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中国古代的帝王 为什么要在帽子上加上垂珠

古代中国传说是黄帝制订了冠服礼制,从此之后,中国历代上至统治者,下至黎民百姓,男性二十岁要行冠礼,由长辈等给带上冠,以示成年古代,为何帝王冠冕都会有一串串的垂珠,很像门帘,为何要加上这东西呢? 其实,皇帝冠冕上的这一排排垂珠有个官方名称,叫做「 ”旒”,置于冠冕之上,称为「 ”冕旒”,这种帽子是古代中国礼冠之一种。相传,冕制起于黄帝,至周代时始完备。古时帝王、诸侯、卿大夫参加盛大祭祀所服,冕旒为礼冠中最贵重者。 皇帝的冕顶部前圆后方的板状叫做「 ”延”,通常是前圆后方,代表着天圆地方,一般为黑色,表示庄重和威严。延板前后垂挂旒,旒的数量也有讲究,帝王为九,加上天地人,为玉珠12串,代表帝王地位。 玉珠的料必须是白玉,綖板前后各自有垂珠,表示帝王目不斜视,是非分明。而且旒冕左右耳边也各垂一颗黄色的珠玉,走路时珠玉在后边摇晃,提醒帝王勿信谗言,成语「 ”充耳不闻”也是由此而来。 同时旒还有一个作用,就是提醒帝王仪容端正,如果帝王左顾右盼,那么旒就会荡来荡去,起到提醒作用,让帝王保持威严,同时臣子们也无法隔着冕旒直视帝王。 旒就是用五彩的缫12根,每旒贯12块五彩玉,按朱、白、苍、黄、玄的顺次排列,每块玉相间距离各1寸,每旒长12寸。汉代冕服的垂旒却不限于五色,根据后汉书·舆服制的记载,十二旒为白玉串珠。 冕冠的旒数按典礼轻重和服用者的身份而有区别,按典礼轻重来分,天子祀上帝的大裘冕和天子吉服的衮冕用12旒;天子享先公服冕用9旒,每旒贯玉9颗;天子祀四望山川服毳冕用7旒,每旒贯玉7颗;天子祭社稷五祀服希冕,用5旒,每旒贯玉5颗;天子祭群小服玄冕,用3旒,每旒贯玉3颗。 按服用者的身份地位分,只有天子的衮冕用12旒,每旒贯玉12颗。公之服只能低于天子的衮冕用9旒,每旒贯玉9颗;侯伯只能服冕,用7旒,每旒贯玉7颗;子男只能服毳冕,用5旒,每旒贯玉5颗。 卿、大夫服玄冕,按官位高低玄冕又有6旒、4旒、2旒的区别,三公以下只用前旒,没有后旒。凡是地位高的人可以穿低于规定的礼服,而地位低的人不允许越位穿高于规定的礼服,否则要受到惩罚。 天子为十二旒,周之诸侯王公之旒有九、七、五之分。但后来旒渐渐只限于帝王,于是「 ”冕旒”则成了帝王的代称,由此可见,冕旒的颗数和旒数在很早的时候就已经确立并成为了礼法。 天子的垂珠为12串,称十二旒,依次往下诸侯的是九串,上大夫为七串等等。地位越高头上戴的旒的珠子的排数越多,清朝诗人黄遵宪曾在《西乡星歌》里写道:「 ”上有一人戴旒冕,是为日神之子天帝孙。”所以垂旒的玉珠对于皇帝来说非常重要。

中国古代的帝王 为什么要在帽子上加上垂珠的更多相关文章

  1. 中国古代的帝王 为什么要在帽子上加上垂珠

    古代中国传说是黄帝制订了冠服礼制,从此之后,中国历代上至统治者,下至黎民百姓,男性二十岁要行冠礼,由长辈等给带上冠,以示成年古代,为何帝王冠冕都会有一串串的垂珠,很像门帘,为何要加上这东西呢?

  2. 为什么从宋朝开始皇帝不戴冕旒冠了呢?

    宋朝以后皇帝在正式场合也是冠冕旒的。冕旒本身是对天子的约束,要求天子要镇静不浮躁,兼听则明偏信则暗等。宋朝开始废除了宰相坐而论道的权利。冕旒是皇帝逢大典或重大祭祀时才穿戴的礼服,做为泱泱华夏的君主,无论汉唐或宋明,皇帝一般都是穿常服,常服不仅舒适、美观,还不用那么郑重其事。

  3. 皇帝帽子前面的「 ”门帘”有什么作用?别小瞧,里面学问挺多的

    古代的等级是非常鲜明的,通过他们的衣着和配饰就能看出尊贵程度。作为皇帝他的衣着配饰更是有着很大的门道,今天我们就来说一说皇帝头上的那个帽子。古装剧中,除了清宫皇帝外,其他朝代皇帝出场总能看到他头顶那个带着门帘的帽子,看起了相当有趣,这顶帽子的名字叫做冕旒。这冕旒为礼冠中最贵重者,古代中国礼冠之一种。据说黄帝是最早戴这种帽子的人,不过那个时候并没有形成规制,到了周代的时候才开始完善。

  4. 煮酒论史:大宋vs明朝 大宋分分钟踢爆明朝

    历代中原王朝均重视朝贡制度,以“万国衣冠拜冕旒”为荣,但宋朝却悄然抑制诸蕃国的朝贡,同时鼓励民间的海上贸易。首先表现在国家财税结构上,宋代的工商税与征榷收入比重超过70%,而明中叶,田赋占全部赋税的75%。而明王朝立国者朱元璋显然就丧失了这种对于矿业经济的兴趣。

  5. 【旒冕】的意思是什么?【旒冕】是什么意思?

    的意思是:旒冕liúmiǎn1.即冕旒。《乐府诗集郊庙歌辞三北齐明堂乐歌》:「鬯齐云终,折旋告罄。穆穆旒冕,蕰诚毕敬。」《乐府诗集郊庙歌辞十隋太庙歌》:「飨礼具,利事成。伫旒冕,肃簪缨。」宋·王禹偁《拟留侯与四皓书》:「良愿先生……俯降殿庭,辱对旒冕,定下之惑,决君之疑。」旒冕的拼音liúmiǎn旒冕是什么意思旒冕liúmiǎn1.即冕旒。清·黄遵宪《西乡星歌》:「上有一人戴旒冕,是为日神之子天帝孙。」2.谓戴冕旒。

  6. 【旒扆】的意思是什么?【旒扆】是什么意思?

    的意思是:旒扆liúyǐ1.借称帝王。《旧唐书高宗纪论》:「大帝往在藩储,见称长者;暨升旒扆,顿异明哉!」旒扆的拼音liúyǐ旒扆是什么意思旒扆liúyǐ1.借称帝王。旒为帝王的冕旒,扆为帝王座位后的屏风,故称。唐·姚崇《于知微碑》:「朝庭称叹,声闻旒扆。」唐·张说《姚崇神道碑铭》:「上恻旒扆,旁悲路衢。」唐·陆龟蒙《徐方平后闻赦因寄袭美》诗:「新春旒扆御翬轩,海内初传涣汗恩。」2.借称帝位。

  7. 为什么古代皇帝的冕冠上前后要有垂珠?

    为什么古代皇帝的冕冠上前后要有垂珠?  在古画或电视、电影中演的古代宫廷戏剧,我们看到皇帝戴的王冠中,有一种是平板且前后有串串的垂珠,随皇帝的头摆动而摇晃着,那顶就是冕冠。那么,为什么古代皇帝的冕冠上前后要有垂珠呢?  古人对于服饰有一定的规定,并不是凭空随意制定。如《...

随机推荐

  1. 片仓景纲:与上杉氏家臣直江兼续并称“天下两大陪臣”

    景纲幼年时已被人称为异才,在伊达重臣远藤基信的极力推荐下,成为当时的家督伊达辉宗的侍从。政宗于战后褒扬景纲的及时相助,也因此得到家里各臣的敬重。政宗听后立刻派留守政景出兵援助,成功打败并赶走上杉军。景纲对伊达的贡献,实在无从估计。

  2. 周公解梦 梦见“梦中鬼”是什么意思 – 周公解梦

    周公解梦梦见“梦中鬼”是什么意思白衣女鬼——孤独而缺乏生命力白色象征纯洁高贵,但是当白色和鬼结合起来时,代表的是缺乏力量和生命力,代表苍白无力。白衣象征著血液流干后的苍白感。梦中这种女鬼往往是单独出现的,很孤独。还有一种淹死鬼表达的是对感情的渴望与纠缠,一个人沉溺于情感无法自拔,那么他就会淹死。梦见吊死鬼人表明他不敢面对自己内心阴暗的东西,更不敢表达出来。周公解梦梦见葬礼梦见亲人的葬礼–周公解梦

  3. 艾迪·范·海伦简介

    黄德比/Shutterstock全名:爱德华·洛德维克·范海伦职业:名人堂摇滚歌手国籍:美国人荷兰人为什么出名:最著名的是著名的吉他手、键盘手和硬摇滚乐队范海伦的联合创始人。他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吉他手之一,也是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摇滚吉他手之一。

  4. 梦见游向水平线

    周公解梦梦见游向水平线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游向水平线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5. 剔蝎撩蜂的意思 | 成语大全

    元–无名氏《小尉迟》第一折:“常是个争龙斗虎,剔蝎撩蜂。”

  6. 梦见抱着一个女孩

    周公解梦梦见抱着一个女孩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抱着一个女孩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7. 梦见别人得了风疹 梦见风疹有什么含义 – 周公解梦

    梦见别人得了风疹是不是不好的预兆?梦见大火,自已被烤得燥热难受,则说明身体阳气太盛,气燥,可能出现口舌生疮等症,情绪则亢奋不安,易燥易怒。若梦中发怒,则肝气太盛,肝火过旺,容易得肝病。梦见可怕的事,感到恐惧忧伤,甚至哭泣,则说明肺气太盛,肺燥,易得肺病。那么,梦见风疹有什么含义?梦见别人得了风疹,表示因为别人的生活状况不佳,你将深为烦恼。周公解梦之梦见从空中坠落将发生什么事情–周公解梦

  8. 曹禺创作话剧《雷雨》

    在84年前的今天,1933年12月27日,曹禺创作话剧《雷雨》。雷雨1933年22岁的曹禺在清华大学上四年级时,完成了处女作多幕话剧《雷雨》,在谈到写作意图时他说,《雷雨》是在“没有太阳的日子里的产物”。《雷雨》一上演,一举成名。四幕剧《雷雨》在一天的时问、两个舞台背景内表现两个家庭的纠葛和悲剧。

  9. 司马懿灭掉此人三族 百年后其子孙夺走司马家族江山

    曹爽决定向司马懿投降,交出权力。司马懿大怒,称“诬人以反,於法何应?”其中,桓范的玄孙桓温,不但是晋明帝司马绍的驸马,还因溯江而上灭掉成汉,以及一伐前秦、二伐羌族姚襄、三伐前燕,战功累累。桓温死后,幼子桓玄承袭封爵南郡公。>当年,司马家族从曹氏家族夺得的江山,在延续了155年国运后,竟然以这种戏剧性的方式,传到了桓氏家族手中。

  10. 天伦之乐是什么意思?

    【拼音】tiānlúnzhīlè【解释】天伦:旧指父子、兄弟等亲属关系。泛指家庭的乐趣。【出处】唐·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会桃花之芳园,序天伦之乐事。”【例子】这时父亲如果能够保持着相当丰裕的收入,家中当然充满一片天伦之乐。(闻一多《关于儒、道、土匪》)【反义词】孤苦零丁【相关】百度“天伦之乐”

返回
顶部