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名家名品] 李可染及其牧牛图

[名家名品] 李可染及其牧牛图

近现代李可染 童子牧牛图 纵60厘米,横37厘米。

近现代李可染 牧牛图 纵44.8厘米,横41厘米。

近现代李可染 斗牛图 纵69厘米 横46厘米

近现代李可染 坐听密林

近现代李可染 枕牛图

近现代李可染 远眺青山

近现代李可染 浴

近现代李可染 水牛赞

近现代李可染 榕下浴牛

近现代李可染 秋林放牧

近现代李可染 霜叶红于二月花

近现代李可染 青山放牧

近现代李可染 浓荫深处牛酣睡

近现代李可染 牛背问话

近现代李可染 牛背稳如舟

近现代李可染 暮韵图

近现代李可染 暮归图

近现代李可染 牧童悠悠

近现代李可染 牧童弄短笛

近现代李可染 梅花开时 纵69厘米,横46厘米

近现代李可染 柳塘渡牛图

近现代李可染 老松无华万古青

近现代李可染 犟牛图

近现代李可染 归牧图

近现代李可染 归牧

近现代李可染 给予人者多

近现代李可染 渡牛图

近现代李可染 风雨归牧

  李可染(1907~1989年)是一位为改革中国画奋斗终生,并产生巨大影响的大师。他深入生活,学贯中西,融汇古典写意和现代写实,同时勇于突破,大胆创新,形成富有时代气派的“李派山水”,开创中国画坛一代新风。在李可染的众多作品中,那些饶有田园诗味的牧牛图,尤其深受人们的喜爱。

  李可染原名李永顺,秉性腼腆,酷爱书画。7岁入私塾,老师取意《墨子》中“孺子可教,素质可染”,为其起名“可染”。13岁,其画才为徐州名画家钱食芝见赏,被收为门生。1923年,16岁的李可染进入上海私立美术专科学校,受校长刘海粟,教师诸闻韵、潘天寿、倪贻德的教诲。毕业后不久,又以优异成绩被杭州西湖国立艺术学院破格录取为研究生,深得校长林风眠爱重。1946年,应徐悲鸿之邀赴北平国立艺专任教,后经徐的介绍,得识齐白石,并于次年行拜师之礼。同年春,李可染又拜黄宾虹为师。1954年起的4年间,他4次到全国各地写生,行程达数十万公里,在艺术人生中迈出了决定性一步。1960年后,李可染由写生转为画室创作,在艺术上不断进取。他的画以构图雄奇险峻、笔墨生辣浑厚、意境清新深远著称,于无奇中见奇,得大自然一体之妙。

  李可染的牧牛图凝聚了他半个世纪的审美理想和艺术追求。李可染画牧牛图始于1940年。其时,他住在重庆金刚坡糊家桥的农民家里,参加郭沫若主持的“文委会”,从事抗日爱国宣传。他与牛厩为邻,朝夕与水牛相望,引发画家的创作灵感。他画牛,在于寄物言志,希冀全国人民发扬牛的吃苦耐劳和坚韧不拔的精神,驱逐敌寇,复兴中华。1942年秋,李可染的牧牛图首次在重庆举办的当代画家联展中亮相,观者好评如潮。展出之日,画作即为徐悲鸿定购。1944年,李可染在重庆举办个人画展,著名作家老舍在《新华晚报》撰文对他的牧牛图备加推崇。1947年,齐白石为李可染的两幅牧牛图题跋或加墨,可见对其爱重之心。

  李可染把牧牛图作为创作的一个重要题材,一生为之魂牵梦绕,甚至在1989年画家逝世之年,也从未曾中断。特别是1984年,他创作的牧牛图竞达近20幅,堪称丰收。这是因为次岁即农历乙丑牛年,老画家为牛“祝颂”,真可谓与牛“肝胆相照”。李可染一生所作牧牛图无法统计,它们以独特的形式和丰富的内涵,成为20世纪中国画坛的一大奇观。李可染的牧牛图以写四季牧趣为主,多画一人一牛,亦有一人双牛或两人双牛,偶作两人三牛,其风格演变大体可分3个时期:

  早期20世纪(40年代)的牧牛图,构图以“奇”(指奇特、多变)为主,“奇中有正”。画面清简疏淡;以草书运笔,随意挥洒。此时期画风受白石师的影响,融汇了文人画的韵味,流露出民间艺术天真、稚拙的意趣。

  中期(五六十年代)的牧牛图,画面构成以“正”(指均衡、合乎法度)为主,“正中寓奇”,预示着一种新的变异即将诞生。

  晚期(70年代后期起)的牧牛图,从表面看,是对早期“奇中见正”的形式的回归,但实际上却是新的飞跃。具体表现为:完全实现了由疏淡的简体结构向浓重的繁体结构的转变,积墨与泼墨兼用,墨韵和神韵辉映;画面强化了现代抽象因素,于变化中求统一,于奇异中见生气;自然巧妙的布局与灵活多变的视角,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在生命的最后3年中,李可染的牧牛图大放异彩,随心所欲,尽情挥洒,进入了出神入化的艺术境界。

  如果说李可染的山水画是震撼人心的现代交响乐,那么其田园牧歌便是优美动听的变奏。李可染画牧牛图,既是对天人合一、回归自然的向往,也是对“孺子牛”精神的礼赞,其间跳荡着画家一颗烂漫的童心。

  摘自:李可染画集

  编辑:之君

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WWW.lishixinzhi.Com)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名家名品] 李可染及其牧牛图的更多相关文章

  1. 民国画坛国粹派的代表——金城「 ”山水花鸟,师法宋元,笔墨谨严”

    在民国画坛上,金城作为国粹派的代表,称誉当时,允为翘楚。这主要缘于他的艺术成就以及组织画会,对艺术的传播发展均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今天再重新审视民国初期的北京画坛那段尘封已久的历史,不难发现,毕生尊崇传统的一代艺术巨子金城在当时所具有的举足轻重的地位。

  2. 宋画遗珍!游丝描笔法和精微墨法,再现了 唐玄宗 的宫廷游乐场面

    《明皇击球图卷》纸本水墨32.1cmx523.2cm辽宁博物馆藏,描绘唐玄宗打马球的场景。位于画面正中的这个人就是李隆基,骑一骏马,神情专注。围在他身边的这些人有的头戴官帽,有的头上插着簪花,手持球杆,和皇帝争抢着地上的小球。画上无作者款印,后有明傅著、吴干、董其昌、年羹尧的题跋。流传中一直被目为李公麟所作,从画风被判断应是南宋人所画。画面布局疏密有致,线条流畅。画中人物姿态各异,静中有动,富于变化。

  3. 清代宫廷画家陈枚创作的绢本设色画 清代月曼清游图册

    此画册落款"臣陈枚恭画",钤"臣枚"印1方。每开均配有清代梁诗正的行草体墨题,款"乾隆岁在戊午秋九月朔臣梁诗正敬题",戊午为乾隆三年。钤清高宗弘历"乾隆御览之宝"、"古希天子"、"乐善堂图书记"等印共60方。

  4. 南宋画僧法常的作品意境深远,深受日本尊崇,宋元时期却饱受诟病

    中国绘画史上的画家里,法常是对日本画坛影响最大、最受日本喜爱与尊崇的一位画家。网络图片南宋的画家里,梁楷和法常都不自觉地受到宋代文人画热潮及一些非文人出身画家的影响。与寺庙的和尚们往来频繁,法常看到梁楷的绘画后,潜移默化受到很大的影响。圆寂后的法常,元代一些鉴赏家对他的绘画颇有微词。

  5. 中国印章文化有上千年历史,印章起源于何时?

    目前还没有定论,专家认为大致在春秋与战国时期。从目前存世的大量战国时期古印章来看,其创作和使用已经相当成熟。1998年安阳殷墟出土的饕餮纹铜玺,这是目前经考古发掘中最为古老的印章,那么,中国印章的历史应在商代以前。印章的起源与印章自身的发展相比,印章和绘画的结合相对较晚。战国直至汉魏时期使用封泥,封泥主要是盖有印章的干燥坚硬的泥团。印章的使用,也逐渐由蘸朱红印泥钤于纸上。

  6. 棠棣双杰——清代宫廷画家丁观鹏丁观鹤兄弟

    宫廷画家中经常会出现父子、兄弟先后相继,或同时供奉内廷的现象,这也体现了他们职业画家的特性。清朝宫廷中的供奉画家丁观鹏、丁观鹤兄弟就是很典型的例子。丁氏兄弟的姓名见于画史的记载,不像有些清朝的宫廷画家姓名失载于画史,而仅见于档案资料。

  7. 中国美协的第一任女掌门,风华绝代的双清楼主

    美术史上,成就突出的女性画家寥若晨星,即便如此,仍有耀眼的流星不断地滑过男性为主体的艺术天空。她们的多思和善感似乎本于天性,女画家的笔也更重描画女人心底里的那一片梦幻的天空。今天要讲的是一位不寻常的女性画家、革命家何香凝。她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驱,也是画坛杰出的美术家。1911年毕业于女子美术大学。

  8. 从青楼走出的画魂潘玉良:暮年思乡的她放弃回国,背后原因辛酸

    玉良本家姓陈,嫁与潘赞化后便冠以夫姓,叫了潘玉良。后潘玉良留学归来,收到各类大学艺术系的聘书,登上了大学讲堂。潘赞化大夫人也借此机会对玉良大肆攻击,她无法忍受这种侮辱压力,扭头又去了法国。玉良在巴黎一呆就是几十年,她也不是没有想过回国,只是她的自尊让她更想等一份丈夫的请求。可惜,潘赞化的消息几十年都没有传来,直到他去世两年后玉良才得知其逝世消息。

  9. 文人画"吴派"的开创者沈周《写生册》

    不应科举,专事诗文、书画,是明代中期文人画"吴派"的开创者,与文征明、唐寅、仇英并称"明四家"。作为明四家之一,沈周在丹青史上地位不凡。他的写意画风对后世影响深远,通过他的《写生册》可见一斑。

  10. 海上画坛大佬——郑午昌,能融诗、书、画于一炉,堪称中国画三绝

    郑午昌,名昶,民国时期一位才气横溢、叱诧风云的书画艺术家、社团活动家、美术教育家、美术史论家、书画鉴藏家、诗人。擅山水、花卉,尤长画柳树、白菜。亦善诗词、书法。

随机推荐

  1. 从曹操墓被质疑看如何对待历史发现

    从曹操墓被质疑看如何对待历史发现有关“真假曹操墓”,近日在社会上引起诸多讨论。此前安阳考古专家提出六大“铁证”,确认河南安阳一大墓被称是曹操高陵,但随后质疑之声频起,曹操陵为何没有出土墓志?一系列的追问令曹操墓的真伪一时真假难辨。我觉得专家、网友质疑,并不过分,因为公众要的是曹操墓知情权,而且这种知情权是建立在公开透明、科学基础之上。

  2. 张芝书法代表作 张芝的故事

    张芝张芝出身官宦之家,与钟繇、王羲之、王献之并称“书法四贤”,他创造草书问世以来的第一座高峰,尽管墨迹已消失于世,但《淳化阁帖》中仍有收录他的刻帖。张芝书法代表作>书迹今无墨迹传世,仅《淳化阁帖》中收有他的《八月帖》等刻帖。>张芝的故事>据说他还是一位制笔专家。像张芝这样造诣全面的书法巨匠,在整部中国书法史上也是罕见的,不愧“草圣”的崇高称号。>张芝刻苦学习书艺以至如醉如痴的精神也令人叫绝。

  3. 古代夫妻圆房,为什么让丫鬟在一边伺候?这作用让主仆三人乐坏了

      古代夫妻圆房,为什么让丫鬟在一边伺候?这作用让主仆三人乐坏了  我们知道古代大户人家都是有丫鬟的,这些丫鬟自然就是和保姆一样伺候这主子们的,每天要洗衣做饭等等,总之就是家务活什么都干的那种人。  我们也知道古代女子也会是有贴身丫鬟的,这些丫鬟往往小时候几岁的时候就跟...

  4. 刘备建立蜀汉

    221年5月15日刘备于成都称帝、建立蜀汉>蜀汉,三国之一。公元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或“蜀汉”,亦称“刘蜀”、“季汉”。但不久,何进、董卓先后败亡,天下局势逐渐转变成诸侯混战,刘备在混战中辗转奔波,于赤壁之战后收复荆州各地,而后进取西川、攻下汉中,最终建立蜀汉政权。在诸葛亮的努力下,刘备和孙权达成联盟,两家于赤壁之战合力击败曹操。进而建立蜀汉政权。

  5. 金瓶掣签

    金瓶掣签,中国用掣签于金瓶以确定藏传佛教活佛转世人选的制度。为防止大贵族势力操纵其间,加强中央...对...政教的控制,乾隆五十七年颁发两只金瓶,分别贮于北京雍和宫及...大昭寺内。在雍和宫的金瓶,例由理藩院尚书监临,掣签拈定章嘉呼图克图与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转世灵童。贮于大昭寺的金瓶,例由驻藏大臣监临,主持...喇嘛与班禅额尔德尼及大呼图克图转世掣签之事。届期由驻藏大臣亲临大昭寺,焚香顶礼,从瓶内掣签。

  6. 灰飞烟灭的意思是什么?

    【拼音】huīfēiyānmiè【解释】比喻事物消失净尽。【出处】宋·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词:“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例子】岂知转眼之间灰飞烟灭,金山化作冰山,极是不难的事。(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二)【近义词】冰消瓦解,烟消云散,化为乌有【反义词】东山再起,死灰复燃,卷土重来【相关】百度“灰飞烟灭”

  7. 唐武宗灭佛,一场挽救了中华文明的运动

    说到唐武宗灭佛,很多人都觉得很奇怪,觉得佛教看起来人畜无害,为什么堂堂大唐的统治者要对其进行一场声势浩大的毁灭运动呢?佛教在中国的发展历程要了解这场运动的缘由,就让我们先来粗略地了解一下佛教吧。佛教传入中国大约是在西汉末年,它在中国的传播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魏晋以前为输入时期,东晋南北朝为传播时期,隋唐为兴盛时期。东晋南北朝时期,佛教在门阀世族统治阶级的提倡下,获得了广泛的传播。皇帝、贵族和

  8. 介绍皇家橡树基金会-为英国国家信托基金会的美国粉丝-为英语国家读者提供折扣

    编者按:对于那些不知道的人,美国人可以通过加入皇家橡树基金会来支持英国的国家信托基金会,并获得所有财产的自由进入权。我们几个月前参加了最后一次旅行,迫不及待地想利用这次机会。我们与他们取得了联系,他们很友好地写了这篇文章,告诉英国英语国家的读者加入的好处,并为你提供一个独家折扣,你可以用一个更便宜的价格加入。你们中的许多人可能都很清楚国家信托基金-保护历史遗迹和绿色的保护慈善机构英国的空间。他们的

  9. 梦见补牙 梦见补牙什么意思

    梦见补牙是什么意思?梦见补牙有现实的影响和反应,也有梦者的主观想象,请看下面由小编帮你整理的梦见补牙的详细解说吧。梦见补牙,预示你会收到好消息。梦见打小孩梦见打小孩什么意思自己梦见补牙,朋友之间感情会更好。家人梦见补牙,家人身体会健康。梦见掉的牙重新长出来,预示父母健康平安,自己晚年安逸富贵。梦见自己镶了金牙,要当心,可能预示你会有意外和灾祸,尤其要提防交通意外和身体疾病。

  10. 文坛最啰嗦的《菩萨蛮》,纳兰性德当场炫技作,众人一看无不叫绝

    不过有一个人词人,近年来却知名度很高,很多人甚至认为,他就是清代第一词人,他就是纳兰性德。可以说,纳兰性德契合了当下人对于传奇才子的一切想象。他有才,而又年轻帅气,是康熙贴身侍卫,身手也不会太差。此外,他出身高贵,父亲是红极一时的纳兰明珠。最重要的是,他还多情,关于他的感情经历,都可以写成畅销书。但抛开以上种种,在文坛他不过是清代第一词手而已。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