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第5战区鄂、豫、皖边游击基地由大洪山、桐柏山、大别山等游击根据地组成,蜿蜒三省接壤地区,以大别山根据地为主基地。因此,鄂豫皖边区之敌后游击战对牵制日军西犯、南侵,破坏日军交通运输,打击日伪均起了重要的作用。

本文作者张宪文,蜚声国际的中国近代史泰斗,南京大学荣誉资深教授,季我努学社荣誉社长,季我努沙龙讲演嘉宾。 第5战区鄂、豫、皖边游击基地由大洪山、桐柏山、大别山等游击根据地组成,蜿蜒三省接壤地区,以大别山根据地为主基地。大别山绾毂苏、鄂、豫、皖,俯瞰江淮河汉,是中原和华北、华东的结合部,在华中、华北和华东全局的战略地理上为腹心之地。位于崇山峻岭的大别山中,故又称为大别山游击区。 1938年5月徐州会战后,武汉会战进行时,国民 ... ... 会曾明确指示第5战区“在以现态势确保大别山之主阵地,积极击破沿江及豫南进犯之敌”外,“应指定8个师以上兵力在大别山设立游击根据地,向皖北、豫东方面挺进游击”。 李宗仁 按照这一指示,第5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以战区主力广西部队张淦军和张义纯第48军为主干,加上安徽等地的一些地方团队,组成了鄂豫皖边区游击部队(后改为鄂豫皖游击兵团),以 ... 司令廖磊为边区游击总司令,并兼安徽省 ... 主席、省党部主任 ... ,担负开辟大别山游击基地的任务。 廖磊 武汉会战后,第5战区主力转进鄂西北随、枣、襄、樊一带,开辟了桐柏山、大洪山基地,与大别山互为犄角,东、西呼应,攻可威胁武汉,守可屏障川陕。这不仅使武汉之敌如芒在背,坐卧不安,而且因游击基地范围广大,地势险要,北据淮河,南扼长江,东出津浦,西迫平汉,给敌之三条重要交通线以巨大威胁。 李品仙 1944年12月28日,国民 ... ... 会为加强大别山游击区攻防力量,电令鄂豫皖边,加上山东大部、苏北及豫东,划为第10战区,任命豫鄂皖边区游击总司令李品仙为第10战区司令长官,统一管辖,指挥战区内党、政、军一切事宜,迄日本投降为止。因此,鄂豫皖边区之敌后游击战对牵制日军西犯、南侵,破坏日军交通运输,打击日伪均起了重要的作用。 张宪文等:《中国抗日战争史·第三卷》,2016年版。 编辑:季我努学社青年会会员 浙江大学近现代史硕士生萧宸轩 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本文标签:大别山游击抗日战争
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