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重读《史记》列家谱,撕下尧舜禹之间的温情面纱(之一)尧、舜、禹早在先秦时期,就被诸子百家尤其是儒墨两家推崇为古昔圣王。

禅让?别天真了!重读《史记》列家谱,撕下尧舜禹之间的温情面纱(之一) 尧、舜、禹早在先秦时期,就被诸子百家尤其是儒墨两家推崇为古昔圣王。汉武帝曾称赞尧为「 ”千古帝范,万代民师。” 而他们之间推行的禅让制,更是儒家最为推崇的君主更替制度,堪称终极政治理想。那么,禅让制真的是否如传说那么美好,堪称典范呢? 一直以来,都不乏有人对此心底存疑: 《括地志》:「 ”昔尧德衰,为舜所囚也。” 《汲冢竹书》云:舜囚尧于平阳,取之帝位。” 《汲冢书》云:「 ”舜放尧于平阳。” 「 ”舜囚尧,复偃塞丹朱,使不与父相见也。” 《韩非子•说难》:「 ”舜逼尧,禹逼舜,汤放桀,武王伐纣。” 李白:「 ”尧幽囚,舜野死,九疑联绵皆相似,重瞳孤坟竟何是。” 通过这些记载,想必大家稍微思考一下,就明白所谓尧、舜、禹之间的禅让,并不是表面所说的那么平和,说到底不过是「 ”禅让”两字掩盖下的残酷权位更迭。 那么尧、舜、禹他们在禅让之际,尧禅让的人为什么是舜?舜禅让的人为什么是禹?世界之大,有能力、有人品的人肯定不止舜和禹吧,为什么是舜和禹受禅,而不是别人呢?舜和禹真的只是普通人吗?还是如很多书上所说,尧、舜、禹是三个部落的杰出首领,他们之间有没有其他关系呢?如果你们认为舜不过是个普通人家的好孩子,尧、舜、禹只是三个普通的部落首领,那么你们就大错特错,太天真了! 俗话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子会打洞。能当皇帝的又岂能是普通人?虽然秦朝末年,陈胜曾大声疾呼:「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纵观整个中国历史,或许每个朝代的开国皇帝会有例外,比如朱元璋,就是一个家世普通的人,还比如刘邦,只是一个亭长出身。但舜、禹这二人可不是,他们还真是有种的!不仅仅是一般书籍上所说的什么「 ”杰出部落首领”那么简单。 先不说颠覆儒家学说、尚存争议的《竹书纪年》这类史书,笔者就只从被誉称为「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中去寻找蛛丝马迹,来为大家解读一下藏在历史幕后的尧、舜、禹的禅让真相。 这次,我们不干别的,就来撸一撸家谱,看看会发现些什么。 《史记》中记载,黄帝的正妃嫘祖,生了两个儿子,大儿子叫玄嚣,小儿子叫昌意。 昌意的儿子叫高阳。黄帝死后,由高阳继位,称为帝颛顼。 「 ”帝颛顼生子曰穷蝉。” 「 ”颛顼崩,而玄嚣之孙高辛立,是为帝喾。” 「 ”帝喾高辛者,黄帝之曾孙也。高辛父曰蟜极,蟜极父曰玄嚣,玄嚣父曰黄帝。 「 ”帝喾娶陈锋氏女,生放勋。娶娵訾氏女,生挚。帝喾崩,而挚代立。帝挚立,不善,而弟放勋立,是为帝尧。” 看到这里,我们发现:尧出现了。仔细一撸下来,尧是黄帝的玄孙! 而舜呢?他的家谱是怎样的?在《史记》中也有记载: 「 ”虞舜者,名曰重华。重华父曰瞽叟,瞽叟父曰桥牛,桥牛父曰句望,句望父曰敬康,敬康父曰穷蝉,穷蝉父曰帝颛顼,颛顼父曰昌意:以至舜七世矣。” 舜的家世上溯几代,撸一撸他竟然是黄帝的七世孙! 而禹呢?他是随便一个部落的首领吗?在大禹治水的故事中,我们知道禹的父亲是鲧,最开始治水的就是鲧。若鲧是普通人的话,尧会让他去治水吗?肯定不会!鲧又是哪家的娃呢?列位看官别着急,禹的家世,史记中也有记载。 《史记•夏本纪》:禹之父曰鲧,鲧之父曰帝颛顼,颛顼之父曰昌意,昌意之父曰黄帝。禹者,黄帝之玄孙而帝颛顼之孙也。 由这段记载中,我们可以得知,禹也是黄帝的玄孙!他还跟尧是一辈的! 为了让大家更直观地了解这一点,笔者用结构图给大家撸一撸,能看得更清晰。 尧、舜、禹的家族渊源 可能有人会说:这怎么可能?禹应该比尧小很多才对,怎么会跟尧是一辈的?再说舜都是黄帝的七世孙,禹又怎么会只是黄帝的三世孙(玄孙)呢? 注意,这里说的是辈分而不是年纪。想必大家也曾经见过,在一些大家族中,会出现耄耋老者与嗷嗷待哺的婴儿辈分相同的现象。黄帝一系就是这样一个大家族!《史记》中记载:「 ”黄帝二十五子,其得姓者十四人。”看见没有? 黄帝一个人就生了二十五个儿子!然后,儿子、孙子、曾孙、玄孙••••••简直就是一个超级大家族嘛!难怪黄帝会成为中华民族的祖先,其生子能力简直就是杠杠滴!在古代,人口就是生产力,以黄帝家族的生产力,不难想象势必会越来越强盛。 从这里想必大家都明白了,所谓的尧部落、舜部落、禹部落,其实不过都是从黄帝部落中分化出来的小部落。换而言之,都是从大家族中独立出来的小家庭,但都是属于黄帝一脉的。 当然,对于禹是黄帝玄孙这一点,在古时候也有另外一种说法:《汉书•律历志》中记载:「 ”颛顼五世而生鲧,鲧生禹,虞舜嬗以天下。”这样算下来,禹就是黄帝的六世孙。从年龄上看,似乎更合理一些,更容易让人接受;但是,不管哪一种说法,禹都是出自黄帝一脉,这一点是毫无疑问的。 关于禹究竟是几世孙这个问题暂且不论,因为这不影响大局。接下来,我们来具体看看黄帝之后,部落里权位更迭的情况如何。在结构图上,笔者用序号标出了从黄帝开始到大禹为止的7任首领的继位顺序。 黄帝之后,由孙子高阳继位。这个应该是正常的。想象一下,当黄帝年事已高之后,选个自己喜欢的、有能力的嫡孙继位,这也是可以理解的。 但是,高阳之后,却不是高阳的儿子继位,而是其黄帝嫡子中的另一支,即他的族侄高辛继位。这就有点猫腻了。具体情形,虽然史书上并没有详细记载,但可以想象肯定不是普通的继位那么简单。 高辛之后,他的两个儿子挚和放勋相继担任首领。挚和放勋,虽然都是高辛的儿子,但是同父不同母,所以也不是那么相亲相爱。《史记》中记载:「 ”帝挚立,不善,而弟放勋立,是为帝尧”。也就是说,尧是从哥哥手中夺得首领之位的。 再来看看高阳这一脉,按史记的说法:「 ”自从穷蝉以至帝舜,皆微为庶人。”合理想象一下,高辛从高阳手中接过权位之后,就一直对高阳这一脉实施打压,所以高阳这一脉,虽然是黄帝嫡系,但其子孙的日子却是越过越苦,跟普通百姓没什么两样了。这些应该都合情合理,不难理解吧?虽然如此,毕竟是受宠的黄帝嫡孙,高阳这一脉的底蕴肯定还是有的。 到了舜这里,高阳这一脉总算又强势崛起。那舜究竟是如何上位的呢?下次再为大家详细解读。
本文标签:史记高阳黄帝尧舜禹历史中国历史汉朝颛顼二十四史汉书后汉书离骚西汉
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