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索达吉堪布:佛陀开示的三种魔业

佛陀开示的三种魔业索达吉堪布讲述节选自《般若摄颂》浅释一、以功德自诩之魔;二、由名而来之魔;三、以寂静自诩之魔。一、以功德自诩之魔:自在种种谛加持,我得授记起慢心,执余菩萨予授记,当知住慢智浅薄。 有些菩萨在生活中,依靠自己的能力,或魔王的加持力,或者依靠上师三宝的威力,及其他因缘聚合之力,自在了种种谛实加持。比如说,让别人的疾病马上消失,遣除种种灾难等。此时如果菩萨心里想:本来这个人很可怜,但通过我的法力马上让他获得了快乐,所以我是获得授记的菩萨,或我应该具有如是功德。或者他想:我现在所作所为皆能利益众生,其他诸佛菩萨在相关经论里肯定给我作了不退转授记。总之,他认为自己是已得授记者,或者说是不退转菩萨。若有这样的执着,那就说明他安住于增上慢的状态,是智慧浅薄或智慧没有成熟的着魔者,并没有真正获得不退转的果位。 对很多道友来讲,懂得这些道理很重要,否则在弘法利生的过程中,很有可能自己的行为早已变成魔业。比如别人生病时,自己一加持马上就好了,或别人有其他违缘时,自己一说谛实语或通过法力加持马上就消除了,此时产生“我很了不起”的执着的话,这就是魔业。以前有一位佛友说:“我不懂佛法的时候是那么野蛮,现在懂得佛法是那么快乐。”所以,在没有懂得佛法时,很多道理还是要尽量了解,否则很容易堕入增上慢,此时自己根本不能了知。当然,这也是相续中有增上慢的人不能获得解脱的原因。宋朝法天译师翻译的《妙法圣念处经》[ 蕅益大师在《阅藏知津》里说:此经大意与《正法念处经》同。]中说:“一切诸众生,若生增上慢,如被枷锁缚,不得于解脱。”所以不管任何人,千万不要有增上慢。若有增上慢,就已经被锁住了,根本不能得到解脱。 有些佛友因为自己没有闻思,在修行过程中稍微出现一些境界,或者说在利益众生的过程中,出现一些不共能力,就认为自己什么都可以做了,最终也做了许许多多违法的事情。如果真正懂得佛教的真理,在自己心里产生这些执着时,就会认为自己差得很远。《大智度论》里说:“有念堕魔网,无念则得出;心动故非道,不动是法印。”其中,“得出”指获得解脱,“法印”指像四法印中的空性一样,乃诸佛诸祖互相印可,心心相传之法。所以,我们有时候认为自己的修行,乃至上师所讲的全部都没有问题,但在行持的过程中却很放逸,甚至行为都不如法,那就与佛道南辕北辙,或者说已经误入歧途了。在世间当中,智慧浅薄的人经常着魔,但自己根本不能发现,这是很可怕的事情。二、由名而来之魔:名因生魔至近前,说此即汝及父母,汝祖七代之间名,汝成佛号乃是此。头陀戒行如何得,汝昔功德亦如是,闻此骄慢之菩萨,当知着魔智浅薄。下面讲由名称而招来的魔。 有时候魔王波旬变成佛陀、帝释天、婆罗门、比丘、在家男女等形象,或身着他们的装束来到菩萨面前授记说(因为突然来了一个陌生人,也讲了很多有道理的话,所以很容易生起信心):你叫什么名字,你父母叫什么名字,你父母的父母叫什么名字……整个七代之间的名称全部一个一个地说出来。然后还迎合他的意乐说:再过多少年,在什么地方、在什么情况下,你将成佛,那时你的佛号叫什么,你度化众生的数量是多少;你现在的修行境界也很不错:包括具有头陀行的功德、所守持的清净戒律、思维的法义、所修的法等别人知道不知道的很多情况都一一道来,以及未来自己如何获得功德,也讲得清清楚楚;前世受了什么样的戒,造了什么样的业,有如何的智慧、法力等,也一个一个地讲出来。在那个时候很多人都会产生信心,认为它说的是对的:我马上要成佛了……并生起傲慢。由此可知,这就是智慧浅薄的着魔者。 现在世间有些着魔的人经常讲:你的前世是什么,我的前世是什么。甚至还说在五百年前、一千年前、一亿年前,你在这个地方变成什么,当时我对你如何好,你对我如何如何。在他们编造出许许多多虚幻世界后,有些智慧浅薄的人也觉得确实是这样。在历史上,这样的事非常多,现在也有。 在《大藏经》中,有一部经叫《佛说魔逆经》,这是西晋法护翻译的。里面通过大光天子问、文殊菩萨答,讲了很多魔事。后来文殊菩萨降伏魔王波旬,并通过法力加持,让魔王显现佛陀的形象宣说了很多魔事及其他法要。 还有,《维摩诘所说经》中讲:持世菩萨在寂静地方 ... 时,有一次魔幻变成帝释天的模样,带着一万两千个天女前来顶礼。当时持世菩萨认为是真正的帝释天,于是告诉它:享受这样的五欲没有多大意义,应该观修无常等佛理。后来魔说:我带这么多的天女,不是为自己,而是想她们对你做承事。持世菩萨说:对我这个在寂静地方苦修的比丘来讲,并不需要这些女人,因为根本不适合。他话还没有说完,维摩诘就出现了,说:这不是帝释天,是魔王波旬。当时魔王波旬特别害怕,准备离开,但被维摩诘神变力锁住。维摩诘说:你刚才不是要将这些天女全部供养给菩萨吗,现在为什么不供养我?魔王全部作了供养后就离开了。然后维摩诘对一万两千天女传法,她们都获得了不同的果位。 这个故事说,有时候魔王波旬会以帝释天的形象出现。就像这样,现在世间当中,有些别有用心的人,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比如发财、勾招他人等,也在自己根本不知道别人前世后世的情况下随便乱说:你跟我前世是夫妻关系,或者说是母子关系、父子关系……或者说你跟我有特别的因缘,等等。现在外面很多佛教徒经常这样说,甚至有些出家人也常说神通。在这个时候,没有闻思过的人就很容易上当,比如:“我的上师或某某佛友太慈悲了,我们很有缘,在我还没有说话的时候,他就说我们前世如何如何。”其实这并不是正法。 所以希望出家人和在家人都要注意自己的语言,千万不要做这些非法的事情。即使业力深重不能修法,或因前世因缘及今生能力有限不能弘扬佛法、利益众生,也不要利用佛法、破坏佛教,作为佛教徒这太不应该。但有些人,包括在佛教界有一定名气的人,往往以说神通、打妄语等方式来欺骗他人,这是特别不好的现象。对真正的佛教徒来讲,他会严守戒律,也会用清净的佛法来饶益众生。不可能像华智仁波切所说那样:前世所有功德、境界全部忘了,只能记忆前世的关系等似是而非的问题。所以大家一定要注意这些行为,否则很容易着魔。特别是没有正知正念、智慧浅薄的人,经常会遇到邪师。佛经里面也说,末法时代邪师纷飞。当然,我更希望广大佛教徒今后都不要这样。 大家也清楚,上师如意宝建立佛学院以来,根本不认定任何活佛。其实法王应该有无漏的智慧和神通,也知道很多众生的前世,但为什么不认定呢?因为这样认定对未来的佛法不利。这一点他早已用智慧眼照见,所以一生中从来没有认定哪个是活佛、哪个不是活佛。正因为如此,现在我们做很多弘扬佛法的事情也非常方便。对随学法王的人来讲,大家一定要注意。特别是自己不知道的事情,根本没有必要去谈。 但现在有些佛教徒太可笑,本来自己任何道理都不懂,却敢在网络和其他资料上,随便用一些造业的语言说:藏传佛教如何如何不好、汉传佛教如何如何不好……可能他们只会说过失,根本不会弘扬佛法。其实,对真正皈依佛门的人来讲,不应该口头上说为主,因为说再多也不一定起什么作用,而应在实际行动中做一些事情,对当前来讲这很重要。如果每位佛教徒都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每天都行持善法,对整个社会乃至人类来讲,一定会有很大的利益。就是我们看不见的很多恶趣众生为主的有情,也会直接或者间接得到利益。如果我们什么都不做,每天都在网上说这个不对、那个不对,就不一定得到真正的利益。现在很多佛教徒特别无聊,任何善事都不做,天天都造口业,天天都做一些非法的事情,这毫无意义。在学习这么殊胜的般若法门后,自己的相续应该有所调整,每个人都要用智慧来观察自己的身体。如果没有以佛法来调整身心,完全用外面的物质来满足自己的欲望,要获得解脱就很困难。 我每一次到大城市都有不同感觉,即越来越觉得人们在疯狂地追求着物质享受。比如,以前一个人有一辆车,大家都觉得很了不起。但现在一辆车根本不满足,一定要两辆车、三辆车。如果一家人中每个人都有好几辆车,那整个社会的痛苦自然就越来越多。因为地盘这么小,而人的欲望却永无止境。所以,一直让欲望膨胀,根本没有实在的意义。 一般来讲,佛教主张生活不堕两边,因为太穷了也不行、太富了也不行。所以,有吃有穿、生活够用就可以了,即一定要有满足感,这就是佛教的生活方式。如果不知分寸,一直拼命往前赶,短暂人生几十年都耗在这上面,就没有实在的意义。所以希望广大佛教徒都能通过殊胜的般若法门来观察自己的相续,以及整个世界人们的行为。虽然很多人都认为自己是知识分子、成功人士,但若没有好好观察自己的行为和贪欲,也没有实在的意义。所以每个人都应该问问自己、问问别人,看看自己的行为到底是什么样的,在那个时候或许能明白很多道理。三、以寂静自诩之魔。依于极静村落城,深山静林阿兰若,自赞毁他之菩萨,当知着魔智浅薄。 可能大家也清楚,寂静分为外寂静和内寂静,即外境远离愦闹、内心远离种种寻思分别念。但很多菩萨或发心者,在得到所谓的寂静后就产生傲慢心,这很不好。所以下面一一分析,哪些寂静应该具足,哪些寂静具足也不一定有真实利益。 本颂讲:有些住于极其幽静的村落、大城市(其实有些大城市,尤其是个别西方国家的大城市非常寂静。前一段时间,华盛顿旁边来了一位佛友,在探讨的过程中我们共同认为:以前法王去西方时,华盛顿有一个道场很寂静,虽然它在城市里面)、深山、山洞、岩石窟、阿兰若[《翻译名义集》云:“阿兰若,或名阿练若,大论翻远离处,萨婆多论翻闲静处。天台云:不作众事,名之为闲;无愦闹故,名之为静。或翻无诤,谓所居不与世诤,即离聚落五里处也。肇云:忿竞生乎众聚,无诤出乎空闲。故佛赞住于阿兰若。应师翻空寂。苑师分三类:一达磨阿兰若,即华严之初,谓说诸法本来湛寂,无起作义;二名摩登伽阿兰若,谓冢间处,要去村落一俱卢舍,大牛吼声所不及处;三名檀陀迦阿兰若,谓沙碛(迁历切)之处也。”]、静地、森林、树林等处的菩萨,在心里这样想:我现在在人迹罕至的寂静地闭关静修,时常能安住于自己的空性境界当中,实际上这样的行为是大慈大悲的佛陀在《月灯三昧经》、《妙法莲华经》、《华严经》等经典中一直赞叹的。(寒山大师、无垢光尊者、华智仁波切等高僧大德对寂静处都有赞叹文,特别是寂天菩萨在《入菩萨行论》中作了广泛赞叹。)也就是说,他因外寂静在相续中生起了傲慢心。然后就开始自赞毁他:我现在正在远离一切散乱之处闭关实修,也能入于空性的定,而处在某大都市某某寺院的修行人,每天都很散乱,一点修行也没有。也即他看不起非寂静地的修行人,认为他们很散乱,烦恼分别念很重,修行不成功。如果这样诋毁他人,虽然自认为居住在寂静地方,有一定的修行境界,但实际上已经着魔了。为什么这么讲呢?因为他已产生极大的分别念去执着。 其实,从严格来讲,有时候自认为很清净、很了不起,也不一定修行很好。就像《入中论》的讲义里所讲的一样:自认为戒律清净,是第一破戒。《佛说大迦叶问大宝积正法经》中说:“迦叶!有一比丘具足受持别解脱戒,善知禁律于微细罪深生怕怖,恒依学处、说戒清净,身口意业具足无犯、食离邪命。此有其过,所以者何?执自功能,成戒取故。迦叶!此是第一破戒,喻持戒影像。”所以,经常将自己跟别人比较,认为自己的修行境界胜过他人,就是智慧浅薄者。 有些人说:我们是实修道场,实修特别重要,你们闻思,着重学习、研究、探讨,这种做法不殊胜,应该放弃。当然,认为修道极其殊胜,从对自己所行持的佛法或境界有信心的角度来讲是对的,但若以此诋毁他人就不合理。当然,若真正达到无有任何执着的境界,就很了不起。佛陀在《般若二万五千颂》里也说:“修行般若,一切法不执,一切法不住。”如果我们真的到了这样的境界,那持戒也没有、犯戒也没有,修行也没有、散乱也没有,束缚也没有、解脱也没有。就像《佛说大迦叶问大宝积正法经》里所说那样:“无犯亦无持,无缚亦无解。”若我们真实达到这样的境界,就非常好,但对很多人来讲,这也是不容易的。因此,在没有达到一定境界之前,对别人的善行还是要尽量随喜。 好几年前,我在汉地时,去过一位比较着名的汉地和尚的阿兰若。他的阿兰若很寂静,门口上写着几个大大的字——阿兰若,旁边有泉水,还有鲜花、树林,真是鸟语花香,极其殊胜。他对我特别好,一直泡功夫茶,在佛法方面我们聊得很开心。但他经常赞叹自己:我住于寂静的地方,时常安住在空性当中;对其他个别居士或道场却持否定态度,经常说他们不太合理。当然,真正有一定境界的修行者,在有密意、有必要时,也会说别人的过失,这也是有功德的。但若因为自己住于寂静地方,就经常赞叹自己、看不起别人,那就不太好。 其实,若因自己能做到的有些修行别人做不到,就看不起别人,甚至经常在讲课等时自赞毁他,那就犯了菩萨戒。如果故意诋毁他人,果报也非常严重。对真正的修行人来讲,平时都要观清净心,这特别重要。若观清净心,只有利益、没有危害。所以,若我们有机会、有因缘住在寺院里天天闻思修行佛法,同时了知许多人修行不精进、懈怠散乱、烦恼深重,最好观想为不可思议的诸佛菩萨的化身,最起码也要生起悲心。确实,很有可能这些众生在我们面前示现,他们真正在行持一些超越的禁行。所以千万不要说他们的过失,也不要诋毁他们。虽然从我们的分别念来看,其行为的确不如法,但也要守住自己的口,不出过患之言,这对自他都有利益。 可是,我们很多人因为修行不好,经常爱说别人的过失。有些虽然在听课时,会产生以后再怎么样也不说人过失的决心,但这种心念只能坚持几天,过一段时间就忘得一干二净,完全恢复到原来爱说过患、爱看过失的状态。若能经常翻阅大乘经论,我们就会发现,如果没有特殊必要,比如没有说别人的过失,别人的烦恼就会越来越增长,一说过失,对他决定有意义,那就不要说别人的过失。如果我们内心当中有这样的誓言、发愿,修行肯定会更上一层楼。 >

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www.lishirenzhi.com)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索达吉堪布:佛陀开示的三种魔业的更多相关文章

  1. 揭秘:貔貅就是大熊猫?史书这样记载,值得收藏

    貔貅在我们心中是一种招财的神兽,今天小编要和大家分享的是历史记载的貔貅的故事,传说中貔貅和周武王见过,还是姜子牙的坐骑,还被封官,今天小编带大家一起去了解,咱们一起往下看!貔貅凶猛威武,它在天上负责巡视工作,阻止妖魔鬼怪、瘟疫疾病扰乱天庭。当年姜子牙助武王伐纣时,一次行军途中偶遇一只貔貅,但当时却无人认识,姜子牙觉得它长相威猛非凡,就想方设法将它收服并当做自己的坐骑。

  2. 日本专家挖出千年古墓,只见墓中织锦上书:五星出东方利中国

    作为一个拥有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国历史悠久,文化璀璨,更在岁月的长河中留下了无尽的珍贵文物。1901年,他成功发现精绝国遗址,并将大批珍贵文物带回国内,因而声名大噪。他的低呼很快便惊动了周围的考古学家,而当他们将织锦打开后,里面的内容则令他们大吃一惊,因为这块织锦上竟赫然写着:五星出东方利中国!

  3. 揭秘历史上最臭名昭著的8件艺术品伪造案

    无论是为了金钱上的利益,还是仅仅为了...,艺术品伪造者伪造了丢失的艺术品,精确地复制了原作,并以著名创作者的风格想象了全新的物品。

  4. 他用一支笔复活了麦田里的汉魏洛阳城

    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张丛博当陇海铁路线的乘客,穿过洛阳市区与偃师之间的一片麦田时,很少有人知道,窗外曾经有中国古代最辉煌的都市之一——汉魏洛阳城。

  5. 《织锦记》戏剧中的董永,是一个父死不能葬,而只得卖身的穷人

    本文系作者单衫杏子红影视原创作品,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从《万曲合选》看明代民间的时尚与万历间罕见选本相类的,还有署名「”莆阳奎璧斋”梓刻的《新镌南北时尚乐府雅调万曲合选》(一名《万家锦》,称《南词一枝》)辑选的年月虽未注明,但从所选三十种散出的内容看,诸如《李逵下山》《焦赞祭主》《周氏拜月》《河梁救驾》《十朋祭江》《荫分别》《山伯访友》等出,多见收于万历选本《词林一枝》《八能奏锦》《玉谷新簧》《摘锦奇

  6. 一分钟弄明白,山海经的三大体系,山经海经大荒经到底指的是什么

    山海经里的大荒,海内与海外,大荒到底是哪里请看丫丫图说山海经。《山海经》——是一部先秦典籍,自古以来被视为一部奇书。书中记载了荒诞离奇的人物志怪,匪夷所思的奇异禽兽,天马行空的神话传说,千百年来让人们对山海经里描述的世界充满了好奇。然而山海经中涉及到了诸多自然科学无法解释的事物,这些内容自然是不能写入到正常的历史典籍里的。

  7. 元代赵孟頫两信札成交2.67亿

    2019年11月19日晚,赵孟早期书札《与郭右之二帖卷》在中国嘉德「”大观——中国书画珍品之夜·古代”历时一个小时7分多钟的漫长竞价后以2.67亿元成交。这一价格创下赵孟作品在拍卖市场的价格新纪录。拍卖现场,历时一个多小时的竞价赵孟《与郭右之二帖卷》以2.67亿元成交赵孟《致郭右之二帖卷》,此卷凡二帖,名为《应酬失宜帖》和《奉别帖》,皆写给元代大藏家右之(郭天锡),为赵孟早年书法作品。一通写赵孟在

  8. 清末蒙古兵为何「 ”不能打了”?乾隆:一座喇嘛庙,胜养兵十万

    但到清末的时候,蒙古兵的战斗力出现了断崖式的下降,上至王公贵族,下到平明百姓,要么负债累累,要么陷入破产的境地。我们难以想象,当年横跨欧亚大陆的蒙古铁骑的后人对沦落到如此境地,而这其中的原因之一,便是藏传佛教的文化影响了蒙古。一则数据显示,清初时期的蒙古人口达到了两百多万人,而到了清末后只有一百七十多万人口,整整减少了近20%。

  9. 民国画坛国粹派的代表——金城「 ”山水花鸟,师法宋元,笔墨谨严”

    在民国画坛上,金城作为国粹派的代表,称誉当时,允为翘楚。这主要缘于他的艺术成就以及组织画会,对艺术的传播发展均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今天再重新审视民国初期的北京画坛那段尘封已久的历史,不难发现,毕生尊崇传统的一代艺术巨子金城在当时所具有的举足轻重的地位。

  10. 中国历史上,有哪些「 ”颜值逆天”的文物?

    作者:我方团队张嵚拜中华文明悠久的历史积淀所赐,每当有文物亮相,都不知会惊艳多少观众的目光。

随机推荐

  1. 横批是观海听涛的对联大全 | 历史新知网

    横批是观海听涛的对联大全上联:老龙头秦皇求仙下联:鼓浪屿罗汉拜佛横批:观海听涛观海听涛横批对联上联:重阳遥望台湾省岛,下联:中秋静闻钱塘江。该句对联的具体含义是什么?

  2. 好点的说说 人生,总会有不期而遇的温暖,和生生不息的希望-感人的情话

    人世间的相遇皆因缘分,感恩世间所有的缘,眼光交汇的那一刻,抵得上人间万千的暖。那些无所谓的情绪,怎么有资格出席生命的狂欢?十六、据说那些长期单身的姑娘,渐渐都活成了自己最想嫁的男生的样子。其实,对我都是珍贵的、暖暖的。人生的幸福美满其实就是一种感觉,一种心情。

  3. 欲藏最坚

    释迦牟尼佛住世说法时,一天说:“人身中有七处库藏,一风藏,二生藏,三熟藏,四冷藏,五热藏,六见藏,七欲藏。这许多藏,欲藏最为坚固,建筑在涕唾痰瘾脓血,筋骨皮肉,心肝五脏,及肠胃屎尿之上。”藏识之所薰习,亦由他种因缘,而引发为今生之性情及一切言动。食色之欲,欲界众生薰染最深,亦因此欲不除,故不能超出欲界。故本经之‘欲藏最坚’,乃专指...而言。

  4. 2017好听的说说精选-感人的情话

    不要成为时间的奴隶,做时间的主人。而我,却以冰的冷漠,遗忘于岁末。

  5. 三元里抗英

    1841年5月29日上午,从广州城北门里走出一个中年汉子,此人浓眉大眼,膀阔腰圆,走起路来虎虎生风。他叫韦绍光,家住三元里村,靠种菜为生。此时,韦绍光挑着一副空竹筐向村里走去,他一边走,一边望着竹筐里的一块黑布,打心里称赞妻子的贤惠,清晨卖菜出门时,妻子李喜对他说:>>“隔壁马大婶今天做六十岁大寿,你卖完菜买件衣料,给她做件衣裳,也好表示我们一点心意。”

  6. 亚历山大大帝的“迷失”雕像(不包括鼻子)出现在博物馆的仓库里

    考古学家发现了亚历山大大帝令人惊叹的半身像,尽管没有鼻子,但不是从亚历山大古老的、广阔的帝国中正在进行的挖掘中发现的。[亚历山大大帝的十大原因,嗯。。。她和她的同事们对雕像进行了清理,并计划在2020年底在维吉尼亚的艾盖王陵博物馆展出,其中科塔里迪是导演。

  7. 梦见仙鹤是什么意思有什么预兆

    请看下面由,从现代周公解梦,原版周公解梦,心理学解梦,占卜式解梦等多个角度对梦见仙鹤是什么预兆进行详细解说吧。梦见鹤是什么意思梦见鹤,是好事,象征健康长寿或取得功名;也表示眼前的烦恼即将结束,因祸得福,化险为夷。梦见仙鹤成双成对,双栖双飞,表示夫妻恩爱,家庭幸福。梦见带鱼是什么意思有什么预兆梦见赤颈鹤,象征着你将会得到财富和荣誉,担负起重大的责任。孕妇梦见仙鹤,是得贵子的征兆。

  8. 梦见同学拍照

    周公解梦梦见同学拍照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同学拍照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9. 梦见松树丛是什么意思 – 周公解梦

    梦见松树丛是什么征兆?下面给大家分析下,一起来看看。松树象征大吉大利,松树越大、越茂盛,家里的喜事也会越多。梦见松树丛,不仅给你带来财运,事业上将会有很大的发展,如果你正陷入经济困境,将会得到他人的援助。梦见后山脚下到处都是松树丛,暗示家里好运连连,是招财进宝的好。梦见院子里长满了松树或竹子,这是非常吉利的,是给家族带来繁荣的,给子孙后代的将来提供保障的好。梦见螃蟹是什么意思–周公解梦

  10. 生命不可轮回,如果有真心爱你的人,请无条件地对他好

    生命不可轮回,如果有真心爱你的人,请无条件地对他好,但切记,不要把他对你的好当成一种习惯,并且理所应当地接受。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