日正好轮到两兄弟所住的房东家,房东一家正哭泣,两兄弟表示愿意替代送死,结果 ... 死罗刹女。这个故事出自史诗《摩诃婆罗多》,而我国刘宋时代的《幽明录》以及后来的《法苑珠林》都有类似的故事,此外我国早期白话小说《水浒传》、《西游记》、《南游记》里都有这个故事的变种[⑨]。在一些民间故事里,罗刹的角色有时被蛇代替[⑩]。这个故事的母体最早出现于印度大史诗,而中国同类故事中出现最早的是《幽明录》(卷五)中的《罗刹》,《罗刹》又显然是一个佛教故事,其间的影响关系基本可以认定。5、《孟加拉民间故事》中还有与鹦鹉有关的故事,如《绿珠》和《红宝石》。《绿珠》中描写的鹦鹉与人一样具有记忆、思维、语言等功能,而且会飞。这类故事在印度很多,佛经中也有很多。由佛经的汉译而影响到中国的鹦鹉故事,所以中国古代文献中例子很多,可参见拙文《中印鹦鹉故事因缘》[11]。中国民间故事中也有一些鹦鹉为男女主人公牵线搭桥的例子[12]。6、《绿珠》中还有一个情节:鹦鹉要引国王乘天马去见那美女,但它告诫国王,要到达目的地只能打天马一鞭,回来也一样,如果多加一鞭,天马就会半途停顿,国王将遭遇苦难。结果国王带着美女返回时由于兴奋而忘记鹦鹉的告诫,多加一鞭,引起意外周折。类似情节在中国故事中多有表现,如《聊斋志异·仙人岛》等[13]。7、《二十夜问》是用一个故事为主线将另外20个故事串连起来,这就是印度故事集常用的“连串插入式”结构。而以问难的形式把多个故事连在一起,这在印度不是唯一的,至少着名的梵文故事集《僵尸鬼故事二十五则》就是如此。《二十夜问》的主干故事是一国王向一贵女求婚,但必须提出使贵女回答不出的问题才能使得贵女允婚。在中国的一些故事中,情况恰好相反,男子向女子求婚要接受女方的问难和考验,如做诗、对对子、猜谜语或完成艰苦的任务等。表现了两大民族的不同文化特点。《二十夜问》的新颖之处在于其思维方式的逆向。8、《孟加拉民间故事·宝扇缘》说,从前一个商人有七个女儿;一次,商人问她们是靠谁的福分活着的,前六个女儿都说是靠父亲的福分活着,只有小女儿说靠自己;商人很生气,把小女儿赶出家门;后来商人破产,得到小女儿的救助。这个故事让我们联想到莎士比亚的《李尔王》,也使我们联想到中国的一些民间故事[14]。有一出着名的越剧叫《五女拜寿》,基本情节也与此相似。还能够找出一些例子拿来对比,但以上这些已经足以说明问题。从这些对比中可以得出这样几条初步的结论:一、印度的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通过佛教的途径对中国的一些古小说和民间故事产生过影响,如罗刹故事及其变体;二、由于文化背景不同,印度一些故事着重反映的是哲学和伦理意向,而相对应的中国民间故事则着重表现文艺才华,如问难故事;三、尽管如此,中印两大民族在感情和道德标准方面仍然有相一致的地方,如商人与诸女故事。总之,地山先生翻译印度民间文学作品的工作是十分有意义的,他为我们留下了一份宝贵的遗产,为我国的外国文学研究和教学以及中印比较文学研究做出了开拓性的贡献。--------------------------------------------------------------------------------*北京大学东方文学研究中心研究员[①]见2003年第4期《文史哲》。[②]1929年商务印书馆出版。[③]1955年作家出版社出版。[④]1956年作家出版社出版。[⑤]参见拙文《16世纪印地语苏非爱情传奇诗与东西方民间文学》,《印度文学研究集刊》第三辑,上海译文出版社1997年。[⑥][德]艾伯华:《中国民间故事类型》第266页《龙珠》,商务印书馆1999年。[⑦]《借地收罗刹——大理三月街的传说》,《白族民间故事》,云南人民出版社1982年。[⑧]前引《中国民间故事类型》第276页《建庙的奇迹》。[⑨]参见拙文《读〈幽明录〉杂谈》,1993年第2期《南亚研究》。[⑩]前引《中国民间故事类型》第161页《吃人的蛇》。[11]2001年第1期《南亚研究》。[12][美]丁乃通:《中国民间故事类型索引》第61页《聪明的鹦鹉》,春风文艺出版社1983年。[13]其他例子还有不少,见《中国民间故事类型》第268、269页。[14]《中国民间故事类型》第285页《千金小姐嫁乞丐》。

>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www.lishirenzhi.com)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读许地山译印度民间故事的更多相关文章

  1. 揭秘:貔貅就是大熊猫?史书这样记载,值得收藏

    貔貅在我们心中是一种招财的神兽,今天小编要和大家分享的是历史记载的貔貅的故事,传说中貔貅和周武王见过,还是姜子牙的坐骑,还被封官,今天小编带大家一起去了解,咱们一起往下看!貔貅凶猛威武,它在天上负责巡视工作,阻止妖魔鬼怪、瘟疫疾病扰乱天庭。当年姜子牙助武王伐纣时,一次行军途中偶遇一只貔貅,但当时却无人认识,姜子牙觉得它长相威猛非凡,就想方设法将它收服并当做自己的坐骑。

  2. 日本专家挖出千年古墓,只见墓中织锦上书:五星出东方利中国

    作为一个拥有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国历史悠久,文化璀璨,更在岁月的长河中留下了无尽的珍贵文物。1901年,他成功发现精绝国遗址,并将大批珍贵文物带回国内,因而声名大噪。他的低呼很快便惊动了周围的考古学家,而当他们将织锦打开后,里面的内容则令他们大吃一惊,因为这块织锦上竟赫然写着:五星出东方利中国!

  3. 揭秘历史上最臭名昭著的8件艺术品伪造案

    无论是为了金钱上的利益,还是仅仅为了...,艺术品伪造者伪造了丢失的艺术品,精确地复制了原作,并以著名创作者的风格想象了全新的物品。

  4. 他用一支笔复活了麦田里的汉魏洛阳城

    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张丛博当陇海铁路线的乘客,穿过洛阳市区与偃师之间的一片麦田时,很少有人知道,窗外曾经有中国古代最辉煌的都市之一——汉魏洛阳城。

  5. 《织锦记》戏剧中的董永,是一个父死不能葬,而只得卖身的穷人

    本文系作者单衫杏子红影视原创作品,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从《万曲合选》看明代民间的时尚与万历间罕见选本相类的,还有署名「”莆阳奎璧斋”梓刻的《新镌南北时尚乐府雅调万曲合选》(一名《万家锦》,称《南词一枝》)辑选的年月虽未注明,但从所选三十种散出的内容看,诸如《李逵下山》《焦赞祭主》《周氏拜月》《河梁救驾》《十朋祭江》《荫分别》《山伯访友》等出,多见收于万历选本《词林一枝》《八能奏锦》《玉谷新簧》《摘锦奇

  6. 一分钟弄明白,山海经的三大体系,山经海经大荒经到底指的是什么

    山海经里的大荒,海内与海外,大荒到底是哪里请看丫丫图说山海经。《山海经》——是一部先秦典籍,自古以来被视为一部奇书。书中记载了荒诞离奇的人物志怪,匪夷所思的奇异禽兽,天马行空的神话传说,千百年来让人们对山海经里描述的世界充满了好奇。然而山海经中涉及到了诸多自然科学无法解释的事物,这些内容自然是不能写入到正常的历史典籍里的。

  7. 元代赵孟頫两信札成交2.67亿

    2019年11月19日晚,赵孟早期书札《与郭右之二帖卷》在中国嘉德「”大观——中国书画珍品之夜·古代”历时一个小时7分多钟的漫长竞价后以2.67亿元成交。这一价格创下赵孟作品在拍卖市场的价格新纪录。拍卖现场,历时一个多小时的竞价赵孟《与郭右之二帖卷》以2.67亿元成交赵孟《致郭右之二帖卷》,此卷凡二帖,名为《应酬失宜帖》和《奉别帖》,皆写给元代大藏家右之(郭天锡),为赵孟早年书法作品。一通写赵孟在

  8. 民国画坛国粹派的代表——金城「 ”山水花鸟,师法宋元,笔墨谨严”

    在民国画坛上,金城作为国粹派的代表,称誉当时,允为翘楚。这主要缘于他的艺术成就以及组织画会,对艺术的传播发展均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今天再重新审视民国初期的北京画坛那段尘封已久的历史,不难发现,毕生尊崇传统的一代艺术巨子金城在当时所具有的举足轻重的地位。

  9. 中国历史上,有哪些「 ”颜值逆天”的文物?

    作者:我方团队张嵚拜中华文明悠久的历史积淀所赐,每当有文物亮相,都不知会惊艳多少观众的目光。

  10. 《延禧攻略》的珠宝首饰大火,古代欧洲皇室的宝贝都远远比不上

    回看延禧攻略,让我们真正了解到古代的工艺和古代的珠宝首饰是何等的精美与精湛,同时也告诉了全世界,中国的古代的首饰,真的美的不可方物。

随机推荐

  1. 密字开头的成语

    第一个字是以“密”字开头的全部成语及解释:密云不雨——满天乌云不下雨。比喻事物正在酝酿,一时还没有发作。密约偷期——指相爱的男女秘密相会。密锣紧鼓——锣声紧,鼓点密。戏曲开台前的一阵节奏急促的锣鼓。比喻为配合某人的上台或某事的推行而制造的气氛、声势。密不通风——形容包围紧密或防卫严密,连风也透不进去。密密层层——比喻满布得没有空隙。

  2. 秦始皇一封信30个字写了什么?吕不韦看完为什么自尽了?

    吕不韦看完为什么自尽了?此后秦始皇先是免去吕不韦的职位,然后给他写了一封信,吕不韦看过这封信后就饮酒自尽了。>>公元前235年,秦始皇12年,在河南属地的吕不韦接到秦始皇的一封信,只有三十个之,看完后吕不韦彻夜宴饮,然后就死了。吕不韦恐觉祸及己。秦始皇派人彻查,果然发现自己老妈在自己亲爹尸骨都寒了后,又给自己生了俩便宜弟弟。

  3. 荣宗耀祖的意思是什么?

    【拼音】róngzōngyàozǔ【解释】为祖先增添光荣。旧指光耀门庭。【出处】元·石君宝《曲江池》第四折:“今幸得一举登科,荣宗耀祖。”【例子】【近义词】光宗耀祖【相关】百度“荣宗耀祖”

  4. 到市场买菜去

    每天清晨,两个禅寺都要派个沙弥到市场上去买菜,两个沙弥在市场上撞见时,总免不了要寒暄上几句。一天,两个沙弥又在市场上撞见了,一个沙弥随口问道:“师兄,你到哪里去呀?”“风吹到哪里,就到哪里去。”“腿到哪里,我就到哪里去。”第三天,两人又在市上相遇了。“我到市场上买菜去。”这一下子,又把他溜到嘴边的所有的话都噎回去了。

  5. 忘餐废寝的意思及成语解释 | 成语大全

    中文发音:wàngcānfèiqǐn。

  6. 政简刑清是什么意思?

    【拼音】zhèngjiǎnxíngqīng【解释】旧时形容法令简,社会风气好,犯罪的人少。常用作称道地方官政绩的话。【出处】【例子】安太爷做了一年嘉兴县令,倒是政简刑清,上司很说他能干。(《晚清文学丛钞·中国现在记》第十一回)【相关】百度“政简刑清”

  7. 清朝古田教案发生

    在122年前的今天,1895年8月1日,古田教案发生。网络配图古田教案是光绪二十一年六月十一日发生于福建省古田县的一场教案。古田教案是义和团起义前中国人攻击西方人的最严重的冲突事件,在中国教会历史上能与之相比的只有发生于1870年的天津教案。英美驻榕领事联手组织调查团前往古田并参加会审。“古田教案”是晚清仅次于“天津教案”的大案,造成重大损失而没有索赔,让清...都感到意外。

  8. 改玉改行是什么意思 | 成语大全

    中文发音:gǎiyùgǎixíng。

  9. 梦见铙钹好不好 梦见铙钹代表什么意思 – 周公解梦

    梦中听到铙钹的声音,预示你所认识的一位老人行将离世。钹在手,主跋涉之劳;钹在地,年旱田禾无收。钹破者,为事无终。应和者,上吉;独用者,中平;不应者,为凶。《梦林玄解》梦铙,吉。梦此者,名利自饶,但非一人可能,必得他人辅助,方始成就。梦见金条表示什么学生梦见金条好不好–周公解梦

  10. 历史上消失的民族——古蜀人与古蜀国

    蜀人传说中的领袖有蚕丛、柏灌、鱼凫等人,最初活动在川西岷山一带,以后才逐渐迁徙到成都平原。在商代的甲骨文中,曾经有蜀的记载,武王伐纣时,有蜀人参加。春秋中期,蜀人由杜宇氏统治,建立蜀国,都于郫(今郫县)。在此时期中,蜀曾不断与秦、巴作战。古蜀人先祖为蜀山氏,有观点认为:蜀山氏与蚕丛氏是从岷江上游兴起的,是古羌人的一个分支。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